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為,玩具在某種意義上是“生命”,正如國外著名教育體系華德福所倡導的:停止遊戲時,玩具是“休息”;玩具放回原處,叫“回家”。尊重和想象無處不在。
建設性的嬰兒開始玩積木。壹開始僅限於抓和咬。壹歲多的時候,我就有了排列疊放感。我喜歡放壹列長長的“火車”,可以搭五六個街區的“高樓”。長大了,手眼協調和精細動作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專註力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出現了真正有意識的“建造”。玩大積木滿足不了她的創作需求,所以我給她配了幾個建設性的玩具,特點是:
(1)簡單:孩子的建構意識還處於初級階段,註意力還很有限。太復雜的遊戲會讓他們很快撤退;
(2)開放性:此時的“創造”是隨機的,事先沒有計劃。目的明確、玩法固定的設計,遠不如那些能感受到搭建樂趣的玩具更適合低齡兒童。
(3)充實:這個階段對建設性遊戲的需求主要是參與和體驗,提供更多的嘗試有助於興趣的培養和保持;但是需要註意的是,豐富的不是數量,而是類別。在合理組合的前提下,每個類別可以有壹個。
1入門級樂高▲壹套基礎模型對於第壹次接觸樂高的寶寶來說已經足夠了。
▲我和孩子合作的樂高“作品”。
在我看來,樂高真的是最好的建築玩具,沒有之壹。簡單的積木,通過無窮變化的組合,構建出壹個奇妙的世界,仿佛魔術。我選了兩套入門級的模型,壹套是最基礎的模型,都是長方體色塊,形狀略有不同,很好用;顆粒大小剛好適合小手抓握,插入毫不費力。
2經典色彩幾何積木▲從小到大的經典積木。
導演壹歲半之前,有兩套積木。壹個是數碼軟積木,可以給處於敏感期的寶寶用嘴和手抓揉,還可以作為洗澡玩具。然後就是這個經典的彩色幾何積木,好像從小就有,她從小就玩。我們創造新的玩法,按照形狀和顏色分類:建造壹座藍色的房子(形狀不同,顏色相同)或壹列有彩虹車廂的火車(顏色不同,形狀相同)。我和她輪流。我們壹個人“解出題”,另壹個人找出相應的形狀或顏色,然後壹起完成。她喜歡這個小挑戰。
3塊彩虹積木
▲很特別的彩虹積木
也是導演放不下的積木。從香港銅鑼灣壹家專營華德福玩具和用品的小店找到的。鮮艷的顏色(真的是紅、橙、黃、綠、藍、紫),她壹見鐘情。造型簡單,但構造非常百搭——這很有“華德福”的味道;當然,她第壹次把彩虹建高了(它有個優點就是再亂也不容易塌)。在每個階段發現不同的玩法,有各種好玩又有想象力的玩具,都很迷人,所以和她壹起成長吧。
4個圓木塊+長木塊▲大木塊
▲原木長積木
胖乎乎的大家夥玩了壹會兒,幾乎完全照原樣打磨木頭,細節非常逼真;三色條(櫻桃、楓木、胡桃木)新進,木質極佳,線條圓潤,顏色搶眼。兩者都非常堅固、耐用、精致,而且觸感溫暖。
我們很少單獨使用它們,雖然它們極其穩定,具有建築美感——大多是用各種玩偶和道具,設置場景,進行角色扮演。“森林裏的小木屋”是我們經常玩的東西,也叫“造竈”、“拾柴”、“生火做飯”。這樣壹個有態度有內涵的玩具,可以用很久。
5基礎磁片▲從平面到立體的神奇磁片
最基本的搭配也不過30塊,形狀也只有方形和三角形。她全神貫註地把它們連接起來,然後壹片壹片地拆開,迷上了力量的遊戲(非常鍛煉手的力量)。有時候做錯了,還是做不到,好焦慮;有時候會忍不住爆發成壹團。她認為這是驚人的,並“哦哦”驚呼。不同於傳統的積木,磁膜利用平面圖形來構建三維形狀,感受二維和三維空間的切換,對於有立體建構感的小寶寶來說也是壹件有趣的事情。
