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變後,慈禧仍然被允許在“實事求是”的口號下學習西方的“實學”——科學技術,批準壹些書院改制為新學堂,在經濟領域繼續扶持資本主義發展,甚至積極開放壹些口岸。但言論自由仍被禁止,報紙被查封,集會結社不準,普通官員和普通百姓不準著書立說,科舉考試方法不準改革,思想文化領域專制主義橫行。正是同壹個慈禧,居然以最無知的神功支持“助清滅洋”,主動圍攻使館對抗天下的不以為然,向列強宣戰,立即斬首敢於批評其愚蠢行為的五大臣,沖進八國聯軍入侵、首都再次被占、支付巨款、幾乎亡國的災難中。慈禧太後逆歷史潮流而動,扼殺改革,扼殺仁人誌士。兩個慈禧都是真的。老佛爺為什麽壹臉陰陽怪氣?這既有社會體制原因,也有性格因素。前者是決定性的,但也不可避免地交織著偶然性,非常復雜。慈禧不是壹個孤立的個體,而是傳統文化和教育體系培養的上層社會的代表。與正史野史的描述相反,她生長在壹個富裕的滿族官僚家庭,養尊處優。入宮後壹帆風順(徐徹:慈禧大傳,29頁,遼沈書局1994)。雖然她年輕時沒有受到足夠的文化教育,在執政初期也有很多段子,但通過學習朝臣寫的歷代總結,無論在古典文化還是通俗文化中,她都體現了中國士紳傳承的中國文化。同時,她身邊有大量的大臣和親屬參與決策和行政。都是傳統文化孕育出來的官僚。這些都是制約慈禧言行的決定性因素。當時的傳統文化已經形成了僵化的制度和體系,知識內容固定化、教條化,自我更新機制非常薄弱,沒有與不同文化平等交流的傳統,是士紳階層沈浮的基本基礎,使他們不敢越線,所以整個國家必然出現制度性的群體愚昧。在這樣的文化體系下,了解和吸收外國先進文化通常是少數人的行為,而且往往伴隨著或大或小的風險。閉關鎖國,甚至以義和團暴力對抗外來文化,是這種制度的必然產物。癥結在於制度,但制度在壹定條件下是可以改變的。慈禧在位的大部分時間都沒能起到這樣的作用,需要從她的個人性格中尋找答案。慈禧和中國大多數皇帝壹樣,把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和享受放在首位。眾所周知海防是犧牲來享受的。為了維護個人權威,她還做了幾件耽誤國家的大事:第壹,選幼子當皇帝;第二,她違背了清朝不讓女主掛簾的習俗,違背了宗室不準參政的祖制,奪取了最高權力,把軍部的權力壹個接壹個地交給幾個王子,不管他們多麽無知和貪婪,只要他們忠心耿耿,百依百順。1898年政變的直接原因與其說是政策之爭,不如說是她察覺到康有壹個調兵奪權的個人計劃。事關最終決策,她無法冷靜區分少數人的輕率行動和關系國家興衰的改革。她掌權,她很容易采取措施安撫這些傲慢的學者,同時穩步繼續進行來得太遲的改革。慈禧不是壹個知足的人,否則她也不會兩次發動政變奪權。但當權力降臨到她身上時,她寧願堅守——在原有體制下按部就班地運作。當臣下請求批準意見相對壹致、阻力較小的新措施時,她會點頭批準——從經營文同博物館、送年幼的孩子出國留學、建造造船廠到清末新政。於是,壹個支持改革的慈禧登上了歷史舞臺。但是,就個人性格而言,她是壹個有事業心的人。她掌握了近半個世紀的最高權力,既沒有主動提出重大行政措施,也沒有認真更新和補充自己的知識(她所處的位置有很多渠道可以利用)。所以她要在歷史上留下壹系列因為無知而耽誤了國家大事的記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有識之士多次呼籲修建鐵路,慈禧卻在破壞風水的愚蠢反對聲中不敢支持。直到1881,才建成長約7裏的唐山至徐各莊鐵路運煤。而且“在朝鮮考慮禁止摩托車時,寫明用驢和馬拖,只準批準”(米汝澄:《中國近代鐵路史料》第壹卷,121,中國。20世紀70年代初,壹些部長已經發現,官方企業不在市場中尋求生存,這是壹個財政無法填補的無底洞。他們反復建議走西部道路,把這些企業留給私營企業。如果這個建議被接受,中國19世紀的歷史可能被改寫,可惜被擱置了。多年來,許多有識之士都對科舉考試陳腐而不實用的內容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明治維新前壹年,丁日昌談到士人“所用非所學,所學非所用”,建議科舉改為八科:“壹為忠信恭敬;第二,講述時事真相以獲取知識;第三,考證數百部經典和歷史,幫助他們學習;四考帖有詩賦贊其才;第五,求刑名錢導,善為官理;第六,打聽山川形勢,進退軍法以使其能戰;七、數學的考驗是讓它過去,要求機器制造盡力而為;八考外事、語言、文學優劣,看能不能不辱命。”(《洋務準備》,同治朝卷五十五。這壹建議既照顧了科舉考試的原有基礎,又有重大改進,符合時代要求。壹旦采用,晚清的教育和人才選拔制度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對整個社會的運行機制產生深遠的影響。慈禧對這篇論文漠不關心。智慧的光芒壹閃而過,沒有在愚鈍的頭腦中留下痕跡。在進壹步討論之前,我們不妨先看壹段慈禧召見盛宣懷的記錄:“商(慈禧)問:什麽是學校?玩法正確:是教西化的學校。在天津、上海都演過。”(盛宣懷:《紀海年(1899)九月初二奏》,《盛宣懷未刊稿》,279頁,中華書局1960。1895和1897年,盛宣懷先後創辦了天津大學堂和南洋公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壹頁。這兩件事都是請求朝廷批準的,也就是說是慈禧批準的。這次是1899 10.06上傳喚的,政變已經壹年多了,全國都有。它遍布全國17省份,通常得到朝廷的批準或知曉。這個時候,老佛爺還不知道什麽是學校。這不是國家大事嗎?從幾次權力鬥爭來看,慈禧是相當有膽識和警覺的。但從國家和歷史的整體發展來看,她是很愚蠢的。她隨波逐流,不主動掌控大局。她的思想主要用來維護她的權力和榮譽。如果生在和平年代,她能成為不壞的最高統治者,私欲不比號稱“風流皇帝”的丈夫(鹹豐皇帝)和兒子(同治皇帝)差。然而,她生不逢時。在大變革的時代,必須有觀念和知識的大更新,必須有敢於突破傳統思想文化束縛,有足夠勇氣開拓未來的人。她沒有成為這樣的人物,她的無知延緩了民族的生命力。她為什麽不想好好學習?專制制度的最高權力不受監督,沒有持續的挑戰,失去了不斷進步的內在動力。決定統治者個人性格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和制度。沒有強大的外部壓力,很難改變專制統治者通常不願打破規則、不求上進的慣性。對於慈禧來說,是每10年發生的對外戰爭和八國聯軍的災難性入侵使她走上了推行新政的道路。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人為擺脫傳統文化體系帶來的愚昧所付出的代價。
上一篇:誠實守信的優質演講下一篇:誰長得快?數據收集與整理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