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和諧社會中國傳統文化公民意識
摘要:我國和諧社會體系的構建與教育塑造的公民素養有著密切的關系,即需要合格的現代公民作為其民主政治建設、法治建設和經濟建設的最大參與者。中國現代化的快速發展需要高尚的公民素質,而公民素質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把握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特質,實事求是地、科學地進行批判,尋求其對現代社會,尤其是對現代公民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在研究現代公民的素質構成、思維方式、道德體系、價值觀、心理素質、政治觀、審美觀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提高其各項素質和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從而培養我們的公民意識,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公民素質的提高將促進和諧社會體系的建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李曾指出:為什麽中國的現代化成就並不大,所以稱之為?九死壹生後的中國現代化??原因是中國從來沒有能力培養出合格的現代公民。?公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主體。沒有高素質的公民,就沒有民主建設。只有每個公民都明確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責任和使命,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才能獲得健康的文化基礎。當今社會的人們呼喚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代公民素質的缺失與社會發展無法和諧統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哲學、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對現代公民健全素質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類型和特點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相結合的方法,對於構建現代公民的人格素養,促進人與社會的健康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現代公民素質的構成
現代公民素質是指人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與現代國家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相適應的道德品質、知識技能和情感。從類型上可以分為八種,分別指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專業素質、審美素質、技術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素質只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並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人的心理活動是遺傳素質與環境教育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人的素質壹旦形成,就具有內在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因此,人的素質是壹種內在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結構及其素質水平,它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後天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
二,現代公民素質及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深刻影響了所有社會成員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特別是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方式,也促進了自力更生的公民意識的覺醒和加強。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中國人的公民素質也在與世界的交流中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和改變。比如平等意識、環保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公共服務意識、風險意識不斷增強,社會心態和價值觀念變得多元、開放、理性。可以說,現代公民的素質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著民族精神弱化、理想信念模糊、心理素質缺失等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有識之士開始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解決之道?金鑰匙?因為它承載了太多的人文素養。
第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美國著名學者愛德華?希爾斯在其代表作《論傳統》中認為,傳統是圍繞人類活動的不同領域代代相傳的做事方式,是對社會行為具有規範功能和道德訴求的文化力量,也是人類在歷史場合中創造性想象力的積累,它包括物質產品、觀念、實踐和制度。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經思想家提煉,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民族性格、倫理道德、理想人格、審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總和。這種說法有利於我們系統分析傳統文化對當代人的影響。
第四,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公民素質培養的關系。
現代公民素質很大壹部分與政治、經濟、文化的多元化密切相關。世界的壹體化造成了文化的相互交融,現代公民的知識、情感、道德也國際化了。另壹方面,素質也受到先天稟賦的影響,我們的民族素質受到幾千年積累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今天,我們需要探討傳統文化對當代公民素質的影響,以促進公民素質適應我國國情,而不是在國際潮流中迷失本性。
(壹)中國傳統文化對提高現代公民道德素質的影響。
中國在自身發展的漫長歷程中,形成了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影響著當今中國的發展道路。因此,我們需要不斷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找到傳統文化對提高現代公民道德素質的作用。
1.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公民?仁德?風度的建立
?仁德?它既是道德品質的核心,也是處理人與我關系的重要準則,更是壹種崇高的人生精神境界。壹方面,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社會制度的轉型和人口的流動,社會中人與人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逐漸疏遠,人際關系中的不和諧因素與日俱增。另壹方面,中國目前的生產力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地區的貧富差距較大,這是客觀事實。再加上自然災害造成的破壞作用,每個人都貢獻壹份愛心,幫助窮人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在全社會倡導和鼓勵仁愛的理念。因此,我們應該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君子人格的仁政思想,並將其作為人類最起碼的道德準則。
2.中國的傳統文化促進了現代公民禮儀的建立。
個人行為合規?禮物?是君子最重要的要求。禮既是壹種政治制度,壹種文化教育制度,也是壹種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人在做事的時候壹定要遵循禮的原則。?治國為禮?(《論語?高級》),孔子認為禮是?國家、國家、人民、繼承人誰會受益?。禮已經成為儒家公認的基本思想原則。儒家在堅持禮這壹基本思想原則的前提下,也追求變通,而不是拘泥於壹成不變的傳統方式。所謂?禮貌和粗魯是累的,謹慎和粗魯是尷尬的,勇敢和粗魯是混亂的,正直和粗魯是扭曲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繼承和創新的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以前人經典為價值取向,闡述自己的理念和觀點,在承認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推動現代人禮儀思想的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重建?禮儀之邦?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