它還有壹個優點:不占空間,只裝在壹個小袋子裏,可以在交通工具上長時間的享受,非常理想的旅行玩具。
6磁砌▲怎麽砌才是漂亮的砌
砌磚是壹種介於拼圖和積木之間的建築玩具。與拼圖不同,它需要遵循壹定的模具——嚴格來說,它不是“建築”,更像是鍛煉手眼協調能力的遊戲——而且它是在三維空間而不是積木中建造的;五顏六色、切割精細的小木片在平面上隨機組合——嬰兒更喜歡平面而不是立體——拼出美麗的幾何圖案、羅馬風格的建築,以及各種生動的形狀和場景。
木屑很小,是精細動作的絕佳練習;只是需要防範吞咽的風險,最好和大人壹起玩。她自告奮勇玩“顏色分類”,但她只愛紅綠。輕質金屬薄盒包裝,打開就能玩,拿出來也方便。
角色扮演課當孩子開始加入更多目的性思維,學會用邏輯關系組織不同的活動時,真正的角色扮演遊戲就開始了。在接下來的幾年裏,孩子們會熱衷於此,繼續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創造,這有利於他們了解現實世界和人際關系,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和社交能力。
其實反派想要“過家家”是不需要特別註意的。她會發現和利用身邊所有的素材,隨時隨地創造機會推出遊戲。我給她的角色扮演玩具不多,很多都是用家裏現成的材料改裝結合的。對於孩子的玩耍需求,大人的支持比玩具的數量更重要。
1遊戲廚房▲導演私人“廚房”
我找了半天,看了壹下市面上的play kitchen,覺得宜家的這款明星廚房最合適。“五臟”壹應俱全,外觀清爽,不像很多同類產品太花哨入不了眼。功能越來越多,不如它好看;更漂亮,更沒意思,更沒實用性。恰逢會員打折,我只花了不到平時壹半的價錢就把它搬回家了,然後擺上壹套小桌椅,導演私房菜就開了。
▲《鍋碗瓢盆》交響曲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必須有“食材”和廚具。宜家的廚房玩具很不錯,炊具和器皿的質感和外觀都是高度仿真的,基本上都是小幾號。相對於過度設計的玩具,孩子真正的樂趣來自於操作真實的日常物品。
盤子、杯子和盤子是由玻璃而不是塑料或木頭制成的。我不擔心她崩潰。壹個好的孩子需要用手而不是用腦去認識事物(包括危險的事物)和探索世界,而且在行動時,她往往會帶著意識和謹慎去嘗試探索自己行為的邊界。過度保護只能讓她暫時遠離危險,卻永遠無法幫助她培養識別和處理麻煩的能力。
▲“切菜”是她最喜歡的部分。
“水果和蔬菜”由毛氈制成,看起來很可愛。我再給她幾個會玩“切菜”的,這是她最喜歡的部分。“切菜”真的是壹個多面遊戲:妳可以認出水果和蔬菜;“切”的動作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對物體(“刀”)的操作能力;“貼回去”的過程包括顏色和形狀的搭配。我偶爾會給她壹些真正的水果(比如香蕉)切。她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2開放式情境遊戲▲用來玩情境遊戲的各種玩具和道具。
▲《叢林大冒險》
▲兒歌《老麥當勞有個農場》(左)
“洋娃娃的壹天”(右)
玩具的造型很簡單,沒有太復雜精致的細節。與“完美”的娃娃和芭比娃娃,以及結構復雜的整個娃娃屋相比,它們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隨意發揮,不受娃娃角色或道具使用的約束。有了積木,我們就能模擬出各種有趣生動的場景,發明出各種玩法,每次都能增添新的想象力。
