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須振興。必須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任務,充分發揮全黨全社會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力量,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份文件中,包括“土地使用、土地承包、土地空間規劃、城鎮化、三權分立、農村住房設計建設”等方面都與房地產有關。
在“加快農業現代化”方面,文件提出堅決守住6543.8+08億畝耕地紅線。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市等功能空間,科學劃定各類空間控制邊界,嚴格實施土地用途管制。嚴禁違規占用耕地,嚴禁違反自然規律植樹造林、挖湖造園,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深入推進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在“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方面,文件提出加快村莊規劃工作,加快縣域內城鄉發展壹體化,深入推進農村改革。
其中,2021年,縣級國土空間規劃基本完成,村莊布局分類明確。對暫時沒有規劃的村莊,嚴格按照縣鄉兩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設管理要求進行建設。村莊規劃的編制應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和風貌,不搞大拆大建。完善農房建設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提高農房設計水平和建設質量。
同時,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統籌縣域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城鎮發展和村莊布局的空間布局。加快小城鎮發展,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揮小城鎮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作用。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有條件的地區按照小城市標準建設縣城。開展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試點。推進在縣城就業的農民工當地市民化,增加住房供給,滿足農民進城的剛性需求。
要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和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地位,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並到期後延長30年,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期穩定不變,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制度。完善盤活農村建設用地政策,優先安排農村產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用地。根據鄉村休閑觀光產業分散布局的實際需要,探索靈活多樣的土地供應新方式。
此外,要加強宅基地管理,穩妥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使用權分離的有效實現形式。規範房地壹體的居住用地日常登記發證工作。規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完善審批實施程序、節約指標調整和收益分配機制。2021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階段性任務,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願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要善於用大歷史眼光看待“三農”問題,遵循歷史規律推進“三農”工作。農村土地問題不能簡單算經濟賬,更不能作為壹般的不動產進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設計。
今年和“十四五”時期,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將按照文件中的決策部署,謀劃和推進新壹輪農村改革,著力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著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為推進農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支撐。
唐說,壹方面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承包關系,農村土地,長期保持穩定不變,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再延長30年的政策。另壹方面,穩步謹慎推進新壹輪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在做好登記發證等基礎工作、完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推廣壹批實質性試點成果,探索實現宅基地所有權、資格、使用權分離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市場制度。同時,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2021年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階段性任務。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構建面向農業農村發展需求的現代農村金融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發展壹體化,把縣域作為城鄉發展壹體化的重要切入點,推動土地、勞動力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