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2022-06-27易象論(11-20)

2022-06-27易象論(11-20)

11、卦體上的三個“對立面”

卦體六爻分別構成三個“對立面”,即初與上、二與四和三與五,每個爻除了與之相對的爻以外,與其它四個爻都為“鄰”,這種相對與相鄰的關系與爻的陰陽無關,爻無論陰陽,都存在著這種相對與相鄰的關系,六十四卦皆然,這也沒有例外。

初爻與上爻相對。在卦體上,對初爻的取象有很多,其中不乏有“潛”、“足”、“趾”等,如乾初講“潛龍”,剝初講“剝床以足”,噬嗑初講“屨校滅趾”,賁初講“賁其趾”,大壯初講“壯於趾”,夬初講“壯於前趾”,鼎初講“鼎顛趾”,艮初講“艮其趾”等等,“潛”、“足”、“趾”等在卦體上居下,這是沒有疑義的,也是為大多數易學家認可的。

在卦體上對上爻的取象也有許多,例如乾上講“亢龍”,大有上講“自天佑之”,大畜上講“何天之衢”,大過上講“過涉滅頂”,鹹上講“鹹其輔、頰、舌”,解上講“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旅上講“鳥梵其巢”,中孚上講“翰音登於天”,既濟上講“濡其首”等等,不難看出,這些“亢”、“天”、“頂”、“高墉”等象,就是形容上爻,這些象的依據就是上爻,這些象也證明了上爻就在卦體的上方,這也是沒有疑義的。

二爻與四爻相對。在二爻與四爻的取象中,不乏相對的例子,比如訟卦二爻講“不克訟”,四爻也講“不克訟”。姤卦二爻講“包有魚”,四爻講“包無魚”。豐卦二爻講“日中見鬥”,四爻也講“日中見鬥”。

三爻與五爻相對。在三爻與五爻的取象中,相對的例子比較少,但也不是沒有,例如蠱三講“幹父之蠱”,蠱五也講“幹父之蠱”。觀三講“觀我生”,觀五也講“觀我生”。無妄三講“無妄之災”,無妄五講“無妄之疾”。恒三講“不恒其德”,恒五講“恒其德”。夬三講“君子夬夬”,夬五講“莧陸夬夬”。從這些取象中,也不難看出,三爻與五爻也有相對關系。

對於二爻與四爻、三爻與五爻的對立關系,《系辭》上有句話說得很好,那就是“同功而異位”,但由於不了解真實的卦體,所以接下去的解釋就錯了,如什麽“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兇,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在卦體上,二與四和三與五同處在壹個層面,它們構成了兩個“蹺蹺板”,或者是成十字交叉的兩個“天平”,這裏沒有什麽善惡、遠近與貴賤。

12、卦體上的三個“層次”

卦體六爻按照高中低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初爻為壹個層次居下,二、三、四、五爻為壹個層次居中,上爻為壹個層次居上。

在卦體上,初居下,上居上,這是大多數易學家認可的,也是可以為眾多的取象證明的,問題是二、三、四、五爻,從層次的角度講,它們是同壹個層次,無所謂高低上下,在取象上就叫“階”,升卦五爻講“貞吉,升階”,這個“階”就是說五爻是高出初爻的壹個“臺階”。

29) 三、四、五爻在同壹個層面上,這也可從乾卦六爻的取象得到證明。乾初講“潛龍”,乾二講“見龍在田”,這裏我們要問,初爻這個龍“潛”在何處呢?不言而喻,肯定是在“田”下,也就是乾四辭所謂的“淵”,“淵”比“田”還要低。乾上講“亢龍”,這個“亢龍”在什麽地方呢?可以肯定是在“天”上,也就是最高處。難解的地方是五爻,五爻講“飛龍在天”,這裏分明是說這個“龍”是在“天”上飛,那麽到底是五爻為“天”,還是上爻為“天”呢?如果說五爻為“天”,那麽上爻就是“天外天”,如果說上爻為“天”,那麽五爻就不是“天”。原來乾二與乾五是同壹個層次,壹個為“田”,壹個為“天”,這是因為“天地本無界”,這種情況好比說雲在天上,但如果是站在泰山山頂,也會看到雲在腳下景色。