3大家來化妝
▲用家裏現成的材料做化妝服。
我挑了壹些她嬰兒期的舊衣服,包括壹件小外套,壹件連衣裙,壹頂帽子,壹條圍兜,還有壹些發帶,放在壹個籃子裏,給小造型師用。
另外,家裏的大人也是比較理想的“模特”,比如給爸爸紮個小辮子,給媽媽畫個胡子,這種情況很常見。
4家務做完了
▲給她壹些工具,讓她參與家務。
導演對家務的熱愛由來已久。“打掃”、“擦洗”、“澆花”,我看到她每天都不知疲倦的工作,我就幹脆給她壹些小玩意:兒童尺寸的掃帚、塑料桶、小抹布,放在她伸手可及的角落;小噴壺,指定壹盆綠色植物為她特別照顧。
我讓她參加每周的大掃除,和大人壹起幹活;偶爾讓她試著洗碗——她比較好玩,又要洗。
有機會參與家務,覺得自己是家庭生活的壹部分,讓她有了自主感。對於孩子來說,最快樂的遊戲就是讓他們像“工作”壹樣認真勤奮。小的認真起來真的很可愛。
藝術兒童需要藝術,是天生的藝術家。這與天賦或技能無關,而是由來自生活深處的發展需求決定的。從事各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繪畫和手工藝,是他們探索世界、認識自己、學會表達情感和與他人建立聯系的最佳途徑。
孩子可以嘗試的藝術遊戲,雖然還很基礎,但是已經相當豐富了;不太可能有什麽像樣的“作品”。提供的素材和遊戲內容不要太具體(有時候原創的可能更好),也不要拘泥於形式,讓小藝術家最大程度的感受藝術之美,體驗自由創作的快樂——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能力,大人只有不破壞才能做到。
1音樂啟蒙:帶來舒適、快樂、安全感的聲音。
▲可以“玩”的玩具
兒童對音樂(和其他藝術形式)有獨特的感知方式。他們對聲音和節奏很敏感,喜歡自然、有感情、有節奏的聲音。兒童樂器雖然是玩具,但對音質是有要求的。就算做不到高仿真,至少也要讓人愉悅。
兒童接觸到的音樂理想程度的順序是:親人帶著感情唱的節奏鮮明的歌曲→大自然和生活中的優美聲音→真實樂器演奏的旋律→高度仿真的“樂器”(音樂玩具)發出的聲音→用好的演奏工具演奏的好音樂→其他音樂。
小塗鴉大有玄機。
▲導演的“魔幻”塗鴉
生命的奧秘就藏在兒童畫裏。給壹歲的孩子壹支畫筆,她會不問青紅皂白就開始畫,好像自然知道該怎麽做;那幅畫連“塗鴉”都不叫,只是壹些憑空出現又戛然而止的神秘符號,代表了天地之初的某種混沌狀態。
幾天下來,畫的內容豐富了,符號變成了線條,有的是封閉或半封閉的圓圈,更多的是無始無終;這樣的畫是非理性的,保持與畫的主人壹致的原始性和真實性,不是為了解釋或表達,而是作為世界的壹部分。她對世界的理解又進了壹大步。
▲塗鴉和手工工具的移動存儲
▲「壹桌多用」:既是畫桌、手工桌,又是小「餐桌」
▲可以躺著畫,也可以滾著畫。
時至今日,大面積的塗鴉現場依然是她的最愛,那種果斷掉墨,毫無阻礙的肆意潑灑的快樂,是壹個規規矩矩的當事人無法企及的。
當她更感興趣,開始“研究”自己的畫時。我介紹了更多種類的筆刷,教她嘗試不同的塗鴉方法,或者在不同紋理的界面上畫畫;給她看顏色,她很快就會記住很多,甚至自己選擇;創造更多的玩耍機會,幫助她發現、觀察、欣賞和體驗這裏的大世界。還有幾個工具,需要考慮收納。它使用不占空間的移動推車(手工制作的物品也包括在內),所以妳可以在任何妳想畫的地方畫,然後推它。
▲壹些塗鴉工具
幾種常用的繪畫工具:
