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紀念幣收藏 - 麻煩問下日本的現役軍用的槍械是什麽槍阿,還有二戰時的槍械。。。

麻煩問下日本的現役軍用的槍械是什麽槍阿,還有二戰時的槍械。。。

/jewell/blog/item/84f943084bffd5900b7b8293.html

現役軍用的槍械

二戰時的槍械

三八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歩兵銃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壹種手動槍機步槍。在中國俗稱三八大蓋,是因其槍機上有壹個拱形防塵蓋有如蓋子般而得名。防塵蓋在開栓拋殼和推彈關栓時,能隨槍機壹起後退或前進,起到防塵作用。

規格參數

類別: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供彈

口徑:6.5 毫米

彈藥:6.5×50 mm 步槍彈

彈倉容量:5 發

全長:1,280 毫米

槍管長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百式沖鋒槍

1935年,日本陸軍在實戰中領教中國軍隊沖鋒槍的威力後,方才開始式制沖鋒槍。當時是由中央工業公司的南部槍械廠具體負責這壹工作,試制人員將其稱為南部式沖鋒槍,其彈夾可放置50發子彈。彈夾呈弧線形,插在槍的下面,其形狀類似香蕉。隨著試制工作的進展,彈匣逐漸被移至左側面並呈水平狀,這與後來的英國司登沖鋒槍很象,這是為了臥射時更方便,這壹設計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最後該槍於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紀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沖鋒槍”的名稱,於1941年2月起裝備部隊。

全長:900毫米;

槍管長:280毫米;

槍重:4.2公斤;

裝彈量:30發;

射速:700發/分。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

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但這種子彈穿透力很弱,用5層棉被就能擋住,此外該槍采用的設計結構,必需嚴格保養才能保證可靠性,否則擊發後容易出現第2發子彈上膛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射擊停頓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徑:8mm

槍管長:117mm

全槍長:230mm

重量:900 g

裝彈數:8發

有效射程:60m

大正十壹式輕機槍

大正十壹式輕機槍(壹壹年式軽機関銃)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壹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日本大正天皇十壹年(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因其槍托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操作:自動

彈藥:6.5×58毫米步槍彈

容量:5發/彈夾、30發/彈鬥

重量:10.2公斤

全長:1100毫米

槍管長: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論射速:600發/分

有效射程:600米

口徑:6.5毫米

九六式輕機槍

從外形上看,該槍應該是十壹年式的改進型,但是由於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彈方式,我壹直認為這是日軍根據ZB26修改的槍型,後查閱資料可知,日軍確實有根據ZB26設計的輕機槍,但是不是這種。這個後面會有介紹。大家註意紅字的部分,這些地方是該槍和ZB26相似的地方。

這種機槍是我軍繳獲較多的壹種,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輕機槍,它是神武紀元2596年(1936)定型裝備的。它比十壹年式結構簡單,堅固耐用,不易發生故障。口徑仍為6.5毫米,導汽式,氣冷,導氣孔可調,采用弧形彈夾並裝於機匣上方,鼓形標尺,分劃2-15,瞄準孔可以左右調整,準星偏於槍的左側,而且有護翼,此槍的壹大特點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裝刺刀(想想現代機槍中還有那種可以裝刺刀),機匣上方可以加裝瞄準鏡。槍管末端有提把,槍托為魚尾狀,拉機柄位於左側,其上方有突出的退殼挺並加鐵罩保護,該槍沒有單發裝置,只能連發,由於口徑小,殺傷力和侵徹力均感不足(這就是後來99年式出現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槍彈,彈頭初速730米/秒,標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發弧形彈匣供彈,理論射速530發/分,膛線右旋四條,纏距200毫米,槍全長1067毫米,槍管長550毫米,槍管重1.96公斤,全槍重8.85公斤。

99式輕機槍

備註:確切的說,99式輕機槍的外觀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礎上更進壹步,口徑提升到7點7毫米,槍口上安裝了喇叭形狀的消焰器,其他方面與96式基本壹樣.這種1939年研制的輕機槍在太平洋戰爭與美軍的作戰中大量使用.由於日軍基本沒有沖鋒槍,更沒有類似M-1半自動步槍這樣的近戰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輕機槍經常起著沖鋒槍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口徑:7點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發每分

