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唐代流行發飾介紹大全

唐代流行發飾介紹大全

唐代的服飾發型確實是非常美貌的,唐代流行的發型也很多種多樣。以下是我為妳精心整理的唐代流行發飾介紹,希望妳喜歡。

唐代流行發飾介紹

 雙環垂髻

 此發髻是將頭發分為兩部份,在頭的兩側各盤成上卷下垂環。在盛唐時最為流行,壹般未婚女子或宮女、侍婢、童仆多梳此發髻。看得出來,範爺在劇中的造型十分符合唐代秀女該有的特點。搭配鎏金銀釵,唐代開始流行使用金銀打造首飾,武媚娘傳奇中武如意所戴的是金釵雕花朵形,被稱為釵朵。每壹對釵朵都是壹式兩件,結構相同而圖形相反,可以左右對稱插戴,這種金銀釵以鏤花圖案最為多見。

 雙環望仙髻

 此發髻是將頭發分為兩股,用黑毛線或黑帶束縛成環,高聳於頭頂。因為有追求之感,瞻望之狀,故稱為雙環望仙髻,流行於盛唐時期。搭配髻飾花和鬢唇,武才人所戴的是髻飾花和釵朵,髻飾花是采用金和翠鳥的羽毛制成翠勹盍葉,唐代點翠較少,主要以金色為主,別在髻上,在清代多見於點翠頭飾,被廣泛使用。而插在頭發邊上,壹串垂到鬢邊的珠飾則是叫做鬢唇,搖曳的珠串襯得武才人嬌美動人,惹人憐愛。

 盤桓髻

 是指先將頭發收攏於頂,然後向上盤桓而成,再把長發繞在頭頂,頂部為平形。髻前插上對梳,髻上裝飾金釵與步搖,顯得武昭儀端莊大氣幹練持重。第二套造型的發型是雙環望仙髻或是驚鵠髻。搭配梳篦,盛唐開始流行,在發髻上插幾把梳篦,比較講究的梳子用的是金、銀、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起到了很好的裝飾作用。發飾還有步搖、簪、翠翹等。步搖屬於簪的壹類,壹般形式多為鳳凰、蝴蝶等,或綴有流蘇或是珠串,女子走路時,金飾會隨著擺動,栩栩如生,故名取其行步則動搖,唐朝非常流行。

 高髻

 指的是把頭發高聳矗立於頭頂上,便於佩戴龍冠等飾物。武則天晚年就是梳高髻,頭戴珍珠寶石鐫刻頭冠,頭戴金龍鎏金釵,寶石的顏色也不似年輕時的流光璀璨,反而更顯沈穩莊重。劇照中的武則天鶴發蒼顏而威嚴不改,目光滄桑而悲戚, 歷史 上唯壹女帝波瀾壯闊的壹生寫滿在這張飽經風霜的臉上

 唐代的女人真幸福,壹個頭發就有那麽多種花樣,更不要說頭發上的飾品了,更是五花八門,現代女人相比就要樸素多了,大多數女人出門都是壹沈不變的發型,發飾也沒有那麽華麗美艷了。

唐代貴族的興盛

 隋唐以前,中國社會崇尚門閥。原因是魏晉以後,國家推行門閥制度,朝廷註重在豪門世族中選用官員,豪門世族(士族)與皇族壹起執掌政權,擁有極高地位與聲望。南北朝時期,南北王朝雖然頻繁更叠,但門閥士族仍有市場,依然是社會主導力量。

 且不說為華夏 文化 嫡傳的南朝,就是胡人統治的北朝,也汲取了門閥觀念,重用漢人士族。北魏孝文帝更是仰慕華夏文化,積極推進大規模的漢化運動,讓鮮卑人說漢語、寫漢字,並將鮮卑貴族(包括皇族)改為漢姓元、長孫、宇文、於、陸等。歷經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胡人或胡化漢人政權,漢人士族仍有幾大?常春藤?,到了隋唐統壹中國之後,這些?常春藤?士族依然倍受尊崇。

 據《資治通鑒?唐紀十壹》記載,貞觀十二年春,吏部尚書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奉命編撰《氏族誌》。高士廉等人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開展工作,?遍責 天下 譜諜,質諸史籍,考其真假,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進忠賢,貶退奸逆,分為九等。?最後進行排序,以出身博陵的黃門侍郎崔民幹門第為天下第壹,?崔、盧、李、鄭、王?五大氏族名列前茅。唐太宗看了初稿,頗為困惑、惱怒,沖高士廉等人發脾氣:?崔氏早已衰微,憑什麽列為第壹?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吾實不解山東四姓為何自矜,而人間又為何重之?!?為了維護皇室榮耀,唐太宗利用 政治 權力幹預,下令重新排序,?以皇族為首,外戚(長孫)次之,降崔民幹為第三。?

