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隨著城市化,許多春節習俗似乎開始離我們愈來愈遠,您還記得上壹次蒸年糕、在寒風中放鞭炮、壹家人圍在壹起包餃子是什麽時候的事情?請繼續閱讀本文,壹起來看看究竟我們正在失去哪些春節傳統。
傳統春節食物的沒落 很難想象壹個沒有傳統食物的節日。無論中外,食物都是節日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有時候就是節日傳統的象征,如感恩節的火雞、萬聖節的南瓜派、中秋節的月餅、端午節的粽子、臘八節的臘八粥、元宵節的元宵。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節日,春節的傳統食物也是最多的。 中國南北西東各地的春節食物各有不同,大體包括年糕、餃子、魚、喜饅頭、各種肉食、瓜子、花生、水果,總之極盡豐盛。每種食物也有自己的象征意義,饅頭上要點紅,象征紅火喜慶 ,魚代表年年有余,餃子象征團圓。這些食物都要在大年三十前早早備齊,因為大年初壹不灑水——灑水表示漏財,自然不能做飯。 而且食物不僅種類多,數量也是很可觀的。因為春節全家團聚,異鄉的兒女都會回到父母家中,加上來拜年的親戚們,每年的春節,壹個大家族通常要擺幾桌酒席來招待客人。 然而近些年,不僅是城市,即便在農村,許多家庭都不再親自烹飪春節中的食物,饅頭、年糕、餃子等都開始直接采買。雖然省了主婦的辛苦,但那些飄滿房前屋後的蒸饅頭、炒瓜子、炸年糕的香味,以及鄰裏之間互相幫忙捏面人、編麻花的樂趣也不再有了。甚至,這些食物開始受到許多80後、90後壹代的厭棄,更別提大多數80、90後都不再會烹飪這些食物了。這些伴隨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食物,也許真的會成為傳統了吧。 家庭自制年夜飯的沒落 年夜飯是中國春節最重要的習俗之壹,這也是為什麽許多在外地工作、生活的人,無論多麽遙遠、多麽辛苦,哪怕到火車站排隊壹晚上也要買壹張大年三十前回家的車票。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詩人王維,便說出了幾乎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詩所說的是重陽節,而春節中這種感覺是加倍的。如果在春節還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那種家人不能團聚的淒涼處境是許多傳統中國人所無法忍受的。 大年三十,從千裏之外趕回家中的遊子,早在心裏打算著好好享受壹頓母親精心烹制的年夜飯。然而,現在城市中在飯店年夜飯吃已經成為壹種新的時尚。由於訂單太多,許多飯店甚至推出限時消費,不僅昂貴,客人還必須在指定時間享用完年夜大餐。當然,在飯店吃年夜飯,由專業的廚師為您準備菜肴,可以吃的比家中豐盛,或許也更美味。但春節在家中團聚的傳統意蘊卻少了不少。 當然,城市居民選擇在飯店吃年夜飯也是壹種無奈之舉。目前中國的農歷春節只有3天法定假期,許多公司都是在大年三十才放假,因此要準備豐盛的年夜飯,除了時間不夠,精力也不夠。畢竟短短的7天假期還要去拜訪親人,在家招待客人,比工作還忙。因此,如果要保持中國的年夜飯傳統,也許國家應該增加春節的法定假期吧。 春聯的沒落 “炮竹聲聲辭舊歲”、“春滿乾坤福滿門”、“春回大地普天慶”……,這些春聯中常常出現的話語,您是不是許久沒有見到過了。或許您會覺得這些詩句都太庸俗了,但您不能否認這裏邊所包含的對幸福、美好、富足的渴望,這正是中國人歡天喜地鬧春節的最大意義所在。
貼春聯的習俗在中國已經延續了1000多年。
