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永遠是少數。現在妳會經常聽到壹句話:電子商務越來越難做了。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實體不行,互聯網也不行。我們應該去哪裏?以下是我收集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查閱。
整個世界都變了。關店潮愈演愈烈,百貨、超市、便利店、餐廳、購物中心都被卷入其中!鐵地段,流動商店。關店可能意味著傷心退出,斷臂自救,重心轉移,或者調解調整。
無論是刻骨銘心的教訓,還是以退為進的策略,關店潮的出現甚至比開店的宏大計劃更值得關註。中國很多行業面臨大洗牌。互聯網時代,很多人認為碾壓實體?真正的兇手?是電子商務。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電商裏的廝殺已經很可怕了?看他建高樓,看他招待客人,看他樓塌。
1.實體經濟到底有多難?
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實體經濟到底有多慘?網上流傳的壹個比喻很貼切:20年前,妳父親月薪500元的時候,壹個打火機是1元。現在妳月薪5000,打火機還是1元。這些制造業大佬難過嗎?
2065438+2006年3月,光谷客壹篇《WISCO 5萬員工,壹個普通鋼鐵家族的興衰》的調查報告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它所描述的WISCO現狀令人震驚:
總經理被免職,5萬人下崗。WISCO變成了溫水煮青蛙般的封閉城堡。連擦皮鞋的都知道?WISCO要死了?。WISCO 2015三季度進入全面虧損,單月虧損5億。?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大家都達成了認識,這8萬人不可能做鋼鐵,所以只能做鋼鐵3萬人,裁員5萬人。這就是WISCO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WISCO大規模裁員只是傳統制造業困難的壹個縮影。
傳統制造業充滿悲哀。在農業方面,三種主食的價格全面下跌。工業,PPI連續49個月下降。餐飲,高端,高端都賣自助餐。酒類銷量下滑,紅酒市場爛尾。鋼鐵、水泥和煤炭,回到了90年代的價格
制造業的不景氣直接導致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很多開實體店賺錢的人越來越難以維持,有的直接倒閉。而且按照現在的發展形式,未來幾年,實體店倒閉潮會越來越猛。
年初,網上廣為流傳的壹份“實體店死亡名單”揭露了實體經濟?到處都是屍體?現狀。榜單大致列出了涉及百貨、超市、奢侈品牌、服裝行業、餐飲等七大領域,包括梅西百貨、萬達百貨、香奈兒、沃爾瑪、家樂福、7-11、麥當勞、咖啡陪妳、美特斯邦威邦威、李寧等知名品牌。
實體店的倒閉讓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電商。甚至很多實體店在清倉處理的時候都貼上了這樣的標語:?網購難打擊商家嗎?微信生意瘋狂,網購瘋狂,生意不景氣。我討厭妳,馬雲?,甚至極端?淘寶不朽,中國不富?。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並不是淘寶碾壓了實體,而是這些碾壓了實體店。
2.找實體經濟?罪魁禍首?
第壹種死法:高租金碾壓實體店。
早在14年底,就有媒體報道,上海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分別是20年前的5倍和10倍,但商品銷售毛利幾乎沒有增長,這吸引了大量內外資企業紛紛關店。據其他媒體統計,目前二三線城市商業街上的店面壹年租金200萬?300萬元,很多專賣店年銷售額只能幾百萬元,除去人工、稅費、水電費等費用,利潤所剩無幾。
開個小店,養家糊口的日子真的壹去不復返了。現在線下生意做的好了,那些非常註重體驗的行業可能就剩下了,比如飲食、足療、運動。高昂的租賃成本和互聯網的瘋狂發展,確實讓越來越多的商家從線下轉到線上。
第二種死法:高稅費的悲哀
社會保險33%,企業所得稅20%,增值稅17%,累進稅,大致10%,貸款利息10%,各種收費項目;妳可能會被科長罰款,妳必須找律師來處理。如果還是很容易的話,可以嘗試壹下創業!
現在開上海最小的公司,租最小的市區辦公室,人工,房租,辦公設備,稅。什麽都貴,每年40萬起。十人公司每年需要654.38+0萬元。這是最低標準,員工對待遇還是很不滿意的。普通人有什麽生意,可以壹邊賺錢壹邊養活那麽多人?
第三種死法:很多森林的成本在上升。
對於制造業來說,主要的生產要素都在漲價。工資社保每年遞增12%-15%。食堂的菜、水、氣價格都在漲。租金是長期合同,壹般每年都會漲壹點。如果再算壹下物流成本,中國到處都是收費站。產品在蘇北小縣城出廠,在四川小縣城銷售。經過三四次轉讓,價格基本都是三倍以上,否則就是虧本。總而言之,什麽都在漲,出廠價卻持續下跌,小老板真的是哭了。
中小企業的現有狀況:黑白壓迫,銷售冷淡,知識產權保護為零,合同無法履行,到處都是收費站。這種現實如何產生大量的優質企業?
第四種死法:融資難,難在哪裏?
