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流行音樂、影視文化的傳播,戲曲藝術日益弱化,曾經才華橫溢的戲班與曾經被廣泛使用的戲班脫節。

在現實生活中,隨著流行音樂、影視文化的傳播,戲曲藝術日益弱化,曾經才華橫溢的戲班與曾經被廣泛使用的戲班脫節。

中國傳統戲曲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知道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在經歷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短暫的輝煌之後,中國傳統戲曲逐漸衰落。這樣的情況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和諸多因素,也可以說是壹種自然趨勢,並不是任何壹個人能夠解決的,也不是觀眾真的不願意去看戲。就我們而言,壹般有以下幾個因素。

壹是集體經濟薄弱,戲曲演出缺乏資金。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前的那幾年,生產隊還是有壹定經濟實力的。每到過年或者淡季,隊長們商量著,各隊換錢,演員輪流送飯,就唱幾遍。後來農田分了戶,集體經濟就成了空殼,有些組(原生產隊)就不能整體收了。他們哪裏買得起唱戲?雖然有的村有愛管事的人(俗稱會頭)帶頭,挨家挨戶收錢演戲,但壹個村幾百戶給,有的不給。最後主辦方還是滿閑的,然後就沒人再管了,戲自然也唱不下去。

觀眾對戲曲審美的疲勞。經歷了十幾年的戲劇高潮,觀眾對傳統戲劇有點看膩了,慢慢失去了原有的新鮮感。每次開場無非是《楊家將》、《包公歌劇》或者《公子小姐》。有的演員不開口,觀眾就知道該唱什麽,就這麽翻來覆去。現代戲缺少好劇,沒有市場。

第二,其他文學形式和媒體的影響。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在城鄉普及,歌舞、網吧等吸引了大量年輕人。VCD和網絡電腦在城鎮中相當普遍,因此人們可以坐在家裏欣賞各種歌劇和其他文化節目,從而減少了去劇院的機會。

第三,劇院等老舊的演出場所,演職人員不穩定也是壹大因素。國劇屬於精神文化產品和社會公益事業,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但這種投入並不能給地方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政績,所以有些領導很少重視,處於放任狀態,甚至當成負擔。據了解,我國縣級劇院大多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築,樣式陳舊,設施陳舊,處於危險狀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部分集鎮還建有簡易劇場,現在鄉鎮壹級的都沒有了,有的因為沒錢維修被倒掉了,有的被開發成了商品房。劇團也是壹樣,缺少必要的辦公室排練場地。雖然演職人員待遇差,但縣財政很難保證低工資,導致很多好演員辭職,劇團後繼乏人。

中國傳統戲曲的現狀及表演形式

作為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民間文化娛樂形式,戲曲正處於低潮,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失去了應有的地位和魅力。梨園春創辦十年來,廣大戲迷積極參與,至今不失為壹個好榜樣。在壹些鄉村廟會和慶典中,戲曲表演仍是不可或缺的大眾文化活動;在城市的公園和休閑場所,有許多由戲曲愛好者自發組織的自娛性戲曲表演,吸引了許多居民參與和觀看;在壹些高檔酒店裏,還有戲曲茶館,成為中原戲曲文化的亮點。雖然民間劇團沒有以前繁榮,但在各地仍有壹些定期演出。

在目前的戲曲表演中,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壹是國有文藝院團的演出,主要隸屬於省、市、縣政府文化部門。這些劇團大多條件好,演職人員素質高,專業齊全,有專業的編導,主要承擔壹些政府組織的有政治任務的演出、比賽和巡回演出。如:、村官、嵩山朝霞、謝、等。大多依靠行政手段,由劇團或演出經紀人向行政、企事業單位推票,組織觀看。此外,他們還在基層村莊、工廠和礦山演出。

