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在活著的寫漢字的作家中評出壹個文筆最好的作家,我內心的答案是白先勇。
?如果我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作家,遇到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小說,會是什麽樣的?好在“八十歲白先勇遇三百歲曹雪芹”終於推出了這本兩卷本的《白先勇讀紅樓夢》。《紅樓夢》是白先生壹生的摯愛,曾稱之為“天下最好的書”,對此我深表贊同。但是,所有能流芳百世的名著都有壹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同年代的人能讀到的東西不壹樣。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書,他年輕的時候反復讀過。少年時讀過壹個鮮活的故事:《三國演義》讀到武將排名,謀士政變;《水滸傳》講的是享樂、仇怨、兄弟情;《西遊記》讀到的是,歷經苦難,修成正果。完了就當了家長,然後回去看那三本。我在三國看到的是劉備的堅毅,諸葛的執著,孟德的“幾人說幾人是王”;水滸傳裏看到的是逼上梁山的最後手段,忠義堂裏的潛規則;妳在西遊記裏看到的,是成長路上的孤獨,是少年夢想的幻滅。但只有《紅樓夢》,剛翻開的時候,三十歲,盡顯人情世故。當時我覺得十有八九學過了。直到今年讀了白老師的這本書,我對《紅樓夢》有了壹些新的認識。毫不誇張地說,如果說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峰,那麽《紅樓夢》就是珠穆朗瑪峰。
自《紅樓夢》出版以來,無數著名作家評論過它。壹本書滋生兩種學問,壹個是紅樓夢,壹個是曹的夢。與之前的名人相比,白先勇先生作為壹個作家,從寫作的角度對這本書進行了詳細的評論,他的觀點確實很獨特,甚至有爭議
第壹個爭議點是,白先生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不是續寫的,應該還是左宗棠寫的。光是這句話,簡直就是紅學的馬蜂窩。白先生的作品在豆瓣上沒有低於8分的評價。正因為這個觀點,這本書的評分才7分多。但是,俗話說,文人相輕,藝術家相輕。關鍵是妳能不能說出自己的真相。白先生這裏的依據是,第壹,前80回的伏筆,大部分是後面很好收集的。《紅樓夢》中草蛇灰線千裏,可能七八十遍才使用,這是很常見的。後四十回賈思純、寶釵黛玉、妙玉巧姐、襲人晴雯的結局安排都與前八十回壹致。當然也有不壹致的地方,如香菱的命運,秦可卿的死等。可能是左宗棠還沒來得及修改手稿就去世了。但總的來說,還是能和上壹部媲美的。第二,人物堪比前80輪。寶釵的發言和前面的發言用詞壹樣憤怒,賈母和賈政的性格幾乎沒有變化。很難想象這是第二作者寫的,除非高鶚抄襲了曹公的手稿。第三,也是很重要的壹個依據,就是後四十章的壹些情節確實寫得很好。黛玉之死和襲人之婚都是曹公自己寫的,不可能有第二個人有這樣的筆力。但《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書以來,爭論不休。白先生認為,前八十回確實是左宗棠寫的,後四十回的手稿據說已經失傳,但後來可能被程惟元、收藏,經過編輯刪改,最終成為壹百二十回的傑作。所以細讀雖有斧鑿痕跡,但大體上與曹公本意相差不遠。個人認為這個觀點比較靠譜。
第二個觀點是從壹個作家的角度來分析《紅樓夢》的整體結構。以前覺得紅樓夢是愛情小說,現在看來不是。全書有兩條主線,壹條是賈府由盛轉衰,壹條是賈寶玉的終極開悟。曹公先構造了壹個虛擬的賈府,然後在這個虛擬的故事裏構造了壹個虛擬的幻境,看起來是壹個虛擬的幻想。結果他最後壹次讀這本書,寫到壹個空空的道士把這塊“石頭”送給了曹雪芹,整本書壹下子從壹個特別虛幻的境界進入了壹個特別真實的世界。所謂道理也是真的,人不僅不知道書是真是假,還要見人。另壹個在結構上非常可圈可點的地方是《紅樓夢》中的伏筆。除了最著名的寶玉幻境,十二釵名單與大觀園裏這些女人的命運不謀而合。書中還有幾處對整個賈家命運的暗示,如元妃省親時的四場戲,元宵節賈府裏出的燈謎,黛玉葬花,妙玉聽琴,寶玉寫祭祀文清,實則祭祀黛玉等等,都暗示了書中人物的命運。就以上這些,曹公還是覺得不夠。我也用了壹些細節來寫這個緣分。例如,壹對金鎖表明寶釵最終成為賈家的監護人。惜春作為唯壹壹個從壹開始就看透壹切的人,有資格以局外人的身份度過整個大觀園,同時暗示惜春最終逃入空門。我之前說過,這本來是壹個神話框架下的虛擬故事。正是因為有了曹公的巧妙之筆,這些命運攸關的事情才顯得如此真實。讀中國的古典小說,雖然我們經常能讀到壹些關於書中人物命運的故事,但能寫出如此匠心獨運的《紅樓夢》是絕無僅有的。
