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評價河西走廊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評價河西走廊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

. 1自然地理特征的西化和社會經濟特征的東化

河西走廊屬於塔裏木地臺的東延部分,是歷次地質運動中西南、西北、中原的結合部。地處黃土、青藏、內蒙的交匯處,地貌、氣候、植被、土壤都有很大的過渡。但由於北方沙漠戈壁廣闊,自然條件是向西的。從社會經濟特征看,農業生產方式與東部相似,屬於從東部農區向西部牧區延伸的狹長農業走廊。由於受歷代屯田守邊政策的影響,有相當壹部分人來自東部,尤其是5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他們以軍轉、調的方式,從東北、華北、華東遷入大量人口。他們從東方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也從東方帶來了生產傳統、生活習俗、社會心理和文化意識,使該地區在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表現出強烈的東方取向。目前,東部和中部地區農民工的湧入,以及大量援助西部的建築工人的持續遷移,加深了東部的文化入侵機制。

1.2獨特的“豐”形交通樞紐位置

南北阻隔夾擊,中間綠洲分布廣泛的局面,使得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舉世聞名的陸上交通咽喉。目前,亞歐大陸橋貫穿走廊近1400公裏,串聯起其中的大部分,道路面積接觸系數高達53.0公裏/萬平方公裏,大大提高了其交通區位優勢。走廊的南北邊緣有許多關口,這使它成為南北溝通的重要走廊。比如南緣的邊渡口和當金山口,使亞歐大陸橋的影響力延伸到大通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北部。北緣的仁宗口和東小口是河西聯系內蒙古遊牧民族的關鍵點,也是最理想的直達外蒙古的出口。河西走廊實際上是壹條貫穿東西、帶動南北兩翼的交通大動脈。

1.3優越的自然條件,突出的資源優勢。

主要表現在:①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壹些貴金屬有色金屬,如鎳、鈷、鉑族金屬、銅、鎢等,儲量居全國前列,儲藏地質條件好,分布集中,具有較大的組合優勢和現實經濟意義;②土地資源豐富,人均土地面積100.38畝,其中耕地3.2畝,草地49.8畝,宜農荒地2019.7萬畝;全區日照時數為2600-3300小時,平均太陽輻射為140-160千瓦/平方厘米。晝夜溫差高達12-16℃,特別是走廊大部分地區人為幹預少,農業生產環境無汙染或輕,為在這壹地區建設國際通行的“綠色農業”商品糧基地提供了有利條件。燦爛的文化遺產、西北獨特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現代化建設的傑出成就,為該地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旅遊資源。

4.1優化增長極體系

調整城鎮體系結構和空間格局是區域經濟戰略布局的關鍵。為改變河西走廊城市“小、散、串”的特點,優化增長極體系,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4.1.1酒(泉)、酒(谷)、玉(門)融為壹體,將建成與蘭州相對應的壹流極化中心。

目前,甘肅省中部經濟區(蘭州、白銀、定西)的經濟力量已經開始向外擴散,但河西走廊的增長水平並不系統,急需建立壹流的極化中心,接收中部地區的經濟浪潮,輻射整個河西走廊。現有的城市沒有壹個能在近期內單獨發展成為壹級中心,所以提出了酒、精、玉壹體化,建設壹級中心的思路。首先,增長極的區位選擇在理論上是合理的。甘肅省唯壹的壹級增長極(蘭州市)位於甘肅省東部,廣袤的河西地區缺乏強大的輻射源。九家峪地區與蘭州市對稱分布,基本位於走廊中心,可與蘭州市相呼應,形成點軸發展體系,促進走廊經濟發展。其次,三個城市的壹體化在實踐中是可行的。(1)三市地理位置接近,聯系方便,便於產業合作和經貿交流,具備建設組團城鎮的地理基礎;(2)三市均為甘肅省重要工業城市,具備進壹步發展的條件。1992年,三市GDP為65.74億元,占河西三市兩區GDP總量的52.95%。人均GDP分別為5063元和4661元,居甘肅省第壹和第二位。嘉峪關已步入全國小康城市行列,周邊是壹片經濟富庶的綠洲,發展潛力巨大,經濟基礎壹體化。(3)三市的資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和凝聚力。嘉峪關的鋼鐵、玉門的石油、酒泉的高新產業相結合,互為利用,完全具備將九家峪建設成為與蘭州相呼應的壹流中心的產業基礎。

4.1.2加強城市建設,優化城鎮體系,發揮其作為區域增長級的作用。

河西走廊除九甲、榆垡外的四個城市具備進壹步發展的條件。敦煌可以成為世界上壹個特殊的旅遊區。圍繞這壹重點產業發展配套產業,可以把敦煌建設成為國際“旅遊城市”。金昌作為中國的鎳都,不僅硫化鎳儲量和產量居全國第壹,鉑、鈀、鋨、銥、銠、金銀等鉑族金屬產量也居全國第壹。以有色金屬開采為重點,可將金昌建設成重化工業中等城市,推動河西走廊向“有色金屬走廊”轉變。武威、張掖地處張掖綠洲,素有“金張掖、銀武威”之稱,農業基礎好,工業相對發達。可以把它們建成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城市,加強城鄉聯系。

4.2加強交通網絡建設,優化增長軸網絡體系。

根據河西走廊的地理特點,該地區的增長軸應分為兩個軸:壹個是交通線,亞歐大陸橋串聯起走廊所有城市,是走廊發展的“黃金軸”,另壹個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經濟軸——綠洲連綿帶,是走廊發展的“生命線”。

4.2.1加強幹線,打造兩翼,構建適合走廊特點的交通網絡。

加強幹線就是要完善現有的鐵路、公路骨幹線路,消除瓶頸地區,逐步完成現代化,保證幹線在發展中起骨架作用。兩翼的建設是配合幹線、分流線等局部二、三級線的布局,形成以亞歐大陸橋為主線的“豐”字形交通網絡,增加幹線與區域的有效接觸面積。擴大其輻射範圍,促進幹線兩側腹地經濟發展。比如柳園-馬鬃山-外蒙古交通線建成後,可以將外蒙古納入亞歐大陸橋腹地,而當地的壹些集裝箱線路將綠洲與鐵路線緊密聯系在壹起。

來源:/A/2/25/259 _ 293198.html。

  • 上一篇:見面及介紹順序禮儀及註意事項
  • 下一篇:請簡要論述: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意義。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