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從工人運動到平民合作聯盟
任何社會團體、政黨和政治組織的產生、存在和發展都有其社會歷史背景,新民主黨也不例外。加拿大新民主黨在歷史上可以被視為工人階級的代表,因此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加拿大工人運動的歷程。
加拿大早期的工人運動是由革命工會主義指導的。革命產業工會主義(revolutionary industrial unionism),又稱工會主義,旨在以包括總罷工在內的行動推翻資本主義制度。與更傳統的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和社會民主不同,工會主義尋求通過工會和工人委員會建立工人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直接控制。加拿大統壹工會就是這壹理念的實踐者。他們主張以總罷工作為摧毀資本主義制度的手段,但不排除采取政治行動的可能性。但由於加拿大統壹工會組織的復雜性,革命工會主義在形式上采取了工會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妥協,實際上恰恰形成了對傳統工會的打擊。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夕,革命工會主義已經嚴重威脅到傳統工會的存在。與此同時,關於戰時征兵的激烈討論加深了東西方工會領導人之間的分歧,並進壹步影響了20世紀初溫尼伯的大罷工。
在加拿大工人運動的發展或其民主社會主義運動的建立過程中,發生在1919年5月至6月的溫尼伯大罷工是壹場關鍵性的社會運動。加拿大學者曾經分析評價過當時的社會階級形態:現代社會的人類分為兩個階級,不勞而獲的人和不勞而獲的人。這兩個階級之間不可避免地要進行長期的、持續的鬥爭...在買賣勞動力的鬥爭中,勞動力的賣方叫工人,買方叫雇主。在這樣的事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鬥爭的殘酷迫使工人階級聯合起來尋求自衛,並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獲得教育以尋求社會變革。1919溫尼伯的工人與雇主就工資和工作條件進行談判,要求更高的工資和更好的工作條件。當建築和金屬貿易部門的勞工談判破裂時,溫尼伯工業勞工會議號召所有工人進行總罷工。幾個小時內,約3萬名工人離開工作崗位,全城工人齊聲離去,迫使工廠關閉,零售業嚴重受損,交通癱瘓。包括警察、消防、郵政、電信、水利等領域的社會事業工人也加入了罷工,壹場轟轟烈烈的溫尼伯工人大罷工已經開始。與此同時,壹個自稱為“公民委員會”的組織出現了,該組織得到了溫尼伯許多有影響力的大資本家、銀行家以及自由派和保守派政客的支持,他們公開反對和破壞總罷工。利用《溫尼伯日報》作為輿論陣地,公民委員會不僅無視工人們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要求,還汙蔑罷工是外國授意的革命陰謀。聯邦政府也迅速介入這壹事件。保守黨議員、勞工部長G·羅伯遜和內政部長親自到溫尼伯與公民委員會協商。他們拒絕聽取罷工委員會的聲明,立即轉而支持日復壹日剝削工人的資產階級。他們強迫工人復工,否則就有被解雇的危險。與此同時,聯邦政府對移民法案進行了修改,對煽動罪的規定意義進壹步擴大。那些參加罷工的移民將被驅逐出境。6月17日,政府逮捕了12名罷工領袖和參與者。其中就有剛剛回到溫尼伯出任《西部工人報》總編輯的加拿大工人運動領袖J.S. Woodsworth。四天後,西北皇家騎警參加了溫尼伯市中心罷工工人的和平集會,遭到政府鎮壓。三十名罷工工人受重傷,壹人死亡。政府軍血洗溫尼伯街,這被稱為“血腥星期六”。
1919年的溫尼伯大罷工,因為領導分裂,策略模糊,在外部勢力的聯合打壓下以失敗告終。他們挑戰政府權威,選擇雇主,但最終的失敗證明了工會策略的無效。