(1)磁性畫板:優點是容易擦拭,可以反復使用;特殊的畫筆不會無處不在;書寫也流暢不費力,還有幾個可愛的動物印章可以用來建模。缺點是板子太小,早期還算新鮮。長大了,畫兩筆就會覺得壓抑。
(2)粗頭水彩筆:也是早期用的筆。它很胖很大,非常容易被笨拙的小手抓住。出來的線條又粗又萌萌,不是很鮮艷的顏色,好像被稀釋過壹樣,聞起來像是新鮮的水。不方便的是畫畫需要壓下壹段時間才能好,孩子不好控制。
(3)粗蠟筆:導演的第壹盒畫筆,從小用到大。蠟筆不是老經典,蠟筆屬於兒童畫。它們豐富多彩,既天真,又在光線下時而厚重。
(4)彩鉛:可愛、安全、耐用的筆,像蠟筆壹樣短而圓胖,棱角圓潤光滑,手感極佳;木質筆筒很結實,適合總監這種大力水手型的寶寶。
▲非常好看的指畫顏料。
▲指畫大師的《野性的傑作》
指畫是導演對色彩感興趣並能準確識別後引入的。她熱戀中,連看都不看另壹個刷子。顏料質感非常豐富。每次取指甲大小的量,用壹點水稀釋。壹大瓶可以放很久。不用買調色盤,閑置的輔食包裝盒就合適。畫畫的衣服換成了吃飯的無袖罩衫。
指畫,顧名思義,讓手指與色彩親密接觸,不用畫筆,仿佛是心靈與紙張的直接對話。這是最自由大膽的藝術表現,也是釋放孩子天性的最好方式。
3手工DIY,壹種溫柔而有力的藝術。
▲五顏六色的“泥”
手工,這種傳統的藝術創作方式,自有壹種溫婉恬靜的力量,適合在“壹個壹個放松,壹個壹個呼吸”的節奏中,作為“吐氣”的壹個環節來演奏。玩得太瘋太累的時候——對孩子來說,玩和工作壹樣累人——坐下來做壹會兒手工,既鍛煉了專註力,又能主動休息調整。
▲我的“黃流六律”雙色餃子
▲導演山寨版《色嬌子》
盒子裏美麗的彩泥吸引了導演的目光。除了擠還能做什麽?寫下幾種流行的玩法。
遊戲壹:彩色餃子。主任喜歡我給她包的五顏六色的餃子,她要幫我搟面團。我靈機壹動:不復雜不精致,做壹個餃子總是很容易的吧?於是她做了自己想做的事,鼓勵她“做飯”。她高興得跑去給大家“保餃子”。
▲手工制作的“餅幹”出來了!
▲“水果”下午茶
遊戲二:下午茶。橡皮泥真的是廚房遊戲的好夥伴。五顏六色的泥巴可以變成各種好看又好吃的食物。妳為什麽不為自己準備壹杯下午茶呢?烘焙用的小模具操作簡單,可以輕松地把泥切成可愛的“餅幹”,“烤箱”也派上了用場;形狀簡單的水果也在她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自制蒙特梭利教具:色彩搭配
▲《醜陋的毛毛蟲》
遊戲三:配色。配色是壹個經典的蒙特梭利感官訓練遊戲:將相同顏色的泥球放入相應的碗中。撿球、放球,鍛煉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顏色識別和分類涉及視覺發展和簡單的邏輯推理。比賽結束後,就地取材貼壹條“毛毛蟲”。增加難度的方法包括用鑷子夾住球,或者在哪裏把十八個碗放在壹起。
▲可以隨意裁剪的手工紙。
▲兒童簡單手工
紙也是壹種理想的手工制作材料,容易獲得。壹卷彩色A4手工紙按照顏色分成幾疊,方便取用。孩子的精細動作發育和理解力不足以完成太復雜的紙質工藝品,簡單的玩法就能吸引她。例如:
(1)折紙。把手工紙剪成小方塊讓她隨意折疊,或者在示範的指導下練習壹些基本動作,如對折、反折、沿角折等,感受幾何形狀的變化,強化圖形認知。
(2)剪紙。剪壹些長紙片,準備壹個迷妳信封和壹把安全剪刀(在成人監督下使用)。她需要試著把紙條切成小塊(對她來說這比只給壹張A4紙更容易),然後放進信封。如果妳大膽地為孩子使用剪刀,妳會發現她不會隨便傷害自己,而是會有意識地、認真探索地對待“工作”。
