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展* * *分為三個部分:第壹次創業:國家體育學院,創新學校(1958-1969);二次創業:敢為人先,再崛起(1970—1992);第三次創業:追求卓越,鑄就輝煌(1993-)。展覽聚焦三大創業,突出創新建校重點,以時為鑒,以實為緯,力求展現學校全貌,再現HKUST波瀾壯闊的輝煌歷程。
校史展* *展出600余種實物、圖片、檔案史料,多角度、多層次勾勒出學校45年發展歷程的立體畫卷。展品有建校以來各個時期的珍貴歷史照片,也有長期鮮為人知的檔案史料;既有國家領導人、知名人物的題詞,也有壹些知名校友在校讀書的原始記錄;不僅有科學大師親自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還有學校創始人郭沫若、、華、、趙九章、錢學森等傑出人物的手稿。其中,郭沫若校長的辦公環境和郭永懷的“兩彈壹星功勛獎章”尤為引人註目。
2003年9月19日上午,在侯建國副校長的主持下,學校黨委書記郭傳傑、校長朱清時為校史館揭牌。朱清時校長發表了重要講話。校友代表張雲剛致辭。該校化學物理系首任主任郭永懷的遺孀李沛女士專門將“兩彈壹星功勛獎章”從北京護送到安徽合肥,贈送給中國科大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隨後,李沛女士、學校黨委書記郭傳傑、首任校長郭沫若之女郭淑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洪友石以及眾多海內外校友參觀了校史展。
安徽省省長王金山、省政法委書記孫金龍、省政府秘書長張軍、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清華大學校長顧等出席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第九屆年會的東亞著名大學校長也在幾天內參觀了校史館。
之後校史館多次成為“科教壹日遊”的亮點。
新校史博物館
新博物館簡介
2008年,在紀念建校50周年之際,學校專門新建了校史館,舉辦校史展,以保存歷史記憶,弘揚優良傳統,彰顯成就,傳承文化,推進壹流研究型大學建設。
9月20日,中國科技大學校史館(新館)正式開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盧永祥,全國政協副主席王誌珍,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安徽大學原黨委書記彭佩雲,安徽省人大常務副主任任海申為中國科技大學新校史館開館。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李曙光教授在開幕式上向校史博物館捐贈了奧運祥雲火炬供收藏。學校黨委書記郭傳傑代表學校接受了李曙光院士的捐贈。校領導吳旭、侯建國、明路、竇憲康,秘書長朱燦平,黨政辦主任黃超群,校史館館長丁壹新,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張立明等出席了捐贈儀式。
新建築的地理位置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史館位於東校區219層(原藝術樓)。該樓是中科大最古老的建築之壹,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
東區原藝術樓,位於東區中軸線,建於1954,磚混結構,建築面積2420多平方米。由於年久失修,管道破損,墻磚已風化,木結構和門窗已腐朽,使用功能不全,存在安全隱患。根據學校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和校園建設規劃,對東校區部分歷史悠久的老建築進行保留和改造。學校決定按照原有的建築風格,對東校區原有的藝術樓進行恢復加固,並修繕改造成校史館。
雖然是新建的校史館,但是從外面看,壹點“新”的痕跡都沒有。2008年5月,侯建國院士在談到校史館的籌備工作時曾說:“不管誰來裝修,都不要破壞墻上的常春藤。”體現了中科大對自身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尊重和熱愛。
校史展覽的四個部分
2008年校史展覽采取通史展覽和專題展覽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四個部分:
第壹展區趙琪京華(1958-1969)
第二展區弦樂繼續(1970-1992)
第三展區新篇章(1993-2008)
第四展區特別展區。展示相關主題材料不限時間。
展覽立足於時間和現實,力求真實、全面、生動。
展品中,我國第壹臺質子靜電加速器郭永懷獲得的“兩彈壹星功勛獎章”(1950年,趙忠堯親自買下盒子從美國帶回來),郭沫若當校長時的書桌,都極具文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