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範文忠:金融科技的未來和首都北京的機遇

範文忠:金融科技的未來和首都北京的機遇

8月5日,2021貝殼財經夏季線上峰會“數字經濟:未來之路”拉開帷幕。北京金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文忠出席論壇並做了題為“金融科技的未來與首都北京的機遇”的主題演講。以下是演講全文:

當今世界,新壹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孕育興起,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和政治發展格局。各行各業都在經歷著全新的變革,金融科技日新月異,點燃了全球金融競爭的新火種。

目前,我們正處於金融轉型的時代,過去金融機構的資產規模、分支機構數量、業務市場份額已經不再是成功的保障因素。對未來趨勢的洞察和對這種趨勢的把握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實,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制造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區別。他們都需要具備超越競爭對手獲得客戶的能力,對客戶有更深入的了解,及時全面地為客戶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壹般來說,賣白菜和賣理財的業務邏輯本質上是壹樣的,只不過後者需要金融牌照。

對於壹個國家或地區來說,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正如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能力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奇跡般增長。目前,數據是最核心的經濟資源,收集、處理和應用數據的平臺已經成為基礎設施。這些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將決定國家和地區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要建設適應未來社會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必須回答誰來規劃、誰來建設、誰來運營、誰來應用這些基本問題。

從理論上講,基礎設施規劃需要具有前瞻性、全面性、公平性和權威性。所有的社會基礎設施都應該是“頂層”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也不例外,需要統壹規劃,整體設計。政府擁有最全面的社會規劃信息,應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規劃局”,對地區和國家基礎設施進行全面規劃,平衡社會各界利益,制定公平公正的數據資源分配和使用方案,讓金融基礎設施從規劃之初就有正確的導向。

政府不可能什麽都做基礎設施建設。就像造橋修路壹樣,國家不可能生產水泥和鋼材,組織施工隊。為了明確政府與市場的責任邊界,有效推進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專業化、市場化的機構積極參與。建設的過程要思想開放,“術業有專攻”,要聚集各方面的資源和技術。在政策層面,政府制定建設標準和使用規範,是項目的“監督者”和“接受者”;在實施上,要充分利用各類市場機構和科技企業的專業經驗和人才,在金融領域又快又好地搭建壹條“路”和壹座“橋”。

兩千年前,齊國的管子在《廢物論》中壹針見血,說“人廉則可罰,尊則無用”。意思是真正重要的日常生活必需品,比如糧食、絲綢,壹定要便宜,而壹些華而不實、無用的奢侈品,比如珍珠、玉石,可以貴,否則社會就會出大問題。同理,數據和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的核心經濟資源,要降低整個社會的經濟運行成本,就必須保證低成本。社會基礎設施不能歸個體企業私有,也不應該以追求個體平臺的盈利和股東收入的增長為目的。如果任由平臺企業壟斷數據價格,將會導致整個社會經濟效率的降低和整體社會福利的下降。早在春秋時期,管仲就已經主張政府應該建立關山海這樣的專營機構,對鹽、鐵等特殊行業進行直接管理。同樣,金融科技基礎設施作為管理社會核心經濟資源的平臺,兼具經濟和社會屬性,應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機構來管理,或由“政府+市場”來運營,以降低數據和信息的社會成本,消除“數據黑箱”。

縱觀歷史,科技革命往往起到扶危濟困的作用。農業革命後,原本處於弱勢地位的腦力勞動者超過了狩獵和捕食的體力勞動者;工業革命後,擁有核心科技技能的白領已經超過了擁有傳統手工技能的藍領;信息革命後,中小企業和普通大眾,金融服務中的弱勢群體,將是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發展的主要受益者。這就好比壹個城市的公共交通、水、電、氣設施,由政府規劃,商業公司建設,公益企業運營,最終由公眾享用。

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金融管理中心,在發展數字經濟方面具有許多獨特優勢。

第壹個優勢是財務強。北京作為全國金融管理中心,是全國金融管理部門、大型金融機構、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國際金融組織所在地。據相關統計,北京擁有超過170萬億的金融資產,超過全國金融資產的壹半,持牌金融法人機構超過900家,居全國首位。第二個優勢是技術優越。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壹,連續三年蟬聯全球科研城市第壹;全市範圍的研究與開發。d資金投入強度保持在6%左右,超過紐約、柏林等國際知名創新城市;累計獲得的國家科技獎約占全國的30%。第三個好處是人才多。北京有科研院所和教育機構,兩院院士占50%,師生近1萬人。精英人才橫跨各行各業,承擔了大量國家重大、重點科研項目和產業化項目。第四個優點是基礎好。近年來,在大數據行動計劃和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1 3”政策體系的推動下,北京市完成了政務數據的匯聚,服務能力不斷加強,創新應用亮點頻頻出現。

基於上述優勢,近年來,北京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堅持國際壹流壹流標準,加快發展數字經濟,逐步成為中國數字化發展進程中的創新引領者和產業先行者。據統計,2020年,北京數字經濟總量將超過1.44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40%。在8月2日開幕的2021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還發布了全球首個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藍圖”,明確提出積極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

為了實現這壹目標,我們需要瞄準世界前沿技術和未來發展的戰略需求,讓數字技術的創新活力得到充分釋放,數據資源要素的潛力得到充分激發,數字賦能特大城市的治理得到充分展現,數據驅動的城市示範輻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中,我們認為,推動數據要素市場改革是非常關鍵的。

