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最隆重的節日

苗族最隆重的節日

苗族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麽? 苗年是苗族人民壹年中最隆重的節日。

過苗年的時間各地各有不同,壹般是在農歷十月第壹個卯日(兔日)、醜日(牛日)或亥日(豬日)舉行。

節日期間,人們互相走村串寨,探親訪友,參加“跳蘆笙”活動。每個村寨都有(或幾個村寨***有)世代相傳的蘆笛場,各村寨“跳蘆笙”的日期按次序安排,壹般壹場三天。節日的活動還有踩鼓、吹嗩吶、鬥馬、鬥牛、“遊言”、對歌、爬竿等等。

苗族的重大節日 苗族節日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壹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等地的苗族人民歡慶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壹般在收獲季節以後,有的在農歷十月亥日,有的在農歷九、十、十壹月的卯(兔)日或醜(牛)日舉行。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節日早晨,晚輩將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誠地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對其辛苦耕作壹年的酬謝。姑娘們身著色彩鮮艷、風格各異、刺繡鑲邊或挑花的蠟染衣褲或長短百褶裙,佩戴著引人註目的耳環、手測釧等多種銀飾物,與英俊的小夥子們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蘆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銅鼓聲傳遍整個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馬燈吹著笛子來到村寨附近的“遊方”場去遊方(又稱“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村村寨寨歌聲不斷。通過對歌,鐘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繡有鴛鴦的錦花帶連接在壹起。

苗年若與“吃鼓藏”年相遇,更為隆重“鼓”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同舉行的祭祖儀式,若幹年舉行壹次,七八年、十來年不等。“鼓藏”前,將“鼓藏”牛(為鼓藏神餵養三年的大牯牛)排隊角鬥。屆時,大家推舉的“鼓藏頭”壹主持儀式,殺牛祭祖,還要殺雞鴨。全鼓的親戚都要趕來參加,活動持續十余天。

吃新節

也叫“新禾節”。“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遊的苗族節日之壹。沒有統壹的規定日期。按照習慣,在收獲的季節裏,找壹塊稻谷長勢最好的田,大家就在這裏歡慶“吃新節”。

相傳很古的時候,人間沒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國有谷子,人們只好打獵為生。為了得到谷種,苗族的老祖先告勞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到谷子國換了九鬥九升九碗谷種,放在倉庫裏,等來年開春播種。可是有壹天晚上,胳膊很長很長的阿烏友,手扒著天邊,借著天燈的光,踩著石頭,舂蕨粑根,不小心將天燈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倉頂上。結果起火,火越燒越大,谷種在倉裏哭喊連天,最後乘著煙飛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勞去找告呼,請他勸回谷種,可是告呼硬說谷種沒上天。沒辦法,告勞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種珍禽異獸去換回谷種。嘴巴磨破了九層皮,嗓子說幹了九壇水,告呼死活不答應。告勞想了九天九夜,終於想出了壹條計策:等谷子成熟的時候,派壹只狗到稻田裏打幾個滾,讓谷子沾在毛毛上帶回來。古歷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發了,告勞又交待:要取谷子桿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長的谷種。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門時,不小心絆了壹跤,把告勞交待的話記顛倒了,結果跑到只有五寸長的稻田裏,趕忙打了幾個滾就往回跑。計策被告呼識破了,當狗走到天橋時,告呼早派了九十九個彪壯的武士壹把守橋頭,他們把狗打落到天河裏,他們想天河又寬又深,狗只有死路壹條。可他們萬萬沒想到,狗落入天河後趕緊把尾巴翹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遊過天河回來了,尾巴上還沾有九粒谷種。告勞有了谷種,趕緊犁田撤種,到了古歷六月六日這天,秧尖上抽出了壹串狗尾巴壹樣的谷穗,壹個月後,金閃閃的谷穗成熟了。古歷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種壹年的日子,告勞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壹大鍋香噴噴的白米飯。他先舀了三大碗給狗吃了,然後自己才嘗新。剩下的谷種,年年播種,使人們都吃上了白米飯。為了記住取谷種的日子,將七月十三日定為吃新節,壹直傳下來。......>>

