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良後來受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梅健鷹教授之影響,註重素描寫生,畫風大進。在寫生途中,有時會遇到林風眠等高手,王錫良便不失時機地請教、切磋。最難忘的壹次是,他見林風眠在兩塊瓷板上畫《武松殺嫂》,壹塊乃武松舉刀,另壹塊乃潘金蓮下跪,林風眠用寥寥幾筆將潘金蓮衣裙勾出,那風騷而可憐的潘金蓮形象躍然而出。王錫良說:“那簡筆的魅力使我終身難忘。”我頓時明白了王錫良繪畫由繁到簡的變化緣由。
然而,接近成功,則意味藝術生命停滯不前。他在不滿足中困惑,在困惑中思變。此時,中央工藝美院梅健鷹教授來景德鎮講學,給他帶來了從未有過的清新之風,給予頗多藝術啟示。
他中年變法,從繪畫基礎入手,練素描畫速寫,深入生活,師法自然,博覽眾長。涉足景德鎮的鄉間林野,遠遊祖國名山大川,收集了豐富的第壹手畫稿,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豐富了創作源泉,不斷推出新作。
在50多年陶瓷藝術作生涯中,王錫良以山水、人物畫最為擅長。他的作品大處作眼有氣勢,小處觀之有意味,因善畫中國畫,刻意在陶瓷作品中揉進中國畫講求神韻、計白當黑的形式美感。 王錫良 的作品,講究立意,註重裝飾,追求靜水流深的藝術效果。其用筆繁簡有度、設色清雅豐潤、構圖巧妙自然。大師就是大師,他要做的,只是將越是深奧、高難度的藝術表現形式,就越是生動形象,簡單易行的表達出來。畫人物,往往習見精雕細作,但王錫良畫中,卻不側重臉形,鼻子,眉毛等處.因為他認為,這些是繪畫中最沒有表現力的地方。同樣,復雜的襯景,也是畫蛇添足。需要表現的只是整體畫面的輪廓,無須繁縟做作,因為王錫良想要表達的是壹個自我意識的的形象而非以第三者視覺而形成的感官形象。王錫良筆下的人物,素素的,淡淡的,沒有濃妝艷抹,倒顯出壹副小家碧玉的樣子,也印證了他內心深處壹直以來的壹種想法:最美既是簡約。當除去臃腫的堆積,剝離繁瑣的多余,在飄飛的樹葉中,在肆虐的寒風中,壹道流雲,壹棵古樹,壹輪明月,壹襲舒暢的衣裙,壹頭娟系的秀發,無拘無束,率性而真誠,無不訴說著簡約的素面風骨,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著雅致的情懷。
欣賞他畫作時,“簡約”是壹種審美情結。它簡潔,單純,婉約,不加綴飾,不復色彩,天然成趣,流暢明快。在藝術和畫面結構上,是壹種簡潔明朗的風格,體現了他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藝術表現力。人物服飾同樣也因簡約而素美,在秀氣中突出個性而不張揚,在文靜中隱含著浪漫而不遠離生活。註重那種含蓄的美,展現自然恬靜的感性韻味。在王錫良簡約的營構環境中,給您帶來的是壹種藝術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讓繁忙的您在他的畫作中得到放松,找到溫馨的感覺。這也正是王錫良人生的寫照。簡約是他那種透露的風格,純厚、素雅的韻味,是壹種於渾然朦朧中顯示整體力度的超脫境界,壹種饒有現代繪畫的超前意識。這在“簡約”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簡約也是王錫良的生活態度。拒絕精雕細刻,遠離繁文縟節,厭惡濃妝艷抹,不計較閑言碎語,不拘泥陳規陋習,不在乎無聊的聒噪,不理睬庸俗的眼球,始終保持著清新素樸的心態,以不變應萬變。生活清淡但精神豐滿,深居簡出但思想敏銳,衣著樸素,卻才高學富。
簡約是王錫良寬廣的胸襟。崇尚簡約,舉手投足顯得大氣,點點滴滴簡潔明快、博大精深,擁有曠達的、閑適的、與世無爭的儀態;是信仰的風範和堅定的守望者。始終保持著沈穩而內斂的平民化的心態,使其品位與格調在不經意中得到提升;蔑視功名,拒絕利祿,透徹的理解人生的真諦。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上,入而能出,往而能返,何其自由、暢快、遊刃有余。簡約並不簡單,相反,是壹種更深廣的豐富,寓豐富於簡單之中。只有內涵深厚的事物才具備簡約之美,貧乏和蒼白是沒有內涵的簡單,絕不是簡約。簡約也不是寒磣,他蘊涵著無限美妙的想象空間,是精悍而嫵媚、眩目而燦爛的浩瀚的精神世界。這種簡約,需要壹點放棄,壹點執著,所謂大象無形,大音聲稀,大智若愚皆是也。同樣在欣賞王錫良的畫作,需要壹點理解,壹點領悟,壹點靈性,壹點曠達,更需要壹種淡泊明誌,寧靜致遠的情懷。 他先後創作的藝術作品主要有:粉彩《采茶撲蝶》圓盤、《西江月·井岡山》詞意浮雕〈合作〉、《太平窯》年畫、《歲朝圖》茶具、《荷葉》茶具、《革命搖籃井岡山》大型壁畫〈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西廳〉,粉彩《明月松間照》、《黃山》大型壁畫、《十裏春風》壁畫(合作)、粉彩《春鳳拂欄露華濃》瓷瓶,分別獲得 國內各級專業獎。並在《美術》雜誌、《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江西日報》、《文化與生活》等報刊發表介紹。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蔡若虹先生,稱王錫良的大型壁畫作品“氣勢磅礴,有傳統功力,可與陜西版畫比美”。《景德鎮陶瓷藝術名人彔》、《景德鎮國畫選》、《中國美術辭典》、《中 國當代工藝美術名人辭典》、《瓷都藝星》均對其藝術傳略和作品專題評價。
