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意義
“低碳農業首先是農業轉變發展方式的壹種理念和壹個發展方向。低碳概念的本質是節約能源。”政協委員、甘肅省農牧廳副廳長尚訓武說。
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張對低碳農業做了進壹步解釋。他說:“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之壹,也越來越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如何制定低碳農業發展政策,減少農業生產中的碳排放,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註的焦點,也是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考慮的重點領域之壹。當務之急是盡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發展低碳高效農業。”
目前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中,壹些生產習慣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既不經濟也不汙染環境。以施肥為例,廣西忻城縣土肥站副站長孟說,由於當地雨水較多,暴雨通常會導致農田被淹。傳統的施肥方法使肥料流失非常嚴重,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汙染了環境。農民迫切需要壹種能控制釋放速度的肥料。數據顯示,我國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造成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殘留外,50%以上的氮素未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農田,造成了水體富營養化、土壤板結、溫室效應、農產品品質下降等壹系列環境和食品安全問題。
張提出了發展低碳農業的建議。他認為,要培育低碳農業的管理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制度創新,落實涉農生產節能減排管理考核責任制,從國家法律法規的高度逐步制定和完善農業能效標準。他還提出,要重視低碳農業的研究,包括能源、環境、建築結構、給排水、綠地等碳減排和碳匯拓展技術的集成應用研究。
科技支撐農業生產低碳化
尚勛武說,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由粗放型向精細化發展,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說,在農業領域,實現低碳是非常可行的。
他說,農業的很多方面都可以考慮如何實現低碳。他舉例說,從農業投入來看,比如水資源,農業耗水量很大,但用水方式不合理,造成很大浪費。水用於灌溉,但也消耗電力。如果節約了水,就節約了灌溉能源,是低碳的。
張給出了低碳農業的概念。“低碳農業是壹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利用等多種手段,盡可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實現農業生產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他進壹步解釋說,低碳農業是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進壹步發展,不僅倡導像生態農業壹樣少用化肥農藥和高效農業生產,而且更加註重在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使用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種植、運輸和加工過程中降低整體農業能耗和碳排放。
對於如何推進低碳農業,尚勛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第壹,強化技術的作用,在農業中推廣低碳技術。二是生產方式的創新。比如集約化生產,通過合作社和專業協會促進集中生產和管理,提高效率。
張也持相同觀點:通過提高低碳農業的技術含量來支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以肥料研發的科技發展為例,我國在肥料技術研發方面支持低碳施肥。山東省臨沭縣農業局農經中心的劉劍文代表說,臨沭的化肥企業在低碳緩釋肥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他舉例說,亞洲最大的緩釋肥生產基地金正大集團研發推廣的數百種緩釋肥產品,適合中國大田作物。河南省農科院小麥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偉剛總結了緩釋肥在低碳方面的優勢:緩釋肥能根據作物養分需求控制養分釋放,改變了肥料因溶解快、養分流失而不能滿足作物不同生長階段不同需求的缺點,能大大提高肥料利用率,保護環境,節約能源,簡化作物生產技術,幫助農民降本增收。
對於科技支撐低碳農業發展,張提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他建議:壹是完善糧食核心產區低碳農業基礎設施。加大整合力度,重點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園區、生態畜牧業、糧食(葉菜)功能區等項目,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打好基礎。第二,加強適應低碳環境的優良品種培育。同時,大力推進耕作制度創新,推廣穩糧高效、農牧循環、水旱輪作等壹批發展模式。第三,大幅度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降低農業發展中的碳含量。如使用糞肥、堆肥或有機肥代替化肥,通過稭稈還田增加土壤養分。
低碳農村生活的時代正在到來。