春聯最早由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發明。公元964年臘月三十,孟昶讓壹位叫辛寅遜的大臣在桃木上寫下“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的詩句,並掛在自己宮殿的門上,這便是中國的第壹副春聯。盡管壹年後,後蜀便被宋朝滅亡,孟昶也做了亡國之君,不久死去,然而他卻為中國留下了春節貼掛桃符的習俗。後人仿效孟昶,將表達新年美好祝願的詩句寫在桃木板上,等到大年三十便掛在門窗上。到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下令國都金陵(今天南京)的居民都要在大年三十貼上紅底墨字的對聯,並號稱春聯。自此,今天我們所用的春聯便誕生了。然而,隨著人們都搬進高樓,這個在中國興盛了1000多年的習俗,開始在城市中走向沒落。 如今,貼滿整個門窗院落的春聯只剩下家門口的那壹幅,而且許多人家甚至都懶於貼那壹幅對聯。取而代之的是,那紅底黑字或金字,壹般由毛筆來撰寫的春聯佳句進入了手機短信中,成為電信公司賺取利潤的工具。實際上,如果您仔細閱讀,會發現許多拜年的短信內容就是從過去的春聯中直接摘抄的。 祭祖風俗的沒落 壹種傳統的延續,除了長輩對晚輩的言傳身教,更需要社會價值觀的配合,否則,傳統的沒落便在所難免。由於過去對傳統文化的清洗,許多家庭的族譜也遭到毀滅,目前,中國人的祖先觀念已經很淡薄,春節祭祖這項儀式在許多地方也變得不再重要,祭祖甚至被曲解為迷信活動。
廣東梅州壹個家庭正在進行春節祭祖活動。
其實,祭祖是中國人對祖先的感謝與緬懷,從商代的祭神發展而來,到漢代正式成為對長輩先人的供奉與祭祀。除了清明、中秋節的掃墓,春節的祭祖還包含將祖宗請回家過年的意思,也是壹年中最隆重的祭祖活動。 在過去,祭祖活動由壹整套嚴格的儀式組成,包括:獻祭品、跪拜上香、讀祝文。如果是大家族,獻祭儀式過後還會有全族人壹起擺宴席吃團圓飯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對自己家族的前世今生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家中的長輩也趁此機會教育子孫正直做人,追求上進,不辱沒祖先的榮譽。而且,長幼有序的祭祀儀式,也教誨子孫要尊敬長輩。這種祭祖活動也是祈求祖先保佑的壹種方式。 在今天,城市中家庭的祭祖活動已經非常簡單,許多人家僅僅在去世的父母遺像前擺壹些食品,已經沒有了緬懷古老祖先的意義。盡管,今天的人們已經不需要祖先的庇佑,但緬懷先人的傳統卻不可以丟。實際上,在韓國,祭祖儀式依然得到了保留。 春節旅遊的興起 中國的兩大傳統節日——中秋節和春節,都有壹個***同的象征意義,也是壹種不可或缺的習俗,那就是——團圓!我們在上文說過,春節時,壹家人無法在壹起,對家中的每壹位成員都是壹種缺憾。實際上,除了全家團聚,春節中的另壹項重要任務便是拜訪許久不見的親戚。 中國人是親族觀念非常重的民族,盡管平日裏沒有時間相見,春節時,人們都會拎著各種禮物去走親訪友。過去,這種禮物也許僅僅是壹盒糕點,然而禮輕情意重,收到禮物的親朋會感到被尊重與關切。 然而,今天,許多人在春節選擇旅遊,將春節當成十壹長假壹樣過。不管是國內旅遊還是出國旅遊,都破壞了這種春節的傳統意義。 當然,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度過春節的方式,不過,當幾十年後,我們已經不知道春節除了是壹個法定假期,還有什麽與眾不同的地方的時候,是不是又要到韓國和日本去尋找我們古老中國的文化傳統呢?到那時,再來後悔曾經放棄的壹切,會不會為時已晚呢?壹個國家不能沒有自己的傳統,就像壹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