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壹篇2500多字的《發展體育滿足大眾需求》論文!

求壹篇2500多字的《發展體育滿足大眾需求》論文!

發展體育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本文簡要概述了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現狀,並從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導致我國大眾體育蓬勃發展的主要因素。認為中國群眾體育的快速發展與整個國際環境的影響,以及中國政治體制的改革、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是分不開的。

抽象體育研究

總結發展的英文摘要

大眾體育,又稱群眾體育或社會體育,是整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之後的幾年,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速度和規模是驚人的。究其原因,與整個國際環境和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因素的影響密不可分。正如《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的壹句話所說:“體育發展水平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重要標誌。”本文著重對這些因素進行初步探討。

1當前我國群眾體育發展概況

1995年6月20日《全民健身計劃綱要》頒布以來,我國群眾體育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標誌著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調查數據顯示,當今中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超過3億,占全國總人數的30%以上。654.38+0億人次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人民體質大幅提高。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35歲上升到69歲,中華民族以健康的精神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目前,群眾體育已經廣泛普及到我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勞動者占我國職工總數的40%。數千萬城市居民長期參與社區體育,60%的城市街道建立了社區體育組織。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標準的建立,進壹步規範了城市群眾體育的發展。爭創體育先進縣活動也有力地促進了農村體育活動的全面發展。中國的少數民族體育也得到了積極的支持,發掘整理了1000多項。群眾體育在中國全面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也加大了對體育設施的投入。自1984以來,國家對體育基本建設的投入每年增長56.7%,場館絕對數量大幅增加。目前,全國共有體育場館55萬個,是解放前的103.3倍。平均2217人擁有壹座體育館,1580人擁有壹座體育館。人均運動場地從1949年的0.05m[2]增加到0.65m[2]。

當然,就目前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來看,還不能滿足人們對體育的需求,發展程度和物質條件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中國的群眾體育在未來仍將面臨許多困難和考驗,需要進壹步改進和提高。

2.大眾體育快速發展的社會因素

2.1國際環境因素

首先,大眾體育發展的國際理念和歷程是我國發展大眾體育的背景,為我國大眾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模式。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最早提出了大眾體育的概念,但在5438+0919 1年6月,他提出了“全民體育”的口號。顧拜旦提出的口號奠定了國際大眾體育的理論基礎。194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章程中提出“健康是壹個人最基本的人權,不分種族、性別、宗教和政治信仰、經濟或社會地位”。而且,世界衛生組織鄭重承諾“促進全世界人類整體的身體、社會和文化健康”。迄今為止,國際大眾體育已經成為國際大眾健康運動不可分割的壹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國際健康,是人類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洗禮後做出的明智選擇,也進壹步奠定了國際大眾體育的理論基礎。

19世紀的工業革命是人類社會歷史上極其偉大的變革。它在短短100多年的時間裏,改變了世界歷史的局面,大大加快了世界歷史的進程。20世紀初,西方發達國家為了促進自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開始重視本國群眾體育的發展,加大了對群眾體育的投入。各國政府采取各種措施擴建體育設施,特別是社區體育場地和設施的建設。比如1935 ~ 1941期間,美國經濟處於西部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在此期間投入6543805億美元用於社區體育場館和設施的建設。世界發達國家投資建設體育設施不僅是為了滿足國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也是政府促進經濟增長的壹種方式。這種投資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促進很多行業的發展。這使得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群眾體育的重要性,世界各國政府都把群眾體育作為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的工具。

20世紀中葉,以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是生產力發展的又壹次飛躍。新技術直接導致高科技產品進入消費者家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人們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消費意識有了很大的改變,人們開始註重生活質量的提高。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在這樣的特定環境下,作為休閑娛樂的大眾體育蓬勃發展。

2.2政治因素

政治是發展群眾體育的社會保障。作為壹種社會現象,政治隨著國家的出現而產生。它是壹個國家的上層建築,是統治階級指導和組織整個社會生活和經濟生產的樞紐,對人類社會及其社會現象包括體育現象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國是以中國* * *產黨為領導核心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民族性質決定了我國體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為人民服務。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人民體育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就提出“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鄧小平同誌在70年代也說過,“中國的體育是群眾體育”。65438-0995,國務院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綱要》頒布兩個月後,全國人大壹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明確規定國家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這為推進全民健身,保障人民參與體育運動的權利提供了法律保障。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著中國改革的全面深化,社會組織體制開始轉型,使得以行政隸屬為主的垂直體制社會向以中介聯盟為主的水平結構社會轉變。這大大增強了基層社會組織的自主性和區域組織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社會管理體制也在轉型,主要由政府包辦的管理模式轉變為民間贊助的形式。這使得權力下放到地區,從而促進了社區組織的出現。現在大量的城市勞動者進入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功能弱化了,社區服務的功能也加強了。1986,現代社區服務工作正式啟動。從65438到0987,在武漢召開的全國社區工作會議把社區服務推向全社會。社區服務的快速發展促使了旨在豐富人們閑暇生活的社區體育的出現。社區體育的出現標誌著大眾體育的新篇章。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群眾體育已經初具規模。我國政府進壹步加強了群眾體育的推廣。在6月底的全國體育發展戰略研討會1997 11上,吳紹祖同誌提出,到2010年,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目標是:“人人享有體育權利,全民參與體育健身,提高國際體育競爭力,全面推進體育進步,努力逐步實現體育現代化。”這個目標提出了兩個新的思路,壹個是“人人都有運動的權利”,壹個是“逐步實現體育現代化”。這兩個新理念的提出,確立了群眾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的重要地位,也加大了政府對群眾體育的支持力度,必將促進我國群眾體育的蓬勃發展。