彈匣容量:30發

日本92式7.7mm重機槍

陸軍認識到八九式回旋重機槍的地面使用化改裝不太容易,於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機槍試驗開發度使用 7.7 mm子彈,因為口徑增大的原因,加強加大了槍體使其更加堅固也導到全槍重量增加,之後從昭和 7 年到 8 年對樣槍進行了射擊試驗,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機槍的名稱定型。其基本構造沿繼了三年式重機槍的構造,不同的地方口徑不同,光學瞄準鏡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準裝置采用了光學瞄準鏡,遠距離的命中精度相當高。子彈塗油裝置以及供彈機構與三年型機關槍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槍口消焰器。供應彈方式沒有采取彈鏈供彈而是采取了彈板式,發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機式 ,而是變為對推的壓鐵式。因其特有的發射聲音,盟國的士兵們稱為「啄木鳥」。

九二式重機槍的優點及缺點

優點

采用光學瞄準,命中率高

握把折疊,容易機動

使用槍口消焰器(不影響射手的觀察)但說達到了「對方很難被發現」的程度還是有疑問的 )

缺點

比改裝前的三年型機關槍更重了

發射速度和當時的其他機槍相比慢(這也是其最大的缺點,重機槍是可日軍的火力支柱)

戰時更換槍管困難

性能數據:

皇記2592年定型,導氣自動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徑:7.7mm

槍管長:721 mm

全槍長:1156 mm

重量:55.3 kg

裝彈數:30發保彈板

發射速度:450發/ 分(最大)實際200發/ 分

子彈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產商 日立

總產量45000挺

93式手榴彈

93式手榴彈是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研制並裝備的壹種輕型手榴彈,也是同時期日本手榴彈的代表作,其最大特點是結構簡單、小巧輕便,全彈長83mm,直徑50mm,全彈質量370g,裝有39.5gTNT炸藥。

93式手榴彈外形為圓柱形,彈體上刻有5條橫向槽,用於防滑和控制破片數量及大小,彈體上下各設計有壹個帶孔的突耳並穿有鐵環,方便攜行。使用時,先取下保險帽,擰下鉛帽,露出拉火繩後,用力將其抽出,即實現發火,然後將手榴彈用力擲出,經過5秒左右的延時,就會引爆雷管與主裝藥。

93式手榴彈的缺點是彈體爆炸後產生的破片不均勻,有時過大的彈片會飛出很遠,甚至傷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裝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終被使用撞擊發火引信的97式手榴彈所取代。

97式手榴彈

97式手榴彈是日本在二戰中使用最多、最廣泛、知名度最高的壹種手榴彈,代表著當時日本手榴彈的最高發展水平。該彈從1937年起開始裝備日軍,壹直使用到二戰結束。97式手榴彈是在91式手榴彈基礎之上改進而來的,使用改進後的10年式引信,因此從外觀上看,其除了不帶發射藥筒、彈體底部沒有螺孔外,其余部分與91式手榴彈幾乎壹模壹樣,並且兩者的結構和使用步驟也基本相同,僅在某些細節之處有所差異。

97式手榴彈彈體直徑為49.5mm,全彈長95mm,全彈質量445g,裝有56gTNT炸藥。與91式手榴彈不同的是,97式手榴彈引信的延期時間改為4-5秒,這個時間壹般會在引信體延期藥管表面標刻出來。97式手榴彈彈體與91式手榴彈壹樣刻有破片槽,大小和數量也相同,不同之處在於97式手榴彈彈體上下的定心環部分是直接鑄出來的,這主要是因為其不能用擲彈筒發射,不需要對彈體圓柱部分進行精加工。另外如前所述,97式手榴彈底部沒有螺紋孔,不能連接發射藥筒。

由於延期時間較短,因此97式手榴彈在投擲時需比91式手榴彈更加小心。除手投外,也可以像91式手榴彈那樣用槍掛擲彈筒拋擲,具體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