總結早期加拿大工人運動失敗的經驗教訓,可以看出,剝奪社會主義運動勝利的壹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早期加拿大工會領導人寧願聯合現有政黨,也不願自己發起政治活動來提高覺悟。加拿大社會主義進程中的關鍵人物J.S. Woodsworth作為工會的壹員,長期見證了進步黨作為壹股政治力量掙紮、分裂、最終消失的過程。作為警告,他拒絕了自由黨政府給予的內閣部長職位。在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伍德沃斯找到了自己的奮鬥形式。當其他社會黨人還在鼓吹用革命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時候,他主張加拿大的這種變革可以通過教育、組織和政府工作人員的安全保護來實現,並利用其討價還價的能力通過了加拿大第壹部養老金法。
“對於加拿大的工會和活動家來說,20世紀是壹個黑暗的世紀:持續的貧困和低工資持續了很長時間,但沒有人關註它們;工人階級完全反對洛克菲勒公司——公司聯合會形成的所謂工業民主形式;農民運動的幻想破滅了。20世紀30年代,世界範圍的經濟危機席卷加拿大,資本主義制度搖搖欲墜,而資產階級的天敵們卻忙於拯救這個邪惡的社會,無暇徹底摧毀資本主義制度。”[2] (p.12)加拿大進步勢力處境黑暗。如果說這壹時期有什麽成就的話,那就是激進的農民和工人逐漸意識到他們的相似之處遠大於不同之處。最後,在1932中,農民和工人共同主張以“合作社聯盟”作為調節生產、分配和交換活動的最基本原則,以滿足人們的需要而不是獲取特殊利益。在此之前的20世紀20年代,社會主義運動的領袖伍德沃斯開始與壹些政治活動家進行社會活動,我們稱之為“姜氏集團”。當大危機肆虐時,他們聯合各種勞工和社會主義組織,創建了壹個新的社會黨。《裏賈納宣言》( 1933)選舉J·S·伍德沃斯為新黨領袖,並將新黨命名為合作聯邦。這樣,加拿大有了第壹個正式的工人和社會主義者組織,加拿大社會主義運動的指導思想也逐漸從革命工會主義轉變為民主社會主義。
二。平民合作聯盟-新民主黨
平民合作聯盟在大危機中誕生,其成長經歷了世界大戰和經濟復蘇的洗禮,這讓不成熟的加拿大社會主義運動喜憂參半,也充滿了困難。壹度威脅到公認的兩黨制和長期交替執政的兩大政黨——自由黨和保守黨。但在內憂外患下,平民合作聯盟不得不重組,從而形成了壹個新的政黨——加拿大新民主黨,不僅延續了傳統,而且有所發展。在平民合作聯盟——新民主黨的發展和轉型過程中,其指導思想也經歷了壹個從激進到輕微右傾的轉變。
在新民主黨70多年的歷史中,成立之初的《裏賈納宣言》被認為是所有綱領性文件中最激進的。主要表現在對資本主義和國有化的態度上。《裏賈納宣言》批評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公正和不人道的,“財富和機會的分配存在極端的不平等”和“不受控制的浪費和不穩定”。[4](p.119)《宣言》還揭示了資本主義是壹個壹個人壓迫別人,壹個階級剝削另壹個階級的社會,這種可惡的社會制度必須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壹個新的更加公正的社會。只有在這個新社會中,才能保證普遍福利,而不是榨取剩余價值。在國有化問題上,《裏賈納宣言》要求對銀行信貸體系、公共和市政服務設施、交通運輸、自然資源、電力開采等關系國計民生的行業進行國有化管理。《裏賈納宣言》誕生於1929-1933這個震驚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時代。它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認識和批判是符合時代特征和精神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資本主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資本主義統治的手段也有所調整,特別是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領階層的增加,工人持股和工人參與管理的出現,大大削弱了革命的勢頭,發展了社會改良主義的趨勢。與社會發展同步的平民合作聯盟逐漸右轉。
