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保護和全面維護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金鴻逵表示,根據故宮保護總體規劃,故宮維修工程分為短期(2002-2008)、中期(2009-2014)和長期(2015-2020)三個時期。近期分兩期,從5438年6月+2002年10月的武英殿修繕,到去年5438年6月+10月的故宮博物院80周年,是故宮博物院大修的第壹期。三年來,共完成項目150余項,包括五營店地區建築、午門主體建築、中軸線周邊建築、秦安殿、顏夕宮等,其中大型項目17項,建築面積約38000平方米,累計投資186120萬元。2006年,計劃啟動或完成太和門、太和殿、神武門、慈寧宮、壽康宮、時宇衙門的保護,以及基礎設施規劃設計階段的任務和年內計劃建設任務。從今年開始,國家每年將投入1億元。
故宮這次大修的目的是“整體保護,全面維修”。在維修過程中,遵循“保護第壹、搶救第壹、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始終采用傳統材料、工藝和技術與現代科技保護相結合的方法,確保其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和延續。
傳統工藝修復老松:曝光與定型
從故宮東華門進入,不時看到紅墻邊堆放著各種建築材料。幾根直徑半米、到處都是裂縫的圓木躺在地上,引起了記者的註意。壹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松樹有三四十年的歷史,將取代故宮建築中腐爛的、不能用的木材。之所以放在地上,放在陽光下暴曬,是為了讓木材中的水分蒸發,變得更加穩固,這樣放在建築上更換後就不會變形,更加穩固。對於太陽開裂後的裂縫,將進行人工處理。這是我們祖先傳下來的經驗。
為了保持建築原有的風格,在更換柱子時,壹般采用傳統的蹲式方式,即只將柱子壞的、斷的、不能用的部分更換成新的,其他部分保留。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最大的妙處就是任何壹根柱子都可以隨意更換,其他部分不受影響。
金箔:薄如蟬翼
之所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故宮的宏偉,與中國的壹項傳統工藝——貼金有關。故宮建築的顏色以紅、藍、綠為主,但點綴著金色。這些金色不是金色顏料,是真金。
壹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故宮建築裏所有的金色地方都是用金箔做的。在這次大修中,故宮所有的廳堂、大門都嚴格按照官彩畫的程序進行了塗裝,並按照官彩畫的顏色和要求重新上色、鍍金。所謂金箔,就是把黃金壓成很薄的薄片。以前壹兩黃金能打壹畝地,薄如蟬翼。這次大修用的金箔比往年厚,主要是為了延長壽命。而且燙金有嚴格復雜的程序,時機和天氣也要掌握。貼的早,金色的顏色出不來,沒光澤;晚了,金子又粘不住了。當風很大的時候,妳不能做作業。
顏色:沒有油漆的油
壹位長期從事古建築維修的工作人員指著紅色的柱子和彩繪的屋檐告訴記者,和今天的油漆不同,古建築中的油和漆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油是用不同顏色的天然植物制成的,而顏料是用化學原料制成的。前者延年益壽,幾十年不褪色。後者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很快就會褪色。故宮維修的時候,所有的紅色顏料都是油。藍綠采用天然礦物原料,俗稱“石面”,也有延年益壽的作用。這些技術將用於體仁館和太和殿。
現代科技更厲害:太和殿:黃金通道航拍架
為了不影響遊客參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修繕工作依次進行。在太和殿修繕的同時,太和殿正在進行彩畫修繕,保和殿對外開放。
記者在太和殿西南側看到,整個太和殿被綠色的防護網包裹著。在正廳西側,壹條絞水機搭起的離地三四米高的綠色通道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壹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條通道被稱為“黃金通道”。因為即將迎來旅遊黃金周,為了兼顧工程進度和遊客安全,太和殿的維護采用了山地施工慣用的方法,修建了這條“黃金通道”,所有建築材料的輸入和建築垃圾的輸出都依賴於這條通道。省工省時,速度快,也保證了下面遊客的安全。
釉面磚:舊瓦胎上的新釉面
在太和殿左側,記者看到地面上堆放著整齊排列的琉璃瓦,這些琉璃瓦是從太和殿的屋頂上拆下來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琉璃瓦變得斑駁,失去了往日的色彩。如何讓這些琉璃瓦煥然壹新,是維修人員的難點。因為我國文物管理的相關辦法規定,文物和古建築的置換部分超過30%的不算文物。於是“舊瓦翻新”的方法應運而生,即在舊瓦上塗上新釉。這種方法既能再現琉璃瓦的景物,又不超過規定的替代比例。據悉,新釉料采用了故宮陶瓷研究所研發的新技術。
記者看到,每塊瓷磚的邊緣都用刷子進行了編號,瓷磚的內部也進行了編號。壹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前者是明朝修建太和殿時編的序號,後者是這次大修時編的。為了最大限度的恢復古建築原貌,哪棟破了,哪棟需要更換,都會按照編號詳細記錄,不需要更換的,會按照編號完好無損的放回去。
體仁閣:疾病診斷的新技術
位於太和殿東南側的體仁閣,維修工程也在忙碌著。工人們正在屋頂進行擡梁工作,整個體仁館只剩下壹個木架子。
現場壹位負責人表示,體仁閣維修的難點在於對木材劣化程度的判斷,這決定了維修方式是改整根還是采取局部蹲式。因為體仁閣曾經被火燒過,後來的維修過於倉促,使用了不同種類的木材,導致這次維修中對木材狀況的檢測更加困難。傳統上常采用目測和打洞的方法,即先通過目測發現變形扭曲的木材,然後在這些木材上每隔二三十厘米打壹個小孔取鋸末,據此可以判斷木材的槽腐情況。體仁館采用清華大學研發的先進儀器,不僅能檢測出木材腐爛的位置和深度,還能診斷出木材是否有病或自然損壞,是否有細菌病菌,是活的還是死的。據報道,體仁館的修復將使用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木材。
外墻:韓國塗料取代“紅粘土”
在故宮的外墻上,塗料引進了韓國的先進技術,取代了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傳統塗料“紅粘土”。“紅粘土”漆有壹個不可克服的缺陷,就是擦在身上會掉色,用手壹摸就會紅。據悉,故宮外墻全部采用韓國塗料,具有耐水、耐高溫、抗腐蝕性強的特點,在故宮歷經十年考驗。
積累經驗以供參考
為什麽國家要花這麽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讓故宮“改頭換面”?僅僅是為了2008年奧運會和紀念故宮建成800周年?在不久前召開的專家咨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文化部部長孫指出了故宮修繕工程的重要意義。他說,故宮是中國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之壹,也是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故宮維修的成就應總結為可供我國其他文物保護工作借鑒的經驗和理論。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對故宮修繕工程寄予厚望。他說,古建築木結構的修繕有很多科學要研究,有很多問題要探討。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是百年壹遇的大修工程,對我國的文物修復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故宮大修中積累的經驗也有助於即將出臺的文物保護工程監督管理辦法的制定。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