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過去寫過很多雙相情感障礙相關的文章和建議,現在再次提煉,總結10點,希望能恢復家長和患者的理性和信心,找到自己康復的路線圖。
上周推出的最後壹集已經闡述了前三點,即:
點1,被診斷為雙相障礙不壹定是雙相障礙。
二、孩子屬於哪種“雙相”?
第三,很容易和“雙相”或者* * *的問題混淆。
本文繼續總結其他七點,主要涉及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治療和復學話題。
01,重點是不吃藥。
第四,不管孩子屬於哪種雙相情感障礙,如果想要達到真正的快速康復,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家庭治療。
為什麽這麽說?
首先,這涉及到癥狀背後的心理根源。基於多年的多學科診療(MDT),特別是深度催眠狀態下病理記憶修復技術(TPMIH)的大量實踐,我們發現雙相情感障礙的主要病因是心理社會因素,心理根源是以疊加心理創傷為主的病理記憶,輔以病理積極情緒體驗。
這些病理記憶很多來自患者的出身家庭,主要是父母教育方法不正確。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這壹點,很可能會繼續傷害孩子。
其次,涉及到青少年患者的康復環境。青春期患者仍然缺乏經濟獨立,壹般與父母同住,尤其是輟學後。即使要住院,也還是需要在病情最關鍵的階段後,回到家庭環境中。
因此,患者的家庭氛圍是否溫馨包容,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尤其是父母是否做出了積極的改變,努力改善親子關系,對患者能否加速康復,病情持續穩定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
那麽如何實現有效的家庭治療呢?主要有兩種方式。
首先是醫療機構精神科提供的臨床心理治療,或者心理咨詢機構提供的家庭治療。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有專業人士的指導,有壹定的治療方案和步驟,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和配合,省去了家長的壹些麻煩和精力。
但這種方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國內真正高水平的、非常專業的家庭治療資源其實是稀缺的,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同時滿足既適合、可靠又負擔得起。
而且家庭治療涉及心理學理論,雙相情感障礙背後的心理根源被主流心理學理論所知甚少,缺乏針對性,因此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治療自然缺乏針對性。
而且目前主流的家庭治療離不開相關的心理學理論,但是這些心理學理論對雙相情感障礙背後的心理根源缺乏了解和針對性。那麽在此基礎上的家庭治療自然缺乏針對性。
比如,即使是近年來在發達國家備受關註的基於主流認知行為治療(CBT)和基於辯證行為治療(DBT)的家庭治療,很多心理治療師/咨詢師對家庭關系的理解並不深刻,對雙相情感障礙癥狀背後的家庭教育也知之甚少。
至於以精神分析治療為基礎的家庭治療,風險更大,很可能增加孩子對父母的敵意,惡化家庭關系。
所以,這種做法雖然看似省事,但最終找到的家庭治療很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可能讓患者和家長失望。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避免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和二次傷害。
另壹種方法是父母自己進行家庭治療。這個前提是家長能夠接受我們對雙相情感障礙的突破性發現和認識,積極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
具體來說,父母加強自我反思、改變和提升,能夠感知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不良的夫妻關系對孩子產生了負面影響。然後用實際行動真誠地向孩子道歉,改變妳和家人的相處方式。
如果家長能做到這壹點,孩子的病情會明顯緩解。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家長完全可以自己把握的康復因素。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康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或心理咨詢師身上。
02、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哪個先來?
第五,最適合的康復路線是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輔以物理治療和運動治療。這是最經濟最適合大多數人的方案。
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青少年患者病情壹般比較復雜,單獨壹種治療往往效果不好。即使是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傳統精神病學,現在也越來越強調綜合幹預。
所以,如果條件允許,孩子願意接受,家長可以從這些方面入手,多管齊下,加快康復。
第六,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藥物治療是基礎,心理治療要在此基礎上進行。
圖片來自網絡。
有些讀者可能會疑惑,何主任,您不是壹直強調雙相情感障礙的主要來源是心理社會因素嗎,為什麽反而是藥物治療為基礎呢?藥物治療比心理治療更有效嗎?