在此期間,人民合作社聯盟的領導人開始對《裏賈納宣言》中指出的根除資本主義的結論表示懺悔。他們認為,正是這種提法使這個政黨看起來更激進,更脫離實際。早在1944,人民合作社聯盟領導人戴維·劉易斯就公開表示支持混合經濟。這壹行動被視為對傳統社會主義的背叛,是意識形態的右轉,是歷史的倒退,但實際上卻暗示了這壹組織的未來走向。在1956年通過的《溫尼伯宣言》中,這種右轉更加明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大大削弱,根本不提消滅資本主義的問題,在國有化問題上態度相當謹慎。指導思想的變化對平民合作聯盟的繼續存在和發展提出了挑戰,同時這壹政治組織本身在這壹時期也經歷了起伏。
1935年,在平民合作社聯盟日益壯大的時候,威廉·阿伯哈特領導的社會信用黨落選,熱情的亞伯達農民政府倒臺,加拿大最激進的省份很快變成了最保守的地帶。與此同時,只有在薩斯喀徹溫省,平民合作社聯盟得到了選票的支持。1942年,平民合作聯盟的壹名候選人在保守黨的傳統選區——南部育空贏得了中期選舉,這讓保守黨領導人深感不安。平民合作聯盟似乎已經成為壹股不可忽視的選舉力量。1943的安大略省選舉,將平民合作聯盟的得票率從5%推高至31%,離組閣僅壹步之遙;壹年後,他贏得了薩斯喀徹溫省的選舉並掌權。[2](p.14)這壹時期的蓋洛普民調顯示,新生力量——平民合作聯盟獲得的民意支持超過其任何對手。這壹時期似乎看到了加拿大社會主義勝利的曙光,但歷史發展告訴我們,這只是曇花壹現。看到失敗的威脅,自由黨害怕自己的智囊團轉向平民合作聯盟,於是馬上把家庭救濟和壹系列退伍軍人法寫進法律條文,向公眾做出各種美好的承諾。與此同時,保守黨也在名字中加入了“進步”二字。壹些商業團體惡意支持反社會主義運動,將平民合作社聯盟與希特勒的納粹主義聯系在壹起,壹些* * *實業家甚至加入了這壹活動。而且,為了防止民主社會主義占據社會主流意識,* * *資本家與自由黨的畸形聯盟,極大地分裂了左翼選票。在1945的聯邦選舉中,平民合作聯盟的優勢不再突出。在安大略省,其民意支持率跌至22%,立法席位從高峰時的34席驟降至僅贏得可憐的8席。
沒有什麽能激發戰時民間合作聯盟的發展動力。在渥太華,從新斯科舍省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省立法議會也對平民合作社聯盟給予了壹些鼓勵,但無濟於事。成員的解體,領袖的倦怠,金融危機,支持率的下降,這些都被視為加拿大抗議活動的終結。雖然在薩斯喀徹溫省的實力不減,但是薩斯喀徹溫省的勝利並不能成為向整個加拿大擴張的平臺。
1957,平民合作聯盟25周年慶典。慶祝委員會收集了各種照片、回憶錄、分發廣告、印制紀念冊。有人把這當成了平民合作聯盟稍微提前的訃告,似乎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然而,情況是不可預測的。在1957的選舉中,平民合作聯盟獲得25席,高於1945以來的任何壹次,但民眾支持率卻降至歷史最低點:9.7%。當人們在思考平民合作聯盟是否還能作為社會民主意識的代表存在時,壹年後的選舉堅定了人們的信念。1958,平民合作聯盟的支持率降到了極點,只有8席,9%的支持率。[2](p.19)同壹時期,黨內兩位最受尊敬的領袖落選,平民合作聯盟的危機已不是秘密。其實在此之前,1955年,65438+2月,平民合作社聯盟內部和工會內部就有過討論,成立壹個新的組織來取代平民合作社聯盟,贏得了廣泛的支持;1957年,新成立的安大略省聯邦工黨通過大會決議授權平民合作聯盟新的組織活動;同年5月,新黨委員會(NCNP)給予平民合作社聯盟和加拿大勞工委員會(CLC)平等代表權,6月,平民合作社聯盟壹致投票支持與加拿大勞工委員會結盟。從65438年到0958年,成立僅兩年的加拿大勞工大會在4月宣布支持政治聯盟,發起新的政治運動。1958 11新黨委員會在1959年8月出版了第壹本小冊子,發起了第壹次大型座談會,討論新黨的組織、社會理念和指導思想。1962年,平民合作社聯盟和工會分別召開代表大會,最終討論新的政治活動。1961 4月,平民合作聯盟前領導人斯坦利·諾裏斯總結了該黨最終的組織形式和計劃。1961新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新民主黨的正式成立。新民主黨繼承了平民合作社聯盟的成員,也繼承和發展了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
20世紀三六十年代以來的加拿大新民主黨
