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導,男,1979年6月出生於山東青島。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師從美學家葉朗先生。現為中國戲劇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教師,講授中西美學、文化介紹、論文寫作等課程。他還是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所的副主任,並主持了壹系列的壹般性講座。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包括《中國美學通史·先秦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中文名:孫導
出生地:山東省青島市
出生日期:1979 65438+10月
職業:教師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代表作:中國先秦美學通史卷
個人簡介
2012至今,中國戲劇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講師,跨文化交流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學術領域有:中國美學、美學基礎理論、價值觀與信仰、跨文化傳播、審美教育學等。,旨在探討中西文化的比較與融合以及傳統思維與價值觀的當代轉型。
學習和工作經歷介紹
2013起,中國戲劇學院跨文化傳播與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組織並主持每周壹次的“文化傳播與交流大講堂”。《百家講壇》立足於美學、藝術、文化交流、文化管理等領域,旨在拓寬觀眾的學術文化視野,加強學術與實踐的跨學科交流與互動,促進文化研究與傳播。
2065 438+2002年9月,中國戲劇學院。中國戲劇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教師。講座:西方哲學、中國文化史、東方文化研究、中西美學與文化、畢業論文寫作等。
2011-2012,北京大學。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行政和學術工作。行政:在中心主任的指導下,負責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的活動組織、網站建設、媒體推廣等工作。學術方面:承擔學術研究,維護學術交流平臺。
2009-2011,首都師範大學。2009年進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開展博士後研究(共同導師:王德勝教授),課題為“中國古代藝術的人文基礎”,研究先秦時期儒道經典的人文內涵及其對中國藝術觀念的影響。2011年8月,博士後出站。
北京大學,2003-2009。2003年進入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專業為美學。2005年師從著名美學家葉朗教授,學習美學原理和中國美學。2009年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畢業。博士論文題目:《溫柏·李逸:君子人格與秩序重建》,探討禮樂文化作為美育在塑造君子人格、重建社會秩序中的意義。在北大學習期間,我和其他同窗壹起學習了中醫理論、太極拳、儒道經典,並組織參加了相關讀書會。
我在老家青島讀小學中學,1997到2001在青島大學讀書,文學學士。
學術工作和成就
2018 11,《不同文化核心中的差異與交流》壹文,社科學報1631,2011,第6版。
2018年7月,文章《為什麽虛構的作品還需要“真實”》,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07版。
2018年4月《青年審美文化復興傳統藝術》壹文,《人民日報》2018年4月14版。
2018年3月論文《美感與信仰的百年互惠關系——論“以美育代宗教”的隱性預設》,《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8,第25-29頁。
2018年2月論文《形、神與氣象:心的類型論及其當代意義》,《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2018,pp.151-159。
2018年10月論文《自拍、彈幕與支持:美學理論在“帶寬革命”中的新問題》《美與時代(下)》,第1期,2018,46-49頁。
2017 12,《生生不息:葉朗的中國美學研究之路》,藝術觀察,2017,第12期,132-133。
2017年7月,活動受邀參加意大利馬切拉塔歌劇節系列文化活動,在馬塞拉塔大學人文學院為師生進行中國歌劇和中國文化的英文講座,在馬切拉塔歌劇節開幕式和小型研討會上作為對話嘉賓與意大利學者對話“戲劇藝術與文化交流”,最後采訪馬切拉塔孔子學院中國誌願者。
2017年6月論文《感受形象:為美的社會性找回靈魂》,《北方工業大學學報》第3期,2017,第59-65頁。
2016年7月《國產奇幻電影開始提倡人性反思》壹文,《人民論壇》第7期,2016,第132-134頁。
2016年7月論文《美,中西哲學在深處相遇——張世英教授訪談錄》,《文藝研究》第7期,2016,第75-84頁。
2065,438+06,論文《張世英“萬物壹體”論的美學意蘊》,《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7期,2065,438+06,第60-65頁。
2016年2月《大眾文藝價值的發掘與贊美——以《火中涅槃》等三部影視作品為例》壹文,《人民日報》2016年2月26日第24版。
2014 12,《美,意義建構價值觀》壹文,《人民日報》,2014 12 5,第24版。
2014年8月,《價值整合的文化標準》講座,人民論壇讀書會(第25期)。
2014年6月《歷史題材意義的回歸》壹文,《人民日報》2014年6月3日13版。
2065438+2004年6月,專著《中國美學通史先秦卷》、《中國美學通史清卷》(第三作者)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是孫濤參與教育部重大項目“中國美學通史”(06JJD760003)的成果。
