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且不論其規模之宏大,編排之精細,從藝術的角度來看,體現了很高的藝術水平,堪稱藝術品中的精品,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特色就是其高度的寫實性。秦始皇兵馬俑坑裏展示的軍隊陣容完全是根據當時秦軍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所以兵馬俑、陶車馬也是按照實際大小制作的。秦以前的雕塑以裝飾性為主,而兵馬俑采用寫實的刻畫方式,具有明顯的人像和素描特征。壹般來說陶俑的身高在1.8米左右,最高的可以達到2米,都是大塊頭。壹般馬濤長2米,高1.7米,和真馬壹樣大,比例準確,形象生動。如此大規模的馬濤群也是中國雕塑史上的壹個突破。其次是生動。秦兵馬俑的寫實並不是簡單的根據現實進行模仿,而是經過了藝術處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軍銜,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都體現在秦兵馬俑的身上,可見其造型描寫不僅做到了“似”,而且做到了“似”。秦兵馬俑的頭部最為精致,有的凝眉,端莊肅穆;有的臉很帥,微微笑著;他們中的壹些人有皺紋和成熟的面孔...秦軍的各種人物通過對他們面部的細致描寫被生動地表現出來。秦兵馬俑的生動特征也通過藝術的誇張和提煉表現出來。它的刻畫不是追求細節,而是抓住關鍵部分進行藝術處理。比如把眉毛加粗讓臉感覺更立體,把胡子處理成飛的或者卷的,不符合實際,但是突出了性格。對馬濤的塑造也是如此,用洗煉的壹般塑造方法,把馬刻畫得惟妙惟肖。除了馬頭造型精致多變外,四肢和胸部都經過寫意的誇張處理,棱角分明,筋脈突起,臀部圓潤,腰部微凹,顯得強壯有力。沒有太多復雜的線條,流暢而有節奏感,讓人感覺像真的馬,但現實中似乎找不到什麽東西。靈活多樣的藝術技巧也是秦始皇兵馬俑的藝術特色之壹。秦俑的刻畫不是單壹的,而是運用了多種藝術技巧。對比就是其中之壹,比如描繪含蓄的鎧甲和簡單的下半身衣服,精致的武官,發型和簡單的身材。這些對比處理都是基於整體效果的統壹,使形象簡潔而豐富,簡約中精致,局部中精細而不失整體氣勢。此外,秦俑也是圓雕、浮雕、線雕的統壹,並運用塑、堆、捏、糊、刻、畫等傳統民間技藝,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武士形象。每壹個兵馬俑和兵馬俑都是壹個完整的統壹體,可謂是各種人物塑造方法的組合。另外,兵馬俑的本來面目其實是畫出來的。很難想象,坑內滿是灰塵的秦俑,其實是五彩繽紛的。今天,由於大火和自然破壞,我們已經看不到它們五顏六色的樣子,但幸運的是,在壹些陶俑和陶馬上仍然有殘留色彩的痕跡。這些顏色是紅色、綠色、藍色、白色、黑色和黃色等。可想而知,當初建坑的時候,五顏六色的陶俑整齊地站成軍姿,場面是多麽的輝煌壯觀。更難能可貴的是,秦兵馬俑上所繪的色彩並不是簡單統壹的,而是經過了嚴格的色彩配置,體現了整體的色彩效果。壹般來說,兵馬俑大多是紅色上衣,綠色或藍色汗衫,手和臉多為粉紅色,袖子和衣領多為綠色或赭色,指甲多為黑色,連接它們的線條多為紅色。這些都有壹定的規律和模式。這種繪畫與造型相結合的藝術手法,成為雕塑技法的補充手段,成為秦俑豐富藝術表現形式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秦俑藝術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對前代藝術傳統的繼承和發展,對後世雕塑藝術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首先,它發揚了中國現實主義的藝術傳統,為後世的雕塑藝術奠定了基礎。其次,秦俑的洗煉為漢唐以後所繼承和發揚,成為中國造型藝術的壹個重要藝術特色。此外,繪畫與造型的結合為中國古代雕塑註入了新的活力,拓寬了中國雕塑藝術的發展道路。
秦俑藝術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史上的典範。其藝術風格和技法為後人所繼承和發展,使其藝術傳統源遠流長。今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帶著巨大的驚喜和贊美觀看這壹世界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2.漢墓壁畫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從西漢初年到東漢初年,只有八裏臺、少溝佚名、步千秋、棗園、千陽、Xi安、鄂托克、商丘等地8個。後期是東漢中後期,包括所有漢墓壁畫。