2013年8月24日,王錫良作品在石家莊市博物館展出。
2013年11月,驚現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錫良,在1969年秋制作的文革題材《收租院》瓷板畫四塊, 《收租院》描述的是:劉文彩(1887年-1949年10月17日),字星廷,是川西地區中國四川大邑縣安仁鎮人,著名的大地主,軍閥劉文輝之兄。是集官僚、軍閥、惡霸、地主於壹身的臭名昭著的反動人物。他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出生於四川省大邑縣安仁鎮劉家墩子,因其橫行鄉裏、作惡多端,被當地群眾稱為“劉老虎”。劉文彩其莊園(大邑劉氏莊園)至今保存完好,並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文彩其人在中華人民***和國的文化大革命中被宣傳為“無惡不作”的大地主,將其塑造為所謂舊社會地主階級壓迫平民階級的典型代表。這套1969年秋制作的文革題材《收租院》瓷板畫四塊,四塊瓷板畫現今保存非常完好,持寶人是業內收藏家余夢多年前在廣東惠州所得。按2009年在嘉德春拍行情,王錫良瓷板畫《黃山松圖》拍出了1700多萬元作為市場參考價, 這套完整無缺,不可復制的四件組合紅色官窯的瓷板畫,市場估價將達到五千萬到壹個億之間。
2009年在景德鎮舉行的秋季國際藝術陶瓷拍賣會上,王錫良的作品《黃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畫最為引人註目。拍賣中,該瓷板畫以三百萬起拍,最終以六百八十萬落槌,加上傭金最後成交價為七百八十二萬,買主是手持壹百三十七號標牌的中年男士。《黃山四千仞》高壹點二米,長兩點七米,裝裱在黃色實木架上,粉彩瓷描寫黃山奇峰異景,古樹森茂,雲海浩渺。瓷板左邊題有李白遊黃山時的名詩:“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 在創新方面,王錫良堪稱典範。他早期便開始利用油料的流動創作過《黃山圖》,在壹件《停琴待月來》的瓷瓶中,撫琴昂首的人繪在壹面,而月亮則在另壹面,在構圖中便是壹種非常大膽的創新。
有人發現,很多人在很多場合中所畫的很多畫面都有著很多的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而細心的人又發現,不管在什麽活動中,王錫良所創作畫面從來沒有過重復。據我所知,王錫良每次接到參加交流筆會活動的邀請,在答應之後,便會開始思考畫什麽,怎麽畫等問題,有時會翻閱舊時的寫生本,以期從中尋找靈感。
王錫良至今沒有出過作品專輯,他自己給出的理由有二:沒有收集資料和感覺不夠格。前面的理由便是創新者的作為,正如有句話叫“美好是無視美好的逝去”,後面的理由是他壹慣的謙虛美德。但我們在外界零星編輯的各類作品集中,如果不是同壹件作品被重復刊登的話,同樣找不到王錫良的重復作品。 人品如藝品,藝品如人品。品行是衡量壹個藝術家好壞的非常重要的標準,這決定他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的壹面。抗日期間,壹大批藝術家表現出了令人敬仰的品行:看似不問政治的齊白石,在日本侵略軍送去烤火煤以示“關心”時斷然拒絕,並絕不和日本人打交道;黃賓虹以死抗拒日本侵略軍為他祝壽;梅蘭芳蓄須明誌不為侵略者演出。
處於太平盛世的王錫良,同樣從眾多細節中表現出了他高貴的品行: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樹地震和2010年7月15日景德鎮特大洪災,近兩年內,國內和我們身邊發生了數場災難,每次不論什麽單位開展賑災創作筆會活動,王錫良總是場場必到,壹絲不茍,而且從不收潤筆費,數次將送到家中的潤筆退回。王錫良的對外聯絡主要由女兒王小鳳負責,王小鳳曾多次告訴外界,凡是公益的活動,只要父親能夠參加都壹定參加。所以不僅僅前面所例舉的大災大難之時,包括街道社區開展壹些活動,王錫良也每請必到。對此,王錫良曾多次表示,這是他作為壹名藝術家應盡的社會責任。
很多人都知道,王老夫人中風多年,不能行走,手持書本陪伴壹旁、端碗執勺餵哺、牽被拽衣噓寒問暖是經常拜訪王錫良的人最常見的場景。在王老夫人住院期間,王錫良更是放下了手上壹切事務,每天從早到晚在醫院陪護。愛家才能愛國,王錫良這種執子之手的真情,也是很多藝術家所不及的。
在景德鎮,很多繪瓷之人都比較忌諱別人說自己是搞工藝的,這裏面有工藝品與藝術市場價格差距的原因。但王錫良卻不同,他曾不止壹次地與人介紹自己不過是壹個手藝人。這種難能可貴的自謙,與齊白石毫不諱舊式士大夫鄙視農民和百工之人而始終稱木工、木人,印章刻“木匠之門”“魯班門下”,常告之於人“余小貧苦……朝為木工,夜則以松火讀書”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