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民族屬於東斯拉夫民族的壹個分支。她的文明史起源於東斯拉夫原始部落的生活。俄羅斯人民自古就有歌舞的傳統,積累了豐富的民間音樂瑰寶。最古老的音樂是氏族社會中與偶像崇拜有關的“禮歌”,因偶像崇拜的不同分為“歷禮歌”和“家禮歌”兩大類。前者與靠天吃飯的農業勞動密切相關,表現出對太陽和自然的崇拜;後者與部落的婚喪禮儀密切相關,表現了對氏族祖先的紀念。這些儀式歌是原始宗教活動的壹部分,具有戲劇表演的特點。旋律音域很窄,大部分是三度音程,偶爾會向上或向下擴展壹度。音樂具有朗誦的性質。流傳至今的例子有“啊,我們等著過肉節”和“嗯,教母,我們結婚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產的發展,勞動方式的逐漸多樣化,出現了伴隨各種勞動方式的“勞動歌”。例如,與農業勞動有關的有“播種歌”、“收割歌”、“收割歌”。與畜牧業勞動有關的是《牧歌》;與苦力勞動相關的有《搬運之歌》、《拉纖維之歌》。這類歌曲節奏感強,旋律有力,體現了勞動人民的集體意誌和行動。代表歌曲有《棒槌》《伏爾加船夫歌》等。
11-16世紀,隨著俄羅斯國力的增長,“史詩歌曲”廣為流傳,包括“英雄歌曲”和“歷史歌曲”。由民間說唱歌手演唱,內容多為關於古代英雄的傳奇故事。這類歌曲的特點是:深沈肅穆的旋律,悠閑的節奏,男人豪邁勇敢的氣質。流傳至今的作品《談伏爾加與米庫拉》、《像基輔》就是生動的例子。
反映人們日常生活和民俗的生活歌曲是不可缺少的伴侶。分別是搖籃歌、兒歌、婚禮歌、舞曲、圓舞曲、哭等等。這些歌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了人們的各種思想感情。例子有搖籃歌《啊,搖啊,搖啊,搖啊》,婚禮歌《諾夫戈路鎮的鐘聲響起》,舞曲《我與蚊子共舞》,圓舞曲《嘿,田野裏有壹棵小菩提樹》。
抒情歌曲在俄羅斯民歌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表達愛情,向大自然傾吐感情。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形成於16-17世紀的“長歌”。由女性演唱,既有單聲部,也有多聲部(兩三聲部)。這種多聲部具有支持聲部或襯腔復調的特點。這類歌曲旋律優美,節奏自由緩慢,大小調式頻繁交替,表達細膩。例子包括啊,田野裏不止壹條小路,沿著伏爾加河母親河而下,小女孩走過草原和泥濘,離別的最後時刻等。
以上歌曲大多是在農村制作和演唱的,可以統稱為農村歌曲。18世紀以來,隨著城市的興起,出現了反映城市人生活的“城市歌”。有些是農村或外國歌曲的變體,有些是市民自己創作的。典型的風格有浪漫、敘事、華爾茲、進行曲等。這些歌曲還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浪漫和圓舞曲主要在知識分子和市民中流傳,進行曲則多在軍人、工人和學生中傳唱。與農村民歌不同,城市歌曲往往配以簡單的樂器(吉他、三弦琴或手風琴),包括多聲部對唱和合唱,以及單聲部獨唱。18結束以來,都市歌曲的典型特征是采用重音節有規律交替的新體詩,詞歌同步,旋律節拍有規律。例子是在壹個平坦的盆地裏,莫斯科的大火,等等。
從19的20世紀20年代開始,俄羅斯經歷了三次革命運動,在音樂上留下了鮮明的印記,誕生了對俄羅斯和世界影響深遠的“革命歌曲”。這些革命歌曲大多是用流行的俄羅斯農村民歌、城市歌曲和外國歌曲的旋律重新譜寫的,少數是全新的創作。這些革命歌曲在俄羅斯國內外廣泛傳播,體現了人民爭取自由解放和建立新生活的奮鬥精神。代表歌曲有:《我們的祖國在苦難中》(卡欽寧的《詞》)、《妳我是精神兄弟》(普列舍夫的《詞》)、《同誌們,奮勇前進》(拉金的《詞》)等。
俄羅斯民間音樂除了人聲演唱的民歌外,還有豐富的民間器樂。俄羅斯民族自古以來就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樂器,包括彈撥樂器古斯裏、弓弦樂器古多克、單簧管杜德卡、長笛索貝爾、軍號羅格、古納克雷等等。現代流行的民族樂器包括三角彈撥樂器巴拉萊卡和帶按鈕的手風琴巴彥。民間藝人演奏的民間器樂包括獨奏、合奏和合奏。民間器樂多伴有歌舞,也有廣為流傳的獨立器樂,往往具有變奏、技巧炫麗的特點。例如Kamalinskaya和Grazing 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