 的確,在當時士人心目中,?崔、盧、鄭、王?四大名門頗為高貴,甚至超越皇族。諸如房玄齡、魏征、李勣等宰臣,在為子弟選擇配偶時,都優先考慮向上述四大名門求婚。與名門淑女結為連理,比娶公主做駙馬更為榮耀。故而,那時民間流行?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之說。

 現在看來,高士廉等人當初未將皇族列為天下第壹門第,真是不可思議。畢竟中國人向來崇拜權力,習慣於看權力臉色行事,唯權力馬首是瞻。以世俗眼光看,帝制時代皇權至高無上,皇族理所當然為天下第壹門第。唐朝是李家王朝,李氏理應名列榜首;宋朝是趙家王朝,當然以?趙錢孫李?排序;明朝是朱家王朝,朱姓必定天下第壹。如此類推,只是基於權力崇拜的邏輯。但是,唐人畢竟是唐人,他們有他們的原則與自尊,並不是盲目崇拜與討好權力。

 其實,高士廉與唐太宗是親戚關系,他是長孫皇後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長孫皇後就是他壹手哺養成人的。高士廉領銜編撰《氏族誌》,如果他壹味崇拜權力,並考慮與皇族沾親帶故,恐怕會說服其他同僚,***同推舉皇族名列第壹。但高士廉並沒有那麽做, 自然 有他的想法,並且其想法基本上代表當時社會主流意識,註重底蘊與血統,認為李唐皇族並非最高貴。

 當然,李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也是當時名門望族。但就李唐皇族而言,其血統並不純正。這個不純正,主要來自母系方面。唐太宗的祖母孤獨氏、母親竇氏、元配長孫氏,都是鮮卑人,亦即胡族,而非漢族。那時候,中國人並不崇洋媚外,將漢族之外民族稱為胡族,看作外國人。盡管當時胡人武力強盛,但漢人文明程度高,骨子裏看不起他們。再者,李唐皇室自稱隴西名門後裔,而據陳寅恪先生考證,也有些來路不正。所以,在唐人眼裏最為高貴的門第未必就是皇室。

 那麽,博陵崔氏何以被列為天下第壹?崔姓,來源於姜姓,始祖為姜太公。姜太公助周武王滅商,分封於齊國,成為齊國首任國君。數傳至齊丁公時,有長子姜季子應即位,辭而不受,讓位於胞弟叔乙。叔乙繼位後,把崔邑(山東章丘壹帶)賞賜給季子作為食邑。從此,其子孫便在崔邑居住,後來又以崔為姓氏。崔氏得姓後,世代擔任齊國要職,為卿大夫世家之壹。無論朝代如何更叠,崔氏?自漢迄唐蜚聲延譽,甚盛益興,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範陽盧氏、太原王氏並為千年舊族?聞人達士先後相望也。?看過《 三國 演義》的人,都知道博陵有個崔州平。在三顧茅廬 故事 中,有劉備偶遇博陵崔州平情節,司馬徽向劉備舉薦當時賢士時,就提到諸葛亮的四個賢達密友,亦即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元直(徐庶)。博陵之所以有名,並非因為崔州平,而是博陵有著壹個歷經千年不衰的名門望族?博陵崔氏。這個家族自漢至宋,先後出了20多位宰相,、侍郎以上官員數以百計,詩人、文學家、書畫家不可勝數。與此同時,位居前茅的清河崔氏、滎陽鄭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太原王氏等名門也是人才輩出,精英薈萃。可以想見,這些名門閨秀也很出類拔萃,富有教養,品貌俱佳;要不然,達貴顯貴何以爭相與之聯姻?!

