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周易》中就有體現。日月易,正如陰陽。所以在中文裏,很容易變來變去。據說伏羲從天文、地理、自身、萬物中得到了靈感,創造了八卦。學者認為八卦中最基本的兩個符號陰陽,代表了男女的差異,反映了遠古先民的生殖崇拜。在這壹點上,陰陽的哲學意義就不那麽明顯了。
從五行學說的發展來看,早期人的思維水平只能從萬物中抽象出五行,而不能從多樣性中抽象出兩端的對立。後來人們的認識逐漸加深,不僅看到了五行,也認識到了得失、剝離和恢復的關系。這個過程是必然的,人們心中的陰陽概念也逐漸清晰。
後來中國的古代哲學發展出了陰陽二元範疇。在許多先秦典籍中,陰陽經常壹起使用。指氣的兩種狀態和兩種相反的情況或因素。古人用它們之間的對立來解釋地震等自然現象的成因,解釋日月的變化規律和戰爭。
值得註意的是,在先秦時期,陰陽調和理論就已經應用於中醫領域。晉襄公生病時,派人到秦國治病。秦醫生仔細診斷後認為,晉侯的病是因為對女人的貪欲。過度殷琦導致感冒,過度楊琪導致熱病。簡而言之,金候病是陰陽失調引起的。可見,此時陰陽已經與協調的概念聯系在壹起了。
老莊學派進壹步發揚了老祖宗留下的陰陽思想。老子說萬事萬物都有陰陽,也就是萬事萬物都有兩面性。莊子接著指出,情緒過高時,無論是大喜還是大悲,都會損傷體內的陰陽。如果兩氣相侵,就會損傷身體。他強調陰陽是為了追求陰陽之間的平衡。
後來他提出了陰陽調和的重要結論:?壹個是清凈,壹個是渾濁,壹個是陰陽調和。兩者之間的交流形成了和諧,於是事物產生了。?莊子在清濁對立中尋求陰陽和諧。這種和諧是通過慈悲達到的,壹切都離不開這個過程。
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現實決定了和諧是陰陽關系中最突出的方面。這種和諧的關系根植於傳統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制國家,中國在這壹歷史進程中的發展進程不同於西方國家。西方國家以家庭生產代替集體勞動,進入奴隸社會。但當時中國奴隸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並沒有顯著提高,當時奴隸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也沒有顯著提高。
所以,中國的奴隸社會是最發達的還是農耕文明。農業文明尤其依賴於水,因為充足和適當的灌溉是農作物豐收的重要條件。在日常生產活動和治水活動中,我們的祖先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到陰陽五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這是天人合壹思想萌芽的前兆。
在此基礎上,人們受到宗法制度的影響,認識到集體意識在政治和生產實踐中的重要性。在這些因素的協調下,和諧的概念產生了。《史記》只把音樂看作音符之間的和諧,從而尋求神人之間的和諧。天人合壹是壹種具有自身特點的思維方式,主要解決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
這三種關系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包括陰陽的關系。體現在人的剛性,人與人之間的陰陽,自然界。這種和諧思維不僅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統壹精神,也豐富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精神。
幾千年來,陰陽思想對我們的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中醫裏,人們認為人體與自然,以及人體的各個系統,應該保持壹種協調的狀態,如果不是。這意味著體內有疾病。所以中醫講究調節受損的生理機能,恢復陰陽平衡。
中國的古典美學也特別講究?中和?的美學基調。在聲樂中,和諧就是美,而在建築中,則強調對稱。這些都給人壹種莊嚴、肅穆、祥和的感覺,在美學上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