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壹個舞臺:壹年唱1000多小時,戲曲演員最大的價值就是在舞臺上。壹個很偶然的機會,郭梅蕓在自己的傳統領地之外,找到了另壹個舞臺。戲曲演員在臺上表演必須戴上頭面,畫上角色妝容,如果不是特別有名的角兒,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演唱的是誰。對像郭梅蕓這樣唱了20年戲的壹名晉劇演員來說,現在正是她職業上升的另壹個關鍵階段,她越來越希望觀眾能叫出臺上唱武則天或穆桂英的那個青衣演員是郭梅蕓。
從2017年底開始用快手直播,在平臺上直播唱戲,已經成了郭梅蕓的固定日程。郭梅蕓幾乎每天都雷打不動地唱三四個小時,經常從晚上七八點鐘唱到十壹二點。幾百天下來,郭梅蕓已經在平臺上唱了2000個小時左右,壹年中在直播上唱1000多個小時。現在,她的已經有了近20萬粉絲,直播間裏有幾百人同時在線是常事。觀眾來自不同的地方,各個年齡層次,也有固定的“票友”,每天等著郭梅蕓的演出。讓郭梅蕓感到意外的是,有時她的直播間裏甚至還會出現外國聽眾。傳承:從初生牛犢到戲曲名家,不直播的時候,郭梅蕓的朋友圈也會分享其他戲曲演員的直播。據她說,她熟悉的很多戲曲演員也在快手上開了直播。,晉劇、豫劇、秦腔、粵劇、昆曲、京劇、越劇、曲劇等各個戲曲演員之間已經成了壹個壹個小圈子。在這個圈子裏,有資深的大師,有戲曲中堅力量,也有年輕的戲曲新生力量;有科班出身,也有業余愛好者,還有同壹個戲曲門類中的不同流派。“豫劇小皇後王紅麗”是壹名家喻戶曉的豫劇名家。她是國家壹級演員,曾兩度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1993年成立了小皇後豫劇團。她的《司文郎》、《風雨行宮》、《美女涅槃記》、《鍘刀下的紅梅》在河南當地下鄉的演出常常萬人空巷。
“唱這麽好,沒人聽,太可惜了。”劉洋所在的劇團經常到全國各地演出,但從他過往的視頻可以發現,他們所到之處基本都是在鄉下。舞臺都布置在露天,觀眾席壹般都是裸露的泥地,沒有座位,村民們或站著,或自己搬來小板凳,或是坐在三輪車或汽車中觀看演出。現在唯壹不同,的是劉洋每次在鄉下演出都會同步用快手直播大戲。除了現場的觀眾,劉洋還擁有快手上的1.3萬粉絲。
其實,像潘漢秋、劉洋、黃新這種基層年輕戲曲演員特別多。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初至今年6月初,某平臺上有超過157萬用戶發布過戲曲相關內容,獲得了超過20多億播放和6800萬點贊。作為中國最大的短視頻社區,平臺的創建初心是讓所有人能夠記錄和分享自己的生活,讓每個人獲得獨特的幸福感。用戶遍布五湖四海,在全國各地均保持較高的滲透率,這讓傳統戲曲能被更好記錄的同時,也被更多的人看見,從而反哺藝人,讓戲曲更好地紮根生長。通過平臺,讓這些原本已經變得“冷門”、“不受歡迎”、“只有老年人聽”的傳統戲曲在快手被重新喚醒。記錄是壹種最底層的需求,也發散出了無數種可能。對戲曲演員們來說,有人在這裏找到了新的舞臺,有人在這裏被看見和認識,有人在這裏獲得了精神和物質上的雙重認可,有人在這裏找到了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