乾二的取象是“田”,其實四爻也有取象為“田”的例子,比如恒四就講“田無禽”,巽四就講“田獲三品”。二與四都可以取象為“田”,說明這裏沒有高低的區分。

13、卦體上的上下前後左右

在卦體上,初為下,上為上,二三四五爻為壹個層次居中。但是,居於中層的四個爻並不在壹個點上,也不在壹個線上,前面我們談到這四個爻也構成壹個“圓圈”,它們還可以分出前後左右。

在區分前後左右上,最典型的取象就是豐卦三爻講“折其右肱”,三如果是“右”,那麽與之相對的五就是“左”。有了三為右,五為左,也就可以知道二為前,四為後。

初為下,二為前,三為右,四為後,五為左,上為上,這是六爻定位的壹種方法,與爻的陰陽無關,六十四卦,只要是初就是下,是二就是前,是三就是右,是四就是後,是五就是左,是上就是上。上下相對,左右相對,前後相對,這種定位與相對關系,具有普遍意義。

區分上下前後左右也有壹個立場問題,上面的區分是站在卦體以外,面對著卦體。如果是站在某個爻的立場上,左右就可能易位,例如明夷二講“明夷於左股”,這就是站在二爻的立場上,把三爻視為“左股”。師卦四爻講“師左次”,明夷四講“入於左腹”,這是因為站在三爻的立場上。

14、卦體上的“中”

與初上比較,二三四五爻同為中層,但並非“中央”,居於中央位置的有兩個爻,這就是二與四,二爻與四爻也可以看做是卦體上的“中”。

典型的對“中”的取象就是“廟”,升卦卦辭講“王假有廟”,這裏沒有具體指出哪個爻是“王”是“廟”,通過對辭義的分析我們斷定四爻為甲為“王”,四爻也就是“廟”的位置。“王假有廟”這個象再次出現在渙卦,渙卦辭也講“王假有廟”,這裏同樣也沒有具體說是哪個爻,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二爻為甲為“王”,廟堂居於中央位置,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王”處在其它爻位,可以稱“王”,但不叫“廟”,家人卦五爻為甲,爻辭說是“王假有家”,這就說明五爻不是中央位置。

傳統易學有的依據八卦學說,以為二五為“中”,二為下卦之“中”,五為上卦之“中”,其實不是這樣的,二與四相對,要說“中”它們同為“中”。

15、卦體與視覺

卦體六爻分處上下前後左右,這樣從外部某個位置觀察卦體,按照可見與不可見區分,六爻就有了可見、不可見與部分可見的情形。二為前,這是完全可見的,四為後,這是完全不可見的,初三上五這四個爻是部分可見,當然也可以說是部分不可見。

對這種可見、不可見的取象,比較典型的就是艮卦,艮卦以人體取象,卦辭講“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艮卦四爻辭講“艮其身”,這就表明四爻是“身”,四爻既然是“身”,則與之相對的二爻就是“背”。假如把四爻取象為“人”,那麽二爻就是“庭”,這就是“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豐卦二爻講“豐其蔀,日中見鬥”,同樣的取象還出現在四爻,二與四同為“中”,二爻“日中見鬥”是因為這個爻是個陰爻,四爻是個陽爻,陰爻如不可見,那麽陽爻該是可見的,豐四也說“日中見鬥”,就是因為這個陽爻處在壹個不可見的位置。

可見不可見要看站在什麽位置上觀察,站在二爻位置上看不到四爻,站在初爻位置上看不到上爻,站在三爻位置上看不到五爻,如此等等,就是因為卦體是個立體,初與上、二與四和三與五作為對立面,彼此是不能直接見面的。

上述可見、不可見以及部分可見的情況,是因為卦體是壹個立體,假如對卦體的觀察不斷改變視角,或者是視角不變,而讓卦體旋轉、滾動,那麽所有的爻都可以看到,卦符上的六劃都是明白顯示的,爻辭對每個爻也是都有描述的,這裏似乎沒有什麽可見與不可見的區分,其實細讀經文,可以看出它們還是有區分的。

16、什麽是卦象

卦象就是卦的整體形象,六十四卦的形態不同,形象也就不同,這些形象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某個卦的特征,也就是這個卦區別於其它卦的地方。