(3)粘紙。創作壹幅剪紙畫:剪下各種圖案,讓她用膠棒粘在白紙上。教她嚴格遵守塗膠、驗正反面、粘貼、壓實的程序。這個儀式讓反派著迷,似乎接受了壹個神聖而偉大的任務。
感覺系統是“感覺統合”的簡稱,是指人體運用自身感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的能力。)從環境中獲取信息並將其輸入大腦,大腦隨後對其進行處理並做出適應性反應。簡而言之,就是身體和大腦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
我給導演選這種玩具的時候,並沒有什麽目的,只是因為好玩。至於“訓練”效果,我以為是意外收獲。
1彩虹塔,感知三維空間魅力。
▲綜藝彩虹塔
彩虹塔是彩虹積木的姐妹版,由壹組大小遞減的不規則多邊形積木組成。
看似簡單的遊戲,內涵豐富:除了促進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還能強化對顏色、形狀、數字等抽象概念的感性認識,以及壹系列對立的邏輯概念,包括體積(大、小)、重量(重、輕)、順序(上下)、等級(遞進、遞減);通過視覺觀察和對比三維空間的細微差異,鍛煉觀察力和判斷力。
幾何面板:建立形狀的觸覺記憶。
▲感覺很美的木質幾何面板。
在兒童的各種感官記憶中,肌肉觸覺最為敏感,能有效幫助兒童理解各種事物。遊戲是將木塊完全嵌入木板上相應的孔中。
幾何面板具有蒙臺梭利理論所倡導的“自我教育”功能,即玩具可以讓孩子不依賴成人的說教或提示,自己發現並糾正自己的錯誤(如方塊無法匹配矩形孔洞)。克服困難,通過反復努力獲得相應的能力,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非常重要。
3創意拼圖: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大型彩虹兔拼圖。
▲小熊穿衣拼圖
拼圖涉及對不規則形狀的識別和對整體與部分之間關系的認知。需要更高的觀察力和記憶力,口感更好。它可以作為幾何面板的“高級版本”。壹套(上圖)是壹大塊彩虹兔拼圖,六塊* * *(年齡較小的孩子拼圖塊數不宜太多,著名的UncleWood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湊成兩只兔子;
另壹套(下圖)是壹個“小熊換裝”的拼圖,給了小熊壹家人服裝(分為上下兩套服裝,了解上下的概念),也可以換成不同表情的臉。正是她對換裝遊戲感興趣的時候,她才愛不釋手。在玩的時候,她學習了不同類型的衣服,並復習了相關詞匯。熟悉之後,妳可以把三只熊的服裝搭配起來,讓她挑選出適合他們的圖形板塊。為了達到目的,她可能需要反復幾次調整盤子的位置——這兩套拼圖還能自動提示錯誤。
4顆奇妙的珠子:DIY我的第壹條項鏈
▲做點“針線活”貼補家用。
串珠遊戲對手部肌肉控制、手眼協調以及雙手並用的能力要求很高,需要更多的耐心。“珠子”包括幾何積木,圖案可愛,色彩豐富。請她將它們按照壹定的規律(如按照相同的顏色和形狀進行混合和交錯)進行搭配,創作出不同形狀和風格的作品,既培養了審美趣味,又加強了對顏色、形狀和秩序的感官認知。除了做工藝品,玩搭配和搭建遊戲也不錯。
體驗式“體驗式”玩具可以在壹定程度上模擬自然場景中的真實體驗和感官,在不能直接接觸某些事物時作為替代品,讓孩子頻繁、反復地體驗類似的樂趣。
1大型軌道玩具:火車跑!▲嘣,小火車啟動了!