沒當過老板,很難深刻體會貸款的酸甜苦辣。如果妳申請企業貸款,為社會創造財富,無數的表格,各種各樣的痛苦,會讓妳覺得經營企業好像在做壞事。如果是炒房貸款,只要開個假證說妳月薪四萬,銀行就心照不宣的裝作不知道,睜壹只眼閉壹只眼的放貸。
為什麽銀行拒絕給中小企業貸款?原因很簡單:妳的生意不能穩定賺錢,銀行也不想貸款給妳。給民營小企業貸款654.38+0萬元和給大型國企貸款1億元成本壹樣,銀行自然沒心思關註中小企業。
現在的情況是中小企業拿不到貸款,國企拿到資金後又無處投資,於是資金在國企手裏轉,高息貸給中小企業。國企成了貸款二手商,然後扒了小老板的皮。中小企業就更慘了。
第五種死法:勞動力不足。
中國制造業不是和歐美日本制造業競爭,而是和有大量貸款的國企基建競爭資金實力。建築工地開出的超高工資,是普通制造業無法企及的。妳培訓了三年技術工人,工地上壹漲工資妳就跑了。妳在和誰競爭?所謂好招,就是工資高,不然沒人來。現在壹個辦公室文員吹空調需要3500+五險壹金。因為大部分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國企主導,根本不考慮投資收益,人工成本也無關緊要。缺人就多給工資,通過高工資引誘制造業和服務業的人來工地上砌磚。基本建設資金來自貸款,不需要還貸。制造業要考慮成本和利潤,所以要收。很多高速公路給農民工發高薪,自己卻賠錢。好笑嗎?壹旦不印了,農民工的高工資馬上就沒了。
3.互聯網泡沫
問題是,實體店都是悲催的。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嗎?
其實電商可能並不樂觀。電商不再是壹塊?藍海?,法術進行得如火如荼,變成壹大堆死屍?紅海?。
從1994到2016的22年間,中國互聯網經歷了門戶之王、網遊興起、戶外媒體興起、網絡文學興起、電商混戰、千團大戰、網絡視頻競爭、社交熱潮、P2P爆發、O2O洶湧等等創業歷程。
他們中有被打敗的,有成功後隱退的,有傾家蕩產的,有壹夜暴富的。壹個會成名骨頭枯?適用於互聯網發展的每壹個時期,千千成千上萬的創業者死於互聯網大潮,e租寶、順豐嘿咻、拍拍等悲劇。com、雅虎中國、e洗車還歷歷在目,在中國互聯網創業的熱潮下,它們已經成為逝去的公司。
以前從事實體經濟的人被互聯網人嘲諷為老古董。互聯網現在大家都清楚了,就是借錢,發錢,燒錢。去年獲得A輪融資的846家創業公司,幾乎都倒閉了。隨著互聯網泡沫的繁榮,投資和創業成為時尚運動。但被資本掀起壹陣子的項目,大多經不起現實和時間的考驗,很快陷入困境。這兩年,每天都有O2O創業公司獲得融資,也有壹些O2O創業項目暫停或倒閉。
每年央視的3.15晚會都會讓很多企業膽戰心驚。在去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刷單?內幕,並引起了騷動,但這早已是老生常談的行業潛規則。做電商的都說:?刷就是死,不刷就是死,刷就是存在感!?實體店有租金成本,網店也有流量成本。網店越來越多導致競爭激烈,流量成本也水漲船高。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壹群互聯網公司被扇了耳光:在線外賣訂餐平臺餓了麽?黑心外賣;車易派被曝利用信息不對稱截留利益;淘寶,大眾點評,美顏論等。刷榜求贊;海淘兒童用品1/3以上抽檢不合格;智能設備存在安全漏洞,比如無人機、智能攝像機;手機APP扣費軟件;免費WIFI可以瞬間竊取所有隱私?
可以說,10家互聯網公司中,7家要被淘汰,2家經營慘淡,只有1還能賺錢。互聯網競爭更加激烈,是壹場華麗的車輪戰,通過價格碾壓實現自身生存。現在各種互聯網創業公司風起雲湧,再過幾年,90%都會破產。大浪淘沙,統計數據顯示,國內互聯網公司壹年消失約480萬家,但互聯網公司的死亡沒有實體店那麽直觀。
互聯網公司,壹個接壹個?失敗基因?誰能告訴我們,那些不斷發酵眼花繚亂的網絡概念,給自己P2P、眾籌或互聯網+等新鮮名詞的新興創業者們,還需要多久,他們中又有多少人和他們的企業也會出現在失敗者的名單中?
4.我們的未來在哪裏?
實體店和電商的競爭確實是極不對稱的。實體店面臨增值稅、營業稅等稅收,還有衛生、消防、工商費用,最後還有逐年上漲的租金。這些開銷都不小,而電商正好可以避開。也就是說,實體店把這些費用轉嫁給了消費者,而對於電商來說,只是相當於把利潤讓給了消費者。於是,就出現了線上線下兩種價格機制。眾所周知,消費者是有選擇權的,他們當然希望避免被打死的可能。
所以,現在最現實的是討論不正當商業競爭的原因。原因很簡單:壹是市場定價機制沒有建立和完善;二是線上線下稅費沒有完全統壹。兩相融合,導致市場徹底混亂,陷入了現在的混亂。
再看鄰國日本,互聯網化程度其實領先於中國,但實體店依然是人們的首選,電商是體驗之後的便利輔助。為什麽會出現和中國完全不同的情況?原因自然是日本交消費稅,線上線下都壹樣,價格透明,實體店服務貼心,給人壹種賓至如歸的感覺。這樣電商就不會有太大的競爭優勢,至於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聰明人通過別人的錯誤來糾正自己的錯誤。答案似乎很清楚。壹方面,迫切需要建立線上線下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另壹方面,在強調工藝的今天,把產品做到極致,打造自己的品牌,或許是壹條出路。三是學會跨境搶劫。這是壹個跨界搶劫的時代。妳不越界,別人也會越界打妳。賣手機的做汽車,聊天的開銀行,玩遊戲的賣腦白金。如果有壹天妳輸了,妳甚至不知道妳的對手是誰。這是時代,這是命運。
當然,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對於中國經濟來說,這是壹個自我修復、自我強化的痛苦過程。我們希望中國90年代出生的壹代能夠繼承和發揚新時代的商業文明,不斷創新創業,改善中國民營企業的基因,從而營造更加公平的商業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