白先生這本書的第三點是對書中人物的設計,這也是《紅樓夢》這本書的高明之處。用白先生的原話來說就是“當妳熟讀的時候,用紙把名字蓋住,只看對話,就能猜出說話的人是誰。”《紅樓夢》中很少有從神的角度描寫壹個人的。肯定是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寫的,不同身份的人看同壹個人,看到的內容是不壹樣的。這種寫法在其他古典小說中也有過,但可以說,能寫到《紅樓夢》這個層次的並不多見。神奇的是,曹公還能通過壹些物件勾勒出壹個人的性格,那真的是功夫。比如寫寶釵還不夠,還要寫寶釵用的東西,她吃的藥叫丸,她住的房子幹凈簡潔得像個雪洞,薛這個姓氏居然隱含著冷若冰霜的意思,把壹個極有道理的大家閨秀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只能是這樣的人,讓賈府沒落,寶玉出家,全家不至於分崩離析。這樣壹個人的設計,再加上這樣壹個情節,配合得天衣無縫,讀起來會特別真實。妳絕對不會生出“孔明比妖聰明”的感覺。
?另壹種描述人物的技巧只有專家才能使用。白先生稱之為鏡像。壹個主角有壹個鏡像與之對應,在這個鏡像中往往可以找到主角的壹個方面。以寶玉為例。寶玉具有中國人的三個基本特征:佛、道、儒。所以他有三種命運:佛的命運,道的命運,儒的命運。他的佛教淵源當然是妙玉。妙玉是整本書裏特別有氣場的人。他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每次出現都住在鎮上。妙玉有太多的業障。她從小就帶著家人,想修行,也能算命。整個賈府裏,妙玉裝清高(這和黛玉的防禦性清高不同,妙玉是真的裝清高)。整個賈家誰都看不上,唯獨和寶玉、惜春有交往。我和惜春交往是因為她看得出來惜春是那個已經看透壹切的人。惜春擅長繪畫,畫過大觀園,說明她是畫外之人,其實是畫外之人。妙玉對寶玉自稱局外人,寶玉自稱局內人。但即使是妙玉這樣壹個不屑世俗修行的人,也難逃幻境中為她書寫的命運。她冷漠隱逸,能數得清別人的命運,卻數不清自己的命運。最後她被強盜掠奪而死,外人依舊墜入紅塵。在寶玉眼裏,眾生平等,他待人和善。最後他出家修成正果,妻子超脫世俗修成正果。所以妙玉是寶玉在佛緣上的鏡像,她看到了寶玉自己最終出家的路。
寶玉在道元中的鏡子是黛玉,是大觀園中唯壹懂寶玉道元的人。她知道寶玉不屑儒家修養的氣和,不屑名利,向往清凈無為,只希望眼前的生活永遠這樣下去。寶玉真正的精神家園,可以在黛玉身上找到。更妙的是,曹公還給了黛玉壹個鏡像,那就是晴雯。丫鬟晴雯和黛玉壹樣,從來不勸寶玉出功名。兩個人都很深情,但內心都是很有尊嚴的女人。全書兩個人的結局堪稱全書最精彩的段落,壹個是晴雯之死,壹個是黛玉之死。死前兩人都滿腹辛酸,晴雯卻咬掉了指甲,黛玉燒了稿子。兩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做了最後的掙紮。還有壹個證據證明晴雯是黛玉的鏡像,即晴雯死後,寶玉根據《離騷》的格律(曹公才真天人)寫了壹首《蓮花》以表對晴雯的敬意。原來有句話:“紅帳中,子深情;在黃土嶺,女兒倒黴。”結果黛玉覺得不好,讓寶玉改了。結果沒想到寶玉改成了“紗窗下,我錯過了;在黃土嶺,黑暗勝利”。黛玉聽了,臉色變了。為什麽?因為絲絹是黛玉窗紗的材料,所以左宗棠幾十次前就搭臺,讓賈母在大觀園遊玩時把黛玉的窗紗換成這種材料。絲網之下,是黛玉的床。晴雯是寶玉的丫鬟,不可能叫晴雯“晴”,所以這個晴指的是黛玉,結果是預言。但是這個時候黛玉還沒死,那她為什麽要寫壹篇看起來是祭祀晴雯,實際上是祭祀黛玉的悼詞呢?那是因為黛玉死的時候,寶玉丟了玉,整個人已經迷迷糊糊了,不可能寫出這樣的話來。看了白先生的評論,真的覺得曹公心思縝密,壹絲不茍。我也從側面作證了。即使後四十回不是左宗棠寫的,也會和左宗棠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然真的不可能有另壹個人接這麽細膩的劇情設定。
