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作文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作文

1.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的作文

正在消失的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端午節,到中醫,再到龍的傳人,下壹個又會是什麽?

這讓我聯想到壹個乞丐,在壹路伸手乞討的同時,又把自己的飯碗、筷子等壹些生活用品到處亂扔,等到需要用到這些東西的時候,該去哪裏找回來呢?

中國,作為壹個發展中國家,在逐漸發展的同時,居然忘了自己是誰?而且還把自己潛在的財富,拱手亂扔。韓國佬揀走了端午節和中醫,小日本揀走了龍,他們像得到寶物壹樣珍藏了這些被中國所丟棄的財富,要知道這樣的財富不是壹日就能生成的啊!這是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呀!

下壹個被拋棄的將會是什麽呢?作為中華大國的國民,我們該做些什麽吧?我們怎麽可以眼睜睜的看著傳統文化的消失?壹個沒了傳統、沒了信仰的民族將是多麽可怕!

傳統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

90高齡的南懷瑾先生是人稱“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裏,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國學大師。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學養極其深厚,對文學書法、詩詞曲賦、醫蔔天文、拳術劍道及儒釋道等均有研習。昨天下午在壹場題為“傳統文化與大眾傳播”的講座中,南懷瑾與滬上學者***同探討了當代中國社會所面臨的文化、傳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

“長袍”的文化力量

多年來,南懷瑾壹直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老先生笑言:“我這壹生走南闖北,不管去哪裏,總是壹身長袍。”而這壹身“中國標誌”在關鍵時刻還幫了南懷瑾不少忙。據說他有次出訪美國,在通過舊金山海關時,帶的幾大箱草藥讓海關官員產生了懷疑,但長袍在身的南懷瑾儀態慈祥,隨行人員指著他對官員說:“這位先生被稱為是中國現代的孔子。”關檢人員立即恭恭敬敬地將他們放行了。對此,南懷瑾感慨良深:“衣冠文物素來是壹個國家文化的象征。代表日本文化的和服實際上是我們三國時從吳地傳到日本去的,舶來品尚且成為他們的國粹而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卻在當今社會逐漸丟失。外國人來看我們的故宮會贊口不絕,但那是我們老祖宗創造出來的;但他們若懷著對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憧憬再看國內壹些城市往往又會失望,覺得到處都是西化的痕跡。我們現代人守住和創造的屬於本民族特色的東西太少了。” 現在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人生中沒有實現的願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給孩子帶來很重的壓力,這是十分不利於孩子成長的壹種心態。“而且現在的孩子,倒是數理和英文都不錯,反而是古文底子差,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極為不利,是亟待增強的。”

2. 請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壹篇作文不少於880字

中國的傳統節日包括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

正月拜年、元宵燈火、清明祭祖、端午龍舟、中秋賞月、重陽登高……節日活動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中國的傳統節日,展示了中華民族和諧為美的道德思想,體現了中華兒女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社會進步的渴望,表達了華夏子孫對美好理想、智慧與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紐帶,是中華民族舉國歡慶的聚會。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

它代表著過去,也代表了未來,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魯迅說過:“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

民魂是什麽?傳統文化無疑是其核心之壹,而中國的傳統節日正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壹個忽視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壹個淺薄無知的民族;壹個拋棄自己傳統節日的民族,是壹個走向墮落的民族。

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要靠每壹個中國人,而傳承中國傳統節日的重任,落在了我們新壹代的身上。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作為年少的我們,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認識,責無旁貸。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親敬祖、敬老敬賢的傳統文化。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學到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傳統美德。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有著美麗的故事、動人的傳說。 我支持中國的傳統節日,它讓我時刻感受著濃厚的親情,帶給我無盡的歡樂與向往。