加拿大左翼領導人決定成立壹個新的組織來發展已經存在了近30年的平民合作聯盟,是形勢所迫,也有其他考慮。在加拿大工人運動的歷史上,許多工會組織的領導人更喜歡與現有的強大政黨結合,而不是自己發起社會運動,左翼組織與工會之間存在很大的脫節。分析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歷史,他們認為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離不開工會的支持,加強與工會的聯系成為領導人不能不考慮的問題。同時,政黨作為政治活動的主體,實現自己的社會理念、爭取選民、擴大基礎是非常必要的。自從平民合作聯盟成立以來,法語魁北克的左翼力量幾乎是空白。但魁北克在地理上是加拿大的大省,在政治活動上也離不開魁北克勢力的支持。所以魁北克左翼勢力的突破也是新民主黨成立的原因。
追溯新民主黨自1961正式成立以來的歷史,* *至今經歷了五任領導人:1961971曾是T.C .道格拉斯,19765438+。1975-1989是e .布羅德本特,1989-1995是a .麥克勞林,1995-2002是a .麥克唐納,2002年j .林頓成為新民主黨的新領袖。與其前身平民合作聯盟相比,新民主黨的成立也是左翼決策的壹次成功。雖然還沒有在加拿大聯邦執政,但新民主黨壹直在聯邦政府的少數政府事務中擁有最大的影響力。黨員,新民主黨成員,他的人大代表大部分來自中國中部,大部分來自渥太華,但在魁北克沒有當選。有壹個魁北克加拿大進步保守黨成員,在1986退黨加入新民主黨,但第二年就離開了新民主黨。盡管如此,1987在魁北克還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氣。[5](第609頁)
新民主黨作為加拿大政壇的壹股力量,在國內事務中扮演著社會主義和復合經濟保守派的角色,主張福利國家,忠實支持聯邦政府,因此更能得到各省地方當局的認可。在外交事務上,以和平主義為指導,表現出強烈的緩和傾向。然而,美國壹些作家在書面評論中將新民主黨稱為“打擊民族主義的大本營”,因為它在壹些問題上的立場相對排外。誠然,作為加拿大國內政治派別,新民主黨反對加拿大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北美聯合防空司令部(NORAD),要求加拿大成為無核區。在增加外貿和外資產業比重,特別是美國資產比重的問題上,強烈要求加拿大經濟完全獨立。但我們應該看到,新民主黨的民族主義是溫和的,而不是戰鬥的。正是在新民主黨的壓力下,自由黨政府設立了壹些民族主義機構,如國家能源計劃和外國投資審查局。
總之,新民主黨自成立以來,經歷了作為選舉組織的風風雨雨,其指導思想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時至今日,新民主黨仍只是壹個在地方執政的政治組織,但並非可有可無。正是在新民主黨的推動下,加拿大的各種福利政策和社會問題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對於整個加拿大,尤其是對於壹些省份和地區來說,新民主黨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作者簡介】張曉紅(1975—),女,河北保定人,2005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法政學院,現任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教師。
參考資料:
【1】彭坤元。加拿大民主調查[A]。姜鵬。加拿大民主政治制度[C]。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2]]德斯蒙德·莫頓。NDP:加拿大的社會民主主義[M]。多倫多,1977。
[3]合作社聯邦,在中國被大多數人稱為“平民合作社同盟”,也稱為“合作社聯邦黨”。
[4]陳啟能。活躍在加拿大政壇的新民主黨。姜鵬。加拿大的民主和政治制度。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藍仁哲和廖。加拿大百科全書[M]。成都:四川詞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