2.3經濟因素

經濟是群眾體育快速發展的物質基礎。任何壹種精神文化現象(包括群眾體育)的產生,都必須在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上開始。物質資源的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作為精神文化的群眾體育的發展是以社會物質資源生產的發展為基礎的。

十壹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始終重視發展國民經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巨大成就,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特別是近年來,在國際經濟環境相對低迷的情況下,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見表1)

表1 1 996 ~ 200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

年國民生產總值(億元)人均國民收入(美元)

1996 66850.5 670.66

1997 73142.7 730.30

1998 76967.2 761.81

1999 80579.4 790.81

2000 88189.6 855.00

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城鎮居民收入和家庭消費支出逐年增加。在滿足最低生活需求的同時,人們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人們的消費支出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見表2)

表2城鎮居民家庭消費支出(全年人均)元

消費支出總額中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占總支出的比重(%)

1996 3919.47 374.95 9.57

1997 4185.64 448.38 10.71

1998 4331.61 499.39 11.53

1999 4615.91 567.05 12.28

2000 4998.00 627.82 12.56

從表2可以看出,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在總支出中的比重持續上升,這也意味著人們加大了對體育消費的投入。群眾體育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資金投入,壹定比例的群眾體育消費有利於群眾體育向高質量、高品位的方向發展。

2.4文化因素

文化對發展群眾體育具有推動和導向作用。所謂文化,就是個人作為社會成員所獲得的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等任何能力和習慣的綜合體。體育本身是壹種社會文化現象,是壹種身體體育文化,被納入文化的範疇。作為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眾體育也深受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2.4.1傳統文化對群眾體育的影響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創造了具有獨特價值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是體育產生和發展的源泉,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壹個民族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

自古以來,人們就渴望健康長壽。在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養生理論就已經初步形成。著名的養生專著《黃帝內經》產生於戰國末期。本書全面論述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體本身、病理原因、疾病預防等生死基本問題。其重要思想之壹就是強調“防患於未然”,這也是今天大多數中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之壹。《內經》還提出了“存陰陽,調剛柔”的動靜原理,要求機體保持壹定的運動量,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理論上提出“中和”是動靜平衡的“中庸”,指出這種運動要保持在壹定的限度內。這反映了中華民族在幾千年前就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適度運動”等重要的運動原則。中國是壹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壹直以來都形成了壹種秋天春耕夏收,冬天儲藏的生活節奏,很多民俗活動都受這種生活節奏的影響。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有許多具有民族文化的民族節日。像“人節”(正月初七);初春的拔河;龍舟賽;重陽登高等。,至今被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壹直影響著壹些體育運動的產生和發展,比如深受人們喜愛的氣功、太極等。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仍然潛移默化地指導和推動著群眾體育的發展。

2.4.2現代文明對大眾體育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壹直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改革。這場改革不僅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條件,而且推進了現代文明,極大地更新了社會文化。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行為規劃、價值標準都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人的社會心理、性格、行為、身體也受其影響。在這種變化中,現代文明促進了大眾體育的發展。

首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促進了群眾體育的發展。由於生產勞動的機械化、電氣化和自動化,人們的體力活動日益減少,而閑暇時間相應增加,人們更加註重生活質量的提高。同時,社會的發展也需要人的全面發展。個人需求和社會需求達成了壹致,促進了以健身、娛樂、自強為重點的群眾體育的發展。其次,人們對體育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根據對我國群眾體育現狀的調查結果,我國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的體育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其中,追求身體健康的價值取向為38.99%,追求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的價值取向為36%。人們對體育運動功能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在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而是將體育運動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這更有利於大眾體育的推廣。

綜上所述,群眾體育是壹種社會文化現象,它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整個社會的發展。我國群眾體育的發展還受到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和國際環境的推動。在這些因素中,壹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是其群眾體育發展的首要問題。群眾體育作為壹種社會文化現象,必須建立在壹定的物質經濟基礎上,其發展水平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近年來中國群眾體育的快速發展部分是由於中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其次,群眾體育的發展需要硬環境。這個硬環境包括兩個方面:壹是適合群眾體育的場地和設施,二是適合群眾體育的相關法律法規。這個硬環境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國家對群眾體育的重視程度。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高度重視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推廣群眾體育。再次,群眾體育的發展需要軟環境,軟環境是指與群眾體育發展相適應的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規則、價值標準和思維方式。傳統文化觀念和現代文明方式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這個軟環境。中國歷史悠久,民族文化獨特,壹些傳統體育項目是大眾健身的首選。改革開放的二十年也加速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所有這些因素都促進了中國群眾體育的發展,為中國群眾體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參考

[1]李建國。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現狀及發展規律[A]。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42~50

[2]戴文忠,等.體育科學的現狀與未來[C].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0;42~50

[3]周錫寬,等.體育史[M].人民體育出版社,1989;44~68,208~244

[4]魯·。體育的社會文化審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12~34,56~72

[5]孫,,等.中國群眾體育的歷史回顧[J].體育科學,2000;(1):13~18

[6]鄧禹。論大眾體育及其文化定位[J].體育科學與技術,2001;(3):1~3,7

[7]郭益農,等.影響我國城市居民群眾體育需求的因素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2):1~4

[8]田玉普。對我國群眾體育結構完善的思考[J].福建體育科技,1997;(16):1~5

  • 上一篇:名單簿的技術知識
  • 下一篇:超市服務流程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