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原彜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民族。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其人口為155萬,約占中國總人口的1.33%,是中國唯壹壹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少數民族。
在壯語中,姓叫“柱”,意思是房子。說明壯族“姓”的本義是指住在同壹個大房子裏的同壹個血緣群體的同壹個稱謂。
早期壯族的祖先沒有姓氏,是古代“百越”的壹個分支。秦末自立為“南越王”的趙佗,姓趙,卻是真正從河北遷到莊地區的中原人。根據各種姓氏詞典對“魏姓”的解釋,有壹個魏姓來源於漢姓。漢朝英雄韓信被殺後,蕭何秘密把後代送到南粵(今廣西、廣東),韓信後代以“衛”字為姓,以避禍。這是秦漢時期中原人遷居壯族地區的又壹例證,說明壯漢交流源遠流長。最早記載的壯族姓氏是《新唐書·南蠻傳》:“西元蠻(壯族的古稱),居光榮之南,屬廣西。擁有寧氏家族的人,同樣以傳承為榮。還有黃,他住在黃橙橙的山洞裏...天寶初,黃邊(強),與魏、周、農為敵,據十余州。”可見當時有黃,有寧,有韋伯斯特,有周,有農。習慣上以洞穴來命名這些大多數人群居的地區,稱為黃洞、東農洞、烏洞等。反映了這些姓氏與氏族、部落組織的密切關系。
壯族姓氏的來源有以下幾種:
(1)集會上給個姓。
根據壯族的民間傳說,其祖先沒有姓氏,部落首領聚集在壹個叫姜堰的地方約定姓氏。因為主人厲害,被提升為首領,以“黃”(皇帝)為姓。其余牛,以“莫”(牛)為姓;能獵鳥者,以“陸”(鳥)為姓。每個人都樂於有壹個姓氏。但當時給大家做飯殺牛的人,因為沒有姓,很生氣,拿著刀就往砧板上撞。主持人壹看,靈機壹動,給他起了姓“岑”(砧板)。
②以居住地為姓。
壯族的壹些姓氏與其生活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比如,壹個農民的姓,在漢語中是指耕種和種植,而壯語的意思是森林或茂密的樹木,即生活在森林中的人;甘姓,漢語意為甜,但壯語意為洞;譚的姓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說話,但壯語的意思是池塘,意思是住在水邊的人。
③以專業技能為姓。
前面提到的“莫”。在漢語中是“沒什麽”“沒有”的意思,在壯語中是黃牛的意思,是養牛的。藍姓在漢語中是指顏色,但在壯語中是指用竹子或藤條編織的籃子,可見其祖先擅長籃子編織。吳姓可能與祈福驅邪中的巫術有關。
④以原始圖騰崇拜為姓氏。
和其他民族壹樣,壯族的先民經歷了原始氏族社會,所以有些姓氏是從原始圖騰崇拜發展而來的。如龍姓,即源於古代對龍(鱷魚)的崇拜;馬姓,壯語意為狗,來源於對狗圖騰的崇拜。狗在古代壯族中的地位非常高,可能與西南各族傳說中的神狗盤瓠有關。另外,如呂姓,壯語為鳥,這與鳥的崇拜有關。
⑤受外族影響,尤其是吳越和漢族。
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壯族就屬於“百越”,秦漢時期又有漢族移民遷入壯族地區。比如前南越國王趙佗因為戰亂遷入莊區,必然會對莊姓文化產生壹定的影響。今天壯族的壹些漢族姓氏是漢文化影響的結果。這裏要註意的是,表面上看,有的壯姓和漢族姓氏壹樣,但在讀音和意義上有很大的區別。比如前面提到的“莫姓”(牛)、“呂姓”(鳥)、“馬姓”(狗)、“黃姓”(皇帝)都是例子。
今天的壯族以黃、魏、農、莫、岑等為主,多為地方官家。由於漢文化的影響,從世人對蠻夷的歧視,在他的族譜、宗譜或其他傳記中,很多從大陸遷來的漢人或英雄被列為祖先。說自己祖籍是中原。如岑氏在泗城稱岑仲舒為浙江余杭人。到了宋朝,他用狄青平定了儂高智,封了他的地。再比如南丹府的莫氏地方官,他自稱是唐開寶七年(974)的節度使。邵晨,誰發送了牙科學校,現在提供壹個表致敬,要求附件。《宋史》、《明史》和《地球的勝利》中都有明確的記載。但在莫在南丹地方官的族譜、碑刻、傳說中,都說他的祖先是宋代帝慶部的莫為訓,隨他來到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