妳知道中國少數民族裏,苗族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麽? 苗年是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除了苗年,還有四月八是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貴州黔東南鼓藏節;還有貴州西部、四川雲南部分苗族隆重的是花山節。

苗族有什麽節日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壹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絕大多數在秋收之後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閑季節舉行。但由於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苗族有哪些節日 315vip/...20.asp

苗族的節日

苗家龍船節

每年的農歷五月,漢族有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居住在貴州凱裏的苗族也有在農歷五月過龍船節的風俗,苗家的龍船節壹般在農歷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四天。

關於苗家龍船節的由來,在黔東南流傳著兩個民間傳說。

有壹傳說,說代天降雨的龍王有壹次行錯了雨步,下雨時間違反天意。天公大怒,令雷公把龍王劈成數段拋入江中。從此天大旱,苗民即造龍船沿清水江劃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龍王復活了,又按常規降雨人間。這是壹種賽龍舟求雨的古老風俗。

另有壹傳說,說有父子2人在江中打魚,兒子被龍王抓去當了枕頭,父親壹怒之下放火燒龍宮,將龍砍成幾段,浮屍江中。大家檢龍肉分吃。但吃了肉後九天九夜天全黑,不分白晝黑夜。有壹天,壹位婦女帶小孩到江邊洗衣,孩子用棒槌拍打江水,並不停地念著模仿擊鼓的“咚咚”聲,不久天就亮了。以後,這條江附近的苗民都過龍船節,敲著鼓點子賽龍船。

苗族的龍船用杉木制成,分母船和兩側子船三部分,母船的船中心前後***六艙,中四艙裝載著龍船節期間親友饋贈的豬、羊、鵝和競渡水手食品,兩側子船則為水手劃槳之地。苗族劃龍船是站立著劃槳的,不同於漢族的坐著劃槳。

龍頭雕刻精美,宛似牛角的龍角上,通常寫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吉祥語。平時,龍船放在專放船體用的“龍船硼”內。有的“龍船棚”還寫滿楹聯,如:“龍船千古事,忠孝壹生興,典祀千年重,錦延百事傳,江山千古意,時序百年興’等等。橫批則多為“民眾團聚”、“萬寶來朝”。待龍船節前,村民舉行過隆重的祭祀龍船的儀式後,方擡下龍船,放入清水江練習和比賽。

參加龍舟競渡的苗民,每船水手多達三四十名,由頭面人物當“龍船頭”,這裏指船上的鼓手,全船水手聽從鼓手指揮,按鼓聲節奏揮槳競渡。又由壹小男孩扮女裝頭戴苗家女銀飾敲鑼。由最懂水性的掌舵當艄公,由氣力好的壯漢站在船頭撐篙。還有專人負責在開賽時、離寨時、歸寨時在船上放土炮。更有能書會算的“文化人”在船上專記下三親六戚所送禮品。在節日期間,水手每天三餐享用的酒肉,皆由村民及沿江各村寨的親友所贈。龍船節結束後,還需享受壹鵝或壹鴨。水手的挑選很嚴格,若家中有婦女生小孩的均不得當水手。

各村寨在龍船節結束時,必須挑全村最肥大的豬,宰後請全寨聚餐壹次,以酬謝全村對龍船節的支持。

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為苗家龍船節的正日,而早在五月十八九日,就得將龍船洗刷壹新。至二十二、二十三兩天,將母船於船系為壹體並安上龍頭。二十四日隆重舉行開劃儀式,在河邊或緩口有龍神之位的井邊、溝邊,置方桌壹張,桌腳要綁上去掉樹葉和樹皮的樹枝,綁雨傘壹把,綁紅布、紙錢和壹把青草。桌上供米壹升,去毛白公雞壹只,以掃邪敬神。過去過龍船節的頭壹天,要請巫師念經,現在這裏巫術禮儀大多從簡。但巫術規矩不停,如龍船在劃渡中不得半途停頓或休息,須壹鼓作氣劃至終點。待龍船調頭後,掌舵者分給水手每人壹束青草用以驅邪,合壹齊投入江中。

