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專業
學校現在開設的模具、數控、註塑機、汽修等專業,都是圍繞珠三角地區特別是東莞經濟社會雙重轉型帶來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需求而設置的。其中自動化與註塑工程專業為全國第壹專業。本專業帶頭人,註塑專家李忠文,長期從事工程註塑工作,編寫出版了11套專業系列教材(書)。他參與設計制定的註塑機維修工人(初、中、高級)職業標準正在向國家申報,列入國家職業大典,成為國家職業工種,填補了這壹空白。有壹些模具、數控、計算機領域的資深專家和老師。
充分裝備
學校現有教室建築面積5016平方米,可容納50人的語音室,性能先進的計算機實驗室436個。獨立實訓室建築面積5039平方米。按照高規格、高起點的要求,配備了機械加工、數控加工、自動化與註塑工程、鉗工、汽車維修等車間,以及電子電氣實驗室、計算機仿真實驗室等多項大型、先進的教學實踐和實驗設備及基地。圖書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共有各類設備78臺,數控仿真計算機120臺,圖書12486冊,可享受東莞圖書館20多萬分鐘的電子圖書和7800多種期刊。
技能扶貧
用知識改變命運,用技能脫貧,也是我們學校的全新理念。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學生有書讀,學到真本事,學校開設了勤工儉學班和勤工儉學班。目前有300多名學生來自粵東、粵西、廣西、湖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勤工儉學班是免學費的,學校負責安排學生每學期在校學習2-3個月,然後到企業工作2-3個月,用工作所得支付學雜費;勤工儉學班主要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工作,時間大概在3-4個月,不影響在校專業的正常學習。著名的“助學大王”、東莞“2006年感動湖南十大人物”慈善家張坤先生和他的助學團隊,來自湖南湘西鳳凰的46名學生都選擇了勤工儉學。
校企合作
根據東莞市委書記劉誌庚在《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雙重轉型》報告中的要求,我校大力發展“訂單式”培養模式,讓企業先為職業院校招生,再經過教育培訓後派往企業就業。學校依托東莞龐大的就業市場,與200多家企業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和長期緊密的就業合作關系,並針對企業需求專門制定了相應的教學計劃。校企合作的模式讓技校生的就業前景壹生光明。
辦學模式
學校在開設中級技術班和各種短期培訓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辦學水平。與天津大學、廣東海洋大學、茂名學院合作,設置了“技師+成人本科”、“專科+高級技師”等多種學歷層次,並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開設了全日制、半工半讀、勤工儉學班。在教學實踐中,特別註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比例高達1: 1。要重視技能教育、實驗實訓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實行“壹專多能”、“壹專多證”的做法,讓學生在校期間同時學習多種技能,獲得多國職業資格證書,使學生在就業中更具競爭力。據統計,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為100%;據就業跟蹤,優秀的壹年制畢業生月收入已達2000元以上。
* * *教育人才。
學校與家長和社會成功人士建立了良好的溝通機制,經常邀請他們舉辦家長會,甚至專程到學生集中的地方與家長交流,讓他們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多角度、全方位的交流,* * *助力慈善,教育成才。傳統文化
自2010起,學校開始全力推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綜合職業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特色德育,立誌建設壹流的以德強校和素質教育為目標,努力實施“素質教育重於技能,未來教育重於當下,學生成人重於成績”的特色教育。在註重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有機結合,積極推進國學教育、道德教育和職業精神教育,在全校師生中普及和踐行《弟子規》、《孝經》、《論語》、《大學》等優秀傳統文化,孝、忠、信、信、愛、公、善。培養忠誠品格,鑄就全校師生愛黨、愛國、愛校、孝順、尊師、感恩、謙虛、禮貌、和諧、互助、忠誠、守信、友愛、善良、勤儉、敬業、團隊合作等良好品德和優秀職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