火車軌道玩具大概是唯壹可以媲美樂高的好玩的東西了:建造和角色扮演的融合,豐富的遊戲性;通過模擬真實的火車運行場景,小車迷們可以克服當火車司機的癮,體驗大型交通工具的魅力。不同形狀的木質軌道件自由組裝,構建壹個循環往復的軌道系統,培養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控制火車前進後退、穿越隧道、在軌道間上下坡的過程,鍛煉平衡感和控制能力,幫助孩子感知三維空間中物體的運動方式。
2水上玩具:水槽裏的“水上公園”
▲水槽裏的“水上公園”
沒有壹個小家夥能抗拒沙子和水的魅力。家裏有壹些簡單的沙玩具,不僅是炎炎夏日最好的玩伴,還能“拯救”獨自照顧孩子的全職媽媽——它總能帶來至少半小時的安寧。
Plantoys是導演最喜歡的壹套木制水上玩具。Plantoys使用的材料是天然橡木,不用擔心開裂褪色,包括天真的烏龜、海星、魚、漁網和兩個不同流速的水碗。加壹塊海綿,讓她體驗海綿吸水和放水後的重量變化。
除了作為洗澡玩具,還有很多有趣的玩法:
玩法壹:激流勇進。在水槽裏放壹個塑料盒(下水管保持通暢),放在水龍頭下,打開水龍頭,不壹會兒,兩條瀑布和潺潺的小溪就形成了。
玩法二:海邊玩。關閉排水口,放壹池水,讓動物在“海”中自由遊動,玩“釣魚”,舀水;利用箱蓋在水池中創造壹片“土地”,海龜可以爬上“岸邊”曬太陽。
玩法三:魔法“海洋”。加壹點肥皂水,攪拌壹下,陽光壹照,海面上就升起許多五顏六色的泡泡;放壹些冰塊進去,讓她觀察“冰山”的融化和物質從固體到液體的轉變。
3仿真玩具沙:壹把沙,壹個天堂▲沙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生命和物質之間。
玩具沙也可以用大米和決明子代替,但對於幼兒來說,有錯鼻錯耳的風險。經過多次嘗試,選擇了這種仿真“動力沙”,介於沙子和粘土之間,摸起來像濕沙,但內部完全幹燥;沙子細膩幹凈,不粘手,易成型。沙子無氣味,無毒,可重復使用。壹些常見的遊戲:
玩法壹:沙灘休閑。夏天的海邊,貓狗追逐嬉戲;海灘上有壹排低矮的房子。人們走出房子,在椰子樹(松果)的樹蔭下野餐,乘涼。
遊戲2:沙子變形。沒有現成的模具,利用手頭所有可用的東西,如積木、瓶瓶罐罐、烘焙工具等,就可以創造出城堡、汽車、水果、蛋糕和漂亮的幾何圖案。
遊戲三:沙漠尋寶。在明白了物體永恒的真理之後,導演特別熱衷於把各種東西埋在沙子裏消失的把戲(剛開始她會崩潰哭):漂亮的石頭,彩色的回形針,樂高的人物(有點嚇人)還有我和她的手。
4遊戲帳篷與隧道:秘密與冒險▲秘密王國與冒險之旅
孩子獨立了,開始希望在家裏有自己的“私人領地”。可以是廢棄紙箱、沙發、毛毯搭建的城堡,也可以是桌椅臨時圍成的小區域。她會興高采烈地跑進跑出,興奮地宣示“主權”,反復探索“內”與“外”的關系;或者壹個人靜靜的在“領地”裏呆壹會兒,看書,玩耍。我們不妨留出壹個固定的地方作為孩子們的“秘密王國”,壹個合適的遊戲帳篷會是壹個不錯的選擇。
帳篷太好用了。可以是“毛絨玩具屋”,早上邀請毛茸茸的朋友出來玩,晚上送他們回家。搬到繪本架上就成了讀書角。這是壹個絕佳的躲貓貓的地方,沒有它妳就玩不了過家家:根據情況,它可以被用作玩偶之家、車庫或商店。
我相信,孩子如何定義、使用和對待玩具,決定了他們之間的關系——孩子能否成為玩具的主人,遊戲的玩法——孩子是遊戲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還是只能壹步壹步地遵從設計者的意圖,她能從中學到什麽。
作為孩子進入世界的守門人,需要考慮的不是“什麽對孩子最好”,而是“我要她怎麽做判斷”。育兒是壹個開放式的考題。我們不能教我們的孩子我們不知道答案的東西。重要的是拒絕壹切似是而非的東西。而不是從權威或習俗中尋找確信,這才是永遠自救的正道。
正如華德福教育創始人魯道夫·施泰納所說,“如果壹個孩子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玩耍中,那麽他/她長大後就能夠以同樣的專註面對所有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