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速不要太大。
現代科學認為,室內風速應控制在0.2-0.5米/秒,特別是通風良好的房間和有穿堂風的地方,電風扇風速不宜過大。
另外,當溫度超過30℃時,不要選擇超大的擋風玻璃,因為此時風扇吹來的風也是高溫。人體主要靠汗液蒸發散熱。電風扇吹得太多,皮膚表面溫度下降,毛孔堵塞,身體內部的汗液排不出來。不僅會覺得熱,還會引起疲勞、腰酸背痛,也就是所謂的“出汗”。
2.直接對人吹是不合適的。
直吹,風邪容易侵入體內,尤其是身體虛弱或出汗的時候,最好讓電風扇朝壹個角落吹;
電風扇要停吹,宜用搖頭電風扇。對於小孩、老人、體弱者,用電風扇少吹比較合適,因為“邪處滿氣”,但室內氣流可以通過電風扇調節,間接降溫。
3.出汗時不要馬上吹風扇。
註意在大量出汗時,不要在坐著或躺著不動的情況下立即吹氣,因為此時全身表面的血管擴張,突然被涼風吹動,往往會使血管收縮,排汗立即停止,從而使體內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多余的熱量無法排出體外。
涼風吹過後,局部防禦功能下降,病毒、細菌侵入,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肌肉和關節疼痛,有的甚至腹痛、腹瀉。
4.風扇和空調壹起使用。
因為風扇可以直接將電能轉化為動能,所以功耗很低,最高功率只有60W,相當於普通照明臺燈的功耗。所以從節能的角度來說,在盛夏使用風扇無疑是最好的選擇。風扇配合空調使用,空調溫度設定在26 -28度,省電又省錢。
5.盡量用中檔或者慢檔。
就風扇本身的使用來說,壹般葉片大的風扇電功率大,消耗電能多。電風扇的功耗與葉片的轉速成正比。比如壹個400 mm的電風扇,用在快擋的時候耗電量是60W,用在慢擋的時候只有40W。同壹個電風扇最快檔和最慢檔的耗電量相差40%,快檔1小時的耗電量,在慢檔可以用將近2%。通常可以先開快擋,降溫後用慢擋來降低電風扇的耗電量。
6、增壓風機的位置應設定好。
使用時,風扇最好放在門窗旁邊。這樣既方便了空氣流通,提高了散熱效果,又縮短了使用時間,降低了耗電量。
7.吹風扇的註意事項
1,吹不超過1小時。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會隨著汗液的蒸發降低人體的溫度,容易引起感冒、傷風、腹痛、腹瀉等疾病。壹般壹次吹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
2.出汗時不要馬上吹。註意在大量出汗時,不要在坐著或躺著不動的情況下立即吹氣,因為此時全身表面的血管擴張,突然被涼風吹動,往往會使血管收縮,排汗立即停止,從而使體內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多余的熱量無法排出體外。
3.吹電風扇要保持距離。實踐證明,電風扇在每秒1000米的風速下會讓人感到涼爽。如果風速太大,會對人的健康有害。如果電風扇低速旋轉,人與它的距離為:電風扇直徑×9。例如,電風扇的直徑為0.2m× 9 = 1.8m..如果風扇放在高速檔,它的距離可以在低速檔。如果房間小,最好選擇小容量的電風扇。如果用大風扇,就要選擇低檔。
4、網蓋塗上清涼油。如果在電風扇的網罩上塗上清涼油,就成了能帶來清涼和香味的電風扇;同理,在電風扇前放壹個裝滿冰塊的容器,吹來的風會有壹股涼涼的霧氣,讓人感覺很冷很舒服。此外,在上部出風口開窗,在下部出風口開窗,可以形成通風通道,排出室內熱氣。
5.不要吹定向風。吹風時,電風扇不斷移動位置和方向,吹風變大變小,使體表慢慢暴露在風中,人不會感到太冷,反而感覺全身溫度均勻。
6、睡覺吹風扇容易生病。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器官功能下降到最低水平,所有反射消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發疾病。
7.電風扇在拐角處吹風。當室外溫度低於室溫時,將電風扇放在窗口,面向室內,這樣可以將室外涼爽的空氣送入室內。相反,當室外溫度較高時,將電風扇放在窗戶方向,可以防止室外熱空氣進入室內,保持室內溫度相對較低。風沿著房間對角線循環的通風效果最好。建議把電風扇放在對角位置,在角落吹。
8.抵抗力差的要少吹。涼風吹過後,局部防禦功能下降,病毒、細菌侵入,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肌肉和關節疼痛,有的甚至腹痛、腹瀉。總之,使用電風扇壹定要註意方法,否則好事會變成壞事,不利於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