?最後說壹下儒家,這是共同的命運。不要說《紅樓夢》偉大,因為它根本不局限於世俗。這裏的左宗棠把寶玉的共命運分為兩部分,男女共命運。鏡像是蔣玉菡,與女人共命運的是花襲人。寶玉在這本書裏並不看重多少男人。似乎唯壹互贈禮物的人是蔣玉菡。姜把京王送的綠領巾送給寶玉,寶玉把襲人送的紅領巾送給。無意中,他幫助襲人和蔣玉菡交換了代幣。大部分的書立刻被預示。在最後的時間裏,寶玉出家為僧,離開了賈府與寶釵的骨肉,而蔣玉菡與襲人最終成親,相當於他共同命運的兩面合二為壹。而襲人是寶釵的鏡像,寶釵是明媒正娶的他俗義上的妻子。前面說過,《紅樓夢》的兩條主線之壹是寶玉超脫出家。拋棄儒身,離開道身,最終成就佛身。儒釋道對應的是中國普通人的生活。在他們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積極地想要加入世貿組織。人到中年,歷經滄桑,變得有些悲觀,於是有了道家清凈無為的思想。等他們老了,會死,會看破紅塵,會有佛家的心態。曹寫的是寶玉,其實他寫的是每壹個普通的中國人。讀到這裏已經覺得這本書深不可測,但左宗棠有細節。妳看寶玉三個鏡像的名字,妙玉,黛玉,蔣玉菡,每個都有壹個玉字。不然白先生怎麽會說書裏名字裏有玉的人都不可思議。甚至後來和賈寶玉長得幾乎壹模壹樣的甄寶玉,外表壹樣,內心卻完全不同。壹個是恨名的賈寶玉,壹個是癡迷官場的甄寶玉。“真也是假的,假的時候也是真的”,姓賈的未必是假的,姓甄的未必是真的。說到書中精妙的命名,還有壹個地方很有意思。賈家的、迎春、和春,合起來就是“原嘆”。至於四個女孩的貼身女仆,袁春沒有提到她們。迎春的是思齊,訪春的是師叔,惜春的是華秀。我覺得嫁入宮前侍女的名字裏應該有秦二字,而“元英嘆”是和書畫相對的。
?白先生的第四個觀點是《紅樓夢》的版本之爭。這本書的魅力之壹就是曹公死了沒有留下壹個最終版本,導致版本很多,各個學派的學者都支持他們推崇的版本。白先生推崇的程壹本與耿相比,確實讓人覺得白先生有些牽強,但有些地方還是有道理的。無論何時閱讀,不僅要看書中的情節,還要看作者本人所處的時代環境。《紅樓夢》寫於乾隆年間,當時中國古典文化達到頂峰,然後迅速由盛轉衰,就像書中賈府的花壹朵又壹朵,結果是“去如樓臺必塌”。幾經功夫,賈府由盛轉衰。左貢沒有活著看到鴉片戰爭,也沒有親眼看到他所熱愛的中國傳統文化在當時是如何迅速衰落的。《紅樓夢》寫的是賈家,寫的是曹家。誰能說這本書其實像是為中華民族寫的預言?
?其他方面,比如詩歌、戲劇、衣食住行,白先生都沒有過多的贅述。畢竟前幾代紅學學者都研究得很仔細。至於書中有人其實是曹家的親戚,白先生只是在筆墨上有所觸及,曹學者已研究多年。白先生在書中多次提到,左貢是壹個大悲天憫人的人。壹本書中有上百個有名有姓的人。沒有純粹的壞人,不僅有王公貴族,還有丫鬟仆人,社會底層依然有人性的光輝。而他自己也經歷過劫富濟貧的悲劇,但妳在書中寫到賈家被劫,卻讀不出壹絲怨恨和戾氣。曹公內心從來沒有放棄過人性,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偉人,才寫出了這樣偉大的作品。
?讀完這本書,白先勇詳細闡述了《紅樓夢》,他對《紅樓夢》的理解可以說更上壹層樓。回顧兩年前我第壹次讀完這本書時寫下的文字,我就能理解為什麽這本書在近300年的文人墨客中享有悠久的歷史。紅樓夢沒見過,可能也不會再來了。幾百年後,即使再有壹個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戲曲楚辭樣樣精通的曹雪芹,也很難再有壹個經歷了家財衰敗、世態炎涼的曹雪芹。即使有另壹個經歷過世事沈浮,學究出身的曹雪芹,也很難有壹個在文化全盛時期剛剛成長起來,同時又富有同情心的大才子。從某種意義上說,紅樓之後,就沒有紅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