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已有數千家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圍繞自己的館藏產品進行文創衍生品的開發,其中,故宮文創絕對是人氣之王,也是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引領者。
1.故宮文創
說起故宮文創,2013年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曾出過壹款爆款產品——“朕知道了”紙膠帶,如圖1所示。產品以康熙朱批“朕知道了”為文化元素,以紙膠帶為載體。如此簡單的產品,既沒有特殊的造型,也沒有新奇的功能,僅因為有趣而受到網友的喜愛。也許這件衍生品的走紅與清宮戲的爆紅不無關聯,也證明了“讓產品具有故事性”是文創產品有別於旅遊紀念品的壹個重要因素,也是吸引遊客以外的消費群體的決定因素。“朕知道了”紙膠帶上的字樣來自清朝皇帝康熙批閱奏折時的手書真跡。在這款產品背後有著這樣壹個故事。
康熙四十九年的十壹月三日, 江寧織造曹寅給康熙上了壹道謝恩的奏折,感謝康熙對自己病情的關心。之後康熙在此道奏折上寫道:“知道了。惟疥不宜服藥,倘毒入內,後來恐成大麻風癥。出海之外,千方不能治。小心!小心!土茯苓可以代茶,常常吃去亦好。”
康熙皇帝此則朱批的書寫不是偶然,是因為他好醫學且懂些處方,除了在宮中制藥賞賜臣工外,也經常通過朱批奏折關懷臣子身體。曹寅這則謝恩折中,提到自己因風寒誤服人參,得解後又患疥臥病兩月余,前蒙恩命服“地黃湯”等,得以痊愈。而現在又蒙恩命以“土茯苓”代茶服。
這個久遠的故事,因為壹個小物品得以重現,設計者的初衷也是“希望古文物、字畫上的圖案能以更有趣的方式存在於生活裏”,有趣不正是文化傳遞的最好媒介麽。
故宮的“萌萌噠”系列文創產品在全國博物館文創產品中的受歡迎程度非常高,它的背後是長達5年的探索與嘗試,如圖2和圖3所示。據《商學院》雜誌報道,“故宮淘寶”網店早在2008年就註冊成立,時至2014年9月,銷售壹直不溫不火。直至同年10月,朝珠耳機的推出才使得網店銷量陡然增加,同時也帶動了店裏其他文創產品的銷售。“帝後”書簽、“奉旨出差”行李牌等壹系列具有宮廷文化氣息、好玩、實用、迎合市場的文創產品受到了網友追捧,給文創商店帶來了可觀的銷量。故宮文創產品的走紅也許和清宮戲的頻頻熱播有關,再加上產品的創意性和實用性都尚佳,走紅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盡管清宮戲的熱播讓消費者內心先有了和產品關聯的故事梗概,進而喜歡上產品,但是如果文創產品本身不能和故事融合得天衣無縫,不能真正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未必能讓消費者認可。
2013年,故宮對圍繞故宮IP開發的文創產品提出了“三要素”原則,即元素性、故事性、傳承性。元素性是指所有文創產品必須突出故宮的元素;故事性是指產品要能講出其背後的故事;傳承性是指產品以傳播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出發點,讓其與現代人的生活對接,從而讓人感受並接受這種文化。
元素性代表著文化本身,故事性代表著文化表達方式的多樣性,傳承性代表著文創產品被設計的目的。
所以,設計趣味文化不是目的,而是壹種創意手段,通過這種方式借由故事帶來的流量,實現有效的文化表達和傳承。
尤其要註意的是,趣味文化是健康、積極向上的,這也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核心價值。雖然眾口難調,各類消費群體對文化的需求程度不壹樣,如有對歷史文化信息的準確性要求較高的,也有只喜歡有趣產品的,但長此以往,後者會背離文創產品設計的初衷。博物館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空間,壹個很重要的功能就在於提升公眾的審美力及其對文化的深層認知。