其實有兩個原因。第壹,目前主流的心理治療學校效率比較低,很難快速穩定更復雜的病情。即使是循證醫學支持的認知行為療法和正念療法,往往也需要持續至少幾個月,而且效果不穩定。
至於精神分析,我就更不推薦了。很多家長跟我們說,孩子得病後,親子關系尚可,或者還是信任父母中的壹方。壹些孩子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療後,對父母產生敵意,甚至對父母有暴力攻擊行為,親子關系嚴重惡化。
這不僅不利於青少年患者的康復。如果原診斷是抑郁癥,當醫生聽到孩子在家打父母,很容易把這理解為躁狂發作,進而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這樣壹來,孩子就成了所謂的“重度精神病”。
另壹個主流心理治療流派人本主義的思想是可取的,但起效更慢,更需要患者的生命感知和體驗,不適合青少年患者。
第二個原因是心理治療/咨詢本身是有壹些前提條件的,要求患者有相對穩定的情緒,相對理性的認知,能夠與人有效的交談。
如果患者情緒波動劇烈,自我封閉嚴重,甚至有明顯的精神病癥狀,壹般的心理治療/咨詢很難見效。
所以,並不是說藥物治療比心理治療更“厲害”,更“激進”;是因為相對於現在壹般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專業的藥物治療更快,更經濟,更容易獲得,對患者和家長的要求也更低。
我們的臨床晴天心理幹預,尤其是基於多學科診療模式(MDT)的深度催眠狀態下的心理幹預,雖然我們認為它比精神藥物治療更高效、更徹底,但目前其可重復性較低,大多數家庭難以獲得,但並不是首選。而且,即使要接受我們的心理幹預,壹般情況下也需要先接受藥物治療,尤其是情緒極不穩定的患者。
但是,家長可以從我們分享的心理心理學知識中了解更多,避免恐懼,增強康復信心,改善家庭關系,幫助孩子快速康復。
所以大家要避免對精神類藥物的盲目排斥和恐懼。如果孩子願意接受,吸毒是康復路上的基礎。
當然,在孩子服藥前,家長要提前了解藥物常見的副作用,如嗜睡、肥胖、記憶力和註意力暫時下降等,做好心理應對和現實準備,減少藥物副作用的負面影響,減少孩子的情緒波動。
第七,在物理治療方面,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適用於大多數患者,但對電驚厥治療(ECT)要謹慎。
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是壹種副作用少的輔助療法,可以從整體上增強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的療效,加速康復。有興趣有條件的家庭可以考慮壹下。但是壹定要選擇權威的醫療機構和有經驗的操作者。
另壹種常見的物理療法是電休克療法(ECT)。這不是輔助治療,而是病情危重、緊急、藥物治療效果不好時的主要治療。
目前大部分醫院都具備“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條件,或稱“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治療,這大大減輕了他們的痛苦。
大部分患者接受改良電休克治療後,病情會迅速緩解,情緒會有所好轉,效果立竿見影。但是妳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病就能治好,這個效果是有時間限制的。
電驚厥治療的生物學機制尚不清楚,但我們在短時間內分析了它的主要“副作用”——記憶障礙。許多患者表示,接受這種治療後,他們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有模糊的印象。
從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角度,我們認為這很可能是電休克治療有效的機制之壹。導致記憶提取功能“失效”,使患者所受的心理創傷難以激活和記憶,情緒癥狀減輕。
但是,這種“失敗”是暫時的,只能持續幾個星期到2、3個月。隨著記憶功能的恢復,患者的心理創傷會很容易再次被激活,情緒癥狀會反復出現。
所以電休克治療更多的是緩解燃眉之急。生效後,藥效更持久的專業規範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壹定要跟上,家庭關系和親子關系壹定要快速改善。
03.復學前的必要準備。
第八,運動療法要在孩子病情穩定,願意且心甘情願的前提下進行。
大概是受很多社會新聞“跑步治好了抑郁癥”“跑馬拉松治好了抑郁癥”的影響。很多家長都很關心運動療法這個話題,很容易把這個方法想象的太簡單。
圖片來自網絡。
因此,必須指出,主要通過運動來治愈抑郁癥和雙相情感障礙是不現實的。病情嚴重時,不宜采取運動療法;最好等到孩子病情明顯緩解,情緒總體穩定,認知更加理性,親子關系明顯改善後,家長再指導孩子開始鍛煉。
而且壹定要根據孩子的意願和喜好,選擇適合孩子的運動方式,不要執著,不要跑。而且在孩子還沒有恢復之前,不宜在運動中設定目標,以免增加心理壓力,反而可能會增加情緒波動。
對於過去被別人欺負過,性格內向,身體虛弱的年輕患者,我們強烈建議家長要引導孩子強身健體。如果身體可以承受,他們甚至可以考慮去上跆拳道、拳擊等課程。
這不僅是壹種運動療法,還能幫助這些孩子增強體質,增加自我保護和反擊能力,恢復壹些自信心。某種程度上可以部分治愈過去所受的心理創傷。
第九點:家長不要太糾結於現階段孩子的壹些不良生活習慣,用力過猛。
沈迷電子遊戲,晝夜作息顛倒,愛網購,整天呆在室內,房間裏亂七八糟...在很多家長看來,青少年患者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幾乎都是壞習慣。
特別是對於打遊戲和倒立,很多家長都接受不了。“孩子是不是上網成癮了?”“就算不能上學,連規律作息都做不到。成何體統?”
