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壯族在飲食,服飾,習俗上各有什麽特點 要簡短點的

壯族在飲食,服飾,習俗上各有什麽特點 要簡短點的

1、飲食

壯族的飲食,在種植稻米的地區,喜食大米飯、大米粥,喜歡用糯米制成各種粽子、糍粑、糕餅等食品,愛食酸品。在山區以玉米、小米、薯類為主食。 壯族人都喜歡吃豬、雞、鴨、魚肉,有的地方喜歡吃蛇肉、魚生、豆腐圓等。壯族男子喜歡飲酒,並以酒招待客人。熱情好客,是壯族人民的良好品質。

2、服飾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比較素,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繡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3、習俗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壹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壹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壹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壹人,***吃壹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勺起壹羹,雙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忠。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並送到分手處。

擴展資料

壯族節日:

1、銅鼓節

東蘭縣隘洞、長樂鄉壹帶壯族傳統節日。分別在每年農歷正月初壹、十五、三十日舉行。屆時,各村的小夥子組成銅鼓隊,把銅鼓擡到村附近的高山頂上,懸於木架,首先擊鼓祭祖,然後進行擊銅鼓比賽。

2、蛙婆節

東蘭、南丹、天峨等縣壯族民間傳統節日。俗稱螞拐節。節期從農歷正月初壹至三十(有的地方至十五)日,以大村寨為單位或幾個村寨聯合舉行,有“請蛙婆”、“唱蛙婆”、“孝蛙婆”、“葬蛙婆”等祭祀儀式。

整個節日活動以贊頌蛙神給人間帶來雨水、保佑豐收的功績貫穿始終,為樂神娛伯歌舞盛會。人們把大年初壹找到的第壹只青蛙奉為神聖,抓獲此蛙者受到敬重和擁戴,並成為當年主持祭蛙儀式的首領。現代蛙婆節已演變成群眾娛樂節慶活動和歌會,故又有“螞歌會”之稱。

3、吃立節

龍州縣、憑祥市壹帶壯族民間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或“補過春節”。相傳在1894年春節即將來臨之際,法國侵略者進犯邊疆,為打擊侵略者,當地青壯年紛紛拿起武器,保衛家園,所以未能按時過春節。

正月三十日,出征的將士凱旋歸來,鄉親們殺雞宰羊,做糯米糍粑,盛情款待,歡慶勝利,補過春節,並相沿成俗。節日期間,人們舞獅子、耍龍燈,唱歌跳舞,熱鬧非凡。

4、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家具等。人們紛紛選購以備春耕。

5、藥王節

亦稱藥師節。壯族傳統節日。傳說藥王是壯醫藥神。他發現藥草,為人治病,還向眾人傳授種藥、采藥、治病的知識。昔時壯族地區各較大村寨都立有藥王廟,每年五月端午節祭祀藥王並進行采藥防病活動。

如桂北壹帶的壯族此日上山采回烏桕、田基黃、葫蘆茶、元寶草等草藥煮水洗澡。以為此舉可使皮膚光潔,不生疥瘡。靖西縣的壯族則在這天開設藥市,專賣各種草藥,買者踴躍。傳說此日之藥有特效。此外,各家各戶還包三角粽,在屋裏熬醋液,燒柚子皮,在門邊插艾草,以示驅邪逐疫。

百度百科-少數民族節日

百度百科-壯族習俗

百度百科-壯族服飾

百度百科-壯族飲食

  • 上一篇:在麗江古城旅遊,哪裏可以吃到好吃的?
  • 下一篇:您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麽,如何解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