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乾隆為什麽要改擴建盛景宮?

乾隆為什麽要改擴建盛景宮?

盛京宮是清太宗和太宗建造的宮殿。清朝遷都北京後,盛京成為首都,盛京宮也成為“前皇宮”。並沒有像赫圖阿拉、遼陽東京宮那樣被廢棄,盛京的官員依然上庭,定期辦公。自康熙以來,四代皇帝乾隆、嘉慶、道光十次東遊祭祖,均在盛京宮舉行慶典等活動。為了使盛京宮更適合東遊的需要和宮內的調節,乾隆對盛京宮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

第壹次:乾隆八年(1743)完成景殿閣等地的修建,第壹次參觀東陵後立即開始規劃準備。主要工程從乾隆十壹年(1746)開始,到十三年基本結束。名為精典閣的工程是為收藏玉模和記錄而建,但工程實際上包括兩部分:壹是新東遊宮“東站”,二是西站;二是崇正殿前後樓的改建和裝修。

東索:位於崇政殿和清寧宮之間的早期建築東側,是慈禧太後東遊駐紮時使用的宮殿。從南到北有四個庭院。主要建築有頤和殿、戒治宮、精典閣。

西索:位於崇政殿和清寧宮之間的早期建築西側,是皇帝和皇後東遊時的行宮。它也是壹個有四個入口的庭院。主要建築自南向北依次為地光殿、保濟宮、積思齋、崇墨閣。

沈陽故宮靜曲亭

崇政殿前後建築的改建和裝飾,主要是為了使內殿闕更符合宮廷建築的禮儀。因為在清朝入關之前,滿語還沒有深入漢化,崇正殿前後的很多建築都是不對稱的。在幾乎完全是中國人的乾隆皇帝看來,這種布局當然不符合傳統,必須改革。崇正殿與鳳樓之間的龍飛亭(龍屋)、翔鳳樓等建築均被拆除。北面修建東西對稱的石山寨、謝鐘寨,南面修建東西對稱的日華府、夏柒府。崇正殿前東側,清太宗年間修建的三間廂房(內室)被拆除,新建東朝西的五間二層亭子,命名為“龍飛亭”。在其西側相應位置,曾是壹座七層樓高的“銀倉”(又稱金庫)。拆除後,在原址上建造了壹座與龍飛館形式相同的新的翔鳳閣,朝西朝東。繼龍飛、翔鳳二館之後,原建築又以同樣的形式改建為東七樓、西七樓。經過這次重建,崇正殿前後兩側的建築將完全對稱。

沈陽故宮西站

關於崇政殿,乾隆的意見是“崇政殿的風格和琉璃瓦還是修的”,沒有大的改動,這是乾隆的高明之處。崇正殿前,乾隆九年(1744),加建日晷和劉佳,重修平臺。在這個項目中,廟裏更換了新的寶座、屏風和木廳。大清門往南約30米,原來有兩個內務部的辦公室。拆除後,新建了壹座黃綠色的武隆琉璃影壁。

經過這次大規模的增建和改建,唐太宗時期的皇宮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作為主體建築的大清門、崇政殿、鳳凰臺、戲臺五宮基本保持了原貌。但在大清門外修建了玻璃影壁,崇正殿前重修了平臺,增加了宮殿必要的日晷和數量。兩側附屬建築改建為對稱形式,既保留了“皇宮”的特色,又增加了宮殿的氛圍,為舉行各種禮儀活動提供了更合適的場所。新建的東、西站完全采用了傳統的宮殿建築規則,並考慮了與中央主樓的協調,既解決了皇帝東遊的問題,又為皇宮收藏提供了場所。

第二次:祠堂搬遷,修建文隋閣等西路建築。乾隆初年盛景宮大規模改擴建工程完成後,近30年沒有大的建設工程,只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第三次東遊之前,在西邊增加了壹些附屬建築。第二次大規模工程是繼第三次東遊之後,修建祠堂、文隋閣等西路建築。

