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在課程建設中貫徹“五育壹體”的理念

在課程建設中貫徹“五育壹體”的理念

在課程建設中貫徹“五育壹體”的理念

“五育合壹”的理念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壹是在“五育”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是在課程設置上進行了結構調整和優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了九年壹體化設計,將勞動課程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分離出來,美育、科學、信息技術等課程也進行了相應調整,使課程的整體結構和系統性明顯加強,保證了“五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落地。

三是加強了各學科課程的整合,突出了“五育融合”的價值追求:各學科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選取重要概念和主題內容,在保證學生基礎紮實的同時,培養其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涉及相同內容和主題的不同學科,應根據自身性質和教育價值,進行統籌規劃和分工協調,既保證各學科教育目標的實現,又體現課程間合作與融合的特點;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在加強學科間關聯性的同時,突出課程的綜合實施和課程整合教育的特點。

第四,各科課程標準突出“五育融合”的要求,通過學業質量標準的制定和實施,促進“五育融合”的實施。

新的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的壹個特點就是充滿了理想。是在分析判斷以往課程建設得失的基礎上,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的教育改革行動計劃。但現實與理想還有很大的距離,需要不斷的認識和實踐,才能逐步從現實課程走向理想課程。國家課程能否最優實施取決於學校情況、教學情況和學習情況。必須認真研究各學科的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並以此為基礎開發建設國家課程,將其轉化為適合本校師生的校本課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融入“五育合壹”的理念。

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從整體角度建設校本課程。以“五育融合”為特征的校本課程必須以“人”的培養為根本目標,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課程建設的核心。“五育”是為了便於理解和交流的簡潔表述。

壹方面,不能簡單地把學校課程分成相互獨立的五種形式,把德育交給政教處、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智育交給教務處、教研組長和學科老師,體育交給體育組和體育老師...分別組織實施;

另壹方面,要避免從字面上狹隘理解“五個教育”,讓其他類型的課程如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環境教育、生命健康知識教育各行其是。學校要明確教育目標,整體設置課程計劃,明確不同類型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及其獨特價值,開好各類課程,使這些課程從整體上支撐學生的全面發展。

其次,要註重系統思考,以整合為標準構建校本課程。在學科內部,很多知識都包含了“五育”的要素。教師要在深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五育”要求有機地融入課程目標;應著力探索跨學科的課程建設,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出發點,進行知識、能力、素質體系的校本建設,拓展課程內涵,提高教育質量;要積極推進“家庭-學校-社會”三位壹體育人建設,明確各自的教育職責和資源整合重點,形成緊密合作、互諒互讓、同心融合的新格局;要以系統的視角實踐融合教育,在教育目標上以公平和質量為融合核心,在學校教育時空上充分整合課程、環境、文化等因素,以及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努力實現教育資源上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三力融合”。

第三,加強流程再造,以路徑為切入點建設校本課程。

壹是牢記學校的教育目標,發揮教育目標的引領作用,使之真正成為辦學的使命和價值觀。

二是根據教育目標,以“五育融合”為理念,制定國家課程的校本開發建設方案,包括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目標,以及校本課程的開發重點、實施步驟和具體要求,既要體現課程的適宜性,又要突出課程的選擇性,還要體現課程的啟蒙性和包容性。

三是制定各級校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明確課程的具體內容、能力素養定位和“五育融合”方案,構建相應課程的框架和邏輯關系。

第四,課程內容的研發,除了充分利用教材外,還要依靠各種圖書資料、各種與學科相關的實驗設備和教具、網絡資源、虛擬實驗、課程專家和同行的學習經驗等。

第五,註重課程的實施。教師的教學活動是最具創造性的,是落實“五育合壹”理念和目標的關鍵。第六,加強課程評價。課程評價與課程建設應同步進行,這是對課程建設和課程實施質量進行診斷性反饋和強化改進的重要機制。

  • 上一篇:袁對小學數學評價稿的理解
  • 下一篇:墨水的五種顏色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