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儒家都是在中國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思想體系和宗教信仰。道家和儒家雖然有矛盾和鬥爭,但更多的是聯合融合。道家在哲學、修養論、養生論、宗教道德論等方面對儒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宋明理學的出現就是壹個集中體現。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太極圖說》標誌著理學基礎著作的形成。《太極圖說》中關於“地圖”的部分,直接來源於陳摶傳來的“無限地圖”。論述宇宙起源和演化以及人性善惡和修養的“論”的部分,也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此後,明代的邵雍、二程、朱、吳毓璧、、王陽明等人深受道教影響,給理學塗上了濃厚的道教色彩。
道教在許多方面影響了文學。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同時道教本身也創造了許多神話故事。這些童話故事所構築的美麗的天堂、優雅的人物、神奇的咒語、非凡的想象力,極大地拓展了時空領域,豐富了古典文學的表現內容,強化了浪漫主義的表現色彩,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道教善於以詩詞歌賦寄托理想,也深深影響著古典詩歌的創作。六朝時期,出現了大量描寫神仙升騰的“神仙詩”和描寫神仙生活的“神仙詩”。唐代詩人李白、李賀等深受道家思想影響,善於用浪漫主義來描繪超自然的境界。道教非凡的想象力為古典小說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六朝誌怪小說和明清誌怪小說都是道教影響的產物。《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等小說都帶有濃厚的道家色彩。至於《聊齋誌異》,則是典型的在風格和內容上不脫離道教的作品。
道家思想對許多藝術門類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繪畫符號的神秘方式、符號的變化形式及其抽象意義給了草書以重要的啟示。道教非常重視用繪畫來宣傳其思想和教義。道教中的壹些重要場所繪有大型壁畫,大多反映了道教建築的雄偉壯觀、神仙生活的寧靜以及道士成仙的故事。道教內容成為畫師重要的繪畫素材,如王太後、麻姑、八仙等。道家對“天人合壹”的追求和崇高淡泊的意境也促進了宋元山水畫的創作。道教音樂廣泛吸收宮廷音樂、民間音樂等成分,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和復雜多樣的演奏方法,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瑰寶。
道教追求長生不老,重視內外煉丹的修煉,對古代科技和體育產生了重要影響。古代很多道士都很熟悉醫德,包括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醫家,為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養生的需要促進了預防醫學的發展,氣功、指導、食療、運動等有效療法都來源於此。道家煉丹術的實踐,知道了許多礦物的特性和物質的化學結合過程,產生了中國的化學,火藥的發明與此有關。道教與民俗關系密切。道教所崇拜的神靈,如雷公、風伯、關帝、文昌、門神、竈神、城隍、土地、媽祖、藥王等。經道教吸收改造後,成為民間最重要的祭祀用品。此外,道教本身還創造了壹些獨特的神靈,如財神,這些神靈也受到民眾的尊崇,並演變成壹種民俗,成為民間生活的獨特內容。道教擅長玩魔術來神化其教義。這些符咒與民間巫術相結合,對民間生活影響很大。如求雨、治病、求簽、求夢等。,直到今天仍被壹些人迷信。道教對各種節日和民俗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與道教有關,如拜竈神、貼門神、貼桃符(後來貼春聯)、放鞭炮、逛廟會等。以道教場所和內容為中心的各種民俗的形成,使道教世俗化,拉近了與普通民眾的關系,使人們不自覺地接受了宗教的洗禮。這些以娛樂為主的民俗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民俗生活,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