龍船節期間,清水江兩岸人山人海,除競船外,還有踩鼓、吹笙等民俗活動,這期間更是男女青年遊方對唱、談情說愛的佳節。

苗族踩花山的來歷

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四、五三天,是苗族的盛大節日――踩花山。

這三天,苗家男女老少,都......>>

苗族的最隆重節日過苗年的來歷是什麽?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節日早晨,人們將做好的美味佳肴擺在火塘邊的竈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對其辛苦勞作壹年的酬謝。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的民俗活動很豐富,主要有祭祀祖先,吹蘆笙踩堂,走寨結同年。蘆笙踩堂在本寨蘆笙堂舉行,男吹女踩,男女都參加。先由小蘆笙手吹出壹陣短促的笙曲,接著大小笙手壹起吹奏,姑娘們則穿著百鳥衣,戴著銀首飾,銀花冠翩翩起舞,銀佩的脆響和著笙歌,交織成節日動人的旋律。

走寨結同年也是苗年期間重要的民俗活動。每到苗年。寨與寨之間便互為客主,互結同年。全村男女幾十人或上百人,帶上蘆笙,穿上節日盛裝,敲鑼打鼓到同年村進行聯歡活動。進村前以三曲笙歌告知主人,主人則帶領全村男女出村迎接。然後在蘆笙堂再次吹奏蘆笙及踩堂作為進村儀式,主人也以吹蘆笙踩堂還禮。禮畢邀客人至各家款待。客人壹般住三天,白天吹蘆笙踩堂,進行蘆笙比賽,晚上演苗戲,未婚青年男女在此期間進行坐妹對歌的社交活動,追尋自己的意中人,通宵達旦。

苗年期間,除上述活動外,苗族人民還舉行鬥牛、鬥馬、鬥鳥、射擊、爬竿等傳統體育比賽活動。其中以鬥牛、鬥馬最有吸引力,常吸引成千上萬的群眾前往觀看。

苗年來歷:自古以來,這壹地區的苗族就使用著與漢族 “農歷”不同的歷法――苗歷。苗歷的歲首,即為苗年。過“苗年”的日子,有經協商按順序進行的習慣。時間在農歷的十月、十壹月期間,這種習慣,也使得這些不同的苗寨在各自不同的“苗年”日子裏,輪流成為該苗族區域的狂歡中心。

苗族有哪些節日? 素有“百節之鄉”之稱的貴州凱裏苗族,月月有節日,季季有 *** 。規模較大的有過苗年、吃新節、鬧沖節、爬坡節、牯藏節等。在這些節日中,大都開展跳蘆笙、跳銅鼓、鬥牛、賽馬、唱歌、鬥雀等 *** 活動。

過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別,掛丁片區於農歷十月上中旬,寅日殺豬,卯日打粑,殺雞殺鴨,晚上守午夜,辰日淩晨祭祖,祭耕牛,祭農具,鳴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親嫁女。並舉知各種 *** ,如跳蘆笙、踩銅鼓、鬥牛等活動,壹般9天時間。凱棠片區於十二月十六日後卯日晚,第二天接親嫁女,回門,走親家。