沈陽故宮文歲閣

盛京祠堂

乾隆四十三年(1778)

李鴻第三次東遊時,奉命重建盛京天壇和地壇,並遷至祠堂於大清門以東。盛京祠堂建於皇太極崇德元年(1637),在福晉門(大東門)外五裏。目前沈陽故宮大清門的東臺廟所在地,直到乾隆第三次東遊之前,都是三官廟。這座道觀始建於明初,重建於萬歷十四年(1586),供奉天地水三官。皇太極建宮的時候,因為離宮裏的清門太近,所以沒有拆,也沒有遷。所以當時宮裏的很多重要事件都和三官廟有關。比如金天聰五年(1631),明朝武將張春在大淩河之戰中被俘,帶回沈陽,關押在三官廟。張春忠於明朝,始終堅守操守,不換衣服,並寫了《無二首》以示野心。幾年後死於三官廟,皇太極詔葬於千山之南,為的是建壹座石塔以示其墓。清崇德七年(1642),明基遼總督洪承疇在松山之戰中被俘,也被關押在三官廟西配樓。據說是莊妃勸他投降的。皇太極死後,發生了皇位爭奪戰。瑞太子多爾袞到三官廟,暗中召索尼議書立。福臨繼位後,索尼聯合譚泰、圖來、龔岱、韓喜、鄂白等人,“在三官廟拜盟,誓輔佐少爺,六人合壹”。所以三官廟受到幾代皇帝的重視,香火壹直不斷。“崇德六年,廟裏燒道士,七年把園子給人,道士給衣食。順治九年依令重修,十四年加道士、鐘卿、碑。康熙十年駕吉祥寺,賜銀壹千兩,令道士酌定修繕;二十壹年駕到吉祥殿,禦書‘朝歌’匾額掛在堂上;二十壹年正月,賜名‘景佑宮’。”

清初盛京著名道士苗季峻辭職,皇太極特準他在盛京三官廟修行。

但乾隆似乎並不知道上述情況,誤以為大清門的東京遊宮(三官廟)是盛京祠堂的原址:“我祖上定燕京為祖神,列在北京祠堂,此處改為京遊宮,供奉三官。”為了恢復中國“左祖右舍”的傳統,下令“移於大清東門,太廟”,而景佑宮則移至德勝門。此工程完成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五月。

祠堂工程完成後,乾隆皇帝決定在盛京宮西側修建文髓閣等建築,存放《四庫全書》。此工程完成於乾隆五次東遊48年(1783)。新建樓房160多棟* * *。主要建築有:文水閣南宮門、甲寅殿及戲臺、文水閣、楊溪齋、九間殿等。

這組建築群建成後,形成了相對獨立的建築群,使盛京宮由兩個區域擴大到三個區域。因為位於故宮西邊,所以壹般叫西路。

規劃西路時,設計師特意將西路南門向北移動了50多米,使西路前形成壹個廣場,既與東路的大正殿廣場相呼應,又有轎子馬場的功能。可以看出,設計師在規劃設計西路時,充分考慮了與原有建築的協調。

盛京宮經歷了兩次大規模的改擴建,不僅使盛京宮更加符合中國傳統宮殿建築的規定,而且將功能從“始皇帝的宮殿”擴展為皇帝東遊的宮殿和宮內收藏的場所。清朝時期,盛京宮不僅收藏和保存了玉寶、玉書、聖像、史誌、聖訓、玉模、音樂地圖、清代禦制器皿、司全書、古今圖書集成、滿清舊檔、寺廟地圖等,還收藏了大量歷代宮廷器皿和藝術品,總數達12萬套,僅次於北京。

  • 上一篇:為什麽古人的胡子比今人濃密?
  • 下一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畢業論文怎麽寫,哪方面哪篇,能推薦幾本書參考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