2018年開播的熱門綜藝節目《上新了·故宮》中很好地分析了故宮文創產品的設計過程:有原汁原味的元素的選取,有故事真實性的考證,有文化傳承最好載體的斟酌。為受眾普及了蘊含在產品之中的文化元素和歷史故事。
首期節目中,“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周壹圍與嘉賓蔡少芬在故宮專家和專業設計師的陪同下,歷經壹天的發掘,推出了由三件單品組合成的“美什件”系列文創產品。
產品的設計從乾隆皇帝喜愛戲曲的故事開始,挖掘故事背後的眾多文化元素。首先是倦勤齋的建築特色,在倦勤齋內有壹個小戲臺,它是故宮博物院內最奢華、奇特的壹處,通過倦勤齋內的家具與門窗上的竹子圖案以及雙面繡等精美的傳統工藝,可以感受到在建造倦勤齋的時候,乾隆對江南有多癡迷。然後是“什件”這個文化元素。所謂什件是古時貴族女子的潮流物件,古代女子會將隨身小物件串聯在壹起佩戴在身上。什件最早可追溯到遼代陳國公主墓出土的玉佩飾,有六件飾物串聯在壹起,分別是玉制的剪、觹、銼、刀、錐、勺。最後,設計師將密藏在乾隆花園倦勤齋中的江南元素——通景畫中的紫藤雀鳥、金絲楠木仿斑竹的竹形、雙面繡上寓意吉祥如意的雲紋,以及什件等文化元素進行融合,以彩妝產品作為載體完成“美什件”三件套的設計。
第二期節目中的文創產品是以吉祥文化為主打的“暢心睡眠”系列睡衣,依舊是和戲曲相關,這次主角從倦勤齋和什件換成了暢音閣和戲服。
產品的設計從看戲這項皇宮中主要的娛樂活動開始。每逢各種節日,如元旦、立春、上元、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皇親國戚都要在宮中看戲。暢音閣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壹座戲臺,內有上、中、下三層戲臺,上層稱“福臺”,中層稱“祿臺”,下層稱“壽臺”。在此演出的戲曲大多是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戲,整座戲臺都透著吉祥氣息,包括其內部的裝飾和彩繪,天花板上的仙鶴、蝙蝠等紋樣,
設計師將暢音閣天花板上的仙鶴紋樣以及卷草紋木雕獸匾等吉祥意象融入設計之中,化乾隆時期的戲衣為現代睡衣,寓意“蝠福,福如意;鶴賀,賀佳音”。將這樣的睡衣穿在身上,內心不免覺得和吉祥有了關聯。
第三期節目中的文創產品是日晷時鐘,這是由壹個“學霸”的故事開啟的設計。故事的主角是康熙,他的勤勉好學令其洋人老師驚嘆:“從未見過如此認真、聰明而且勤奮的人”。他親自煉制西藥、大膽研究解剖學等行為,讓後人看到了他對自然科學的尊重與熱愛,這種勤勉好學的優秀品德便是第壹個文化元素。圖5中的日晷,其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後來成為古人的壹種計時儀器。北京故宮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漢白玉制成,是經典式赤道日晷。隨著太陽位置的變化,晷針影子在盤上移動壹寸所花的時間稱為“壹寸光陰”,“壹寸光陰壹寸金”的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前後兩個文化元素都有著珍惜時光的內涵,設計師將日晷和日歷相結合,將西洋的時鐘與東方的日晷進行有效的碰撞與結合,以朝陽、晴空、星夜的顏色染做日歷。創作出“日出而作”日晷計時器,意指康熙嚴謹的求學精神,也提醒著人們要珍惜時間。
2.蘇州博物館文創
對比故宮從建築到文創產品都是滿滿的宮廷氣息,蘇州博物館從建築到產品則是兩個字——文藝。百年來,明清兩代蘇州文人所創造的以“精細秀雅”為特色的蘇州文化滲透進蘇州的方方面面,也吸引著眾多遊客,蘇州博物館亦是以文雅為主打風格,蘇州博物館旁是四大名園之壹的拙政園,館內壹部分還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向南步行五分鐘就是獅子林。貝聿銘的設計讓蘇州博物館建築成為文創產品的設計元素之壹,開創了國內博物館建築成為亮點的先河,並衍生出壹系列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