低碳模式不僅在農業生產上大有作為,而且在農村發展低碳的條件已經成熟。張說,要發展低碳農業,就要在農村發展新能源,實現農村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如綜合利用稭稈、畜禽糞便、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滿足農村家庭烹飪用能、農村家庭用電和生活熱水需求。
20年前,浙江省寧波市滕頭村將環保寫入村民公約,成立了當時唯壹的村級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是農村低碳的先行者。村黨支部書記付啟平表示,建設“低碳”生態村是農村發展的金鑰匙。“為了發展‘低碳’經濟,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農村地區也應該肩負起這壹重任。”傅企平認為,未來的“低碳”生活是壹種高品質、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在西部農村地區大量使用太陽能炊具將大大減少燃燒木柴(草、木頭)、煤氣和煤產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任啟興說。他說,中國西部地區日照時間長,太陽能資源相對豐富,最適合大量普及太陽竈。任啟興建議制定財政支持政策,對農村地區購買太陽竈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同時,大力扶持太陽竈生產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幫助企業提高產量、質量和科技含量,滿足農村推廣使用太陽竈的需要。
與任啟興不謀而合的是,政協委員、甘肅省副省長、省工商聯主席袁浩也非常關註太陽能的利用。他在兩會上提出了實施太陽能“南墻計劃”的提案。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建築朝向太陽的南立面,包括南立面上的集熱墻、空氣集熱器和附加陽光房,將收集到的太陽輻射能量盡可能地轉化為熱能,再傳遞到室內,達到采暖取暖的目的。
為了促進農村地區的低碳生活方式,張還建議,應廣泛推廣沼氣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同時充分利用農副產品殘渣,提高稭稈的低碳利用率。他說,中國每年農作物稭稈產量約7億噸,其中壹半可作為能源,相當於654.38+0.5億噸標準煤。他建議重點研發稭稈低碳利用“三位壹體”成套技術和裝備。選擇河南省等糧食核心產區,開展低碳農業可再生能源與節能工程技術集成創新研究和示範應用。
農業排放溫室氣體,尤其是CH4和N2O。同時,農業也是壹個巨大的碳匯系統,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了大量的碳,土壤也是壹個巨大的碳庫。然而,農業是壹個復雜的系統,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對碳吸收和排放的動態平衡影響很大,因此很難確定各種作物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是碳源還是碳匯及其演變的影響因素。發展低碳農業的現實目標之壹是使農業生產系統適應全球變暖,減緩溫室氣體排放。
如何發展低碳農業?就理論研究而言,要明確內涵、任務、目標、措施、機制、政策等。低碳農業的,深刻理解如何在過去的生態農業、立體農業、循環農業、觀光農業的基礎上,將其濃縮升級。其實低碳農業的內涵古已有之,只是現階段觀念本質的更新和高科技的介入,才得以深化和提升。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低碳農業是壹個總體目標,是壹個復合的技術體系,其基礎應該是現代生態農業和農業循環經濟。
值得註意的是,農業發展中仍存在嚴重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如耕地短缺與糧食安全的矛盾、畜牧業發展與飼料短缺的困惑、資源短缺與過度開發等,都令人擔憂。同時,大量畜禽糞便造成了農業面源汙染,造成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汙染;大量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水稻稭稈的不當再利用和作物種植過程中的CH4排放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農業節水技術的相對落後發展將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如何實現新突破,尋找新出路,是新時期提出的新命題,也為低碳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廣闊的天地。
從現實意義上理解,依靠科技進步發展低碳農業意味著從不同層面介入,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模式。特別是低碳農業的發展需要科學規劃、合理設計、項目驅動、轉型升級。顯然,不同的問題要具體討論,不同的區域要具體研究,不同的層次要分別建模,發揮不同的優勢。千萬不要壹頭紮進去,更不要隨便拼湊。比如在水田、旱地、坡地、山區如何把握重點就很重要。對於水田,要盡量減少甲烷排放;對於旱地,應努力減少壹氧化二氮的釋放;對於種植,要推廣立體農業模式,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對於水產養殖,要推廣循環農業模式,提高綜合利用效率;對於加工業來說,需要推廣綠色農業模式,提高整合效率。當然,要優化農業系統結構,合理調整生產方式,這樣才有助於實現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目標。有技術環節突破,有優惠政策引導。專家認為,依靠科技進步是減少技術使用、實現資源節約的重要突破口;要突破回收技術的應用,充分挖掘潛力;要突破回收技術的應用,加強綜合開發;要突破可控技術的應用,防治農業汙染。此外,還有光合效率高的品種,配套技術的集成,立體農業的深化,循環農業的拓展,生態農業的推廣,這些無疑都有利於低碳現代農業的實現。可以相信,與低碳經濟同步發展的低碳農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