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有變。
當前,我國工業運行穩中有進,但穩中有變。工業領域的壹些新情況、新特點也對做好2019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工業生產穩中有進的趨勢仍在繼續。基本盤的穩定和結構調整取得的積極進展,是保證當前經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從工業生產增速看,2018+1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從五年工業增長的歷史數據來看,保持6%左右的增速是壹個顯著特點,充分說明我國工業增長具有較強的韌性。結構上,積極因素在積累。2018年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3.4%,比1-8月提高0.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18.5%,比6-8月1提高0.1個百分點。從投資情況看,2018前三季度工業投資增長5.4%,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8.7%,比6月5438+0-8月加快1.2個百分點。從出口來看,工業出口增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89729億元,同比增長8.1%,9月份出口交貨值增長11.7%。利潤方面,前三季度工業利潤整體保持較快增長,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取得積極進展。
2018 165438+10月工業數據小幅波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5.4%,增速比2010年6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6月工業增速放緩5438+065438+10月與汽車、化工、電子行業放緩有關。月度數據的波動與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產品消費政策調整的影響以及下遊需求端的低迷有關。我們要密切關註短期數據的波動,但也要保持戰略定力,避免因為短期波動的影響而對長期趨勢的把握和判斷。
2.工業生產穩定性出現四個“變化”,對全面準確認識當前工業生產形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工業生產平穩變化的形勢。總結起來有四個“變”,對全面準確地認識當前工業生產形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壹,中國面臨國際政策博弈環境的壹些變化。大國經濟政策的調整,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運行產生壹定的影響,對其他國家的經濟政策也有壹定的“反向”作用。如稅改後,美國跨國公司將大量海外子公司留存收益匯回美國,導致2065,438+08年上半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減少465,438+0%。同時,很多把原來的“給予特定行業優惠”改成了“給予特定地區優惠政策”。此外,美國政府在減稅和就業法案中提出了“機會區域基金項目”,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投資者向低收入社區註資。此外,印度政府規定,在當地特定地區投資的企業可以享受壹定年限的企業所得稅減免。
第二,我們對自己工業化的認識也在發生變化。工業領域還存在壹些“卡脖子”的問題,說明我國距離實現高水平工業化還有壹定差距,重建和重塑工業基礎的任務更加緊迫。
第三,各國更加關註學科交叉產生的新興產業領域和先進技術。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已成為美、英、德、日的重要戰略,相關政府也專門出臺相關法案予以支持。從2012年美國制造業振興藍圖到2016年人工智能研發戰略規劃,從2013年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戰略到德國聯邦教育研究部發起的“學習系統”人工智能平臺,這些政策壹脈相承,可見各國對提高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第四,全球經濟和貿易對壹些行業的影響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在調查中發現,貿易的影響主要局限於壹些特定的產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壹些產業鏈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例如,壹些跨國制造商推遲進壹步的本地投資,並考慮將部分或全部制造活動轉移到其他地方。這種潛在風險壹旦轉化為現實問題,就會對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供應商和制造商產生壹定的負面影響。
工業生產面臨的壹些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我國工業生產領域還存在壹些問題,有些是短期性的,有些反映了壹些中長期發展趨勢。
1,短期出口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
目前,由於出口先占等因素,貿易對中國出口的不利影響尚未在當前數據中得到體現。但從壹些先行指標的變化來看,短期出口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如PMI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5個月低於50%,2018和10兩個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6.9%,比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
2.需求疲軟的問題依然存在。
壹是2018年6月PMI新訂單指數為50.8%,比上月回落1.2個百分點;二是制造業有效投資繼續下降,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扣除價格因素增速為負,凸顯有效投資不足問題;三是下遊終端生活資料價格同比漲幅遠低於前端原材料市場,凸顯制造業終端消費領域需求不足問題。
3.工業增加值率低。
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球第壹,但根據中國工程院的數據,制造業增加值率從2002年開始不斷下降,2065,438+04年為265,438+0.48%,不僅與美國(37.67%)、日本(36.07%)、德國(38.76%)相比,
4、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端設備、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大多依賴進口。比如知識產權使用費逆差超過200億美元,其中支付給美國的使用費同比增長14%。
5.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後。
壹是生產性服務業總體發展水平不高。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率約為53.8%,明顯低於發達國家60%的水平。二是生產性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難以形成有效供給。第三,代工的發展不僅沒有形成對生產性服務的有效需求,而且在要素獲取上與服務業形成競爭。
工業生產仍將在合理區間穩定運行。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將在1和2018保持穩定增長。
我們認為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在6.3%左右,2019年在6%左右。這個推論主要基於以下三個原因。
第壹,根據歷史數據,各種回歸模型預測的結果基本在6%-6.4%左右。在當前市場預期和宏觀基本面背景下,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增速基本維持在6.3%左右。
第二,從供求關系來看,我們判斷未來1-2年內,供大於求的局面不會改變,供求力量對比直接決定了價格、利潤等指標短時間內不會改變。因此,2019年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穩定,預計在6%-6.3%區間。