我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堅定支持者。

3. 以“我眼中的傳統文化”為主題壹篇作文600求作文

我眼中的傳統文化我國是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然,我們中華民族有著燦爛多彩的傳統文化.在我眼中,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壹份寶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根.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給予了我們現代文明的全部.從道德反面看,我國古人就提出了各種思想,引導人們向著健康,有秩序的生活邁進,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先前思想達到了壹個高峰,出現了各種學說,有道家,儒家,法家等等,而最著名,對後人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家了.儒家先賢提出的各種思想學說對於後人有著密切的聯系.比如,儒家推崇孝道,推崇尊老愛幼,這在當前社會都是十分前衛的思想,如今也發展成為了最基本的道德準則.在治國方面,儒學也有得道之處,比如論語當中提到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的著名學說,給無數後世君皇壹治國方針.論語當中還提到了很多關於為人處世之道,比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簡單數十字,就將誠信這壹理念闡述得淋漓盡致,將失信於人的人比喻為失去了輪子的車,其嚴重程度不言而喻;還有關於學習的,比如“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等等.儒家學說幾乎涵蓋了生活的全部,對當今社會產生了莫大的影響.而不是儒學壹家獨大,道家法家各自的核心思想也頗具參考價值.這些思想對於當今的發展而言依舊具有其道理所在.這就是財富,我們應當珍惜之.古代聖賢提出的思想,那僅僅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除了這些思想,我們還有生活習性之類的文化.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有了自己生活方面的習慣,比如,我們吃飯都使用筷子,這在西方國家是絕對沒有的;我們有自己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這些節日怎麽來的?這些節日都是5000年歷史裏沈澱出來的最精華的文化所在,這些節日濃縮了中華民族的期盼,向往,還有思考,探索,懷念等等壹系列感情,這些節日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標誌.在古時候,我國勞動人民就用智慧,在農耕時代,經過長期的觀察,總結出了經驗,最後濃縮成為二十四節氣,這對於農民的勞動生產而言,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祖先還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各種具有歷史意義的發明.這些發明創造對於中華民族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讓我們中華民族長期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國的傳統文化,曾經讓我們站在世界的最高峰,讓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就算是近代,就算是我們中華民族收到危難時,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依舊支撐著整個民族體系,讓我們壹次次不畏生死的抵禦外族入侵.我們失敗過,但從不失去信心,從沒有丟失信念.而如今,當我們挺過來了,當我們大部邁向另壹個輝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我們偉大的傳統文化棄之於腦後了嗎?不行,絕對不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支撐著整個中華民族的脊梁,還在各方面影響這全世界.比如,西方文化,強調的是個人自由主義,而我們中華民族向來以國為重,沒有國家就沒有個人.看起來在價值取向上有著巨大的差別,但無論是自由主義還是團體主義,我們在最終的最求上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了,有些問題根本不能用傳統的自由主義進行評定,在這些方面上,他們就要借鑒我們的思 想,來整合出適合他們國家的新價值取向,我們傳統文化當中的道義,還有裏面所闡述的“以和為貴”的思想,對於他們都有著巨大的參考價值.隨著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將再次聚焦於我們身上,而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價值取向,將再壹次成為主流,我們將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全世界.而作為現代文明之基礎的傳統文化,將再壹次向世界展示自己那耀眼的光芒,這壹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將為世界所***享.寫得不好,見諒.。

4.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壹篇500字作文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我們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給我們留下壹座巨大的寶庫,寶庫裏有著許多的“寶藏”。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國畫等;有獨特的風俗習慣,如元宵節鬧花燈等……但是,我對民族藝術國畫情有獨鐘。

《清明上河圖》是壹幅水墨畫,也是壹幅名揚中外的國畫,是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畫的。這幅畫很長,有528厘米呢!它寬24.8厘米。畫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熱鬧的場面。《清明上河圖》已經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現在還安然無恙地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裏呢!

張擇端畫這幅畫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畫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個,有從鄉下來的農民,有走江湖的醫生,有撐著船的船工,有做各種買賣的生意人,有擺小攤的攤販,有留著長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讀書人……三百六十行,每壹行的人都畫上了。

那裏的街市可熱鬧了,街上有掛著各種各樣招牌的店鋪、作坊、酒樓、茶館……裏面熱鬧極了。走在街上的,是來來往往、形態各異的人:有的騎著馬,有的趕著小毛驢,有的小孩在歡快地放風箏,有的挑著擔子,有的推著那時的獨輪車,有的悠閑地街頭溜達……畫面上的人有的還不到壹寸,但我們能看清楚人們都在幹什麽。

我國的民族藝術真是有趣!咱們中國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壹!哦,我忘記了,我們可不要只觀看不發揚呀,我們要把祖國流傳下來的東西發揚光大哦!

----------------------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依然保留的壹個傳統節日。。.對,是春節。

過春節的時候大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還要貼著貼,意思是幸福來到了我們身邊。春節還要放鞭炮,吃餃子。餃子是“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壹年的過渡和交替。古人以前還會包壹個錢幣在餃子裏面,誰第壹個吃到錢餃,誰就會在新壹年中有福氣,可現代人覺得錢幣太不衛生了,就改為包糖了。

生活中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比如:過年放鞭炮,重陽節登高等。就拿過年放鞭炮來說吧。

過年為什麽要放鞭炮呢?原來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壹只。

要分要分!!!

