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傳統音樂發展史研究

傳統音樂發展史研究

可以參考這本書《中國流行音樂簡史》(1917-1970)/product/830279 . html孫立,本名孫思普,中國流行音樂史研究者、收藏家,北京現代音樂研究所特聘研究員。1936出生於遼寧開原,1960畢業於沈陽藥科大學藥學系。退休前是大連醫科大學藥學教授。從小就喜歡中國流行音樂,從十幾歲開始收集音樂素材。1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發展至今已有60年左右。它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30-40年代是第壹個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個高峰期。本文將以20世紀80年代為中心,簡要描述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發展。由於中國流行音樂在其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將涵蓋其他類型的歌曲創作。壹、中國現代歌曲創作的發端中國現代歌曲創作始於清末民初。清朝的覆滅和民國的建立所經歷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引起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在這壹時期,西方資本主義文化逐漸向東傳播,並與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沖突和逐漸融合的局面。當時直接借用外國歌曲的歌詞作為軍歌、校歌,如《中國人》(世耕作詞)、《漢史歌》(王印才作詞)。這可以說是西方音樂因素對我使用的開始。中國早期的歌曲是由小、、、、等人創作的。蕭是壹位卓有成就的音樂教育家,也是我國最早的作曲家之壹。《文》和《清》是他的代表作。雖然他的作品受到外國音樂的強烈影響,但他已經開始註意吸收中國傳統音樂的因素。黃是壹位在西方受過系統訓練的作曲家,在歌曲創作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家之歌》和《玫瑰三願》是著名的抒情歌曲。除此之外,的《賣布謠》、《教我如何不去想他》、的《不歸之河》、《我住在長江頭》、陳的《相磊》等作品,都是現代歌曲創作初期的優秀作品。這壹時期,西方音樂文化通過留洋音樂家傳入中國,音樂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壹部分,影響著國人。同時,以大中城市為中心,逐漸形成了新的城市文化。這些都為中國現代歌曲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現代歌曲創作初期,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壹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鑒西方歌曲創作模式,甚至很多作品完全“西化”;另壹方面,中國傳統音樂尤其是民間音樂的母體也在創作中顯露出來。這種情況大體上規定了以後歌曲創作的方向。二、中國流行音樂的創始人——李金輝(1891-1967)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創始人。黎錦暉出生於湖南湘潭,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的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戲曲音樂如湘劇、古畫戲、漢劇等對他影響很深。1927年創辦“中華歌舞學校”,後成立“中華歌舞團”。1929年,組織了“嶽明歌舞團”在全國各地巡回演出。1931年,“嶽明歌舞團”並入聯華電影公司。1949後在上海動畫電影制片廠任作曲,1967年逝世。黎錦暉青年時期癡迷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齊頭並進。基於這種認識,他創作了大量的兒童歌劇、歌舞和歌曲。這些作品不僅在中國大陸流行,還流傳到了香港和東南亞。《麻雀與兒童》、《葡萄仙子》、《仙女姐姐》、《可憐的秋香》、《月夜》等歌曲都很受歡迎。這壹時期的作品大多是關於保護兒童的創造才能,反對封建教育的。文字通俗易懂,音樂語言簡潔、生動、明快,繼承和發展了沈心工、李叔同倡導的學校音樂和歌曲傳統。同時,他是運用民樂素材的專家。在這些兒歌、民歌、小調、曲牌等中。都成了創作素材。黎錦暉無疑是宋創作民族化的先行者。在兒童歌舞之後,李金輝轉向了流行音樂的創作。《毛毛的雨》和《姐姐我愛妳》是他早期的流行音樂作品,標誌著中國流行歌曲的誕生。黎錦暉在流行音樂創作上的成功有其相應的社會背景。當時的上海具有資本主義商業城市的特征,西方流行音樂尤其是美國流行音樂通過舞廳、電影、廣播等媒介流入中國。市民階層的文化生活中出現了對流行音樂的需求。李的流行音樂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65438年至0928年,黎錦暉率“中國歌舞團”赴香港、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巡回演出。流行歌曲如《毛毛的雨》和他的兒童歌舞已經成為主要節目。1929因資金困難,滯留新加坡,無法回國。於是他接受了壹家書店的訂單,在短時間內寫了100首流行歌曲寄回上海,16集歌曲由上海文明書店出版。《桃花江》《特快》等歌曲在此時大獲成功。嶽明歌舞團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中的壹個重要團體。中國的第壹代歌手如周璇、白虹和嚴華,以及流行音樂作家如黎錦光和姚敏都屬於這壹群體。聶耳也從這裏走上了音樂創作的道路。在1931-1936期間,李金輝還為《人間仙境》等十幾部電影提供音樂,其中大部分是流行歌曲。同時,他還從事舞廳音樂、爵士樂這種民間旋律。當時“百代”、“勝利”等唱片公司錄制並發行了大量他的流行歌曲。黎錦暉的流行音樂創作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基本風格,即民間旋律與西方舞蹈節奏的結合。當時主要有探戈和狐步舞。