 毫無疑義,上述?五姓?豪門都是老牌貴族,在唐代始終是金字招牌,頗受世人青睞。唐太宗雖然以權謀私將李唐皇族列為天下第壹,但並未對其他老牌貴族進行實質性打壓。畢竟唐太宗出身於貴族,為人行事頗有貴族風範,在治國上倚重兩大貴族陣營。壹是關隴貴族集團,它是指籍貫位於陜西關中與甘肅隴山周圍的 軍事 集團,起源於西魏八柱國大。八柱國成員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世民曾祖父)、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楊堅嶽父),侯莫陳崇。他們分別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王朝。八柱國大及其部屬的後代,在唐初形成勢力強大的關隴貴族集團。陳寅恪先生指出此集團成員有兩大特征:?融治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唐初重用關隴貴族,被陳寅恪稱為?關中本位政策?。二是以名門望族為代表的士族。唐初大臣,要麽出自門第高貴的世家,要麽出自氣質高貴的文士。他們既富有聰明才智,又具有高尚品質。唐太宗是壹個寬宏大度而又英武睿智的君主,正是他領導文武兩大貴族集團對國家進行有效治理,從而開創了政治 清明 、軍事強盛、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貞觀之治?,譜寫了中國古代史上最為恢宏、華貴、強盛的篇章。

 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將政體分為民主、君主、專制三種,並指出各種政體的原則或動力:***和國需要品德、君主國需要榮譽,專制政體則需要恐怖。貞治時期政治,堪稱君主政體下的貴族政治,榮譽是其主要動力之壹。誠如孟德斯鳩所說:?在君主的、政治寬和的國家裏,權力受它的動力的限制,我的意思是說,受榮譽的限制,榮譽像壹個皇帝,統治著君主,又統治著人民。?對榮譽的珍愛與追求,可以使人變得高貴。唐太宗之所以成為從善如流的明君,魏征之所以成為直言敢諫的諍臣,房玄齡、杜如晦之所以成為經國濟民的賢相,李靖、李勣出將入相的能臣,也許在很大程度上源於榮譽的動力。

 在古代宗法社會,光耀門庭是極大的榮譽。光耀門庭的方式不外乎兩種,壹是通過自身努力提高門第,二是借助與名門聯姻優化組合。?崔、盧、李、鄭、王?五姓七宗乃歷經千年形成的名門望族,在唐代倍受世人尊崇,也是出乎情理之中。

唐代貴族的衰落

 然而,世間沒有長盛不衰的事物。隨著時事變遷,盛極壹時的關隴貴族集團與素負盛名的老牌貴族,都不能逃脫走向衰落的命運。

 關隴貴族集團,?其興也勃,其衰也忽。?進入唐高宗時期,關隴貴族代表人物長孫無忌曾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位,招致武則天忌恨。武則天掌權後,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壹壹逐出朝廷,流放到邊遠地區。?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權之後,逐漸破壞傳統之?關中本位政策?,以遂其 創業 垂統之野心。?(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關隴貴族集團(包括李唐宗室)幾經武則天排斥與清洗,逐漸遠離權力中心。?迄至唐玄宗之世,(關中本位政策)遂完全破壞無遺。?(同上)關隴軍事貴族,已然淡出歷史舞臺。

 同樣,老牌貴族也招致最高當局的打壓。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宰相李義府為其子向老牌貴族求婚遭到拒絕,便懷恨在心,故而唆使高宗發布詔書,限制名門貴族相互通婚:?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範陽盧子遷、盧渾、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等子孫,不得自為婚姻。?盡管如此,並不能禁止名門相互為婚。關鍵在於,?族望為時所尚,終不能禁,或載女竊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終不與異姓為婚。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婚家?,益自貴。?(《資治通鑒?唐紀十六》)

 可見,那些老牌貴族並沒屈服於皇權,依然恪守獨立、矜持與自尊。與此同時,他們的傲然自尊也得到上流社會的認同與羨慕。所以,皇帝的禁婚令,不僅沒有讓名門子女身價下跌,反而身價倍增。恰似現代某些書籍壹旦劃為禁書,反而更加吸引讀者,悄然暢銷,洛陽紙貴。

 不過,對老牌貴族沖擊最大的乃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首創於隋煬帝,唐初沿用這壹制度,作為選用官員的壹種途徑。武則天執政以後,進壹步改革科舉制度,將進士科作為選用文官的主渠道。於是,大批寒門子弟通過科舉進入體制內任職,極大地改變了官員隊伍的出身結構。?武後柄權,大崇文章之選,破格用人,於是進士之科成為全國幹進者競趨之鵠的。當時山東、江左之人民中,有雖工於文,但不預關中團體之故,致遭屏抑者,亦因此政治變革之際會,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楊隋及唐初將相舊家遂不得不為此新興階級所攘奪替代。?(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

