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苗族什麽時候在山上對唱情歌?

苗族什麽時候在山上對唱情歌?

苗語

苗年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苗族人民慶祝豐收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傳統節日。壹般在收獲季節後,有的在農歷十月初十舉行,有的在農歷九月初九、初十、十壹月初九、兔日或醜日舉行。它相當於漢族的春節。

吃年貨節

也叫“新和節”。“吃新”是生活在清水江、都柳江中上遊的苗族節日之壹。沒有統壹的日期。按照習俗,在收獲的季節,找壹片水稻長勢最好的田地,大家會在這裏慶祝“吃新節”。

4月8日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據傳說,很久以前,苗族人在富饒的格桑(今桂陽附近)休息,過著幸福、滿足和豐衣足食的生活。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為了抵抗統治者官兵的進攻,帶領人民英勇作戰,沈重打擊了入侵者,卻在四月初八不幸犧牲,葬於“賈家圩”(今貴陽噴水池附近)。為了紀念雅努人的英雄氣概,迄今為止,農歷四月初八,身著節日盛裝的苗族人從四面八方聚集到貴陽的噴水池前。

周西蘆笙節

居住在凱裏周西的苗族人。農歷正月十六到二十是蘆笙節。蘆笙堂位於周西井邊的河沙壩上。正月十六壹大早,主持蘆笙堂的幾位老人帶著蘆笙來到荊坎,念著碑文說:“吹笙摘月,是苗族人流傳千年的娛樂活動。正月初壹,各地紛紛效仿,以娛樂方式慶祝新年,更是我苗族人民的自由結婚儀式……”看完後,我把葫蘆裏的米酒倒出來,在碑石上和蘆笙堂正中噴了幾口酒,大家又喝了壹口,吹了第壹首《蘆竹曲》;這時,戴著銀首飾、穿著五顏六色節日服裝的女孩和男孩隨著甜美的曲調翩翩起舞。男生向對的人要絲帶,女生把絲帶系在對的男生的蘆管上。三天過去了,這對年輕男女找到了自己的伴侶。此時主持蘆笙堂的老人,依然背著米酒,在石碑和蘆笙堂上噴灑米酒。在大廳中間放壹個稻草標記。從此蘆笙高掛,直到糧食回倉,農歷的“苗年”才能取下來,直吹蘆笙節。第四天,春天到了,年輕的情侶們無拘無束地聊天唱歌,交融感情,互贈信物。

端午節

端午節是從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這時,成千上萬的人盛裝聚集在河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祭祀活動。比賽壹開始,數十艘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喧天,禮炮齊鳴,觀眾大呼驚天動地。在岸上,還有載歌載舞蘆笙等活動。晚上,青年男女聚在壹起唱歌,傾吐真情。

釣魚節

釣魚節是黔中杜牧和南明河兩岸的苗族節日。杜牧發源於吳韻山,在貴州境內向北流入南明河,在尤裏和福來交界處匯合,然後向北流入烏江。這個節日最初是苗族人在播種和插秧需要水的時候在河邊祈雨的雨節,但時間長了就逐漸演變成了捕魚節。

吃信節

吃信節是貴州省合江縣寶寨苗族的節日。歷時四天,時間在農歷六月的“信”(e)日(按歷年計算)。屆時,遠嫁他鄉的苗族姑娘們會盡最大努力打扮壹番,穿上花裙子,佩戴銀飾,並“攜帶”節日禮物,回家看望父母和村民。節日期間,全村壹片歡騰,鼓樂齊鳴,蘆葦吹拂起舞,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歡樂。百吉崖山腳下,翁崖河畔,人聲鼎沸。鬥牛、打麻雀、跳蘆笙、拔河、打球,歡呼聲此起彼伏。相愛的青年男女被邀請到樹林裏,在溪邊唱著民歌,向對方傾吐愛意。

華山節

花山節,又稱“踩華山”、“打華山”或。“踩山”又稱“跳田”或“桃花”,是貴州省西部和中部、雲南省東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日期不同,有的在農歷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節前,幾個苗寨共同組成了華山會三人領導小組,花場改選三年,七年,十二年,從壹片風水豐沛的平地。

火星切割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幹貴州關嶺壹帶。節日的內容主要是規定鄉規民約。根據姓氏的不同,節日的時間也不同。大概7月,8月,9月27日。壹年壹次,按宗族戶輪流值班,值班年負責召集大家討論鄉規民約及相關大事。然後值日年家人會備酒殺雞,請大家喝“暖心酒”,並為下壹個值日年敬酒。反過來輪流舉行聚會,在誰家喝“知酒”才值得過年。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是春節。農歷年三十晚上,壹家人聚在壹起,不允許外人打擾。他們半掩著門放鞭炮,以示此時人不得入內。初壹淩晨繼續放鞭炮,祭祖消災。人們用手攔牛攔羊,說:“趕牛羊……”以示六畜興旺,然後吃年夜飯。在第二年的第二天,苗族家庭成員穿著盛裝從壹個村莊到另壹個村莊祝賀節日。好客的主人將向客人們敬酒三次。每個家庭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年輕的男女聚集在村莊旁邊的草坪上,演奏蘆笙、秦越,載歌載舞。有些地方還會舉辦“踩花山”“合並牛”等活動。