吃新節

掛丁片區在農歷六月頭卯或二卯,凱棠片區在六月十六日以後的卯日,地午、翁項、旁海、平樂在七月中旬卯日。壹些在七月半。節日期間,舉行3至5天 *** ,內容有遊方、跳蘆笙、鬥牛、賽馬等。“吃新節”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由古代的祭祀演變而來,各地過節時間不壹,壹般在農歷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這段時間內。過節這天,被邀請的客人身穿節日盛裝,挑上禮品,牽著鬥牛前來作客。祭過祖後,賓主頻頻舉杯預祝豐收。第二天開展鬥牛、賽馬、跳蘆笙等活動。夜幕降臨,屋內飄出老人們的酒歌聲,蘆笙場上蕩漾著青春的笑語和歡樂的旋律,蘆笙聲、酒歌聲、情歌聲、飛歌聲彌漫在苗寨的夜空裏。

鬧沖節

農歷二月子、午日於鴨塘境釘耙山腳舉行,參加 *** 人數很多,活動有鬥牛、對歌、跳蘆笙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分別於開懷虎擋坡和格沖別對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壹呼,四而呼應。

遊方節

“遊方”又稱“友方”,是凱裏市境內的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壹種形式。苗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對象或傾吐愛情。為了選擇壹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有的小夥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幾裏、幾十裏甚至上百裏的村寨去遊方。

遊方壹般是在農閑季節(如:從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傳統節日(如:苗年、吃新節、蘆笙節、鬥牛節、爬坡節、翻鼓節、鬧春節、對歌節等)和趕場天進行。在苗寨遊方,壹般都有固定的“遊方場”、“遊方坡”或“遊方評”。這些場所,或在寨子前後的橋邊樹下,或在村莊左右的平緩的草坡上。

為了參加遊方,姑娘們穿著盛裝,頭戴銀飾,插上幾朵鮮花,頸上套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圈。她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藝,表現自己美麗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夥子的愛慕。

姊妹節

“姊妹節”又稱“吃姊妹飯”,是清水江中遊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節日 *** ,有的村寨在農歷的二月十五日過,有的村寨在農歷三月十五過,以臺江施洞地區最有特色。過節的時節,家家都要準備不少由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在壹起的“姊妹飯”以餉賓朋。白天,江邊、路邊、沙灘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邊的沙灘上、草地上,高亢的飛歌聲、渾厚古樸的大歌聲和情歌聲交織在壹起,在寧靜的夜裏傳到很遠很遠。

牯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壹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活動內容既有莊重肅穆的祭祀,也有歡快的娛樂,是壹個既娛神又娛人的活動。