97式手榴彈還有壹種比較少見的訓練用型號,外形比真正的97式手榴彈大,為混凝土實心結構,表面沒有凹槽,但頭部也插有壹個保險銷。

97式手榴彈的主要缺點是:圓柱形彈體對於握持和投擲均不利,並且也不利於形成均勻的破片;引信結構比較復雜,且大量使用黃銅材料,不利於減輕質量和節約材料;引信的發火方式設計不合理,使用時需要在硬物上敲擊壹下,在某些特殊場合下使用不便,與西方手榴彈的翻板擊針發火方式相比,其零件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效能卻相差甚遠。

98式木柄手榴彈

98式木柄手榴彈是為了解決97式手榴彈生產工藝復雜、投擲距離較近的問題而研制的。該手榴彈的外形、尺寸和結構均與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小號木柄手榴彈接近,只是木柄弧線略有區別。不過,此種手榴彈在日軍中並未大量裝備使用。

98式木柄手榴彈彈體為圓柱形,表面沒有凹槽,直徑為50mm左右,全彈長202mm,全彈質量560g,裝有70gTNT炸藥,采用摩擦發火引信,延期導火索,延期時間為4-5秒。發火延期組件與中國的67式手榴彈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拉火藥是直接塗裹在拉火繩壹頭上,當拉火繩從拉火管中快速拉出時會與後者相互摩擦而點燃拉火藥,繼而點燃延期導火索。

98式木柄手榴彈的使用方法以及優缺點與大多數木柄手榴彈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具體可以參照前述德國M24手榴彈部分。

99式多用手榴彈

了取代較為笨重且槍發性能不好的91式手榴彈,日本於1939年研制出99式多用手榴彈和相配套的100式擲彈筒。美軍首次接觸到該手榴彈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島戰役期間與駐守基斯卡(Kiska)島日軍的戰鬥中,因此給其起了“基斯卡島手榴彈”的綽號。該手榴彈以槍發為主,必要時也可以用手投擲。日軍對該手榴彈和發射器比較重視,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的形勢逐漸向不利於日本的方向發展,實際產量並不大,美軍繳獲數量也不多,如今在國際武器收藏市場上也是價格較高的二戰紀念品之壹。

99式多用手榴彈外觀也是簡單的圓柱形,上端中間裝有圓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設有壹個保護圈,彈體上下各有壹圈與擲彈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環,彈體表面光滑沒有凹槽。該彈最大直徑為40mm,高度為75mm,全彈質量300g,裝有58g以紙筒包裹的TNT炸藥,有效殺傷半徑為5m。

99式多用手榴彈在結構上基本繼承了97式手榴彈的模式,但體積和質量都有所減小。其引信的主要結構與97式手榴彈類似,不同之處在於99式引信的保險蓋上沒有輥溝,引信體上也未設相應的溝槽;此外彈體內部沒有銅管,雷管直接與引信體相連。

99式多用手榴彈使用方法與91式手榴彈相同,也同樣存在由於引信延期時間較長,直接拋射後手榴彈落地不能及時爆炸,或者先發火後拋射存在的危險。這主要是因為日本研制的這些多用手榴彈往往更側重於手榴彈的使用性能,而未能很好地兼顧其他發射方式。

99式多用手榴彈除手投外,還可利用步槍發射,其發射的配套裝置即是100式擲彈筒。該擲彈筒實際上只是壹種附加在步槍槍口的手榴彈拋射筒,專門發射99式多用手榴彈,射程約110m。100式擲彈筒主要有兩種型號:壹種供6.5mm口徑步槍使用,壹種供7.7mm口徑步槍使用。100式擲彈筒的主體部分是壹節鋼管,後部有連接裝置,筒底有壹條供瞄準使用的白色豎線。與其他手榴彈拋射筒不同的是,100式擲彈筒的發射筒與槍管不在同壹條軸線上,筒身下方專門設計有讓槍彈通過的細管,火藥燃氣通過壹個曲折的孔道導入發射筒中。由於手榴彈與槍管不在壹條直線上,所以就排除了誤裝實彈的危險,但也因此帶來了對火藥燃氣利用率不高、實際拋射距離非常有限等缺點。

鏈接有圖

  • 上一篇:風弄經典語錄
  • 下一篇:中國的婚禮習俗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