比如說乾卦的卦象就是“龍”,不是“天”,如果乾卦的卦象是“天”,那麽對二爻的“見龍在田”就無法解釋。在自然界,有“恐龍”、“翼龍”等等動物,但恐怕還沒有中國人心目中的“龍”,從龍的可潛、可見、可躍、可飛、可亢,可以在田,也可以在天,可以看出龍是壹種高度自由的動物,幾乎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從現實中沒有龍,龍綜合了多種動物的優點這壹點上看,龍是壹種抽象物,從龍有形有象這壹點上看,龍又是具象物。龍這個形象可以說是乾卦的“形象大使”,說明乾卦的自由、通達與穩固,這種局面是其它卦所沒有的,這就是乾卦的特征。

再比如“牝馬”這個象,這是坤卦的卦象。坤卦雖然也是天道與人道合壹,但由於能量所限,諸爻幾乎呈靜止狀態,只有時間的流逝。伴隨著時間的變化,卦的內部會有壹個潛藏的天數上崗,卦體的狀態也會發生變化,這可以說是“生”,是孕育,是外靜而內動,這就是“牝馬”這個象的意義,“牝馬”也可以看做是坤卦的“形象大使”,是坤卦有別於其它卦的壹個地方。

卦象多體現在卦名當中,例如井卦的卦象就是“井”(壹口扳倒井),革卦的卦象就是“革”(皮革),鼎卦的卦象就是“鼎”(壹個折了腿的鼎),屯卦之“屯”、蒙卦之“蒙”、需卦之“需”、訟卦之“訟”等等,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卦象,卦名直接就是卦象。也有許多卦象體現在卦辭當中,比如說履卦辭中的“履虎尾”,中孚卦辭中的“豚魚”,小過卦辭中的“飛鳥”,未濟卦辭中的“小狐”,如此等等,這些也是卦象。

有的卦象不只是壹個,而是兩個或多個。比如噬嗑卦,單就“噬嗑”來講,這個卦象是表示口中含物而咀嚼的意思,對於上下兩個陽爻而言,中間的爻就象是口中的食物,這是壹個上嘴唇連著天、下嘴唇連著地的“大嘴”;卦辭講“利用獄”,“獄”也是噬嗑卦的卦象,對於中間的爻而言,上下兩爻又象是刑具,使得諸爻的行動沒有自由。再比如觀卦,單就卦名來講,觀卦的卦象就是觀察,從卦辭“盥而不薦,有孚颙若”來看,觀卦又有兩個特征,壹個是動作,也就是由下至中但不至上的動作,另壹個是狀態,形容服從者長的頭大的樣子,這個動作與狀態,也是觀卦的卦象。

具有多個卦象的卦,象與象之間可能有關系,也可能毫無關系。比如說觀卦盥洗的動作與大腦袋的俘虜,還有觀察,雖然都是卦象,但這些象與象之間沒有任何關系,它們只是屬於同壹個卦,壹個卦可以有多種形象、多種特征,如果說聯系,也只是這些象與卦體的聯系,而不是象與象之間的聯系。

還有許多卦象是通過爻辭來表現的。例如乾卦,卦名與卦辭中沒有“龍”,但通過初爻的“潛龍,勿用”、二爻的“見龍在田”、四爻的“或躍在淵”、五爻的“飛龍在天”,上爻的“亢龍有悔”,我們就可以確定乾卦的卦象就是龍。再如剝卦,從卦名上看這個卦的卦象是剝落、侵蝕的意思,從初爻的“剝床以足”、二爻的“剝床以辨”、四爻的“剝床以膚”等辭來看,這個卦的卦象也可以說是個“床”,只不過這個“床”不是人們所想象的人的臥具,而是“托具”。

