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鰲魚舞"是什麽?

"鰲魚舞"是什麽?

民間藝術文化——鰲魚舞

鰲魚舞是廣州番禺沙湧村壹帶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舞蹈,它起源於壹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解放前,每逢舞鰲魚出會,在外打工的都回鄉參加活動。出會巡遊在晚上,由大文鑼、羅傘、頭牌、大丹旗開路,跟著就是鰲魚了。還有各式魚燈,豐富多彩的“色隊”,如“擔頭色”包括賣魚、賣豬肉、賣雞肉欖、賣雲吞等等。解放前,引鰲的魁星扮相很醜,現在引鰲用靚仔狀元。以前鰲魚只有壹雌壹雄兩條對舞,現在可以十條***舞。既可作有故事內容的舞臺演出,又可作廣場及遊行式表演。

1954年,沙湧鰲魚舞經由當時縣文化館收集、整理、加工,把鰲魚表演中的出洞、吸茜、跳龍門等壹系列動作提煉美化,推薦上舞臺。1985年,鰲魚舞再經文化館整理,將塗黑臉的魁星改為英俊小生,紅袍烏紗,狀元裝扮。舞蹈開頭增加了書生遇難,落海獲救的情節,終場前加上狀元酬恩,為鰲魚簪花披彩,齊躍龍門,獨占鰲頭的情節;伴隨音樂從單純的鑼鼓表演改為以鑼鼓襯以音樂,用粵曲排子《雁兒落》襯托書生跳海,並揉入風雨雷電的聲音效果,用廣東音樂《得勝令》襯托書生高中、獨占鰲魚的表演,使鰲魚舞的整個故事完整、感人,成為適合舞臺表演3人舞蹈。

沙湧村屬廣東省番禺區石基鎮下轄的壹個村,該村住民耕沙。總面積3800畝,***有人口2800人,隨著改革開放的熱潮,沙湧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既引進外資企業,又有自辦企業,2002年沙湧村純收入570多萬元,人均分配7859元。

沙湧村是廣東省首批進入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的村,並且名列榜首。1994年,沙湧《鰲魚舞》已編入了《全國舞蹈集成》廣東版。1997年被廣東省評為“民間民族藝術之鄉”,2000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更使該村聞名遐邇的民間藝術《鰲魚舞》在全國民間藝術的大舞臺上奠定了地位。

從沙湧村大祠堂大門上的對聯“金鰲派遠,彩筆花濃”可以看出沙湧鰲魚的傳統和該村的文化歷史。沙湧村江氏始祖祖籍在浙江省奉化縣丹桂鄉金鰲村,明朝洪武八年沙湧村開村,當時屬南下圍墾的軍籍九屯沙灣司,由此可知,沙湧舞鰲魚已有六百多年歷史。

沙湧鰲魚舞是沙湧村特有的民間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每逢盛大節日,喜慶日子,鰲魚盛裝出遊,場面熱鬧非凡。

沙湧村的鰲魚歷來都是村民自己紮作,壹雌壹雄,雄鰲魚是葵扇尾,魚身紅色為主,帶金鱗呈熱色調;雌?魚是芙蓉尾,魚身藍綠為主,帶銀鱗呈冷色調;再加上絨球閃片等裝飾,更添民族色彩,頗有民間聖物的神態,被沙湧村民認為是鎮村之寶。

沙湧村的鰲魚以前只有壹雌壹雄兩條,時間壹長殘舊了,又重新再紮兩條更換。直到1980年,番禺文化館野風等同誌對沙湧?魚遊行舞進行加工,加入?魚神話傳說故事的內容,成為壹個完整的舞臺表演舞蹈。1986年,番禺文化館野風、李河江又將沙湧鰲魚舞加工整理參加全國民間舞蹈比賽榮獲豐收獎。同時又多紮作了四條?魚編排了廣場表演舞。到現在?魚不再是兩條,而發展到十多條了。現在?魚可以在舞臺表演,也可應付較大場面的廣場表演。

沙湧村以前的鰲魚出會是九年壹次,引鰲的魁星是黑臉赤腳的醜生扮相;改革開放以後,村子裏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出會舞鰲魚的次數也頻繁起來,1985年開始嘗試三年壹會,分別在1985年、1988年、1991年春節期間出會。現在又改為不定期出會,引鰲的魁星也演變成靚仔狀元扮相了。

沙湧村的鰲魚舞經常參加省市區的大型活動,1988年代表廣州市參加省的首屆民間藝術節;1990年在番禺市橋影劇院與澳洲悉尼市民間民族舞蹈團聯歡;1993年,被邀請到廣州參加巨龍千佛萬家燈展演;1996年參加廣州“迎國慶賀中秋大型文化夜”活動;1997年為中國戲劇節暨百花獎頒獎典禮助慶;1998年參加廣州交易會房地產博覽會開幕式;1999年參加全國第七屆中學生運動會開幕式等等。

近年,沙湧村的鰲魚舞獲得多項殊榮,並越來越得到沙湧村政府的重視,在各級文化部門的指導下,無論在舞蹈的編排,動作的改進,鰲魚的制作,著色加工等都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前提下去改革創新並作出極大的努力。現在,沙湧鰲魚舞繼續與時俱進,使這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再創輝煌。

  • 上一篇:有哪些傳統音樂文化的例子?
  • 下一篇:八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工作計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