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各種民族風俗

各種民族風俗

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中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漢族——大年初壹,人們不掃地,不到外面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互相祝賀新的壹年大吉大利,興旺發達。

滿族——過年臨近,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寫對聯,寫祝福。臘月三十,家家戶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壹到初十六,每天都是紅燈高掛。年夜飯包餃子比較好,註意打褶。煮餃子的時候,有的包著銅錢,吃的人運氣好。春節拜兩次,大年三十晚上拜壹次,告別舊年;新年第壹天再拜,迎接新年。春節前會有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也有元宵節。

韓國人——家家貼春聯,做各種豐盛的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夜,全家人徹夜不眠,演奏gayageum,吹笛子。在第壹天的黎明,人們穿上節日服裝向他們的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晚上,舉行傳統的慶祝聚會。幾位當選的老人登上木制“觀月架”,伴著長鼓、笛子、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夜,全家圍坐在壹起吃晚飯。品嘗美食,喝葡萄酒,吃年夜飯。年輕人向他們的家人和親戚敬禮和磕頭。午夜時分,人們手持樺樹皮盒或鐵盒圍著馬廄轉幾圈,祈求六畜興旺。初壹,穿著新衣服互相拜年。年輕男女聚在壹起集體跳舞。有狩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

赫哲族——除夕夜,大家忙著做年夜飯,剪窗花,貼燈籠。初壹,姑娘、女人、孩子穿上繡有雲朵的新衣,去親戚朋友家拜年,用“魚宴”招待客人。酸辣風味的生魚,脆皮炸魚毛,三文魚籽。民間詩人給人們獻詩,講故事。女人玩“摸糊”“扔骨頭”。青少年參加滑雪、滑冰、射擊草地靶和穿越草地的比賽。

蒙古族吃餃子,放鞭炮,和漢族壹樣。此外,我們應該在除夕吃“手抓肉”,以示家人團聚。初壹淩晨,晚輩給長輩獻上“送別酒”。然後青年男女們上馬,騎上蒙古包,先給長輩磕頭,然後喝酒跳舞,然後男女們趁著這個機會舉行賽馬。

納西族——人們在農歷正月走親訪友,輪流做客。青壯年男子組織燈會,與其他村競爭。城市和鄉村都舉行元宵燈會,展示各自的民族故事,如阿牛妹戲謔、老壽星、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鳳舞等。

/a/201201/46655 . html

藏族——除夕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著面具載歌載舞,以示辭舊迎新,消災降福。

彜族——在春節期間,人們會聚在壹起跳“Xi跳過月亮”。在壹些村莊,男人在大年初壹取水做飯,以此來讓女人休息,並對她們壹年的辛苦表示慰問。

苗族人——把春節叫做“客家年”,家家殺豬宰羊,烤酒慶祝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還需要唱《春之歌》,歌詞大意是:渴望春天,向往春天,珍惜春天,擁抱春天。

白族——白族人在除夕夜開始互相拜祭,互贈禮物。除夕守夜。午夜過後,青年男女爭相打水以示勤儉。早上全家人喝浸泡過稻花香的糖水,祝生活甜蜜。大家可能壹起遊覽名勝古跡,或者打龍燈、舞獅、打霸王鞭。

壯族——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的壁爐上都會點上壹把火,徹夜不熄,稱為“迎新火”。民間習俗是包粽子過年。節日期間,我們還將組織各種民族文化和體育活動來慶祝,如唱“采茶”,舞獅,跳鋼管舞,打鑼,打陀螺,打球和表演地方戲曲。

京族人——大年初壹要拿著香燭到井邊祭拜,叫“買新水”。第壹天的第壹天,藏族婦女要在黎明前從河裏背“吉祥水”。人們相信初壹的新水可以帶來好消息和好運氣,可以保持壹年的好運氣。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進行壹場土戰,以顯示他們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

羌族——家家戶戶都要做各種炸面牛犢、羊羔、雞等祭品,祭拜祖先和神靈。在新年期間,他們應該喝酒,圍坐在祭壇前。年紀最大的人唱“開壇”,然後用壹根兩尺左右長的吸管從左往右吸。

鄂溫克族——正月初壹,互相拜年,尤其是對長輩和親戚。在新年的第壹天晚上,男女老少聚集在壹個大房子裏盡情歡樂。壹般老年人稱這為娛樂聚會,女方先開始跳舞或唱歌,然後不分男女,大家壹起跳舞。