很多人認為,沒有數據交易,我們還在每天使用數據,數據還有使用價值。為什麽壹定要推動數據流溝通和交易,建設數據要素市場?我想先講壹個小故事來回答這個問題。90年代中期,我在財政部工作,宿舍在公主墳。當時中國沒有房地產市場,企業和公務員的房子都是分配的。月租很便宜,但是沒有產權。當時中國城市家庭的主要資產基本都是儲蓄存款,壹般只有幾萬到幾十萬元。我去美國留學後,看到耶魯教授的房子都是幾十萬美元,心想這麽貴的房子估計這輩子都買不起了。

但1998年,我國開始了房地產改革,房屋產權明晰,房地產市場發展,房屋資源成為資產。再加上金融工具的介入,每個人都可以把房產作為消費和旅遊的信用抵押,徹底改變了國人的財富水平和資產觀念。現在北京三環有壹套公寓可以價值百萬甚至上千萬。回頭看看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的房子,很便宜。

這種價值挖掘的變化是不可想象的,影響深遠。通過核心要素的改革,中國家庭的資產和財富壹下子躍居世界前列,顛覆了中產家庭的整個生活方式。仔細想想,這種巨變不是五加二、白加黑的結果,而是通過經濟要素市場改革釋放出的巨大能量。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確認和交易,把壹種只有使用價值而沒有財富價值的住房資源,變成壹種家庭可以分配和變現的財富資產,然後通過金融創新提供住房抵押貸款等金融產品,把這種資產變成可以用於企業經營和生活投資的生產性資本。正是這種要素市場改革為中國經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動力。

同樣,目前的數據作為核心要素資源,具有普遍使用價值,但資產屬性並未得到充分體現。只有實現了確認、流通和交易,社會資源才會轉化為可量化的數字資產,進而通過進壹步的金融創新,演變為生產性的數字資本,真正釋放其內在價值。我們認為,從原始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再到數字資本的不斷演進,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也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資本來源。這才是真正的供給側改革。

北京金控集團自2018成立以來,緊緊圍繞首都“四個中心”建設,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牢記金融初心和國企使命,堅持“服務人民生活、服務首都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金融價值觀,致力於打造國內領先、世界壹流的金融投資控股平臺和科技驅動、面向未來的智慧金融服務體系。以金融科技為核心驅動力,努力實現普惠金融和科技金融的國家創新引領,提升首都金融業競爭力,助力北京“兩個區域”建設。

壹是以持牌金融機構股權管理為基礎,快速搭建萬億級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平臺。圍繞優化市屬國有金融資源布局,堅持金融機構股權管理主業,大力拓展牌照資源。先後成為北京農商行、中信建投證券的第壹大股東。2020年底,聯合JD.COM、小米等在京大型互聯網公司,發起成立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樸道鄭新公司,成為征信行業發展的新標桿。成立北京資產管理公司,獲得全國首批單戶法人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試點資格。積極推進北京融資擔保基金投資集團發展,統籌北京政策性擔保資源,強化普惠金融服務。通過對銀行、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的股權管理,積極搭建市級國有金融資本管理平臺。

二是以投資基金體系為抓手,服務“四個中心”建設,構建首都金融穩定發展基金體系。圍繞“穩定”和“發展”兩大主題,突出中部地區、城區和國內外的戰略協調,進行多元化投資戰略布局,服務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首先,我們將幫助北京建設“兩區”,在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支持和指導下開展人民幣跨境使用創新國家試點,設立國際人民幣投貸基金,創新人民幣境外直接投資和人民幣境外貸款業務,重點支持資本企業對外合作和轉型升級,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提供金融支持。同時,加強區域企業合作,組建北京金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北京金融科技基礎設施產業基金,積極推進文化發展基金工作,推進首都“四個”中心建設。

三是以金融科技為大腦,構建技術驅動、面向未來的多層次智能金融服務體系。在這方面,我們建立了壹個雙層架構。

在金融科技基礎層面,利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構建涵蓋大數據、征信、支付、數字資產交易的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四梁天”。成立國內首家普惠金融大數據公司,承擔全市政府數據輸出到金融領域的“統壹接口”功能,實現金融大數據的統壹準入退出、制度化管理和創新性社會應用。拓展金融大數據資源應用,建立全面、動態、多維的個人、家庭、企業金融信息數據庫,完善首都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京雲企業征信平臺和公園道征信公司,成為全國首家同時擁有企業和個人征信牌照的機構,打造覆蓋全社會的征信平臺,推動北京“信用之都”建設。探索建設具有北京特色的便捷支付平臺,提升公共服務體驗,努力打造智慧城市“超級入口”。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有限公司由JD.COM、微芯研究院和科技型企業發起成立,旨在培育數據交易市場,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打造國內領先的數據交易基礎設施和重要的國際數據跨境交易樞紐。

在普惠金融應用層,圍繞首都中小企業特點和普惠金融發展目標,打造普惠金融服務企業、家庭、個人“三大支柱”。在服務企業方面,針對小微企業融資“信用風險高、交易成本高、服務效率低”的痛點,建設並上線了全國首個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小微企業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全方位、全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取得了積極成效,成為疫情期間小微企業的“白衣天使”。目前平臺註冊企業近4.7萬家,對接融資需求超過1.3億元。在個人服務方面,著力提升居民生活、出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便利性。,並成立北京惠民數碼分公司,承擔“北京通”、“冬奧通”運營,積極搭建服務首都市民的綜合性社會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整合社保、政務、生活、金融等功能,提升居民生活、出行、醫療、教育等各方面的便利性,努力打造全國最好的民生壹卡通,助力首都智慧城市建設。

總之,在數字經濟時代,北京金控集團將積極抓住“兩個區域”建設的機遇,在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普惠金融服務發展等方面繼續先行先試,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兩個區域”、數字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京津冀協同發展。

  • 上一篇:散文與舞蹈教案
  • 下一篇:行政管理的研究方法包括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