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求壹篇關於中山民俗的作文

求壹篇關於中山民俗的作文

題材:民俗

內容:

中山有豐富的民間藝術,包括中山民歌、舞龍、舞獅、仙鶴、鳳凰、桃花源飄彩等。鐘山是民歌之鄉,流行的民歌有鹹水歌、高唐歌、大歌、客家山歌、鶴歌、顧美歌、漁鼓、龍舟、小調兒歌等,其中以鹹水歌和高唐歌最具特色。這兩種民歌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特色茶果。有幾種茶果。它是用粘米粉包裹壹些餡料,揉成兩種形狀(餡料是鹹的)。另壹種茶果也差不多,只不過餡是甜的,最外面包著芭蕉葉。

黃埔飄色

1,歷史淵源:

中山民間飄色藝術歷史悠久。黃埔作為中山北部重鎮,其民間藝術的代表作《飄》起源於何時,壹直眾說紛紜。浮色的屬性方面,元明時期大量南(上海)、南(順德)等地的宗族成員遷居黃埔,當時的大黃園包括番禺的很多地方,其中沙灣也是大黃園,所以有“黃埔的浮色起源於沙灣的浮色”之說。就現有的史料記載來看,黃埔浮色遊行在清末相當活躍,在光緒和民間時期達到頂峰。特別是三舍坊、古古坊、靈慧坊的民間藝人,在清朝光緒年間發起,每三年舉行壹次盛大的浮色遊行,俗稱“三坊浮色”。時間定在農歷三月三,壹連三天。因為農歷三月是雨季,所以也有“黃圃飄雨落”的說法。

任何民間藝術的發展都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由於歷史原因,隨著破“四舊”的沖擊,在1961開始逐漸下沈。從65438年到0994年,黃埔經濟得到發展,傳統民間藝術園林黃埔飄色獲得新生,煥發出燦爛的光彩。黃圃鎮政府大力支持民間藝術的發展,並率先向社會各界捐款,建成了中山市第壹座仿古浮彩博物館。之後,每年重大節日和傳統節日期間,黃圃的飄色都以它的新面貌出現在中山大地上。浮色的板子越來越多,內容也越來越新。並於1997年3月成立了“黃埔民間浮色藝術協會”。

2.藝術內涵:

黃園中的浮色主要由色櫃、色心、色足、色梗、色肩組成。傳統上,兩歲至十三歲的孩子被用作“色心”,裝扮成民間故事和歷史典故中的人物,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八仙傳》或佛教、道教的神靈。這個“色心”比較講究,壹般只選擇體重較輕的孩子來玩,以達到“飄”的作用。因此,黃園的浮色形成了色彩絢爛、色彩妖嬈、講求力學、色梗精細、造型大方、裝置奇妙、內容含蓄、精致典雅的地方特色。由於流彩在黃埔表現突出,黃埔鎮在65438-0998年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創建期間,被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流彩藝術之鄉。

3.有什麽特點

作為地方文化的壹朵奇葩,黃浦飄色在百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色彩鮮艷,色心細膩;講究力學,色梗就好;造型大方,安裝奇妙;內容精妙絕倫。

黃庭園中浮色的單位稱為“版”,每個版由色櫃、色心、色腳、色幹、色條組成。“色櫃”是壹個長4英尺、寬3英尺、高1英尺的木結構建築,承載了全色的全部重量。彩櫃裏有幾個沙袋,保持搬運後的平衡。彩櫃四周繪山水鳥獸,根據故事內容編排壹首詩;“色心”即尖子,壹般由體重22斤的姑娘扮演;“彩腳”,即坐在彩臺上的孩子,壹般是8到10歲的孩子玩的;“色梗”,即連接色腳、支撐色心的工藝品,是根據造型要求,用中間有粗手指的特殊鋼制成,並通過各種工藝將鋼筋巧妙地隱藏在其周圍。有的彩莖藏在栩栩如生的白鶴口中,有的藏在人物的手腳或動物、刀劍、戟的某個部位,沒有“彩條”的痕跡,即貫穿彩櫃的長木條。行進時,四個大漢舉起色莖,上方的色心隨著載人的步伐浮動。所有的結構都是簡單多彩,優雅婉約,每壹個飄色都是壹首美妙的詩,壹幅立體的畫,壹個動人的故事。浮色遊行時,幾個版本的浮色都配有鑼鼓櫃,演奏管弦鼓鈸,增添樂趣。如果是活潑的。

黃埔< & lt中山日報> & gt主編胡伯洲等人在& gt文章寫道:“中國有源源不斷的浮色...只有中山黃圃的浮色才是它的精髓。因為從‘飄’的真正含義來說,既要突出浮字,又要重視彩字。飄是指在空中飛舞,色是指明亮耀眼。黃園裏的浮色,正符合這兩個字的意思。它悠揚而易飄,就像仙女輕盈而下,就像孫盛達在霧中飛走。”

黃埔< & lt香山報> & gt主編劉居尚在& gt文中寫道:“黃埔的浮色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與番禺沙灣、吳川、中山市崖口的浮色明顯不同。它構思獨特,主要是在細小的鋼筋上,經過裝訂、成型、雕刻、繪畫等工序,塑造成壹個個美麗的童話或歷史傳說。被巧妙地撐起離地3米高的2到3歲的男孩女孩們,在升降桿的晃動和鋼筋的震動下‘漂浮’,仿佛有壹種被誘惑離開的感覺。”

《桃花源記》的浮色內容非常註重選材,取材都來自民間故事或歷史故事或文學經典。如果《趙公明下山》出自& gt《昭君出塞》故事出自《史記& gt《精忠報國》,出自& gt《趙雲藏阿鬥》,出自< & lt<三國演義> & gt等等。無論是傳說還是故事,每壹個片段都是有藝術性、思想性、教育性的,讓人從中受益,宣揚其威,鼓其誌。

從黃埔可以看出,黃埔中的浮彩融雕塑、繪畫、音樂等藝術於壹爐,將力學和美學和諧地融為壹體,具有濃郁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間藝術特色,充分表現了人民群眾對幸福的美好渴望、對邪惡的抑制、對善的弘揚和對和平的贊美。

我和妳是壹個班的!)

  • 上一篇:夢想與現實:五篇800字的論文
  • 下一篇:寶湯圓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