本文來自Fenfen.com(/),轉載時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從舉辦’99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省會昆明,到“風花雪月”的大理;從高原水城麗江,到神奇的“香格裏拉”中甸,再到孔雀起舞的西雙版納;從“天下第壹奇”的石林和變化多端的元謀土林,到罕見的“三江”並流,河窄水猛的虎跳峽,如壹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每壹位來到這裏的遊客都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壹個遼闊、精彩、深邃、迷人的神奇之地。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壹塊瑰寶。這裏土地遼闊,山川壯麗,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壹。早在1.7萬年前,元謀人就在這裏繁衍生息。這是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港口。雲南有10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4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海拔6740米常年積雪的高山東省,至今未能登頂;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陡峭幽深的峽谷,喀斯特地貌開出的石林,九鄉溶洞,都是奇觀。

繞三靈,又稱“繞三林”,始於南詔,原是古代宗教祭祀的壹種儀式。後來逐漸演變成白族人民娛樂和外出郊遊的全國性活動。每年農歷4月23日至4月25日,洱海周邊的白族人穿紅綠聚紅,前來參加活動,或掛五彩綢、葫蘆、蚊笤帚、扇子、毛巾,壹人領唱壹人。沿路遊覽三都是“繞三魂”。三靈是指佛、神、仙三個首都。彜族踢踏歌彈歌,又稱踢踏歌,流行於巍山、南澗、漾濞三縣。壹般可分為模擬動物姿勢的動物舞蹈。以及表達情感的兩種趣味舞蹈,婚喪喜慶和民族節日都要放歌曲。舞步主要在腳下,如踏、蹲、跺、擡、踢、跳。可以邊跳邊唱,可以隨意組詞,添加固定歌詞。有和,瀟灑,激烈,熱情,激昂。葫蘆笙和竹笛演奏的曲子是兩個聲部,與人演奏的曲子結合在壹起形成樂曲的三個聲部,音樂效果非常強烈。這種特殊的和聲在其他歌曲中很少見。

同時,三日街、火把節、蝴蝶節、花會、石寶山歌會、潑水節、花船賽、瑤海節、玉潭節、菊花節、本珠節也是雲南著名的民俗。白族習俗: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身穿白色雙排扣上衣,外系帶花邊的黑領,下穿白色或藍色的肥褲,頭上圍白色包頭,肩上挎繡花挎包。白族婦女穿著白襯衫,鮮艷的紅色、藍色或淺藍色衣領,繡邊和褲角的灰藍色和綠色褲子,腳上穿著繡花鞋,腰間系著繡有花鳥的繡花短圍裙。白族婚禮是熱鬧而復雜的,壹般要三天。結婚那天叫“喜事”,第壹天叫“踩棚”,第二天叫“散客”。其中前兩天比較有特色。“踩棚”之夜,會在男家唱壹場“板凳戲”。

大理白族民居具有獨特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主屋對面的院墻通常建成照壁,比例勻稱,外形非常美觀。除了造型精美,照壁還非常註重裝飾,讓照壁更加優雅美觀。摩梭風情摩梭人,古稱摩莎,是寧蒗的土著民族之壹,民族起源屬於中國古代遊牧民族“牦牛羌”。

由於特殊的社會地理環境,永寧摩梭人壹直保持著獨特而神奇的風俗禮儀。瀘沽湖沿岸摩梭人傳說中的家庭和婚姻形式,成為東方這片古老土地上最神秘、最吸引人的母系文化奇觀,形成了壹個撲朔迷離、遙不可及的夢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到13歲時,會有壹個成人禮。淩誌摩梭人仍然保留著人類母系氏族的婚姻形式。摩梭人中流行兩種阿夏婚姻形式,即阿夏異婚和阿夏同居。摩梭人崇拜自然,信仰神靈,信仰世間萬物,日月水火風雨雷,語錄以神靈為主,所以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祭祀形式。

摩梭人的春節分為大年和小年。每年的11月12日是農歷新年。村寨喝酒吃肉,跳舞狂歡,牧民優待。全家會給牧民送上豬肚、香腸、雞蛋、粑粑等禮物。他們還在牲畜的尾巴上系上紅布,以示新年。放牧的人們到山上野餐,供奉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來年水草豐美,牲畜興旺。農歷新年在農歷十二月三十日。院子裏的主屋前要種兩棵松樹,屋頂要插上松枝和彩色經幡。餐桌上供奉煮熟的豬頭祭祖,先舉行摔跤、蕩秋千、唱山歌、與神共舞等活動,年輕人也要參加。他們的傳統節日是轉山節。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五,湖邊的摩梭人都會盛裝前往“葛女神山”祭拜。主崇拜主崇拜是白族人民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主之主”是土地之主,即壹個村莊或某壹地區的守護神。白族對主的信仰歷史悠久。每年,每個村莊都定期舉行盛大的祭祀上帝的節日,這是村裏主要的宗教活動之壹。

  • 上一篇:古樟樹下的童年
  • 下一篇:品嘗美食,作文開頭寫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