2013,11,組織並主持中國戲劇學院國際文化交流系“文化交流與傳播大講堂”系列講座。
2013 1月,論文《壹位睿智的當代紳士——葉朗先生簡介》,傳記文學2013第1期。
2012至今,為《北京社會科學年鑒》撰寫北京美學研究發展報告。
2012年6月,與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峰教授共同主持第壹期北京大學-夏威夷大學Uehiro基金會美學暑期學校,組織來自北京各高校和研究機構的24名博士生、碩士生和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的安樂哲、唐克基教授,圍繞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席勒美育書信》、《中國的《中庸》和《莊子》展開研討會。
2065438年6月至2002年6月,以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研究員身份赴法國巴黎,與杜曉真教授、盧秉安女士合作整理法裔藝術家熊秉明先生手稿,期間參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
2011年8月任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協調組織美學與藝術沙龍,學術網站改版。協助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主持人葉朗研究“國家文化戰略”子課題內容:基於新時代環境的文化建設、價值取向與對外文化戰略。
2011年2月論文《文》、《武》、《象》與中國藝術的人文探源》,《船山學刊》第2期,2011。
2065 438+00 6月5438+00:論文《藝術研究中如何“與歷史討論?”,文藝研究,第2期,2010。
2010年8月:負責2018世界美學大會的宣傳工作,撰寫新聞稿和學術總結,為光明日報相關欄目撰寫會議報道,協助組織新聞發布會、學術采訪和議程報道。論文《提升人生境界與“大美育”》,文學爭鳴,2010,16。
2010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中國哲學形而上學與認識論”國際年會,發表論文《遺忘與審美體驗:道家認識論的藝術維度》。
2010 1月論文與葉朗合作撰寫《開放、吸納與對話:中國美學與文藝60年》,收錄於《北大視野:新中國60年學術變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438年6月+2009年10月,通過博士答辯,提交學位論文《溫柏·李逸:君子人格與秩序重建》,保存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位論文室。
2007年秋,擔任葉朗教授公共選修課《美學原理》的助教,協助超星數字圖書館課程視頻采集。
2007年夏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無黨派界)赴湖南調研文化產業發展和“走出去”戰略實施情況。邀請孫濤作為研究員陪同來湘,協助CPPCC工作人員撰寫調研報告和大會發言,分析流行藝術、流行文化(涉及劇場演出、動漫、影視、旅遊等領域)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及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提升“軟實力”的角度進行文化產業運作。
2006年,他與彭峰教授合作翻譯了美學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生活是美學:審美體驗與生活藝術》(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壹書中關於波普藝術和身體內省的部分章節。
散文隨筆
2019,1月,看到年貨節“人倫”的變化,社科學報,1643,2019,1,第6版。
2018年2月,《藝考:大學教師人才基礎教育》,《南方周末》,2018,14年2月。
2018 1月,“賈迎春的人生為什麽苦?”,南方周末,2018 1.4天。
2017,12,《人近中年,不追風》,《南方周末》,2017,12,14。
may 2065 438+07“為什麽說‘人不如天’?”,社科學報,5月17,2011。
2065438+2007年3月,“做人”還是“為自己”?南方周末,3月28日,2017。
2017年3月,文藝引導要尊重市場和民意,人民論壇網,2017年3月20日。
2017 1月,為什麽相信善惡有報?“,南方周末,2017 65438+10月12。
2016 11月,離理想的學術普及還有多遠?讀書,2016 11。
2016 11月,《國產電影的三觀與瓶頸》,南方周末,2016 1月17日。
2016,10《君子不是工具》:做壹個自由職業者,南方周末,2016,10。
2016,10,《評電影:越想描寫靈魂》,人民日報,2016,10,11。
2065438+2006年9月“中產階級,煩惱從何而來?”南方周末,9月30日,2016。
2016九月,詩不必遠,南方周末,2016九月22日。
9月2016,不要誤解中庸之道,南方周末,9月2016,16。
2016年9月大學生活勇敢做自己南方周末2016年9月8日。
2016年8月,《物質追求》與生存憂慮》,《南方周末》,2016 18年8月。
2016年5月“多管閑事”的文化不適應現代社會,社科學報,第6版,2016年5月26日。
2015年4月《藝考不要被功利綁架》,《人民日報》2015年4月24日。
2014 13,職業道德中的義利之辨,中國青年報,2014 13。
社會工作的壹部分
2005-2013,北京大學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參與《北京大學中醫學》(城市出版社,2009年)修訂和《未命名醫學詞》(北京大學內部學報,2011)編輯。
2005年在北大附中文化公選課擔任誌願者(壹學期),為高三學生講解中國思想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