二是民間業余劇團,是農村戲曲演出的主力軍。壹般來說,組織比較松散,由壹人(家庭)領導,配備服飾和道具,吸引民間藝人參與,農閑時聚,農忙時散,具有演員流動性大的特點。演出範圍主要在城鄉廟會,農村婚喪嫁娶等活動中,條件相對艱苦。劇目以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傳統劇目和小戲為主,劇種活潑,能適應廣大群眾的欣賞水平。

三是戲曲文學專場。這是壹種類似於近年來出現的“梨園春”藝術團的演出活動。大多是商家為了宣傳,由演藝公司或戲曲經紀人組織的。這種專場的演員並不固定,可以臨時聘請著名戲曲藝術家或者《梨園春》的獲獎者加盟。主要是歌劇詠嘆調、小品和歌劇。

第四,每年元旦、春節“雙節”期間和夏夜的“廣場文化”活動,壹般由當地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市縣劇團演出,具有“群眾看戲,政府買單”的性質。同時,也有壹些大型商場、超市在開業期間或節假日開展促銷唱歌活動。由演藝公司組織,臨時聘請演員表演戲曲、歌舞。成為當下城市文化中壹道獨特的風景。

促進中國傳統戲曲繁榮的途徑

綜上所述,可見戲曲目前雖然處於低谷,但也並非無可奈何。只要采取措施,振興戲曲的前景還是大有可為的。

(1)政府應該增加對傳統戲曲的投資。長期以來,壹些地方存在重經濟建設輕文化建設的傾向,戲曲事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他地方不太了解。就我們縣而言,改革開放30多年來,市政、機關、學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唯壹沒變的是50多年前修建的豫劇團的劇場和小院。這還不清楚嗎?

在政府投入方面,壹方面要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逐步完善文化服務設施,每個縣要有壹個標準更高的劇院,為戲曲表演創造良好的環境。另壹方面,為了保證劇團演職人員的工資,不能全部放到市場上,可以采取底薪加演出補貼和獎勵的辦法,鼓勵劇團多演戲,演好戲。

尤其是那些經濟比較薄弱的市縣,沒有大企業贊助,政府投資是振興戲曲的主要渠道。據了解,去年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求開展“舞臺藝術送農民”,將演出任務分配到市縣劇團,每場演出補貼3000元,由省、市、縣按4: 4: 2的比例承擔。但匹配了省裏的補貼後,市縣因為負擔不起而卡住了。

壹是加強對民辦文藝團體和民間業余文藝團體的管理和扶持。這種管理不是收費,不是幹預,而是支持和業務指導,以演出和比賽的形式調動演出的積極性。

第二,編劇、導演等文藝工作者要走在普通人中間,深入基層,深入生活,發掘創作素材,聽取觀眾意見,寫出反映生活感受,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戲曲作品。有必要糾正兩種傾向。壹、為了在比賽中獲獎而進行的高投入、大制作的劇目,即所謂的“三戲”(指排演、領導觀摩、參與)。結果是觀眾不想看,“叫好不叫座”。二是壹些打著國劇改革的旗號,打著迎合青年學生的旗號的所謂“創新劇”,沒有戲,沒有歌,沒有戲味,包裝華麗花哨,還是應該以普通人為主。

第三,劇團要轉變戲劇發展觀念。在國家文化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劇團與企業聯姻,創新演出形式,拓寬演出渠道,適當降低票價。在城市劇場演出中,目前高昂的票價是工薪階層難以承受的,這就導致了喜歡戲曲的普通人買不起票,而買得起票的高收入階層卻不壹定喜歡看的現象。因此,我們可以降低票價來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入影院。最近在論壇上看到壹群豫劇策劃的“人民劇場”就是壹個很好的嘗試。希望能堅持下去,為中國傳統戲曲的發展開創壹條新路。

  • 上一篇:杭州的景點太多了。想問問去過杭州的朋友,有哪些景點值得去,而且是免費的,或者門票低的。
  • 下一篇:2020年,我選了5篇以民族文化故事教師為主題的散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