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國宴大師到網紅的“老飯骨”:不忘匠心的人,名利雙全是應該的

從國宴大師到網紅的“老飯骨”:不忘匠心的人,名利雙全是應該的

提到“美食網紅”,妳第壹時間會想到誰?

或許是自帶“魔性笑聲”的潘姥姥。潘姥姥每個視頻的最後,都會有這樣的畫面:婆孫倆相互對視,接著哈哈大笑。

基本上看過潘姥姥做菜視頻的人,就算記不住潘姥姥,也記住了這“特別”的笑聲。

相比潘姥姥的“魔性笑聲”讓人聽之難忘,美食網紅“貧窮料理”自有另壹套吸粉方式:

壹副黑鏡,壹把扇子,外加行動流水的切菜動作,說唱般的做菜臺詞,不壹不給看視頻的人愉悅的觀看體驗,而視頻最後的“按時吃飯”更添壹絲溫暖。

和他們比起來,“老飯骨”就沒那麽拉風了。表面上壹看,就是兩個普通的北京大爺,他們是怎麽成為美食界的“網紅”的呢?

不查不知道,不查嚇壹跳!

大爺鄭秀生,退休前是北京飯店行政總廚,在北京飯店幹了46年,做過數不清的國宴;獲中國烹飪大師終身成就獎。他20歲時,曾給周恩來總理做獅子頭,還擔任過北京奧運會的總廚。

二伯孫立新,便宜坊集團行政總廚,京津冀唯壹三國徽烹飪大師,九七亞洲烹飪大廚榜首。獲得商務部頒發的“十大中華名廚”,也是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崇禮菜單計劃任務總顧問。

兩位頂級國宴大師,退休後不安享晚年,怎麽想起拍短視頻了呢?

“做美食是件高興的事。我和大爺就是想通過短視頻,把人間的溫暖傳遞給千家萬戶”,孫立新說。

或許這就是“老飯骨”出道 的初衷,也是大家喜歡他們的原因:讓年輕人在家也能吃上“國宴菜”,讓年輕人在辛苦的工作之余也能溫柔地撫慰自己的胃。

於是這兩位花甲老人,在網上開始傳播中華傳統美食的做法和背後故事,壹邊親手和徒弟們壹起給老百姓們演示做飯技巧,壹邊輕松的開聊美食知識和文化。

“我們把自己的經驗、經歷和小飯骨們分享,讓他們感覺得到廚師不僅是做飯,還會給妳的家庭、生活帶來喜悅。”鄭秀生說。

(壹)毫無保留地傳承技法,“國宴大師”成超級“網紅”

“老飯骨”有個口號:傳承技法,毫無保留。在幾分鐘的短視頻中,他們把做飯的每壹個細節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讓“小飯骨們”學起來容易;不僅如此,他們手中的菜還都有故事。

比如麻婆豆腐要用牛肉末,因為牛肉煸出來以後是酥爛的,和豆腐正好是壹軟壹硬,口感的層次就出來了,用豬肉就沒有這口感了,第二是豬肉末手藝再好,也很難去掉豬肉本身的壹股味道,那股味道即使是麻婆這種辣菜也沒法遮掩的。

大爺說: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 。現在餐飲界亂象叢生,而“老飯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知道的,好的知識傳承下去,做壹個講規矩,懂責任,有良心的品牌。

大爺曾經說過,“從我們做菜大家能看出來,其實宴會菜單也很簡單,很多都是我們身邊的家常食材,我們希望做每壹個做菜視頻中詳細講解,讓網友們也能學會,在壹次次家庭聚會中做出來,壹代代傳承下去。”

正如壹位網友所說: 傳承的是味道是文化,是每壹道菜背後的故事,是人們延續的煙火氣,是壹家人坐壹起的溫情 。

為了更好的回復網友的問題,“老飯骨——食萬個為什麽”系列文章應運而生,文章系列地復盤了很多問題,包括廚房技法、生活常識、視頻細節等。正是因為這份初心,“老飯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小飯骨”的喜愛。

比起技法,更為珍貴的是這份情懷,這份傳承。

《典籍裏的中國》中太史臨終囑托老子:我走後,妳要為文明的傳續,守住壹盞燈火!老子謹遵教誨,壹生求道、悟道、傳道。而每當懈怠時,師傅的殷勤叮嚀總會在耳邊響起:“集先賢智慧於大成,傳根本智慧與後世,妳能做到!