西漢中期以後,隨著權貴家族厚葬習俗的發展,在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或軍事要塞出現了壁畫墓。後期壁畫墓數量增多,分布範圍擴大。它們的分布可分為六個地區:①河南、陜西、山西地區,主要是八座早期壁畫墓。②河南、江蘇、安徽、山西,主要有安徽亳州的大湖亭、黃山壟、後陰山、東園村等地的壁畫墓。(3)冀中南地區主要有王度姚村、安平陸家莊和定縣八裏莊的壁畫墓。以上三個地區土地肥沃,河流縱橫,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④長城沿線主要有內蒙古和林格爾、托克托、霍洛柴登、陜北榆林等地的壁畫墓。這壹帶是東漢政府在北方的重要邊疆。⑤遼南地區集中在遼寧省遼陽市北郊的太子河兩岸。大連地區主要有北苑、棒臺子、三道壕車騎墓、營城子壁畫墓等壁畫墓。遼陽是當時遼陽郡的首府。漢魏時期是公孫割據的中心,也是漢末沒有戰亂,經濟文化持續發展的地區。6河西區,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有壹些簡單的壁畫墓。
第壹個區域類型的特征
在1地區,無名氏墓和洛陽蔔千秋墓都是雙T形耳空心磚墓,而前楊墓是拱形頂的土洞墓,棗園村墓是小磚墓。墓葬規模不大,只有4 ~ 6米多壹點長。壁畫的內容主要是天象和神話故事,也有少數歷史故事和莊園、農耕題材。以王莽新朝(公元9-23年)前後的棗園村墓為例。墓室長4.65米,由1主室和1耳室組成。主室繪有壁畫,券頂繪有雲、四神,壁上繪有車馬、房屋、人物等。其中,畫在南墻和西墻的牛耕和波波的畫像真實地描述了當時的農業生產情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它們是中國最早的表現農業生產活動的繪畫。這幅壁畫構圖簡單,風格古樸,有的甚至保留了西漢初年帛畫的壹些特點。Xi交通大學西漢墓天象圖壁畫展示了二十八個小屋的大型圖像,構圖無縫,色彩明亮。墓主室壁畫上半部分代表天空,下半部分象征山川河流。壁畫上部主要由鶴、祥雲、月亮、太陽和星星組成,共有28顆星星和黑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個形象。彩雲間繪有成群的鶴,形態各異;祥雲線條流暢,書寫自如。二十八小屋以生動的人物和動物為插圖,讓人壹目了然。壁畫也讓人看到了中國最早的塗抹繪畫技藝。
第二至第四區域類型的特征
第二到第四區各有特色。河南、江蘇、安徽、山西等地的壁畫墓,和本地區流行的墓葬壹樣,多采用純石結構或混合磚石結構,壁畫和浮雕石往往混合在壹起。墓葬分為兩種:①簡牘墓,如東漢中期的後陰山墓,為磚石結構的墓葬,長4.55米,寬3.17米。前室繪有壁畫,內容主要有淳於清之行的故事、曲成後羿的故事和天象。②東漢末年墓葬結構復雜,規模巨大,前中後三重主室,長約15米。其中黃山黃龍墓和東園村二號墓為純石結構,大湖亭漢墓為混合磚石結構。除了黃山的黃龍墓,其他三個墓的門口都有精美的石雕。這壹帶壁畫的主要內容是墓主人的騎馬和跳舞。冀中到冀南壹帶,到處都是氣勢恢宏的多室磚墓,多為水平屋頂,壹般有前、中、後三個主室,長約20米。其中,王度二號墓有五個主墓室,都有32米長。安平陸家莊墓由前中後室、耳室、側室***10室組成,總長19米。前室南耳房、中室、中室南耳房,均有巨幅車馬壁畫、建築鳥瞰、官員、樂舞等。根據旅遊地圖的導遊系統和墨書的銘文日期,墓主人應該是死於靈帝西平五年(176)的王安平。人物眾多的官圖是這壹帶最有特色的壁畫內容。長城沿線的墓葬形制與河北中南部相似,但有許多穹頂。其中,托克托縣閔墓由三間主室和五間耳室組成,總長13余米。壁畫主要繪於中室和東西耳室,其余內容有侍女、戰車、馬匹、炊事員等。畫像旁邊的書法列表證明墓主人姓閔。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是這壹帶最大的,也是迄今為止見到的最豐富的漢墓壁畫。玉林地區漢墓壁畫多以朱、黑彩直接繪在磚墓上,主要有車馬、人物、建築等。,可能早在東漢中期。遼陽地區的壁畫墓除營城子外,其余均為石結構。大墓平面呈方形,由壹個前室、壹個後室、壹個回廊、兩個耳室和若幹小室組成,長寬壹般在7米左右。小墓由壹個前室、壹個後室和1或兩個耳室組成。後室分為兩三個棺室,壹般長約5米。壁畫直接畫在石面上,內容主要是乘車、百戲、宴飲。
漢墓壁畫的流行,主要是由於統治者提倡孝厚葬,導致“物死如物活”的思想。尤其是東漢時期,它是人們走上仕途的必經之路。因此,所謂“崇飾喪以示孝,酬客以名”的風氣比比皆是,重葬之風愈演愈烈。許多人無所不用其極,為父母或自己修建墳墓,在模擬陌生人居所的地下墓室墻壁上,繪制出大量顯示其生前權力、尊嚴和財富的生活和歷史奇跡圖像,以博取“孝”的美名,助其為官。這是漢墓壁畫盛行的社會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