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

如何評價中國古代的小農經濟?

中國的小農經濟,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壹種規模小,生產方式和工具簡單落後,生產收入低的經濟形式。它是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基本生產方式。其特點主要包括:

第壹,家庭是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

僅供個人使用的手工工具,決定了小農經濟是以個體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壹家五口治百畝地”的經濟形式。個體農戶在其家庭的協助下,獨立完成主要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壹般不需要外部合作,屬於個體勞動性質。因為生產限於家庭勞動力,農民耕種的土地限於全家能耕種的面積,經營規模小。農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為了維持溫飽,努力改進耕作技術,盡可能多地獲取產品,為我國農業集約化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結合。

以家庭為生活單位,農民的生產通常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男耕女織”的經濟形式。人們在地裏幹活充其量是解決壹家人的吃飯,卻沒有衣服穿,這就有了產生壹個家庭副業家庭手工業的必然性。因此,人們在閑暇之余,在家裏進行簡單的手工業生產,解決壹個家庭的衣食問題。比如大家熟知的黃梅戲《神仙眷侶》中“夫妻雙雙歸家”唱道:“妳耕田我織布,妳挑水我澆園。”白居易《朱陳村》中“梭子吱吱,牛驢繞。女人在水裏,男人在山上領工資。”這些話反映了“男耕女織”安居樂業的經濟生活場景。農民在經營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的同時,還經營家庭畜牧業、瓜果種植、布帛亞麻等家庭副業,以滿足其他生活需要和納稅。

第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於自我消費或納稅,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在小農經濟下,農民在自己有限而貧瘠的土地上辛勤生產壹年的產品,是為了滿足自己基本的溫飽,以及繳納國家稅收,基本沒有剩余用於商品交換。“春耕夏雲,秋收冬儲,春不避塵,夏不避熱,秋不避雨,冬不避寒凍。四點之間,死的那天休息。(《西漢·論妳的粟》)是對農民長年勞作的描寫;“且私遣問安,吊死,養孤兒。這是農民自給自足生活的真實寫照。農民的產品只有在風調雨順有壹定剩余時才會在市場上出售,所以小農經濟是自給自足的。

第四,穩定與脆弱。

小農經濟下,農民擁有壹定的土地和簡單的生產資料,有生產的積極性,可以在相對貧瘠的自然條件下生存和繁衍;因為它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所以通過勤儉節約很容易達到生產和消費的平衡。壹個農民只要不太懶,只要壹年不發生旱澇災害,只要家裏不發生重大疾病等意外,就能豐衣足食,所以小農經濟有穩定的壹面。但由於經營規模小,缺乏積累和儲備的能力,在封建國家自然災害嚴重、賦役繁重、商人和高利貸者剝削、封建地主兼並的條件下,大多數農民家庭會陷入貧困、失去土地或破產流亡。因此,小農經濟是非常不穩定和脆弱的。如西漢《論貴粟》中說“勤勞如是,猶遭水旱,急且暴,時有收。有人賣壹半,死人拿雙倍利息。所以就有那些賣農田房子,賣孩子的來為自己的責任買單。”這充分說明了小農經濟在天災人禍面前的脆弱性。

第五,封閉落後。

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使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除了鹽和鐵,他們壹般不需要外求,生活相對穩定。他們可以壹輩子不與外界接觸,定居搬遷,安於長樂。因此,小農經濟下,農民生活封閉,與外界交流少,缺乏進取和憂患意識,偷安,缺乏競爭意識,意識和思維方式狹隘,落後。“家家守村業,頭白不出門。生是村中人,死是村中塵。(——白居易《朱陳村》)反映了小農經濟的封閉性和落後性。

第六,它是國家賦稅和徭役的主要承擔者,是封建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

小農經濟是封建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農民是國家稅收的主要承擔者,是國家徭役和兵役的根本保證,所以小農的穩定就是國家的穩定,小農的繁榮就是國家的繁榮。小農經濟的興衰關系到封建經濟的繁榮和封建政權的安危。在封建王朝初期,明朝皇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註重保護小農經濟和農業生產。比如西漢初年“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始於漢高祖“免徭役若幹年”...減少地租、十五稅和壹稅;文景帝減租的時候交了三十塊錢的稅,甚至十幾年都不收地租。結果是“國富民強”。唐初實行均田制和調租制,保證農民有壹定數量的土地用於農業生產,保證農民的生產時間,鼓勵農民在農桑上上課,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盛世,如“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 上一篇:關於創新的高三作文題目
  • 下一篇:如何申請非遺傳承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