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義輕利只是先秦儒家對君子人格的要求,但後人基本上把重義輕利等同於先秦儒家的義利觀。這主要有三個原因。壹、先秦儒學的思想根源和主題至於先秦儒學的根源,北京大學教授陳來認為:“孔子和早期儒學的思想文化氣質與西周文化及其走向密切相關。西周開始塑造壹種相對穩定的精神氣質,具體表現為尊德重民的政治文化、孝悌親民的倫理文化、禮樂溫柔的文化、天人合壹的存在信仰、遠神親民的人文取向。所以儒家思想是中華文明早期以來文化本身發展的產物,體現了三代傳承的傳統及其教養的精神氣質。”先秦儒家吸收了三代文化,即周公的禮樂倫理思想,並遵循其得失。因此,先秦儒家重視道德倫理的傾向,可以從其思想根源上看出來。《淮南子·要略》也有相同的看法:“孔子行成康之道,敘周公之訓,以教七十子,令其衣冠,修其書,何以為儒之學生?”可見,先秦儒家之學是在繼承周公君權這壹文官政治傳統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整個周聞和周道都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根源。先秦時期關於儒家思想主題的有影響的觀點有:《史記·太史公列傳》:“儒生以六藝為法,六藝傳世千萬,故過去不能學,那些年也不能學。所以他們說自己有知識,想要的少,努力工作,得到的工作少。夫若列君臣之禮,夫妻之差,雖百家不換。”可見《史記》強調從“六藝”和禮來理解儒學,對後世影響很大。《漢書·藝文誌》雲:“儒者出司徒官職,助民以陰陽開悟。徜徉於六經,講究仁義之際,先人所述堯舜,憲章武文,大師仲尼,重其言,以道為上。”這種說法影響極大,現加以闡述。所謂幫人守陰陽,是指主持和參加各種國家祭祀活動。從孔子開始,儒家就壹直非常重視祭祀問題。孔子“重人、食、喪、祭。”先秦儒家為什麽重視祭祀儀式?“祭品也是滿滿的敬佩。”“萬物以天為基,人以祖為基。故無愧於神,郊祀亦反。”在祭祀中,可以提高普通人的道德修養。“慎而追遠,民德厚矣。”所謂扶君開悟,是指以儒家倫理輔助君主治理國家,教育人民。先秦儒家歷來主張以仁者治國。但是,要達到政治清明,沒有正確的啟蒙是不可能的。所謂啟蒙,就是通過辦學,給學生自己做人、當政府的道學,然後通過治國或教書的學生,向世人宣揚道德規範。所謂六經流蕩,就是儒家以六經、詩、書、禮、樂、易經、春秋來教人,六經都貫穿了先秦儒家的道德命題。所謂重視仁義,就是儒家的基本教義是仁義,先秦儒家的壹切行動都是圍繞仁義展開的。沒有仁義,就沒有儒家。從先秦儒家的思想根源和主題可以看出,先秦儒家本身就強調道德在治國和個人修養中的作用,這是後世將義與利等同起來的重要原因。第二,歷史對先秦儒家義利觀走向的影響。先秦儒家時代,墨子曾說:“國相攻,家相篡,民相盜。君臣不忠,父子不孝,兄弟不睦。”強者必弱,眾將劫寡。“春秋之禮壞,戰國之爭,政治黑暗,倫理顛倒,秩序混亂,道德淪喪,皆亂。社會不安定的壹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統治者牽著野獸吃人,他們註重的是從上到下的利益。先秦儒家的義利觀特別強調,它作為統治階級的治國方略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統治階級就是其中之壹。其次,由於先秦儒家本身就非常重視道德,強調道德,這些無疑非常符合統治者的胃口,所以以德服人、王道、以德育人的思想成為中國歷代君王治國的永恒座右銘。中國的國王采用了利用政治權力從上到下傳播儒家義利觀的思想。重義輕利的觀念之所以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上壹直處於主導地位,與歷代君王的這種治國方式是分不開的。此外,由於對儒家思想的排他性推崇,科舉考試大多以儒家經典為依據,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得到了廣泛傳播。大多數知識分子思想得到規範,逐漸認同並自覺運用先秦儒家倡導的義利觀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將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作為道德理想來追求。而且,著名儒家在宣傳先秦儒家學說時,總是強調對道德的重視。此外,他們的行為高尚而高尚,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模仿。因此,重義輕利逐漸等同於先秦儒家的義利觀。第三,先義後利與先義後利的邏輯關系先秦儒家提倡先義後利,但不等於先義後利。有兩種情況:壹是邏輯優先,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追求個人的正當利益;壹是事實優先,即具有實際積極意義的行為,在追求自身合法利益之前,先給他人帶來利益。重義輕利,是指在每壹個行為中,實用的義和積極的義是第壹位的,為了利益只滿足基本的物質需求。所以,重義輕利和重義輕利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理論界有人認為先秦儒家有重義輕利的觀點,因此得出先秦儒家重義輕利的結論是錯誤的。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簡單地說先秦儒家的義利觀是重義輕利是不準確的,重A輕B的表述往往意味著肯定A輕B,重義輕利意味著肯定正義而不加以界定,這顯然與先秦儒家思想不符。先秦儒家對義利關系的正確處理應該是:反對唯利的小人,重視重利而不棄義或義利並重的常人,崇尚重義輕利的君子,追求無私的聖人。當然,要反對小人唯利是圖,危害社會。在普通人當中,從事生產,為社會正常運轉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當然要重視利潤。普通人的道德修養很難達到聖人,聖人只能算是個人道德修養的最理想狀態,而君子人格只是介於普通人和聖人之間,並不崇高實用,重義輕利才是道德實踐的主體。只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是可以實現的,所以應該提倡。來源:大東方。
上一篇:如何改善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下一篇:孔子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