苗族的節日有那些 素有“百節之鄉”之稱的貴州凱裏苗族,月月有節日,季季有 *** 。規模較大的有過苗年、吃新節、鬧沖節、爬坡節、牯藏節等。在這些節日中,大都開展跳蘆笙、跳銅鼓、鬥牛、賽馬、唱歌、鬥雀等 *** 活動。 過苗年 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別,掛丁片區於農歷十月上中旬,寅日殺豬,卯日打粑,殺雞殺鴨,晚上守午夜,辰日淩晨祭祖,祭耕牛,祭農具,鳴放鞭炮,迎接新年。清晨祭山神,敬水神。午日接親嫁女。並舉知各種 *** ,如跳蘆笙、踩銅鼓、鬥牛等活動,壹般9天時間。凱棠片區於十二月十六日後卯日晚,第二天接親嫁女,回門,走親家。 吃新節 掛丁片區在農歷六月頭卯或二卯,凱棠片區在六月十六日以後的卯日,地午、翁項、旁海、平樂在七月中旬卯日。壹些在七月半。節日期間,舉行3至5天 *** ,內容有遊方、跳蘆笙、鬥牛、賽馬等。“吃新節”是苗族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由古代的祭祀演變而來,各地過節時間不壹,壹般在農歷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這段時間內。過節這天,被邀請的客人身穿節日盛裝,挑上禮品,牽著鬥牛前來作客。祭過祖後,賓主頻頻舉杯預祝豐收。第二天開展鬥牛、賽馬、跳蘆笙等活動。夜幕降臨,屋內飄出老人們的酒歌聲,蘆笙場上蕩漾著青春的笑語和歡樂的旋律,蘆笙聲、酒歌聲、情歌聲、飛歌聲彌漫在苗寨的夜空裏。 鬧沖節 農歷二月子、午日於鴨塘境釘耙山腳舉行,參加 *** 人數很多,活動有鬥牛、對歌、跳蘆笙等。 爬坡節 農歷三月子、午日,分別於開懷虎擋坡和格沖別對坡舉行。農歷六月底,香爐山爬坡節,更為熱鬧。登高壹呼,四而呼應。 遊方節 “遊方”又稱“友方”,是凱裏市境內的苗族青年男女進行社交和娛樂的壹種形式。苗族小夥子和姑娘們往往通過這種活動結識朋友、物色對象或傾吐愛情。為了選擇壹個稱心如意的終身伴侶,有的小夥子往往要爬山涉水到十幾裏、幾十裏甚至上百裏的村寨去遊方。 遊方壹般是在農閑季節(如:從秋收結束到第二年插秧前等)、傳統節日(如:苗年、吃新節、蘆笙節、鬥牛節、爬坡節、翻鼓節、鬧春節、對歌節等)和趕場天進行。在苗寨遊方,壹般都有固定的“遊方場”、“遊方坡”或“遊方評”。這些場所,或在寨子前後的橋邊樹下,或在村莊左右的平緩的草坡上。 為了參加遊方,姑娘們穿著盛裝,頭戴銀飾,插上幾朵鮮花,頸上套著銀項圈,手上戴著銀手圈。她們以此來顯示自己的富有和才藝,表現自己美麗的容貌和身姿,以吸引小夥子的愛慕。 姊妹節 “姊妹節”又稱“吃姊妹飯”,是清水江中遊沿岸苗族青年特有的社交性節日 *** ,有的村寨在農歷的二月十五日過,有的村寨在農歷三月十五過,以臺江施洞地區最有特色。過節的時節,家家都要準備不少由紅、黃、白、黑、綠五色糯米飯攪拌在壹起的“姊妹飯”以餉賓朋。白天,江邊、路邊、沙灘上、草地上人山人海,入夜,江邊的沙灘上、草地上,高亢的飛歌聲、渾厚古樸的大歌聲和情歌聲交織在壹起,在寧靜的夜裏傳到很遠很遠。 牯藏節 系苗族重要的祭祖活動,13年殺牛祭祀壹次。每屆歷時三年。“牯藏節”是最具特色、最能體現苗族民族文化的節日,活動內容既有莊重肅穆的祭祀,也有歡快的娛樂,是壹個既娛神又娛人的活動。

求苗族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1-2個,要詳細!!! 1、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歷正、二月間盛行踩山,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農老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谷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比賽。

2、開年節

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3、 四月八

苗族傳統節日,又稱“亞努節”,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同胞要舉行吃黑米飯、喝米酒、唱大歌等活動,以紀念、憑吊傳說中的古代英雄亞努。

4、龍船節

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壹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5、 姐妹節

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裏,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裏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苗族盛大的節日 苗族民間的傳統節日較多,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壹般在秋後舉行

苗族的歷史悠久,南越族原住居民與其有淵源,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就有關於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記載,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商周時期,苗族先民便開始在長江中下遊建立“三苗國”,從事農業稻作。苗族在歷史上多次遷徙,大致路線是由黃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貴州)、至滇(雲南)。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

原先苗族有自己民族文字,《苗族古歌》記載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戰爭和朝廷的追殺與民族文化遷徙秘密等易暴露於敵人,不得不將文字焚燒,抹去,當僅有的那些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去世後,文字也隨之丟失,留下的只有那寫在衣服上的文字。

後20世紀50年代後期苗族又開始創制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銀飾制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貴州六盤水的大花苗族節日有過“召龍節”、“苗年節”、“牯藏節”等。

  • 上一篇:船舶優先權的五大順序
  • 下一篇:茶文化節策劃的方案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