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3.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傳統儒家思想?

3.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看待傳統儒家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的儒學被稱為“傑出之學”。漢代以後,儒學獲得了“國家意識”的法律地位。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儒家思想對中國社會國民性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以說,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仍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能存在這麽長時間,還是中華民族的遺產,說明儒家思想有其存在的價值。因為,任何壹種東西,如果沒有存在的價值,就會逐漸消亡,被其他更有生命力的東西所取代。今天,中國正在世界範圍內大力建設孔子學院,這證明了儒家思想的強大生命力及其蘊含的價值。我們大學生要想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振興中華的目標而奮鬥,就必須了解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整理和挖掘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因此,我們應該客觀認識和全面把握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現代價值。儒家思想有很多積極的方面,我們應該了解:(1)儒家思想重視教育,主張“教育無階級”,即受教育者不應有貴賤之分,而應機會均等。這壹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級界限,擴大了教育對象,將教育延伸到普通大眾,在當時無疑具有重大的進步意義。現在,也是大家認可和執行的。儒家還創造了“因材施教”、教學中註重個性差異、善於啟發教學等教學方法。這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儒家教育的目的不僅是用仁義凈化人的靈魂,協調人的社會行為,而且是用仁義培養“官”和“君子”,為當時的社會服務。教育思想和培養目標與當時的社會需求相統壹,體現了教育的社會價值。這也很像今天教育的目的。(2)儒家重視做人,提出做人要正直,做人要重視“仁”,做人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關於君子人格的塑造,儒家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壹是要多才多藝;第二,要註重自我提升,在有生之年多為社會做貢獻;第三,處處嚴於律己,時刻註意擺脫個人欲望;四要重義避利,追求道德,言行壹致,表裏如壹;第五,人要“和而不同”,“和而不同”。這在當時無疑意義重大。即使對當代人來說,也有借鑒意義。(3)儒家在學習的思想上也取得了壹定的成就。比如,倡導人們追求知識應該熱愛和享受學習;學習要有腳踏實地的精神,默默記住學過的東西,努力學習不滿足;要專心學習,不厭世,知難而進;學會虛心求教,不羞於提問;學習要學與思結合,勇於實踐,精益求精。這對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來說意義重大。(四)儒家主張“禮”治國,“德治”。既要重視選拔優秀人才、富國強民,又要重視法制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這些觀點不可忽視,值得借鑒。此外,儒家思想早熟而強大,貫穿了中華民族的大部分,對社會穩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有積極的壹面,也有消極的壹面。儒家思想中有很多負面的思想,很多都是在傳播過程中被刻意扭曲的。對他的消極思想也要有個大概的了解:(1)儒家由“不忠於臣,當死;不恰當的話,還當死”,發展成後來的“妳要我死,我就得死。“強調群體服從個人造成了人民的愚昧和孝順,使人的精神得不到發展,最終變得愚昧和麻木不仁。(二)儒家強調倫理關系的固化和絕對化,提出“三綱五常”、“家長制”等思想,壓迫個人自由,折磨人的自由精神,制約整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終阻礙中華民族的進步。(3)儒家用“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思想來約束廣大女性,卻弄巧成拙,極其放蕩,壞事做盡,毫無廉恥之心。(4)儒家以“企盼明君”的思想麻痹百姓,使他們屈服於殘暴的統治而不知反抗。(5)儒家不重視農業生產知識的傳授和科學知識的學習,但政治目的很強,輕視其他階層的人,導致社會落後,技術創新跟不上。(6)儒家不重視邏輯推理,壹味重視過去的經驗,形成“經驗理性”,使得邏輯推理的理論和對事物規律的深刻解釋無法萌芽,社會逐漸落後,最終趕上其他國家,保守挨打。雖然儒家思想有其消極的壹面,但總的來說,它對中國人的積極影響遠遠大於它的消極影響。我們知道儒家思想的積極和消極的方面,但我們也應該知道如何看待它們,以便更好地利用它們,為我們的社會服務。在對待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態度上,近代以來出現了兩種對立的思想傾向:壹種是國粹派,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壹切都好,甚至對二十四孝不加批判地予以充分肯定;壹種是西化派,把中國落後的壹切根源歸結於文化傳統,主張徹底拋棄中國傳統文化,全盤西化。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科學態度和方法應該是古為今用,批判繼承。眾所周知,壹個新的社會,尤其是進入正常發展軌道的社會,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這是任何社會在自身發展過程中都不能忽視的。民族的東西不能扔掉,只有民族的東西才屬於世界;沒有了民族的東西,民族就不再是民族。我們現在正處於這壹重要階段。但是,應該如何做到古為今用,批判繼承呢?思考這個問題對於對民族復興充滿希望的大學生來說尤為重要。我們應該以理性的方式做到這壹點:(1)可以把長期歷史實踐中形成的優秀價值原則轉化為時代精神來繼承。比如《易經》中“天道強大,君子自強不息”的剛健有為精神;《論語》中所提倡的“舍生取義”、“見義勇為”、“舍生忘死”、“三軍可奪帥位,匹夫不可奪誌”等品質,以及“士要自強不息,任重道遠”的歷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的獨立人格和“樂天下而憂天下”的憂患意識;《春秋公羊傳》等所強調的天下壹統的思想。這些寶貴的思想應該被我們繼承。(2)對於某些內容,我們可以提取其封建思想內核及其有益的精神因素,使之成為今天新文化建設中有益的思想元素。如“以人為本”的思想。從西周初年的“尊天護民”到孟子的“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再到“君,舟也;庶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本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內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但從人民當家作主的角度剔除其封建內核,改造古代民本思想,使之發展成為人民利益高於壹切的社會主義理念,對我們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其他儒家思想應該也可以這樣轉化。(3)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壹定要否定和摒棄,絕不能懷舊。比如“三從四德”的女性觀,“天不變道不變”的自然觀,“不要居高臨下,要高貴卑微”的封建等級觀。雖然儒家思想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仍然有著巨大的積極影響,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對儒家思想抱有很大的偏見,以至於儒家思想在中國大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認為“儒教”是壹種腐敗的思想,沒有任何作用,需要清除。這與韓國和日本致力於保存過去文化甚至儒家文化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應該認真思考儒家思想發源於中國卻興盛於韓國的尷尬局面。但由於道德敗壞等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少數有良知的人重新獲得了這個民族的寶貴遺產,並認真發掘其中蘊含的價值。例如,中國大陸學者現在正試圖編纂儒藏學,以彌補歷史的遺憾(三教中,道教有道藏,佛教有大藏經,儒教卻沒有自己的經書),大力繼承和發揚儒教。所以我們看到了儒學在新時代蓬勃發展的希望。註:本文還參考了大量文獻,個人認為不完全原創。

  • 上一篇:關於“團體賽利弊”的爭論
  • 下一篇:冬天的至日有哪些故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