17、卦象之分類

卦象繁紛復雜,但依據卦體的狀態、性質、功能與變化趨勢,大體可分為四類,第壹類是狀態類,第二類是性質類,第三類功能類,第四類就是變化趨勢類。

狀態類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語言,表現卦體的狀態,卦體的狀態基本上有兩種,壹種是靜態,另壹種是動態。比如說井和鼎,在六十四卦中,最具形體的卦象就是這兩個卦,單獨來看井和鼎,它們就屬於靜態。古代的井與現代的井有差別,但井的形狀與功能大體還是壹樣的,古代的鼎到現在還多有遺存,雖然形狀不盡壹致,但性質與功用還是沒有變化,人們也不會把井、鼎這類東西與其它東西混同起來,象這樣的卦象就屬於靜態類卦象。動態類的卦象我們可以用震卦為例,震卦不論是地震還是雷震,都是描述的運動,因此屬於動態類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象按照動靜分類可分三類,壹是靜態類,如坤、訟、師、比、小畜、泰、豫、蠱、觀、大畜、頤、大過、遯、家人、睽、蹇、解、姤、井、鼎、艮、歸妹、節。壹類是動態類,如蒙、需、履、否、同人、大有、謙、隨、噬嗑、賁、剝、復、坎、離、鹹、恒、大壯、晉、明夷、損、益、夬、萃、升、困、震、漸、豐、旅、巽、兌、渙、中孚、小過、既濟、未濟。還有壹類是動靜鹹宜,如乾、屯、臨、無妄、革。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分類只是壹個大概其的分類,並非說在靜態類中就沒有活動的因素,也不是說在動態類中就沒有靜止的因素,只是說動與靜哪個方面占的主導。

性質類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語言,揭示卦的性質,比如說乾卦卦辭講“元亨,利貞”,如果把“亨”與“貞”當做象辭,那麽這個“亨”與“貞”就是乾卦的兩種性質,“亨”表現通達,“貞”表現穩固。

功能類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語言,表現這個卦的作用,比如屯卦講“利建侯”,這個“利見侯”就是屯卦的功能、功用。

變化趨勢類的卦象就是用形象的語言,描述卦爻變化的趨勢,比如需卦卦辭講“利涉大川”,這個“利涉大川”就是需卦變化的趨勢。

按照以上分類,可以看出每個卦的卦象是不壹樣的,比如說訟卦辭講“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有孚”是訟卦的壹種狀態,表示這個卦有主與從的區分;“窒”是性質,表示這個卦不通達,在運行中有了障礙;“中吉,終兇”是變化趨勢;“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是功用;再比如觀卦卦辭講“盥而不薦,有孚颙若。”,這個“盥而不薦”可以看做是這個卦的壹個性質,表示有這樣壹個由下提起來但不再高舉的動作,“有孚颙若”則表示狀態,意思就是俘虜是個大腦袋的樣子。

18、什麽是爻象

爻象就是爻的形象,相對於卦象而言,爻象就是卦的局部形象。壹卦有六個爻,每壹個爻都有每個爻的形態,這些形態也都有自己的形象,這些形象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爻的特征,也就是壹個爻區別於其它爻的地方。

爻象主要體現在爻辭上,例如乾初講“潛龍”,這個“潛龍”就是乾初的爻象;乾二講“見龍在田”,這個“見龍在田”就是乾二的爻象。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個爻,有些爻就只有壹個象,比如說乾初就只有“潛龍”這壹個象,乾四就只有“或躍在淵”這壹個象。但也有許多爻是壹個爻有兩個或多個象,比如說乾二講“見龍在天,利見大人”,其中“見龍在田”是壹個象,“利見大人”又是壹個象。再如蒙卦二爻講“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這裏“包蒙”是壹個象,“納婦”也是壹個象,“子克家”還是壹個象,像這樣壹個爻有兩個或多個象的情況,我們就叫“壹爻多象”。“壹爻多象”的情況,象與象之間可能有某種聯系,例如坤初講“履霜,堅冰至”,“履霜”是壹個象,“堅冰至”又是壹個象,這兩個象在時間上就有聯系。也有許多象沒有聯系,例如“包蒙”與“納婦”,“納婦”與“子克家”,這三個象之間就沒有必然聯系,它們是壹種並列關系,是說蒙二與周邊幾個爻的關系。

在三百八十四個爻中,絕大多數是既有象辭,也有斷語,但個別也有的爻是有斷無象,例如恒卦二爻講“悔亡”,大壯卦二爻講“貞吉”,在這種情況下,斷語也可以當做象。

19、爻象之分類

同卦象壹樣,爻象也可分狀態、性質、功能與變化趨勢四類。與卦象不同的是,爻是卦的局部,構成爻的要素有三個,即爻體、爻位與爻時,爻是數、位、時的集合,因此爻象也就有了自己的壹些特點。