5. 以傳統文化為話題寫6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歷正月初壹,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壹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舍地回家,與家人壹起壹邊吃水果壹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歷9月9日,是中國的壹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壹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遊歡愉。這壹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壹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壹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壹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了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6. 以“傳統文化在我心中”為主題寫篇作文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時代特征。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體部分,也是我們從先輩傳承下來的豐厚的歷史遺產。它不僅記錄了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發生、演化的歷史,而且作為世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風俗習慣,滲透在每個中國人的血脈中,制約著今日之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國傳統文化並不簡單地等同於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中華民族各種思想文化的總和,包括了各種觀念形態和物質形態的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我首推詩詞歌賦,因為在我心中,它們是最特別的存在,也較具代表意義。我自小便極喜愛唐詩,及長,又覺得詞的韻味更深遠些,後來涉獵多了,便愈發覺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又不免感慨那些古人的才情,確是現代人無可比擬的。有時候看多了那些詩詞,便覺得從骨子裏透出壹股清靈的感覺,所有的壹切皆可拋至腦後,寧願“采菊東籬下”,拋卻擾人的塵囂。有人說我太情緒化,我不否認,有時我看了壹闕詞,忽而體會詞人的感受便不免難受起來,極易被那壹闕闕詞控制感情,然後心便隱隱痛了起來。

我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之深之大,自漢唐以來,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此後並對韓國、對東南亞、南亞壹些國家如菲律賓、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和地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鄭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這種影響。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認的以中國文化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特別是其中亞洲四小龍的經濟騰飛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和思考,焦點是它們與中國文化的關系問題。

我們作中國青年壹代,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展祖國傳統文化,努力推動文化前進。先前:傳統文化引導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體現了這個民族的文化,她始終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壹部分。現今:我們要承擔起光大,把優秀中華文化應奉獻給人類社會,而不是壹味地去享用別人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未來:民族要發展,民族文化必須要發展。站在今天,師承文化傳統,創造民族文化的現代形態,並傳承給民族的將來,這是今天我們的使命,責無旁貸。

7. 作文

妳看看這篇行嗎?希望能幫到妳哦!

把根留住

中國在逐漸強大,打開大門引進了許多新鮮的事物。中國已經跟隨著世界的潮流,走在了風頭浪尖。的確,我們跟上了別人的步伐,而我們民族的根呢?似乎又失去了……

中國古代有無數的傳世名作。諸子百家,競相爭鳴;唐詩宋詞,流芳千古;四大名著,熠熠生輝……這些都是我們引以為豪的民族文化。可如今呢?“美女作家”“少年作家”層出不窮,壹篇篇穿著華麗外衣的文字活躍在文壇。而壹些作家,辛辛苦苦創作了半生也還是壹無所成。於是,為了新作,也難免“為賦新詞強說愁”了。

讓我們想想魯迅,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他用自己的眼睛發現著,用自己的筆桿吶喊著。他仿徨過,不是為自己“破帽遮顏過鬧市”的落魄,而是為國民都如“阿Q”式的愚弱。他不追隨社會中的烏煙瘴氣、不正之風,而是挺起了脊梁,繼續做壹名“戰士”。這才是我們民族的根,不是今日我們所謂的快餐文學、華麗文字,而是真正剖析社會、反應時代的文字。

在我們國內,曾經壹度掀起了韓流、日流。然而正當我們為外國文化而癡迷時,自己的文化根基卻動搖了。當聽到韓國將端午節註冊為自己的節日時,我們才如夢初醒:端午節是我們的節日。可我們憑什麽這麽說?端午節、粽子只成為禮盒中無人問津的東西;登高、龍舟更是難得壹見;至於能不能想起汨羅江中的屈原就更加無從知曉了。

為什麽我們總是在別人行動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民族文化?為什麽我們不能在平時多關註壹點自己的文化?

壹位匈牙利詩人說:“我們走得太遠,卻忘記為什麽而出發。”我們或許正是如此。走向了世界,卻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們發展了,進步了,可我們決不能丟掉自己的根,忘記自己的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無論走多遠,發展有多好,至少應該銘記自己民族的文化與精神。正如高飛的風箏壹般,即使它飛得再高再遠,即使風再大,只要有那壹根繩子拉著,它就不會隨著風四處飄蕩,它就不會在無依無靠中迷失方向。

不要等到風箏線斷了,不要等到我們的根被自己親手掘起時才如夢初醒。讓我們放慢那盲目追隨的腳步,回過頭來,穩重地、虔誠地呵護自己的文化,把根留住!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壹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壹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壹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壹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壹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妳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妳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壹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為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壹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麽,妳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壹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妳又怎能甘心,做壹只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壹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壹顆有著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妳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妳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妳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妳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壹次腳妳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妳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壹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壹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 上一篇:哪種酒是醬香型的
  • 下一篇:休假或跳槽對解決職業倦怠有幫助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