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在全文看來有何言外之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在全文看來有何言外之意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的本義就是“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國家大事。 但是,作者在這句話中也同時寄托著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春秋史學家左丘明曾說過:“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南宋大詩人陸遊也說“位卑未敢忘憂國。”現在,中國已經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然而“國富”不等於“國強”,如果國防不鞏固,國民沈醉於和平安寧生活之中,即使生產發展了,也有可能毀於壹旦。當然,這句名言還有它的寓意,那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現在的中學生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令人痛惜。俗話說:“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壹師範求學期間,從沒有放松過對身體和意誌的鍛煉,常通過遊泳、登山、露宿、長途步行來砥礪自己艱苦奮鬥的品格。我們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尚能“主動找苦吃”,我們又為什麽不能“踏盡崎嶇路”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另壹個引申義是積極向上、奮發有為。奮鬥是實現理想的階梯,化學家諾貝爾為研制炸藥,廢寢忘食,四年裏做了幾百次實驗,最後壹次實驗他甚至負了重傷,但他卻成功了。由此可

見,縱然理想與現實常有矛盾,青年們仍應以奮發有為的精神作為通往理想境界的階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含義遠非如此,但經常保持這種觀點,卻能使我們認清事物的本質,不斷鞭策自己、警戒自己、完善自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膾炙人口的名句,出自宋代文學家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它的意思是: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這兩句話閃耀著理想的光輝,跳動著民族的脈搏,孕育著***產主義道德品質的幼芽。“先天下之憂而憂”,好就好在壹個“先”字上,“後天下之樂而樂”,妙就妙在壹個“後”字上。“先”“後”對比,何等鮮明,真能啟人深思,發人深省。 自古及今,確實有不少人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啟迪下,英勇地奮鬥著。宋代名將嶽飛為了收復失地,馳騁沙場。他不畏奸臣讒言,不顧國君昏庸,在被召回朝廷遇害之前,還念念不忘“直搗黃龍,救回‘二聖’,收復大好河山”。此“憂”可謂“先”,其“樂”卻在“後”。正因為如此,他才名垂千古,為後世稱頌。再如,中國現代文壇上的巨星茅盾先生,他壹生為黨為人民辛勤工作,寫出了許多不朽之作。解放前,他在國統區用手中筆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解放後,他更加勤奮寫作,盡情謳歌人民的新生活。他在臨終之前,將自己節省下來的25萬元稿費上交國家,獻出壹顆赤膽紅心。茅盾先生身體力行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對待“憂”與“樂”的態度,孰“先”孰“後”異常鮮明。歷史上這樣的人太多了,孫中山、李大釗、毛澤東……他們的英名都將永遠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流芳千古,為後人稱頌。 為什麽這些人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呢?從他們的事跡中不難看出,他們的***同點就是有壹顆赤誠的愛國之心。只有從內心裏、從靈魂深處飽含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愛,才能先憂國憂民,後考慮自己,甚至不考慮自己。假如沒有這種愛國愛民之心,很可能走向人民的對立面。歷史上禍國殃民的也是不乏其例的,像宋代的秦檜、明代的吳三桂等等。他們賣國求榮,殘害忠良,將祖國大好河山拱手送給民族的敵人,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種人哪有壹點中國人的氣味!他們的作為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背道而馳,他們早已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今天,建設“四化”,振興中華,仍然需要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德。“四化”大業,關系著國家民族的前途,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傾註到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中去,勤勤懇懇,沖鋒在前,為“四化”大廈增磚添瓦,不惜獻出自己的壹切,甚至是生命。只有這樣,才算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四化”建設,成功在望,振興中華,前程似錦。我們要為祖國“四化”多做貢獻,必須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正是:憂國憂民品質高,自私自利眾人拋,若問原因在何處,“先”“後”二字見分曉。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閃耀著樸素的大公無私的思想光輝的話,不是近代和現代人說的,而是九百年前範仲淹說的. 範仲淹是宋朝名臣,壹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範仲淹壹生的寫照.他拋下家室與韓琦壹起鎮守陜西,屢次擊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在那"長煙落日孤城閉"的荒山野嶺上,他也曾想過家,沈吟過"濁酒壹杯家萬裏"的詩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歸無計",就在那裏餐風飲露度過了半輩子.是啊!"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呢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它抒發了有誌之士為祖國的領土完整和繁榮富強,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奮鬥的慷慨感情,它激勵了無數的人為國捐軀. 文天祥在元軍兵臨城下時,明知前去談判兇多吉少,考慮到"國事至此",就"不得愛身"了.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幾度掙脫元軍魔掌,以期重整旗鼓,為國雪恥.臨死時還壹心要挽救祖國.他在《指南錄後序》中發誓:"生不能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還在《過零丁洋》中發出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這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嗎 在我們的民族解放鬥爭中,憂國憂民的誌士更是浩如煙海了.無數的革命先烈英勇鬥爭,以鮮血染紅紅旗,目的是"天下之樂".鬥爭的幸存者,當他們看到革命勝利,人民翻身了,感到無比欣慰.老壹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更是"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還為了祖國人民進壹步的"樂"——實現四化,正在"老驥伏櫪",真是"烈士墓年,壯心未已"呀! 要"後天下之樂而樂",必然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只有行"先天下之憂而憂",才能"後天下之樂而樂".蘇聯著名的教育家加裏寧說過,要成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就必須先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當他成為全體工人和農民幸福的匠人和創造者時,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創造者.此話正是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具體解說. 我們這些小青年,高中剛畢業,對幸福充滿了憧憬和向往.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須投身到為人民服務,建設和保衛祖國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勞;在臨終的時候,想到自己沒有庸庸碌碌地虛度年華,為祖國的四化事業做出了壹定貢獻時,就會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現在有些人對"幸福"的理解,只囿於壹己之利,報考大學"壹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過河",絲毫也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打算.這種人最後只會到處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對社會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為社會的蛀蟲.我勸告這種人,"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當死於過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爾,何能臥床上死在兒女手中邪 "千萬別做得比古人還差! 唐代詩人高適說過:"男兒本自重橫行",主張有誌男兒要為國效勞,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況社會主義時代的青年呢 我們應賦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新時代的思想內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樹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觀,投身四化建設,為人民,為祖國,奉獻畢生的力量.

  • 上一篇:傣族的服飾特點
  • 下一篇:八榮八恥名人實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