配器也模仿美國爵士樂風格。《毛毛的雨》、《桃花紅》、《特快》等作品格調不高,有些相當低俗,迎合了普通市民的低級趣味,在當時廣受詬病。聶耳曾撰文痛斥這些作品。可以說中國流行音樂壹開始就沒有走壹條健康的道路。除了內容平庸之外,粗制濫造的音樂,妖艷的唱腔,聲與怒都給後續的發展帶來了不好的影響。但他在流行音樂中處理外來形式與民族傳統關系的成功經驗值得後人借鑒。第三,歌曲救國的創作和進步音樂人的流行歌曲創作。1931年九壹八事變爆發,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實引起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感。隨著抗日救亡運動,出現了群眾性的救亡歌詠活動。廣大進步音樂家創作了大量的救亡歌曲。從而為中國歌曲創作的另壹個趨勢奠定了基礎。聶耳是救亡詞曲家中的佼佼者。短短兩年左右,他寫的30多首歌,大部分都廣為流傳,獲得成功。《畢業歌》、《新女性》、《拓荒者》、《義勇軍進行曲》是他三月的先鋒作品。《飛花歌》和《塞外村姑》是民歌抒情歌曲中很有特色的作品。在救國歌唱活動中,還可以舉出《寶劍進行曲》(麥欣作詞)、《到敵後去》(冼星海作詞)、《遊擊隊的歌》(賀綠汀作詞)等具有行軍風格的歌曲。這壹時期奠定的具有行進風格的群眾歌曲(以後稱為隊列歌曲)在中國已表現出成熟的民族特色,如較少使用和弦分解旋律,而以五聲音階為主;旋律多遞進,抒情等。同時,進步音樂人也參與到以電影為主要媒介的流行音樂創作活動中。比如聶耳的《別南洋》、《媚娘的旋律》、《鐵鞋下的歌女》、和安娥的《漁》和《光棍》、賀綠汀的《四季歌》、《歌女》(田漢光的詞)、《在春天》(關璐和賀綠汀的詞)、《秋水伊人》、《劉雪庵的何日君》。總之,抗日戰爭爆發前,除少數藝術歌曲外,中國的歌曲創作大致可分為兩個分支。壹種是以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壹種是以聶耳、冼星海為代表的大眾歌曲。流行音樂是在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寫作上有兩種趨勢:民謠和西方制造的大小調式。群眾歌曲以西方進行曲和民歌為主,而寫作上有兩種趨勢:民歌和進行曲。至此完成的類型分化,奠定了日後大眾歌曲創作的基本態勢。四。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的流行音樂和群眾歌曲創作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的偽統治者非常重視流行歌曲的宣傳功能。偽滿洲國時期,著名歌手李香蘭壹度成為流行樂壇的風雲人物。李香蘭是日本人,出生在中國,真名叫山口淑子。戰後,他回到日本,在政界成為日本參議員。抗戰時期,她曾唱過很多流行歌曲,如《滿族姑娘》、《戒煙歌》、《支那夜》、《蘇州夜曲》等。,都是為了美化日本軍國主義,宣揚“東亞存亡”,在當時造成惡劣影響,激起國內有良知人士的強烈反對。當時活躍在中國流行樂壇的作曲家有、、姚敏、梁、等。其中,黎錦光和陳歌辛最具影響力。黎錦光的代表作有《夜來香》、《五月的風》、《瘋狂的世界》、《采摘檳榔》等。陳歌辛的代表作有《遍地玫瑰》、《漁夫的女兒》、《愛情之火》、《在山上》等。這期間,中國的流行音樂並沒有太大的成就。除了壹些技術上的進步,整體風格並沒有超出早期的格局。總的來說,中國流行音樂從產生到1949新中國成立的發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條件下進行的。由於特定歷史環境的限制,它的發展是不完善的。壹方面,它有著濃厚的殖民氣息和固有的弱點;另壹方面,由於社會經濟文化不發達,流行歌曲只面向小資產階級和市民階層。作品題材狹窄,制作工藝粗糙。這就決定了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將會經歷壹段曲折的道路。抗日戰爭以來,以延安為中心的進步音樂家們繼續沿著救亡歌唱活動的方向發展創作。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的《延安頌》、李的《兩個小男孩》和《放牛娃》的誕生,以及《軍民》、《南泥灣》、《白毛女》、《劉胡蘭》等歌劇的產生,都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解放戰爭時期,出現了《解放區的日子》、《山那邊的好地方》、《我們工人有力量》、《勝利進行曲》等優秀歌曲。五、新中國成立後17期間創作的歌曲隨著全國的解放,在群眾歌曲領域形成了壹支強大的創作隊伍。從《歌唱祖國》到《我們走在路上》,王新、李、瞿希賢、等作曲家在進行曲創作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其中李尤為突出。陳賡、唐鶴、生茂、福臨、邱宇、呂遠等軍旅作家在新民歌創作中顯示出強大的實力。雷振邦和師傅在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的運用上有著獨特的成就。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長征》組曲、歌劇《洪湖赤衛隊》、《江姐》、《夏虹》等大型聲樂作品也在群眾中產生了較大影響。總的來說,這壹時期的歌曲創作,尤其是群眾歌曲的創作,呈現出良好的態勢。合唱、合唱、獨唱、二重唱、表演演唱等多種體裁形式都有優秀作品。這是中國歌曲創作的又壹個繁榮時期。這壹時期,進行曲和新民歌的創作仍是主旋律,其中進行曲逐漸以抒情性為主(如《代代相傳》)。新民歌的創作有兩種趨勢:對民間素材的開發(如《花兒為什麽這麽紅》)和在民間音樂基礎上的再創作(如《克拉瑪依之歌》)。此外,圓舞曲(如《我愛祖國的藍天》)和說唱歌曲(如《八月十五月明》)中也不乏佳作。大型抒情歌曲如的《毛主席,我們心中的太陽》和沈的《屈》等,已形成壹種獨特的風格。各類歌曲民族化成果明顯。旋律以中原民間音樂或民族音樂為基礎。配器是傳統的,要麽是國家樂隊,要麽是管弦樂隊。電臺是最重要的媒體,大眾集體演唱是最常見的音樂生活方式。這壹時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相結合為核心,產生了、、、郭、、、等壹批歌唱家。這壹時期的優秀歌曲多收錄在《革命歌曲大家唱》兩集裏。
  • 上一篇:傳統的支付方式有哪些?
  • 下一篇:妳吃過最難吃的零食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