其實在這個階段,生活中的這些壞習慣都是“小問題”。家長不需要太嚴厲,太焦慮。他們要適當降低要求,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要和孩子吵架、頂撞。
比如孩子愛打遊戲,愛上網,這幾乎是年輕患者唯壹的減壓手段,是他們可以暫時得到休息的地方;也是他們在害怕現實社會交往的情況下,與外界接觸的唯壹途徑。如果這條路不通,他們很容易精神崩潰,甚至自殺。
再比如作息紊亂,睡懶覺,和深夜上網有關。只要孩子有相對充足的睡眠時間,家長就不必過於擔心。
這些問題不是要解決的,而是要逐步有策略地改善的。目前最重要的是緩解孩子的情緒癥狀,改善親子關系,消除學習障礙,然後逐步和孩子討論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有益的活動。
當然,適度的包容不代表沒有底線。孩子不能以自殺為目的傷害自己、父母和他人,不能讓病情發展而不接受規範治療。這是不可觸碰的底線。
隨著孩子病情的不斷好轉,親子關系越來越親密,家長可以理性平和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相關的行為底線也可以逐步提高。
說到消除學習障礙,這是我們總結的最後壹點。
10點,家長壹定要掌握學習障礙的知識,在孩子休學期間抓緊時間解決這個問題,避免不能返校,導致病情復發甚至加重!
許多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青少年伴有嚴重的學習障礙,表現為註意力難以集中、上課無法集中、無法閱讀;有的甚至壹提到學習和學校就感到焦慮和害怕,說自己根本不想上學,被父母送到學校後就驚恐發作!
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讓孩子休學是明智的。青少年首先要擺脫對自己造成強烈負面刺激的校園和學習環境,穩定自己的情緒。否則很可能不堪重負,釀成悲劇。
所以很多孩子放學後不久在家,結合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情緒癥狀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休息基本正常,甚至可以和父母有說有笑。家長認為孩子終於好了,復學沒有問題。很多青少年患者可能也是這麽想的。
然而事與願違,部分年輕患者返校並不順利,信心嚴重受挫,情緒再次波動甚至惡化。在隨訪的時候,自然會被精神科醫生認為是復發。
這不僅可能需要再次休學,而且無法重返學校將對孩子造成重大打擊。病情加重後,他們往往需要住院治療,增加藥物種類和劑量,甚至接受電休克治療。
所以,如果孩子輟學後情緒有所好轉,這自然是好事;但是,家長壹定不能掉以輕心。他們必須利用好這個時間窗口,盡可能修復癥狀背後的心理創傷,尤其是想辦法緩解孩子的學習障礙,為重返校園打好基礎。
壹般來說,當孩子在家自習、上輔導班,情緒相對平靜,能夠學習的時候,就初步做好了復學的準備。
如果孩子沒有這個條件,家長不要對重返學校和學習過於焦慮和著急;我們要有時間思維的意識,從生命的高度和長度理性對待當前的挫折和落後,繼續積極改變現狀。
以上是孩子確診雙相後,家長需要註意的10點;主要目的是為家長提供壹個理性、科學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或者至少幫助家長減少焦慮和恐懼,恢復壹定的信心。
#躁郁癥# #精神心理學# #青少年躁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