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而浪漫的中國情人節過去五天後,迎來了我們的傳統節日——七月半。
很多人會把七月半當成鬼節,所以不願意提。妳知道真正的七月半嗎?
七月半是中國三大傳統祭祖節日之壹,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祖先崇拜及相關節日。在易經中,七是壹個不斷變化的數字。重復同樣的事情,回天七日。第七,陽數、天數和天地之間的陽氣滅絕後,七天後可以復活。
這是天地運行之道,陰陽盛衰之道,所以百姓選擇在277年7月14日祭祖。(今年的七月半是2022年8月11日,是壬寅年戊申沈冰日,農歷七月十四日星期四。)
七月是吉祥月和孝月,七月半是初秋慶祝豐收、回報大地的民間節日。人們要祭奠祖先,用新米祭祀,向祖先報告秋成,表達對祖先和親人的思念。七月半祭祖的節日叫中原節,起源於東漢以後。到了北魏,到了唐代,統治者推崇道教,道教中原節開始盛行,並逐漸固定中原為節名。把時間定為農歷七月十五,壹直沿用至今。
(今年中秋節落在2022年8月12日,落在壬寅年丁酉日,農歷7月15日星期五)。道教神中有天宮(天官)、地宮(地官)、水宮(水官),合稱三公帝或三元帝。他們是天地會派到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查天地各家的功過。知府就是打開地獄之門,讓死者離開冥界,回家看看。
既然是從地宮回來,後人就要點燃壹盞長明燈,照亮回家的路。也許是因為地下太黑了,光線才會有家的溫暖,也可能是他們分不清回家的路。他們回來是因為擔心後代。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看到美好的生活。提前壹兩天在家裏做壹次大掃除,然後把祖先和親人喜歡的物品整齊地陳列在家裏。
為了尊敬老人,也為了改善他們的精神面貌,讓祖先不再為我們操心,可以放心地完成他們的事情。這是中國人特有的人文氣息。我們的祖先和親人去世了,但他們沒有離開我們。他們只是生活在另壹個世界。當然,人死後是不能復活的,也不迷信,這樣才能世世代代記得自己的祖先。
習俗之壹就是花錢,而且要寫行李清單,就像寫快遞單壹樣,壹般要填三代人的名字。說清楚了可以填七代,讓後人記住祖先的名字。這也是中國人講的孝、孝的體現,生前死後都要孝順老人。
七月半的核心意義在於壹種尊祖孝順、珍愛祖先的文化體現。當妳為妳的祖先燒紙的時候,妳也會照看妳鄰居的祖先。以前我們掃墓,修墳,鄰居家的墓地象征性的掃壹掃,互致問候。這也是愛偉大、愛美好、愛老愛老、愛幼愛幼的理念。
七月半有很多習俗。這裏有幾個。
第壹,推薦新祖先。在古代,人們依靠神靈的保護來獲得農業豐收。春夏秋冬祭祖,但初秋的秋補很重要。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人們舉行儀式祭祀祖先。先把最好的時令產品獻給上帝,然後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祈求來年豐收。
其次,有些地方會有奶奶給孫輩送羊的習俗。以前是送真的活羊,後來改成送羊了。送羊是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孝順母親,就像烏鴉反哺,羊羔跪著吃奶壹樣。
第三,放河燈的習俗。壹般放荷葉燈籠,也有放燈籠的蚌。為了照亮他們回家的路,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家,煙花和燈光對中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象征著人丁興旺,後繼有人。
第四,祝孩子壹生幸福的習俗。這是壹種始於宋代的習俗。7月,鄰居們互贈玩偶,祝願沒有孩子的家庭早生貴子,延續香火。收到禮物的人應該表達感謝並回贈禮物,這繼承了中國禮尚往來的習俗,發展了美好和諧的鄰裏關系。
第五,娛神。在雕亡節,這是當地社區非常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在過去,每次在上海舉行祭祀儀式時,都會有舞龍和踩高蹺的活動來祭奠黃成勛爵。
當然,各地也有祭祀習俗,這裏大致描述壹下。突然不用說那麽多了,感覺以後可能用不上了。想想也是。在弘揚和傳承中國文化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會失去自己的文化?當然,保護和維護環境衛生很重要,這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完成了維護環境的任務後,會不會失去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和禮儀?
這樣下去,中國人和外國人就沒有區別了嗎?要知道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和禮儀,是幾千年來祖先祭祀和祖先崇拜傳承下來的禮儀,這樣我們才有了壹套規範的禮儀,才有了可以傳承的文化。真的感覺很難過。我忍不住哭了,因為中國人保護不了自己的禮儀和文化。但是我相信壹切都會好的。
雖然祭祀方式發生了壹些變化,但我們仍然可以用文明傳統的方式祭拜祖先。我們可以用雞、魚、豬、酒、米等祭拜祖先。,那就低頭多和他們聊聊。
孝順父母是家庭、學校、宗教場所、社會乃至全世界都尊重的行為。孝順父母應該是自然而然的行為。烏鴉懂得反哺,羊羔懂得下跪吃奶,何況人。中國幾千年的孝道文化,遠不止對父母的孝道。中國講的是血緣文化,所以祖先在中國人的觀念裏很重要。他們不僅是家庭先鋒,更是精神載體。是家族的祖先生下了我的爺爺,爸爸,媽媽,我才出生。
所謂十八代祖宗,是指自己九代的宗族成員,從小到大依次是:爾孫、孫雲、尚孫、Xi孫、賴孫、大孫、子、父、祖父、曾祖父、高祖、天祖、烈祖、太祖、遠祖、鼻祖。特別需要註意的是,在給祖先填寫行李清單時,所有祖先的名字都必須寫對,不能寫錯或寫同音字,更不能漏掉名只留下姓作為姓。
祖先的名字壹定要說清楚,否則就是對祖先的不孝。而且祖先的名字要從小就知道,這樣才不會在年輕的時候忘祖忘根。我們的祖先留下了很多經驗,我們需要向他們學習,不斷修正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不自負,不隨大流,不迷失。祖先就像壹個守護神,壹直活在我們心裏,守護著我們,告訴我們要向善,要活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沒有母親節和父親節這壹說。這些都是美國的。中國的孝文化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有對祖先的祭祀,對父母的孝順,還有對家裏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對社會上長輩的尊重。所以,孝順是我們每個人長期的行為,而不是在特定時間出現在朋友圈的產物。
尊敬老人應該是壹種本能的行為。或許是放下手機和耳機和他們說話,吃點東西或者做壹桌他們愛吃的菜,或者只是和家裏的老人視頻通話。孝文化就是這麽自然。父母年事已高,我們也要祭祖。也許妳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也可能妳不被親人理解或認為理所當然。
有什麽壞處?我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學會照顧大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由此我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認真有效的溝通,理解和包容每壹個人。現在的我更自信,更願意向別人學習,家人也更依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