吊橋節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縣苗族鄉寨頭傳統節日,又稱“二月二”。相傳寨頭人最初居住在吳冶。因為寨頭土地肥沃,所有寨頭人壹起搬進寨頭。搬家那天,龍會跟著走,但是石坪河擋住了龍的去路,於是村裏的古羅(長老)商量了壹下,決定建壹座橋把龍帶走,因為龍象征著吉祥和幸福。村裏的十二棟房子都要連起來,所以這座橋建了十二個橋墩。這座橋修好後,被命名為“接龍橋”。這座橋是在農歷二月初二建造的。為了紀念這壹天,寨頭苗家每年十二房各擡壹頭豬,在橋上宰殺。

端午節

端午節,有些地方也叫“龍舟節”,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壹般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

姐妹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省東南部的苗族地區。每年春天,那裏的苗族婦女都會舉行“姐妹節”和“姐妹餐”。節日的早晨,寨子裏的姑娘們會去田裏抓魚,準備“姐妹餐”。無論他們去哪個領域釣魚,都會受到歡迎。吃完“姐妹飯”,女人們各自拿著事先準備好的五顏六色的糯米飯,去油坊場找小夥子唱了壹首歌。小夥子要想吃糯米,就必須贏二重唱。除了唱歌,女人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結了婚的姑娘也要回娘家過“姐妹節”。

爬山節

苗族登山節,又稱“爬節”,已形成千年。每年農歷三月下旬的“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記錄日子),在農歷三月十九日舉行。那時,居住在黔東南凱裏的苗族人民將聚集在路祥,在那裏他們將唱歌和打鳥。青年男女唱著歌,沿著蜿蜒的山路爬到了山頂。壹路到魯閣,苗族的飛歌、情歌、酒歌、古歌遍布山坡。第壹個到達山頂的人被稱為“登山英雄”,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得到女生的青睞。相傳,香爐山登山節是為了紀念英俊的苗族青年阿布和玉帝的小女兒阿別。玉帝的小女兒阿蓓向往人間自由的生活,飛下山,嫁給了聰明能幹、誠實善良的阿蓓,育有三女。壹天拂曉,全家人正其樂融融的時候,突然公雞第壹次啼叫了。玉帝規定,壹日雞鳴三聲,即為朝聖。如果阿北不能及時趕到,就會有大禍臨頭。心急如焚的阿貝在山頂飛上天空的時候,壹只腳從香爐頂上爬了六層樓。沒有了香爐山頂,阿別再也不能下凡,玉皇大帝也因為沒有香爐山頂而不能享用人間香火,於是懲罰了阿不,把它變成了燒香的香爐。為了紀念阿北和阿不布的忠貞愛情,苗族人在阿不布邊香爐日有壹年壹度的登高節。

殺魚節

居住在貴州省貴定地區的苗族人每年農歷三月初九慶祝殺魚節。這壹天,人們早起來到河邊,用叉子叉起河裏的鮮魚,在河邊做飯、吃飯,邊吃邊唱民歌,吹魯健,祝願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摘洋蔥將是壹個節日

是湘西保靖縣翁排坡苗族青年的聚會。傳說很久以前,壹個長著老鼻子的苗族村官的女兒阿達亞愛上了夯沙的苗族牧羊人郎延諾。當地官員非常生氣,他說:“壹只鳳凰鳥怎麽能和壹只釘麻雀壹起築巢呢?”燕諾老人也勸燕諾:“金銀花和巴蒂菜不能心有靈犀。”阿達亞被關在吊腳樓裏,不能出門。彥諾每天黃昏趕著牛回家,從夯沙跑到老鼻子村去看心愛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達在壹首歌中唱道:“翠鳥關在竹籠裏,掛在山上的花上。”鳥盼花,花盼鳥,清明必相逢。”“清明采青”是指苗族姑娘在清明這天上山采蔥,祈求山神保佑。嚴諾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唱道:“從樹上扯下來的藤蔓滾到地上,藤蔓死了,葉子好孤獨。希望天晴下雨,再也不出村了。“清明那天,他們早早地離開了家,就在翁排郁郁蔥蔥的山坡上散步。他們的忠誠和愛情感動了胡姐,也促成了他們美好的婚姻。所以每年清明節,苗族女青年穿上節日盛裝,帶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持蔥刀,男青年手持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擇偶。這就是壹年壹度的“摘洋蔥大會”。

鼓樂節

這是苗族傳統的祭祖節日。十二年大犧牲,六七年小犧牲。傳說人類的母親“邦·劉梅修女”是從壹棵楓樹的心臟中誕生的,她們死後還得回到楓樹中,她們的靈魂也要在死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安息。祖先的故鄉在樹心,木鼓是祖先安息的地方。後來的祭祖,“祭祖”就叫“鼓祭”。至今,祭鼓都是祭祖。鼓祭以“韁”為單位舉行。“韁”是祖先傳下來的有血緣關系的親戚,他們崇拜壹個認為祖先的靈魂住在裏面的木鼓。鼓節那天,各家準備壹頭水粘牛,或者幾家準備壹頭,或者買點牛肉。讓牛先打,幾百頭牛壹起打。場面十分壯觀,然後宰殺它們進行崇拜。按照習俗,不管是來慶祝的親朋好友,來看鬥牛的客人,路過的商販,都是允許留宿的。人越多,主人的臉上就越光彩。

跳花節

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關嶺地區。這是關嶺地區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苗族節日。據說是多年不生的夫妻的娛樂活動。現在已經遠遠超出這個範圍了。大多數節目在第壹個月舉行,持續三天左右。白天,彈蘆笙、弦樂、唱歌、跳舞。晚上,唱著歌,談著戀愛,老人圍著篝火喝酒聊天。有時會有成千上萬的與會者,男人、女人和孩子競相參加會議。

  • 上一篇:她舌尖上的美食短句
  • 下一篇:菊花叫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