 壹開始,習慣於門萌入仕的五姓貴族並不適應或不接受科舉入仕方式,所以頗為?吃虧?。?安史之亂?以後,唐朝中樞進行了重建,?五姓?貴族也主動參與科舉考試。如滎陽鄭氏,盛唐時鮮有入朝為相者,而自中唐起連續出現了10多位宰相或重臣,遂有?鄭半朝?之說。如清河崔氏,有唐壹代,***有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亂?前僅有2人,中唐後則有8人。如範陽盧氏,中唐起中進士者超過100人,這數字著實令人驚奇,因為唐代科舉進士考試不僅是最難的,而且錄取人數極少;《唐摭言》載:?聖唐有天下,垂二百年,登進士科者,三千余人。?名門世家之所以重新崛起,除了他們漸漸適應科舉制度之外,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良好的家學 教育 。

 總體看來,名門貴族在唐代始終引領風騷,頗受世人敬重,擁有大量粉絲。高宗、武後時宰相薛元超曾經感嘆說,他壹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娶上?五姓?中某個女子為妻。其實,薛家已屬著名?關中四姓?(韋、裴、柳、薛)之壹,也算是高級貴族,但仍然仰慕?五姓?頂級貴族。中晚唐時,唐文宗向宰相鄭覃求婚,希望他能把孫女嫁給皇太子,鄭覃卻婉言謝絕,居然把孫女許配給僅為九品官的崔某。唐文宗碰了軟釘子,感慨萬千:?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中晚唐以後,地方節度使(藩鎮)擁兵自重,形成軍閥割據格局。軍閥叛亂、黃巢造反,致使大唐王朝走向滅亡。從此,中國進入戰亂頻仍的五代十國時期。這是壹個極為黑暗的時代,?有槍便是草頭王?,兵痞流氓輪流坐莊。整個社會徹底崩潰,文明大廈已然坍塌,壹切依照叢林法則行事,殺人如切菜砍瓜。戰亂使生靈塗炭,世家貴族也不能幸免。曾經顯赫千年的?五姓?貴族招致沈重打擊,不僅有大量人員傷亡,而且家園與產業均慘遭破壞,他們引以為傲的貫冊譜系也流失或損毀。在這斯文掃地的時代,所有世家貴族都?無可奈何花落去?,與庶民壹樣茍全性命於亂世。從此,中華大地再沒有傲然獨立的世家貴族群體存在。

 宋代以後,國家選用官員主渠道是科舉制。科舉制無疑是偉大的創舉,它面向全社會招考人才,不問出身,只論水平。體現了公開、公正、公平,有利於促進社會流動與和諧。壹分為二地看,科舉制並非完美無缺,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局限於應該教育,禁錮人們的思想,不能塑造豐滿的人格,更不能造就精神貴族。宋代距唐代不遠,且宋太祖為後世統治者立下?不殺大臣?的遺訓,故而宋代政治較為寬厚,雖然宋代精神風貌不及唐代恢弘大氣,但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頗有士大夫節操。然而,到了明朝,皇權極為專制,大搞特務統治。如此條件下,經過科舉制取士,雖然也產生壹些真正的士大夫,但更多的是造就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他們盡管熟讀應試必備的孔孟聖賢書,但壹旦進入仕途,就將聖賢之言置之腦後,壹門心思追求升官發財。所以,這種應試教育多半是為了?稻粱謀?,容易造就偽君子真小人。有明壹代,政治極不清明,皇帝大多?不似人君?,臣子也缺乏士大夫精神。從明代皇帝都被加上壹大串神聖偉大的尊號來看,對皇帝的崇拜與吹捧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僅如此,就是皇帝所寵信的太監也會受到諸多大臣阿諛奉承,刻意討好?權閹?的大臣在明代比比皆是。魏忠賢權傾壹時,朝中大臣、封疆大吏紛紛向他獻媚,為之歌功頌德,建立生祠。魏忠賢所過之處,士大夫遮道拜伏,歡呼九千歲;不少朝臣爭相拜他為幹爹,竟然以當?權閹?義子為榮。卑躬屈膝,厚顏無恥,達到如此地步,簡直把天下讀書人臉面都丟盡了。這種境況,在唐代真是不可想象。

 中華貴族從唐末五代走向衰敗,終究是歷史的悲哀。隨著貴族世家的消散,貴族精神亦隨之斷流,永遠失去傳承。滿清王朝建立之後,盡管也曾出現過?八旗?貴族,但他們與唐代以前的世家貴族不可同日而語。?八旗?貴族發跡於遊牧部落,原本缺乏貴族文化底蘊,故而其子弟大多蛻變為紈絝子弟。隨著歲月流逝,這些紈絝子弟逐漸丟失祖宗具有驍勇善戰的氣概,取而代之的是貪圖享樂的習氣,熱衷於把玩鼻煙壺、鬥蟈蟈而已。