所謂爻體就是爻的本體,這裏不包括位與時。爻體是由天數與地數構成的,壹個爻有九個數,這九個數可能都是天數,也可能都是地數。單從量上區分,爻有十等,量最大的爻就是純陽爻,量最小的爻就是純陰爻,兩者在量上的絕對比值壹般就是九比六,化簡以後就是三比二。陽爻有六種,陰爻有四種。陰與陽的分界線壹般是天數三四之間,或者是地數五六之間。

爻象按照狀態分類,即陰與陽;按照性質分類,即剛與柔;按照功能分類即動與靜,按照變化趨勢分類就是各自向著對立面轉化。

象有動靜,卦也有動靜。卦的基本狀態有六十四個,按照動靜分類也就是三類,即動態類、靜態類和動靜鹹宜類。爻的基本狀態就是兩個,即陰爻與陽爻,因此爻象也就多與這兩種狀態有關,陰爻與陽爻的取象,是最廣泛也是最明顯的壹種取象。

壹般說是卦有往來,但也有些卦是“往而不來”或“來而不往”。卦的基本性質是“亨”與“貞”,也就是通達與穩固。爻的基本性質是剛與柔,壹般說來,陽剛陰柔,不可忘記的是,同是陽爻還有個剛柔的問題,同是陰爻也有個剛柔的問題,只是陰陽中的剛柔從爻畫上反映不出來。

卦的功能主要體現在這個特定的環境有什麽作用,是利還是不利?如“利見大人”、“利建侯”、“利涉大川”等等,爻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用”上,作為個體,能夠對環境產生什麽作用。

卦的變化趨勢是從均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這是壹個反反復復的過程。爻的變化趨勢就是走向反面,陰爻向陽爻轉化,陽爻向陰爻轉化,這是壹個不斷和合的過程。

爻位是爻的題中應有之義,但與爻體有所不同,爻體可分陰陽剛柔,爻位卻沒有這種區分,有的只是上下前後左右。這種區分表現在爻象上就叫“位象”,“位象”除了上下前後左右以外,還有上下東西南北中等。

爻時就是爻所表現的時間性質,卦作為壹個過程,爻就是這個過程的壹個特定階段,爻時也是爻的題中應有之義,與爻體不同的是,這裏也沒有陰陽剛柔的區分。有的只是開端、終結以及過程的不同階段。爻位與爻時沒有陰陽與剛柔的區分,傳統易學以為位有陰陽,時也有陰陽,這無疑是對陰陽學說的壹種濫用。爻時的取象所依據的是天道,因此有關爻位與爻時的取象,我們後面在探討易道象時再做討論。

20、爻體取象

爻體的基本狀態與性質就是陰陽與剛柔,因此在爻的取象上也就多與這些狀態與性質有關。比如說用陽表示男,用陰表示女。歸納起來,大體上父母、男女、牝牡、貧富、強弱、大小、明暗、虛實等象,都與爻的陰陽有關。陰與陽取象的壹個特點,就是它們的相對性,也許正是因為它們的相對性,人們才誤以為是“道”,是最基本的法則或者宇宙的規律,陰陽也就成了中國古典哲學的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或範疇。其實在經文中,還有許多男女的取象並非是嚴格地依據陰陽,比如說歸妹卦初爻講“歸妹以娣”,歸妹初是個陽爻,在這裏的取象是“娣”。歸妹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歸妹初所要嫁的郎官是五爻甲,五爻甲是壹個陰爻,這裏的陰陽是象征貧富,不是男女。歸妹上講“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歸妹上是個陰爻,但這個陰爻可以取象為“女”,也可以取象為“士”。這就說明,陰陽的取象也是相當靈活的,拘泥於陽為男、陰為女,那就無法解釋這些卦辭與爻辭。

卦象與爻象有區別,也有聯系。有的卦象直接就是爻象,比如說乾卦的卦象是“龍”,這個“龍”也可以叫爻象。也有的爻象直接就是卦象,比如說“君子有終”,這是謙卦三爻的爻象,同時它又是謙卦的卦象。卦象與爻象的不同,反映了整體與局部的不同,卦象與爻象的相同,反映了局部與整體的壹致,在這種情況下,某個局部就代表了整體。

  • 上一篇:什麽是基準成本法?
  • 下一篇:傳統行業如何玩轉電子商務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