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西方情人節逐漸占據主流,而中國傳統節日七夕卻被忽視,這不得不說是傳統文化的流失。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古代的情人節。是七夕還是元宵節?腦海裏會出現壹個大大的問號。
大家都知道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是四大傳統節日之壹。這兩個節日怎麽會混為壹談?
其實在古代社會,情人節更傾向於元宵節,七夕則是女兒節。
1.七夕是情人節還是女兒節?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慣性,人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七夕是古人慶祝的情人節。因為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都會在鵲橋相會,解除相思之苦。
宋代詩人秦觀的《鵲橋仙》被認為是最經典的七夕愛情故事;
“薄雲詭譎,飛星傳恨,韓隱壹路黑。金風遇玉露,必勝,但世間無數人。共同訴相思,柔情似水,相見恨晚如夢,當不忍睹橋路。兩個人的感情如果長久,還是會在的。”。
這個詞形容七夕上戀人之間的相思。
其實在古代社會,七夕也叫七姐妹節、女兒節、乞巧節等等。在節日之際,人們會向“七姐妹”獻祭,祈禱和許願,祈求技藝高超的藝術。
“乞巧”是中國情人節的傳統習俗。相傳古代女孩會在農歷七月初壹到七月的晚上在院子裏向織女星討巧。
這主要是因為“七姐妹”又稱七仙女,是天宮織女中的專家。當中國情人節到來時,古代婦女會乞求她教他們巧妙的技巧。
其實也可以叫“武功”,因為女孩子會穿針引線、蒸饅頭、剪紙、繡花等。,然後比較誰的手最好。
中國情人節是情人節的說法是後來流傳的,主要來源於牛郎織女的故事。因為他們的愛情不被天帝承認,每年只允許見壹次面,這壹天是農歷七月初七。
七夕之夜,他們穿過喜鵲搭的橋,來到橋中央,暢談心事。後來七夕和情人節融為壹體,壹直流傳到現代社會。
2.元宵節是壹個古老的情人節。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元宵節和情人節根本沒有聯系。
雖然這兩個節日的時間比較接近,但是元宵節表達的是家人團聚的感覺,而情人節則是戀人之間的曖昧。
既然七夕是古代社會的女兒節,不是情人節,那是元宵節嗎?
根據余光中的說法,元宵節是古代的情人節。作為文化學者,他的話還是比較可信的。他之所以敢提出這樣的事情,主要是因為古代社會的傳統習俗。
元宵節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與其他節日最大的不同是,它可能是為某個人而形成的。
如果從這壹點來分析,就可以知道元宵節不能算情人節。但從當地習俗來看,元宵節是年輕人表達彼此愛意的最佳時機。
這可以在辛棄疾的《玉案·袁Xi》中找到:
“東風夜花千樹。它吹下來,星星像雨。寶馬雕花車滿路香。鳳笛動,玉壺轉,魚龍舞通宵。飛蛾,雪,柳,金縷。笑聲漸漸消失了。在人群中尋找他。驀然回首,那人就在那裏,燈火闌珊。”。
這個詞描述的場景就是元宵節男女相會的場景。按照這個邏輯,我們可以知道,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元宵節。
這個時候,年輕的男女們會成群結隊地在元宵節見面,互相擠眉弄眼。這種感覺和這個詞描述的場景差不多。
從這個角度來說,把元宵節叫做情人節其實是壹件很自然的事情。
封建社會普遍實行宵禁制度,即熄燈後任何人不得外出。每個人都必須等到第二天,“開鑼鼓”響起後,才能出門。
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根本沒有夜生活,但壹年壹度的元宵節是個例外。即使是平時呆在家裏的閨房女子,也可以在這壹天看元宵,和心上人私會。
結論
中國情人節是女兒節很好理解,但相信很多人壹直對元宵節是情人節持懷疑態度。
在封建社會,正月十五解除宵禁,讓市民可以自由娛樂,青年男女也可以約會,所以元宵更像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