 反觀歐洲,其歷史雖然不及中國悠久,但各國王室與貴族基本上延續不斷。古代歐洲也有很多封建王國,但各國王權更叠主要在王室內部進行,很少出現別的家族改朝換代。即使發生政變或革命,皇室根基也未能徹底毀棄,尤其是那些有爵位與領地的貴族世代相傳,故而形成貴族文化傳統,其精髓即為貴族精神。

 歐洲貴族精神主要有兩大特點,壹是騎士精神,二是獨立精神與社會責任感。騎士是歐洲中世紀的壹種榮譽稱號,是戰鬥、忠誠、正義、榮耀的象征。騎士精神是指?對個人的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被壓迫者和被迫者犧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上的代表及作為和諧、和平與安慰的光輝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在 西方文化 傳統中,中世紀騎士精神對現代歐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它後來轉變為紳士風度,形成了現代歐洲人對於個人身份和榮譽的註重,對於風度、禮節和外表舉止的講究;對於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婦女的浪漫氣質的向往;以及恪守公開競賽,公平競爭的精神品質。獨立精神,主要體現為不依附任何勢力,保持人格獨立,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不盲從或屈服於外界的力量。社會責任感就是敢於擔當,追求正義與文明。

 需要說明的是,貴族精神不僅不鄙視或排斥平民精神,而且包含深切的平等意識。英國大哲人培根、大詩人拜倫、雪萊、法國大思想家伏爾泰、孟德斯鳩、托克維爾等出身貴族的精英,並沒有站在貴族立場上思考,也沒有追求貴族利益最大化,而是致力於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文明。意大利著名貴族美第奇家族,無疑為推動文藝復興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從某種意義上說,英國光榮革命 成功 得益於貴族的妥協,也只有英國這樣富有紳士精神的國度,才能率先確立憲政文明。

 盡管東西文化有很大差異,但人性本質上是相同的。中國唐代世家貴族與歐洲貴族在精神上有諸多相似之處,最根本的是都具有獨立人格、強烈自尊與高尚情操。唐代世家貴族之所以不仰慕權勢,敢於平視或俯視李唐皇室,就是因為具有如此高貴的精神品格。世家貴族的存在,無疑為唐代社會樹立了精神標桿,使得士大夫向往與追求貴族品位,力爭使自身與門第變得更為高貴。世家貴族的存在,對皇權也是壹種制衡,壹種道德與榮譽上的軟約束。所以,有唐壹代,雖然皇室對世家貴族進行過打壓,卻未曾使用下三濫手段。原因在於,李唐皇室也珍惜自身貴族的榮譽,不願以卑劣手段招致天下人不齒。武則天為了立威,曾經重用酷吏,運用下三濫手段打擊政敵,壹旦權力鞏固之後,便拋棄了酷吏,使用正人君子治國。

 明代以後,隨著專制統治日益深刻,貴族精神漸行漸遠,乃至銷聲匿跡。雖然權貴階層始終存在,但他們只有權力,而沒有高貴。之所以被稱為權貴,是社會缺乏精神信仰,只崇拜權力,只認為權力寶貴,只看到有權就有了壹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為了什麽?做官,追逐權力。為了追逐權力,他們挖空心思,不擇手段,什麽事情都能做出來,毫無做人原則,毫無道德底線。明代權貴嚴嵩即為此類典型,他的飛黃 騰達 關鍵取決於他的投機取巧與卑鄙齷齪。專制統治毒化人心,有毒的土壤裏,開不出 健康 的花朵。缺乏獨立人格與自尊精神,即為人的精神缺鈣,讓人顯現奴顏媚骨、寡廉鮮恥,君主會因此成為昏君、暴君,官員會成為因此貪官汙吏,民眾會因此成為愚民、暴民、刁民,而不能成為成熟的公民。如今流行壹種說法,以為中國人素質低,不適合搞西式民主。此話頗有道理,原因是漫長的專制扭曲了中國人的心靈與人格,不懂得正確行使民主權利。

猜妳喜歡:

1. 2016流行雕刻頭發圖片欣賞

2. 流行美發飾圖片

3. 2016美發流行發型圖片大全

4. 2017頭發流行什麽顏色

5. 2017流行新娘發型推薦大全

  • 上一篇:春節前買車真的很貴嗎?
  • 下一篇:青少年犯罪案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