第三,從政策儲備來看,我們還有很多穩定就業、金融、外貿、外資、預期的政策工具,對保持工業平穩運行有很強的支撐作用。
第四,行業本身具有自穩定功能。這種穩定性短期內不會因為不同品類的增速和新動能的加速培育而改變。
2.關註四大因素對我國工業生產經營的潛在影響。
首先,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與制造業發展相關的設計理念。美、德、日、英也將推動制造業發展作為戰略,與時俱進,制定相關頂層設計。2018-10,美國科技委員會發布了《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戰略》,強調發展具有彈性供應鏈的創新性和盈利性的國內制造業是當務之急,這對經濟繁榮和安全至關重要。英國瞄準2050年制造業發展。通過分析制造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科學技術將改變生產,信息通信技術、新材料等技術將在未來與產品和生產網絡的融合中發揮關鍵作用。2065438+2008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日本制造業白皮書,提出通過靈活運用數字技術獲得新的附加值。
第二,價值鏈的鞏固和重構是發達國家控制戰略制高點的關鍵。其中,“鞏固”體現在高度重視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價值鏈的重心,成為國際競爭和產業升級的突破口。發達國家通過牢牢把握生產性服務業優勢,占據價值鏈高端環節。具體做法是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促進機構。例如,日本政府相關機構成立了專門的服務業研究小組,協調解決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另外,“重建”主要體現在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的再分配上。跨國公司逐漸從以母國市場為中心的“中心-外圍”離岸生產布局轉向以東道國市場為中心的離岸生產布局,並且這種布局正在向中國外圍轉移。
第三,產業轉移“逐級梯度推進”和“多層次平行推進”並存。傳統的國際產業轉移往往是從經濟梯度較高的發達國家向梯度較低的欠發達國家轉移,轉移軌跡基本遵循“發達-發展中”。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出現了壹些新的特點:壹是發達國家除了保持原有的漸進梯度特征外,有意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海外依附於中國的高端制造業環節。例如,法國政府將投資2億歐元,向有意回法的企業提供預付報銷補貼,以鼓勵企業回流,促進國內就業。第二,發展中國家之間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在不斷變化,壹些原本流向發展中國家的產業會退出,然後流向其他發展中國家。
第四,全球貿易規則正在重建。全球貿易投資秩序和規則的重構,可能對國內貿易和投資產生壹定的替代效應,或者增加中國對外貿易和吸引國際直接投資的壓力。比如跨太平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TPP),在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勞工、環保等方面門檻較高,可能會削弱中國工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優勢。
促進工業穩定增長
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實現我國工業生產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自力更生,積極應對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努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工業體系。
1,規劃產業基地頂層設計
按照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要求,統籌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從根本上解決壹些“卡脖子”問題。進壹步補齊要素短板,有力支撐工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教育與就業的供需銜接,加強職業教育和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大力鼓勵企業采取校企合作、學徒制等方式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加強金融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鼓勵金融機構推出符合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徹底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解決影響創新激勵制度作用發揮的“痛點”和“堵點”。必須為形成容忍失敗和損失的創新文化提供制度保障。
2.妥善處理全球貿易
建議在外貿出口占比高的省份選擇2-3個地級市作為觀測點,及時掌握跟蹤貿易對就業、出口、產業鏈的影響。力爭盡快突破壹批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以重點突破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進壹步調整產業政策,按照競爭中立原則平等對待所有市場主體。
3、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建設。
抓好重大項目建設,對於擴大內需、加強專項規劃實施非常重要。大部分專項規劃都明確了項目布局,要把規劃內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當前投資管理的重要任務。創新重大項目建設組織管理方式,主動協調、主動推進、主動服務,確保項目落地。進壹步強化責任約束,杜絕項目建設隨意性,提高規劃嚴肅性。
4.加快處置“僵屍企業”
建議盡快明確“僵屍企業”的量化標準,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快處置進程,並輔以必要的行政手段。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監督考核的重要內容。設立“僵屍企業”專項處置資金,集中用於職工安置和再就業。
5.有效穩定市場參與者的預期。
通過不斷降低企業成本穩定預期,探索繼續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的可行性。通過推進壹批提振市場信心的重大改革措施,繼續放寬制造業市場準入,加快政策落實。要圍繞減輕企業稅負、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成本高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策實施模式、構建親清新政商關系、保護企業家人身財產安全等六個方面,出臺壹批立竿見影的政策措施。
6、完善科技人員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推進科研成果收益分配、股權激勵、產權處置等向優秀人才傾斜,使科技人員的智力勞動得到合理報酬。賦予科技人員更大的科研自主權、人力財力控制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支持系統內科技人員停薪留職創業,支持科技人員依法兼職兼薪,保障相關政策落實。
7.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聚焦薄弱環節加快發展,瞄準國際標準提升水平,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等產業,深化信息技術在生產性服務業中的應用。
8.加強事後監管。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及時制定並公布市場管理前置審批事項目錄,做到目錄外無審批。嚴格執行環保、安全、能耗等標準,嚴懲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加強對失信企業的核查、信息采集、信息公示和聯合懲戒。加強事中事後法治監管,推動人財物等資源向基層傾斜,加強基層執法能力建設。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