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Mixter和Barr的文章發表後,腰椎間盤突出和腰椎間盤切除術的概念和理念被越來越多的醫生所接受。Love在1938中改進了Mixter的操作方法,通過椎板間硬膜外入路取出椎間盤。現在開放手術的標準操作方法和愛提出的基本壹致。Love和Walsh壹起報道了100例椎間盤切除術,首次提出復發性椎間盤突出。隨著顯微鏡技術的發展,Yasargil和Casper於1977年發表了顯微鏡下椎間盤切除術的結果,隨後逐漸發展成為標準的手術技術。
20世紀70年代後,外科醫生開始為大量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做手術。人們也開始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椎間盤突出患者都適合手術。
Weber在1983發表了10年的前瞻性研究,比較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的效果。手術治療患者的疼痛緩解在短期內更顯著,但在長期疼痛緩解率方面沒有差異。經過韋伯的研究,大多數醫生建議手術前保守治療4-8周。
CT是Hounsfield在1972年發明的,之後逐漸開始用於脊柱檢查。通過CT可以清楚地看到椎間盤的軸位圖像,椎間盤病變可分為膨出、突出和脫出。根據位置可分為中央型、旁中央型和極外側型。CT有助於醫生更好地確定突出部位和手術方法,也加深了對椎間盤突出的認識。1984,Wiesle用CT掃描正常人,讓三個放射科醫生雙盲讀片。發現平均19.5%的無癥狀人群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首次提出無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現象。
MRI發明於20世紀80年代,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於脊柱檢查。與CT相比,MRI提供了椎間盤、神經和軟組織的更清晰的成像。MRI很快成為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重要檢查手段,MRI上缺乏清晰的突出和壓迫成為手術禁忌癥。同時,MRI的高分辨率也讓醫生意識到,並不是所有椎間盤突出的MRI表現都與患者的癥狀相符。
隨著對椎間盤突出癥認識的提高,人們壹直在追求壹種創傷較小的方法來解決這壹問題。在1951中,Hult通過前外側腹膜外入路進行了髓核摘除術,首次提出了椎管間接減壓的概念。
1973,Kambin使用Craig通道進行無直視下經皮髓核摘除術。在1975中,Hijikata等人介紹了另壹種用於髓核切除術的非直視經皮後外側方法。後來,在1983中,Kambin和他的同事報道了使用直徑為5mm的工作通道,在136名患者中取得了72%的成功率。
為了實現直視下的內鏡手術和全減壓,需要增加成像和沖洗系統,需要更大的工作通道。Kambin在1990中提出了安全三角形,上界為傳出神經根,內界為傳入神經根,下界為下椎體上緣。這種解剖安全三角使得脊柱內窺鏡手術能夠在原有內窺鏡椎間盤切除術技術的基礎上進壹步發展,突破了器械過小帶來的限制。Kambin三角允許更大的器械和工作通道,這使得內窺鏡技術能夠應用於椎間孔區域而不損傷行程的神經根。
[正在上傳場外圖片...(圖片-8bc 865-1561000604952)]
圖10坎賓三角形
在1993中,Mayer和Brock使用了有角度的內窺鏡,該內窺鏡可以更好地看到患病纖維環的背側。Mathews在1996報道了椎間孔鏡,Ditsworth在1998報道了椎間孔鏡。在1996中,Kambin和周報道了通過切除纖維環對腰神經根進行減壓,以及使用抓鉗和圓鋸對側隱窩狹窄進行減壓。在1997中,Yeung介紹了壹套完整的脊柱內窺鏡系統,該系統被稱為YESS(Yeung內窺鏡脊柱系統)。2005年,Schubert和Hoogland介紹了使用他們的經椎間孔內窺鏡技術取出遊離的椎間盤碎片。他們用擴孔鉆切除下椎體上關節突的腹側部分,從而擴大椎間孔。Tsou等人在1997中介紹了具有更大工作通道的多通道內窺鏡,Ruetten等人在2007年介紹了該內窺鏡。更多的關於內窺鏡直接減壓椎間孔病變的報道相繼出現:Yeung和Tsou在2002年,Ruetten在2007年和2008年,Jasper在2013。
[正在上傳場外圖片...(圖片-6165 c0-1561000604952)]
圖11脊柱內鏡手術領域幾位發明者和創新者的照片。女-女:帕維斯·坎賓、邁克爾·舒伯特、托馬斯·索格蘭、塞巴斯蒂安·魯滕、安東尼·楊和凱文·福利。
這些專家推動了脊柱微創手術的發展,使患者遭受的創傷減少,恢復時間更快,費用更少。目前使用微創內鏡治療椎間盤突出,皮膚上只有不到1cm的小切口,當天手術結束就可以出院,這在幾十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回顧整個歷史,人類從沒有能夠開始並最終了解,從開放手術到全面微創治療,這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偉大的醫生和科學家。然而,與腰腿痛的鬥爭遠未結束,給個人和社會都帶來了沈重的負擔。未來需要更多的人去爭取,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