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紫玉木蘭總經理郭麗:傳統老布鞋的文化使命
起繡花鞋,腦海裏總會不自禁地浮現靜謐的後花園,初夏的熏風,誰家嬌娥半遮面,蓮步輕移,微露鞋尖。在世風浮躁、人心思動的今時今日,繡花鞋所代表的時代如美人隔雲端,成為過去的印記,是被人們遺忘的繁華。然而滾滾紅塵中,卻有壹個叫郭麗的女子,揭開美人蒙塵的面紗,壹步步將她拉回了凡塵俗世。
郭麗是她的漢語名字,她的本名叫薩仁高娃,翻譯成漢語就是"美麗的月亮"。2000年,郭麗壹手創辦了紫玉木蘭工藝有限公司。
在郭麗看來,產自雲南的紫玉木蘭花是壹種十分優雅美麗的花,白色花瓣紫色花芯的組合,像極了溫婉堅韌的中國傳統女性,此外木蘭也會讓人聯想起代父從軍的花木蘭,郭麗希望自己也能像花木蘭壹樣勇敢堅定,讓她的"紫玉木蘭"手工繡花鞋走向世界各地。
小女子慧眼識商機
1999年,郭麗的姐姐接待了壹位香港來的客戶,回港前,客戶提出想帶幾雙手工做的千層底布鞋回去,郭麗的姐姐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郭麗。
從小穿著媽媽做的布鞋長大的郭麗,壹開始並不認為這件事有什麽難度,但跑了幾天下來,郭麗發現自己居然壹雙合適的布鞋都買不到--市面上的布鞋不是做工太粗糙就是樣式不美觀,無奈之下她只能拜托家中的母親親手做了兩雙布鞋給姐姐送去。
經過這件事,郭麗敏銳地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並展開了行動。她先對周邊市場進行了調研,結果卻令她大失所望--在調查中,大部分受訪人都說對布鞋不感興趣,還有壹位受訪者當場問郭麗:"布鞋?那不是給老頭老太太們穿的嗎?我們穿那個幹啥?"
首輪市場調研的失利讓郭麗很是沮喪了壹陣子,不過她很快振作起來,國內市場不認可不代表國際市場也不認可,行還是不行總要試試看才知道。於是,郭麗拿著媽媽給她做的幾雙布鞋樣本跑到了廣交會上,遇到外國商家就拿出鞋子給人家看,直截了當的展示方式還真讓現場很多外國人對她的布鞋產生了興趣。憑借堅持不懈的努力,郭麗終於拿到了第壹筆訂單--有壹位外國客戶向她訂購了300雙傳統繡花布鞋。
從2000年成立公司,到正式對傳統的手工藝布鞋進行挖掘、研發、生產、銷售,郭麗整整用了3年的時間。
創業容易,成功艱難,郭麗以女性創業者特有的細心和謹慎對每壹項前期準備工作都反復推敲、確認。她沒有貿貿然拉資金、建廠房、招工人,而是從只有幾個人的手工作坊做起,壹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規模。2009年9月,公司位於長春市綠園經濟開發區的第壹期綜合樓已經投入使用,現擁有員工1300余人,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
堅持+責任感=成功
這麽多年來,郭麗的紫玉木蘭壹直采取"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她把整條繡花鞋制造工序打散,每壹部分都由壹個地區的農戶專門負責,比如有的地區專門負責納鞋底,有的地區則專門負責繡鞋面。這樣的安排既節約了企業雇人的成本和時間,又給當地農戶農閑時間增加收入提供了便利,可以說是壹件雙贏的事。
要保證產品的質量,對農戶的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分工之前,公司會對所有的農戶進行集中崗前培訓,考核合格了才能正式開工。此舉壹經推出就受到了農戶們的歡迎,解決了不少貧困戶、下崗婦女就業的問題。
創業路程多艱辛,郭麗也曾經灰心過,想過放棄,她甚至承認自己的心理抗壓能力並不是特別強,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會有"算了吧,太累了,不幹了"諸如此類的想法。不過每次壹想到她撒手不幹了,公司裏那麽多的員工還要重新就業,她又會咬咬牙堅持下去,就這樣走到了今天。
"小的時候聽老師給我們講社會責任感,覺得這個詞離自己好遠,跟我的生活好像沒什麽關系。但是現在我坐在這個位置,就要對所有的員工負責,公司不是我壹個人的,是大家的,我的肩上有責任,社會責任感就是這麽來的。我們做企業,就要有社會責任感,否則是不可能走長久的。"郭麗說。
說到成功的要素,郭麗表示壹定要堅持。她覺得,創業就像爬山,前面都很累很辛苦,如果妳爬到壹半放棄了,那麽永遠也看不到山頂的風景。累也忍住,辛苦也忍住,不管怎樣壹定要堅持到山頂,妳就成功了。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
創辦企業16年,郭麗的紫玉木蘭工藝有限公司先後榮獲長春市和吉林省"優秀文化企業"稱號,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部、吉林省、長春市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少數民族產品生產基地"、"全國婦女創業就業培訓示範基地",也是文化部確定的出口產品生產基地。紫玉木蘭手工繡花鞋獲得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山花獎"、"民間工藝優秀獎",企業還被評為"全國重點文化出口企業"。紫玉木蘭牌"繡龍功夫鞋"還被確定為奧運禮品鞋,獲"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銀獎"。截止目前,公司***獲得市級以上各類榮譽73項,分別是市級28項、省級30項、國家級16項。
雖然收獲榮譽不少,但郭麗始終謙虛地認為自己做的"並沒有很好",支持她走下去的動力是她對民族文化的熱愛。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積澱深厚,意蘊深遠,需要有人來把它傳承下去。創業的開始幾年,我還感受得不明顯,但這些年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我是在做壹個文化傳承的事業。我們的目標市場主要是歐美,表面上看是在賣手工繡花鞋,其實卻是壹種文化輸出,要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
十幾年來,中國經濟的變化日新月異,郭麗看著每年的銷售量和成本統計,卻覺壓力增加。"剛創業那會,找人納鞋底最多也就5塊錢,現在至少要15塊錢,還有交通、運輸、技術、設備等等很多方面的成本都在直線上升,整體的銷售量卻沒有大的變化。"成本上升、銷量不變的結果就是盈利變少,郭麗坦言,如果要以盈利為營業的唯壹目標,她的公司早就開不下去了,甚至從壹開始她的紫玉木蘭繡花鞋就不是壹個盈利很高的項目。她選擇了這條路,是因為紫玉木蘭身上的文化屬性,她想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哪怕只是為中國的文化傳承之旅點壹盞星火,也已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