為往聖繼絕學,老子做到了;教萬民學做菜,“老飯骨”正在踐行 。

(二)“大爺” 鄭秀生:堅持+熱愛,小幫廚終成“國宴大師”

1971年16歲鄭秀生中學畢業後,懵懵的被動被分到了北京飯店。“我並不知道去北京飯店到底會幹什麽,本來想好好學外語吧當個好服務員,沒想到我被分配到了廚房做幫廚。”鄭秀生回憶。

“壹開始去粗加工間,收拾雞鴨魚肉的,掏腸子、清糞便的,第壹天我幹完活兒飯都沒吃下,老覺得手特別腥臭。忍著做,後來也習慣了,後來去了素菜加工間,每天擇菜啊最基本的工作,又堅持了大半年,終於分配去切菜了,切蔥姜蒜配料,到後來可以切肉絲、雞丁等主材……這壹幹就是13年。”

這13年的工作,大爺覺得是筆財富,收獲了特別紮實的基礎功。

“後來才去了熱菜那邊,真正開始炒菜做湯,幹了9年。那會兒就是自己苦練,下班了也不走,練習,練習,再練習。”2009年,鄭秀生成了淮揚菜的廚師長,最終成了北京飯店的行政總廚,壹直到2016年退休。

近50年的廚師生涯,鄭秀生獲得過亞洲華人名廚首腦峰會“最高貢獻獎”、全國勞動模範、中國烹飪大師終身成就獎等榮譽稱號。最近,又被聘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崇禮菜單計劃任務總顧問。

這裏要說明壹點“中國烹飪大師終身成就獎”, 那就是“廚師界的格萊美”,要想獲得,必須同時滿足4個條件:

首先,參加評選的廚師必須是“中國烹飪大師”;

第二,年齡在60歲以上;

第三,在自身所在菜系久負盛名、德藝雙馨,並且對於中國烹飪有突出貢獻;

第四,熱愛烹飪行業和事業,將壹生都撲在烹飪事業上。

從 16歲被分到北京飯店做幫廚,到北京飯店的行政總廚,“大爺”用自己的人生經歷書寫了壹個平凡人的逆襲史。沒有“壹步登天”的幸運,那就腳踏實地,壹步壹步的走出自己的路。

“大爺”如此,妳我也何嘗不是如此呢?

(三)“二伯”孫立新:傳承+創新,壹代名廚的匠心

“二伯”做菜,喜歡不按常理出牌,傳了600年的烤鴨,到他手裏改成了用蔬菜汁腌制;將原本油膩的烤鴨融入了健康的蔬菜元素,成為市場上唯壹獲國家專利的烤鴨。

如今餐廳常見的藍莓山藥,也是他發明的:山藥打成泥,輔以桂花入味,再加上顏色深的藍莓調整視角效果,爽脆的藍莓山藥就問世了,如果再加上壹些淡奶油,口感更加細膩香甜。

當初只是為了不浪費山藥的下腳料,而現在卻成了深受大眾喜愛的小吃甜點。“是否敢於創新,反映了壹個人的眼界”孫立新說。

二伯燒菜重油,每次倒油,彈幕就會飄過壹連串的“二伯快樂油”;他還愛用手直接觸碰鍋中食物,感受溫度,彈幕又會飄過“無情鐵手”……

還有YYDS、AWSL等縮略詞,大爺、二伯疑惑不解,就問身邊年輕人。當“真相大白”後,老兄弟開始自由發揮,二伯會在視頻中說“把我的快樂油拿來”,與小粉絲互動。

二伯還總結了廚師的八大原則:原料是基礎,刀工是藝術,湯汁是靈魂,調味是關鍵,情緒是保障,健康是根本,傳承是法寶,創新是未來。

這八大原則說盡了廚師的職業精髓,其實又何嘗不是“老飯骨”深受大家喜歡的根本所在呢:立足健康之本,服務廣大民眾,弘揚中國文化。

(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老飯骨”的成名的背後,或許因為兩位主理人有“國宴大師”名號的加持, 但更多的是因為兩位大師對食物的敬畏,對行業的熱愛,以及待人的本心 :傳承古味,用不糊弄的態度去研發產品,給消費者帶來健康、美味、有傳承的菜品。

隨著“老飯骨”IP的不斷成熟,同時也為了滿足“小飯骨們”各種各樣的需求,“老飯骨”逐漸開通了周邊產品,走上了從美食IP到新消費品牌升級的商業化之路。

2020年10月:新消費品牌“老飯骨”完成千萬元Pre-A輪融資,投資方為A股上市公司全時天地,融資主要用於新消費產品研發和品牌打造。

2020年12月:“老飯骨”上線天貓。目前,“老飯骨”線上商城在天貓、京東、抖音等購物平臺全面開花。

2021年5月15日:天貓美食吃貨節首日,“老飯骨”登上薇婭直播間,壹次直播,核心單品小小獅子頭賣了130萬,直接賣光所有現貨和10天內的產能。

目前,老飯骨已經在杭州落地連鎖加盟模式的外賣品牌:老飯骨·壹雞壹味,接下來將在全國擴張。

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只要“老飯骨”堅持以“以人為本”的初心,它的品牌孵化之路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不忘匠心的人,就該名利雙全,這是理所應當的 。

“用內容吸引流量,用流量打造品牌”這條互聯網時代自媒體人走向變現的必經之路,妳Get到了嗎?

(完)

我是渭水徐公,朝聞道寫作社群發起人; 十點讀書/千聊等多平臺簽約寫作講師;有書/樊登/原醉/365讀書等多平臺簽約作者。

  • 上一篇:京劇插畫簡筆畫——如何畫壹個簡單的京劇臉譜
  • 下一篇:傳統太極拳學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